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大脑半球之间多靶区间歇性θ爆发式磁刺激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6
1
作者 曹志刚 冯海霞 +5 位作者 李亚斌 杨佳丽 李姣 王红霞 曲博轩 张亚云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02-507,共6页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多靶区大脑皮质间歇性θ爆发式磁刺激(iTBS)对偏瘫侧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2019年11月至2020年8月,甘肃省康复中心医院4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单靶区刺激组(n=20)和多靶区刺激组(n=20)。两组均进行临床常规药物治疗...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多靶区大脑皮质间歇性θ爆发式磁刺激(iTBS)对偏瘫侧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2019年11月至2020年8月,甘肃省康复中心医院4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单靶区刺激组(n=20)和多靶区刺激组(n=20)。两组均进行临床常规药物治疗和日常康复锻炼。在此基础上,两组均辅以重复经颅磁刺激(iTBS模式)。单靶区刺激组仅刺激患侧脑部初级运动皮质(M1区);多靶区刺激组先刺激健侧大脑同侧小脑半球皮质,5 s后再刺激患侧大脑M1区。每天1次,每周6 d,共4周。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比较两组Fugl-Meyer评定量表-上肢部分(FMA-UE)、上肢动作研究量表(ARAT)、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以及上肢体感诱发电位N20(潜伏期、波幅)的变化。结果所有患者均无不良反应发生。治疗后,两组FMA-UE、MBI和ARAT评分,N20潜伏期和波幅均改善(|t|>3.478,|Z|>2.243,P<0.05),且多靶区刺激组FMA-UE和ARAT评分,N20波幅均明显优于单靶区刺激组(t>2.939,Z=-2.697,P<0.01)。结论多靶区刺激比单靶区刺激更能改善脑卒中患者偏瘫侧上肢运动功能和患侧N20波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多靶区 间歇性θ爆发式磁刺激 上肢
下载PDF
间歇性θ爆发式磁刺激对高血压大鼠胼胝体髓鞘及局部炎症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蔡颖 邱宝山 +5 位作者 廖梦诗 刘晓露 林晶 蓝琳芳 徐光青 范玉华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29-134,共6页
目的探究间歇性θ爆发式磁刺激对慢性高血压大鼠胼胝体区域髓鞘脱失、星形胶质细胞增生和小胶质细胞活化的改善作用。方法对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进行双肾双夹术,制作易卒中型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模型。术后22周,模型制备成功的高... 目的探究间歇性θ爆发式磁刺激对慢性高血压大鼠胼胝体区域髓鞘脱失、星形胶质细胞增生和小胶质细胞活化的改善作用。方法对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进行双肾双夹术,制作易卒中型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模型。术后22周,模型制备成功的高血压大鼠随机接受连续14 d间歇性θ爆发式磁刺激治疗(intermittent theta burst stimulation,iTBS)(高血压iTBS组,n=6)或假性刺激(高血压假刺激组,n=6),假手术大鼠接受假性刺激(假手术假刺激组,n=6)。HE染色观察胼胝体小动脉形态。免疫荧光染色观察胼胝体MBP标记的髓鞘脱失情况。免疫荧光染色观察GFAP标记的星形胶质细胞数量和IBa-1标记的小胶质细胞数量和形态,以评价星形胶质细胞增生和小胶质细胞活化。结果高血压iTBS组和高血压假刺激组出现明显小动脉管壁增厚。与假手术假刺激组相比,高血压假刺激组胼胝体MBP阳性面积比例减少(P<0.01),GFAP阳性细胞和IBa-1阳性细胞数量明显增加(P<0.01),IBa-1阳性细胞胞体增大,突起变粗,分枝变少。iTBS治疗明显增加了高血压大鼠胼胝体MBP阳性面积比例,降低GFAP阳性细胞和IBa-1阳性细胞数量(P<0.01),IBa-1阳性细胞胞体变小,突起变细,分枝变多。结论iTBS治疗可减轻高血压大鼠胼胝体区域髓鞘脱失,抑制星形胶质细胞增生和小胶质细胞活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白质病变 间歇性θ爆发式磁刺激 髓鞘 星形胶质细胞 小胶质细胞
下载PDF
间歇性θ爆发式磁刺激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认知功能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8
3
作者 金莹 李觉 +3 位作者 朱明环 朱娜 黄瑛 龚恒芬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540-545,共6页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间歇性θ爆发式磁刺激(intermittent theta burst stimulation,iTBS)治疗,其社会认知功能改善的效果。方法80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真刺激组(n=40)和伪刺激组(n=40),在原药物治疗基础上,分别给予iTBS...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间歇性θ爆发式磁刺激(intermittent theta burst stimulation,iTBS)治疗,其社会认知功能改善的效果。方法80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真刺激组(n=40)和伪刺激组(n=40),在原药物治疗基础上,分别给予iTBS真、伪刺激,每天1次,每周5天,4周共20次。采用中国人面孔情绪测验系统(Chinese facial emotion recognition test,CFERT)、隐喻任务(hinting task,HT)、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e scale,PANSS)对患者的社会认知功能和精神病性症状进行评估。结果基线时两组人口学资料和量表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真刺激组CFERT情绪类型识别总分及愤怒、恐惧、悲伤、惊奇识别分高于伪刺激组(P<0.05),恐惧、悲伤情绪强度判断分高于伪刺激组(P<0.05),HT分高于伪刺激组(P<0.05),PANSS总分和阴性症状量表分低于伪刺激组(P<0.05)。两组间不良反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采用iTBS治疗可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认知功能和阴性症状,且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歇性θ爆发式磁刺激 精神分裂症 社会认知
下载PDF
间歇性爆发性θ波刺激治疗对伴认知障碍的老年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疗效及脑功能连接影响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王艺达 周娇娇 +1 位作者 汪晓 张庆娥 《中国医刊》 CAS 2024年第9期959-962,共4页
老年抑郁症是老年期常见的精神疾病,其中50%~70%的患者伴有认知障碍,其进展为痴呆的风险更大、预后更差。近年来,神经调控技术如经颅磁刺激在改善老年抑郁症患者的认知和抑郁症状方面展示出一定的潜力。间歇性爆发性θ波刺激作为一种高... 老年抑郁症是老年期常见的精神疾病,其中50%~70%的患者伴有认知障碍,其进展为痴呆的风险更大、预后更差。近年来,神经调控技术如经颅磁刺激在改善老年抑郁症患者的认知和抑郁症状方面展示出一定的潜力。间歇性爆发性θ波刺激作为一种高效的经颅磁刺激治疗方法,具有短时程和低强度的特点,更接近神经活动的生理状态,能够通过长时程增强来调节大脑的神经网络连接,临床研究发现其可改善认知功能,包括执行功能、记忆功能、视空间功能和注意功能。但受限于样本量小、方法不统一和缺乏随机化/盲法处理,目前关于间歇性爆发性θ波刺激改善认知功能的研究较少且结果不一致。总体而言,间歇性爆发性θ波刺激作为一种非药物治疗方式,用于改善认知障碍患者的认知功能具有可行性,但仍需进一步研究其疗效及潜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抑郁症 轻度认知障碍 经颅刺激 间歇爆发性θ刺激 认知功能 神经调控技术
下载PDF
间歇性Theta爆发式经颅磁刺激联合电针治疗慢性偏头痛的疗效观察
5
作者 李占标 常发旺 +3 位作者 张鑫 张振燕 王寿兰 刘方铭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821-824,共4页
目的观察间歇性Theta爆发式经颅磁刺激(iTBS)联合电针治疗慢性偏头痛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4例慢性偏头痛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 每组32例。2组患者均予以盐酸氟桂利嗪胶囊口服, 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电针治疗, 观... 目的观察间歇性Theta爆发式经颅磁刺激(iTBS)联合电针治疗慢性偏头痛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4例慢性偏头痛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 每组32例。2组患者均予以盐酸氟桂利嗪胶囊口服, 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电针治疗, 观察组则辅以iTBS与电针联合干预。于治疗前、治疗4周时及治疗结束1个月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患者头痛程度, 同时记录患者头痛发作频率及持续时间, 分别采用头痛影响测评量表-6(HIT-6)、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对2组患者生活质量、焦虑抑郁情绪进行评定。结果治疗4周时2组患者疼痛VAS评分、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及HIT-6、HAD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 并且观察组疼痛VAS评分[(2(1, 3))分]、发作频率[(8.1±3.5)d/月]、持续时间[(3.1±1.5)h/次]及HIT-6、HADS评分[分别为(43.2±3.8)分、(7.8±1.5)分]均优于对照组水平(P<0.05);治疗结束1个月后2组患者疼痛VAS评分、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及HIT-6、HADS评分仍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 此时观察组患者疼痛VAS评分[(2.5(2, 4))分]、发作频率[(9.5±2.9)d/月]、持续时间[(3.8±1.9)h/次]及HIT-6、HADS评分[分别为(44.7±5.6)分、(8.6±2.9)分]仍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P<0.05)。结论 iTBS联合电针治疗能显著缓解慢性偏头痛患者的疼痛症状, 提高日常生活质量, 改善焦虑、抑郁情绪, 且远期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歇Theta爆发式经颅刺激 电针 偏头痛
原文传递
功能性磁刺激结合间歇性导尿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临床疗效观察
6
作者 余文明 葛晓毅 凌燕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8期69-71,共3页
探讨功能性磁刺激结合间歇性导尿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21年9月~2022年8月我院拟接受的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40人进行研究。分组方法选择随机数字表法(20例/组)。所有的患者均接受了间歇性导尿的干预,治... 探讨功能性磁刺激结合间歇性导尿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21年9月~2022年8月我院拟接受的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40人进行研究。分组方法选择随机数字表法(20例/组)。所有的患者均接受了间歇性导尿的干预,治疗组在这样的基础上通过骶神经根功能性磁刺激对患者进行干预,对照组则单纯通过骶神经根伪磁刺激对患者进行干预。观察干预效果。结果 在各个指标方面,两组24h排尿次数、单次尿量、24h尿失禁次数、24h总尿量、膀胱残余尿量对比,统计学结果无显著差异(P>0.05);功能性磁刺激治疗组和对照组干预后干预前单次尿量、24h总尿量高于干预前,24h排尿次数、24h尿失禁次数、膀胱残余尿量低于干预前,而且功能性磁刺激治疗组干预后各个指标优于对照组干预后,统计学结果有显著差异(P<0.05)。功能性磁刺激治疗组和对照组干预前初各指标对比,统计学结果无显著差异(P>0.05);功能性磁刺激治疗组和对照组干预后初尿意时膀胱容量、最大膀胱容积高于干预前,充盈期逼尿肌压力低于干预前,而且功能性磁刺激治疗组干预后初尿意时膀胱容量、最大膀胱容积高于对照组干预后,充盈期逼尿肌压力低于对照组干预后,统计学结果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功能性磁刺激结合间歇性导尿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临床疗效较好,可以改善患者的排尿情况和尿流动力学情况,应用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刺激 间歇导尿 脊髓损伤后神经源膀胱 临床疗效
下载PDF
间歇性Theta节律经颅磁刺激对脑卒中后非流利性失语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蒋孝翠 刘臻 +3 位作者 苏清伦 赵秦 夏晓昧 陆飞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839-843,共5页
目的探讨间歇性theta节律经颅磁刺激(iTBS)对脑卒中后非流利性失语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2021年8月至2022年8月,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50例脑卒中后非流利性失语患者随机分为假刺激组(n=25)和iTBS组(n=25),两组均予言语治疗,iTBS组给予i... 目的探讨间歇性theta节律经颅磁刺激(iTBS)对脑卒中后非流利性失语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2021年8月至2022年8月,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50例脑卒中后非流利性失语患者随机分为假刺激组(n=25)和iTBS组(n=25),两组均予言语治疗,iTBS组给予iTBS,假刺激组接受假iTBS,共4周。治疗前后抽取空腹静脉血测定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含量,采用中国康复研究中心汉语标准失语症检查量表和波士顿诊断性失语症测验进行评估。结果假刺激组脱落2例,iTBS组脱落3例。治疗后,两组BDNF水平,听理解、复述、命名、朗读、语言功能总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t|>5.012,P<0.001),iTBS组显著优于假刺激组(|t|>3.968,P<0.001),iTBS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假刺激组(χ^(2)=8.835,P<0.05)。结论iTBS可以改善脑卒中后非流利性失语患者的语言功能,可能与促进BDNF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非流利失语 经颅刺激 间歇theta节律刺激 言语
下载PDF
经颅磁刺激对老年大鼠工作记忆相关跨脑区网络协同作用的影响
8
作者 郭苗苗 翟昊迪 +2 位作者 吉利辉 王田 徐桂芝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68-1478,共11页
经颅磁刺激(TMS)因其可以非侵入性地探测和调制大脑皮层兴奋性和功能,已被广泛地应用于改善大脑认知功能等临床神经调控领域。工作记忆的功能实现需要多个脑区的同步活动,该文将行为学与电生理学相结合,通过建立跨脑区的因果网络连接,... 经颅磁刺激(TMS)因其可以非侵入性地探测和调制大脑皮层兴奋性和功能,已被广泛地应用于改善大脑认知功能等临床神经调控领域。工作记忆的功能实现需要多个脑区的同步活动,该文将行为学与电生理学相结合,通过建立跨脑区的因果网络连接,从记忆相关脑区间协同作用的角度探究不同模式的TMS对大脑认知功能的调控机制。首先对老年威斯塔大鼠分别实施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及间歇性θ节律刺激(iTBS),并设置空白对照组,通过在体多通道微电极阵列采集大鼠工作记忆任务中的局部场电位信号(LFPs);之后基于定向传递函数构建LFPs脑因果网络;最后通过对比行为学结果差异、各脑区因果网络参数等,探索不同模式TMS对老年大鼠工作记忆行为学及脑区之间信息协同作用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rTMS组和iTBS组大鼠执行正确工作记忆任务的平均天数减少,平均正确率高于空白对照组。经过刺激后,rTMS组和iTBS组前额叶和海马双向网络连接明显增强,信息流强度和因果流向性得到显著提升(P<0.05)。因此,rTMS和iTBS模式均能促进老年大鼠海马和前额叶脑区间的信息交流,从而使老年大鼠的工作记忆能力得到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复经颅刺激 间歇性θ节律刺激 工作记忆 脑因果网络
下载PDF
重复经颅磁刺激结合间歇导尿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儿的尿动力学及排尿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2
9
作者 黄姣姣 尚清 +1 位作者 张会春 韩亮 《临床与病理杂志》 CAS 2022年第4期834-840,共7页
目的:分析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ated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结合间歇导尿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儿的尿动力学及排尿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19年1月至2021年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60例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 目的:分析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ated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结合间歇导尿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儿的尿动力学及排尿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19年1月至2021年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60例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先后顺序编号,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0)与观察组(n=30),均予以间歇导尿,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rTMS治疗,对比两组患儿临床疗效、尿动力学、排尿功能及排尿症状评分。结果:观察组临床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膀胱初感觉、最大膀胱容量、残余尿量及膀胱内压力均改善(P<0.05),且观察组改善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日均单次排尿量均升高(P<0.05),日均排尿次数、日均尿失禁次数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日均单次排尿量高于对照组(P<0.05),日均排尿次数、日均尿失禁次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核心下尿路症状评分(Core Lower Urinary Tract Symptom Score,CLSS)、泌尿症状困扰评分量表(Urinary Symptom Distress Scale,USDS)评分均降低(均P<0.05),且观察组CLSS、U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rTMS结合间歇导尿可以改善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儿尿动力学及排尿功能,促使其正常排尿,临床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后神经源膀胱 重复经颅刺激 间歇导尿 尿动力学 排尿功能
下载PDF
小脑经颅磁刺激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及运动功能的影响
10
作者 毛佳宁 张皓 崔利华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24年第10期574-578,604,共6页
目的:探讨小脑间歇性θ爆发刺激(i TBS)结合常规物理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运动及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5月至2023年12月北京丰台右安门医院脑卒中患者4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各20例。2组均进行常规药物和康复治疗,试... 目的:探讨小脑间歇性θ爆发刺激(i TBS)结合常规物理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运动及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5月至2023年12月北京丰台右安门医院脑卒中患者4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各20例。2组均进行常规药物和康复治疗,试验组在康复治疗前给予小脑iTBS,对照组给予伪刺激。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评估运动及平衡功能,包括Berg平衡量表(BBS)、Fugl-Meyer运动功能评价(FMA)、改良Barthel指数(mBI);并行弥散张量成像(DTI)检查,测量3对小脑脚的各向异性分数(FA)值与表观弥散系数(ADC)值。结果:治疗前,2组的BBS、FMA及mB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的BBS、FMA及mBI评分均显著提高(P<0.01),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小脑脚的FA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间病灶侧的小脑脚FA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病灶侧小脑上脚试验组FA值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内,非病灶侧小脑上脚的FA值治疗后比治疗前增大(P<0.05)。对照组内,病灶侧与非病灶侧3对小脑脚的FA值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小脑脚的ADC在组间与组内、病灶侧与非病灶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脑iTBS治疗可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及平衡功能的恢复,其机制可能与iTBS通过小脑进行皮质重组、提高神经传导能力及可塑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小脑 经颅刺激 平衡功能 运动功能 间歇性θ爆发刺激 弥散张量成像
下载PDF
不同频率重复功能性磁刺激联合间歇导尿在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治疗中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林品嫦 莫光英 +1 位作者 周柳红 范旻珍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2年第4期135-138,共4页
目的研究不同频率重复功能性磁刺激联合间歇导尿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下肢运动诱发电位、尿流动力学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7月广西壮族自治区南溪山医院收治的68例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 目的研究不同频率重复功能性磁刺激联合间歇导尿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下肢运动诱发电位、尿流动力学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7月广西壮族自治区南溪山医院收治的68例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4例)和观察组(3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5 Hz重复功能性磁刺激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15 Hz重复功能性磁刺激进行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8周,治疗期间进行间歇导尿护理,残余尿量连续7 d低于100 mL时停止导尿。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8周后残余尿量、漏尿次数、排尿次数、国际尿失禁生活质量问卷(I-QOL)评分、下肢运动诱发电位及尿动力学检查结果。结果与治疗前比,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残余尿量、漏尿次数及排尿次数均减少,且观察组少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生活质量I-QOL评分、下肢运动诱发电位波幅(AMP)、最大膀胱测量容量(MCC)及初始尿意容量(FDV)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下肢运动诱发电位潜伏期(LAT)均缩短,且观察组短于对照组;下肢运动诱发电位运动阈值(MT)及储尿期最大膀胱内压(P_(ves.max))、最大逼尿肌压(P_(det.max))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与5 Hz重复功能性磁刺激治疗比较,采用15 Hz重复功能性磁刺激联合间歇导尿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效果更佳,可有效解决患者排尿障碍问题,改善下肢运动诱发电位与尿动力,提高生活质量,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源膀胱 脊髓损伤 重复功能刺激 间歇导尿 尿动力学
下载PDF
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高压氧辅助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1
12
作者 黄晓华 李雪斌 +3 位作者 蒙兰青 黄建敏 简崇东 潘耀新 《微创医学》 2020年第5期594-597,共4页
目的观察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高压氧辅助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8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0)和研究组(n=40)。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伪刺激并高压氧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 目的观察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高压氧辅助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8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0)和研究组(n=40)。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伪刺激并高压氧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间歇性θ短阵脉冲刺激(iTBS)模式的rTMS联合高压氧辅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与治疗2个疗程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2.50%,高于对照组的75.00%(P<0.05)。治疗2个疗程后,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均降低,ADL评分升高,且研究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ADL评分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随访率为97.50%,高于对照组的92.50%,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7.50%(P<0.05)。结论rTMS联合高压氧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其生活能力,且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复经颅刺激 间歇性θ短阵脉冲刺激 高压氧 缺血脑卒中
下载PDF
间歇性θ爆发式重复经颅磁刺激对酒精依赖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陈晓帆 石晴 +3 位作者 黄赛平 李强 罗志红 周旭辉 《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6期432-436,451,共6页
目的观察探讨间歇性θ爆发式刺激(intermittent theta burst stimulation,iTBS)模式下的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ated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对男性酒精依赖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1月—2021年11月湖南省... 目的观察探讨间歇性θ爆发式刺激(intermittent theta burst stimulation,iTBS)模式下的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ated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对男性酒精依赖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1月—2021年11月湖南省脑科医院(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酒瘾网瘾科男性酒精依赖住院患者80例,随机抽样法分为iTBS真刺激组和iTBS伪刺激组各40例。两组在接受常规戒酒治疗的基础上,分别给予左前额叶背外侧皮质(left dorsolateral prefrontal cortex,LDLPFC)iTBS刺激和伪刺激,每天1次,每周5天,连续4周共20次治疗。采用重复性神经心理状态测验量表(RBANS)、Stroop色-词关联测验对两组治疗前后认知功能差异性进行评估。结果经过4周治疗后iTBS真刺激组在RBANS总分高于iTBS伪刺激组(P<0.05),且即刻记忆、视觉广度、注意功能分值高于iTBS伪刺激组(P<0.01或P<0.05)。与iTBS伪刺激组相比,治疗后iTBS真刺激组Stroop测验-色(ST-C)和Stroop测验-色字(ST-CW)的耗时数更短(P<0.01)、ST-C中正确数更高(P<0.01)、ST-C中不正确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期间两组在不良反应方面未见明显差异(P>0.05)。结论iTBS模式下的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可有效改善酒精依赖患者的认知功能,疗效显著,且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复经颅刺激 酒精依赖 间歇性θ波脉冲 认知功能
原文传递
不同侧小脑半球Theta爆发式经颅磁刺激对健康受试者吞咽调节效应的影响
14
作者 王丙琰 孟萍萍 +2 位作者 潘晓娜 孙慧 王强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08-413,共6页
目的观察间歇性Theta爆发式经颅磁刺激(iTBS)对健康受试者大脑吞咽运动皮质和小脑吞咽运动区兴奋性的影响,并探讨小脑iTBS调节吞咽功能的机制。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4例右利手健康受试者分为优势侧小脑组(15例)、非优势侧小脑组(15例... 目的观察间歇性Theta爆发式经颅磁刺激(iTBS)对健康受试者大脑吞咽运动皮质和小脑吞咽运动区兴奋性的影响,并探讨小脑iTBS调节吞咽功能的机制。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4例右利手健康受试者分为优势侧小脑组(15例)、非优势侧小脑组(15例)、对照组(14例)。优势侧小脑组给予优势侧小脑iTBS干预和非优势侧小脑假刺激,非优势侧小脑组给予优势侧小脑假刺激和非优势侧小脑iTBS干预,对照组给予双侧小脑假刺激。iTBS干预前后,分别对受试者双侧大脑和双侧小脑的舌骨上肌群代表区进行单脉冲经颅磁刺激(TMS)测定,观察受试者运动诱发电位(MEP)波幅和潜伏期的变化。结果与组内干预前比较,非优势侧小脑组干预后双侧大脑吞咽皮质和刺激同侧小脑的MEP波幅升高(P<0.05);优势侧小脑组干预后仅刺激同侧小脑的MEP波幅升高(P<0.05)。在MEP波幅与基线相比的百分比变化方面,与对照组干预后同指标比较,非优势侧小脑组刺激双侧大脑皮质和刺激同侧小脑的数值较高(P<0.05);与非优势侧小脑组干预后同指标比较,优势侧小脑组刺激双侧大脑皮质的数值较低(P<0.05)。3组受试者MEP潜伏期、MEP潜伏期与基线相比的百分比变化,组内及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优势侧小脑半球与优势侧小脑半球iTBS对吞咽相关脑区均有一定的兴奋作用,但二者所兴奋的脑区有所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吞咽 小脑 间歇Theta爆发式经颅刺激 运动诱发电位
原文传递
非侵入性脑刺激技术对复述功能正常的卒中后非流利性失语症患者视图命名能力的疗效对比分析 被引量:6
15
作者 张大华 汪洁 +4 位作者 卢洁 王佩佩 程亦男 袁英 宋为群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84-90,共7页
目的对比分析经颅磁刺激(TMS)和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对左半球额叶损伤的失语症患者视图命名能力的疗效。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8年6月至2020年8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康复医学科进行康复治疗的左半球额叶损伤卒中后(1~6个月)非流利... 目的对比分析经颅磁刺激(TMS)和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对左半球额叶损伤的失语症患者视图命名能力的疗效。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8年6月至2020年8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康复医学科进行康复治疗的左半球额叶损伤卒中后(1~6个月)非流利性失语症患者30例,复述功能正常。根据康复治疗方案的不同,将3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tDCS组和TMS组,每组各10例。对照组患者仅接受言语语言治疗(视图命名训练),训练内容包括评价图片中的治疗项图片,不训练非治疗项图片;训练30 min/次,2次/d,共训练2周。TMS组和tDCS组在言语语言治疗的基础上,分别给予间歇性θ节律刺激(iTBS)和阳极tDCS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进行视图命名能力评估,评估内容包括治疗项视图命名和非治疗项视图命名。结果(1)3组接受不同言语康复治疗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受教育年限、听理解能力、卒中类型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3组患者治疗前后治疗项命名得分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316.981,P<0.01),其中治疗前3组患者治疗项命名得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8.6±3.3)分,tDCS组:(7.8±2.4)分,TMS组:(8.2±3.1)分;P>0.05];治疗2周后,TMS组[(14.2±2.3)分]和tDCS组[(17.5±2.8)分]得分高于对照组[(11.2±2.9)分],tDCS组得分高于TMS组(均P<0.05)。对照组、tDCS组和TMS组患者治疗后命名得分均较本组治疗前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t=6.614,tDCS组:t=4.651,TMS组:t=3.279,均P<0.05)。(3)3组患者治疗前后非治疗项命名得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4.512,P<0.05),其中3组患者治疗前非治疗项命名得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7.6±3.2)分,tDCS组:(6.9±2.6)分,TMS组:(7.9±3.1)分;P>0.05];治疗后tDCS组得分[(11.6±2.4)分]高于对照组[(8.5±2.3)分]和TMS组[(8.5±2.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2周后,tDCS组较治疗前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9.029,P<0.01),对照组和TMS组与本组治疗前得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TMS和tDCS应用于左半球额叶损伤的失语症患者视图命名疗效的初步分析结果显示,tDCS治疗左侧额叶损伤的失语症患者视图命名效果可能优于TMS,更适合卒中后失语症康复治疗的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命名障碍 非侵入刺激 经颅直流电刺激 经颅刺激 间歇性θ节律刺激
下载PDF
小脑在肌张力障碍治疗中的作用及小脑经颅磁刺激调控的应用 被引量:4
16
作者 翁雅婧 吴毅 +3 位作者 刘罡 程会兰 谢鸿宇 田闪 《康复学报》 CSCD 2022年第3期279-284,共6页
肌张力障碍是一种特定类型的异常运动,其特征是由于持续或间歇的肌肉收缩而导致不自主运动、姿势异常,或两者兼具,目前主要采用对症治疗,包括心理和康复治疗、口服药物、肉毒毒素注射和脑深部刺激手术等综合措施。已有的动物实验数据显... 肌张力障碍是一种特定类型的异常运动,其特征是由于持续或间歇的肌肉收缩而导致不自主运动、姿势异常,或两者兼具,目前主要采用对症治疗,包括心理和康复治疗、口服药物、肉毒毒素注射和脑深部刺激手术等综合措施。已有的动物实验数据显示小脑至少通过3个机制影响肌张力障碍的发病:(1)小脑传出信号模式异常;(2)小脑和基底节核团之间的联系出现异常;(3)小脑细胞形态或结构出现异常。人类研究主要从临床及病理、神经电生理学、神经影像学3个方面探索小脑在肌张力障碍发病中的具体作用。以往观点认为小脑主要功能是维持躯体平衡及协调运动,而肌张力障碍主要是基底神经节区的一种功能紊乱。近年来随着“小脑-丘脑-大脑皮质”环路的提出,小脑被认为是与肌张力障碍有关的一个新的节点。随着小脑在肌张力障碍中的作用越来越受重视,以及非侵入性脑刺激技术发展,针对小脑的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也逐渐展开。经颅磁刺激(TMS)是人类研究中应用最广泛的神经生理学技术之一。利用强度不断变化的磁场作用于中枢神经,从而脑皮质层产生局部电流。rTMS是TMS的传统刺激模式。低频磁刺激(≤1 Hz)抑制刺激区大脑皮质兴奋性,高频刺激(>1 Hz)提高刺激区大脑皮质兴奋性。θ节律爆发刺激(TBS)是一种新型的rTMS方式。间歇性TBS(iTBS)提高刺激区大脑皮质兴奋性,连续性TBS(cTBS)抑制刺激区大脑皮质兴奋性。基于“小脑-大脑抑制”理论发现,TMS可以通过调节“小脑-大脑抑制”改善症状。iTBS对小脑皮层的兴奋抑制了运动皮层随后的联合可塑性的发展,而cTBS对小脑皮层的抑制则增强了运动皮层随后的可塑性。因此小脑已逐渐成为一个新的高级脑功能刺激调控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张力障碍 小脑 经颅刺激 小脑-大脑抑制 θ节律爆发刺激 间歇TBS 连续TBS
下载PDF
rTMS与iTBS模式经颅磁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对比研究 被引量:11
17
作者 刘子财 温馨 +3 位作者 彭阳 钟立达 李芳 刘惠宇 《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1年第5期76-80,共5页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和间歇性Theta节律刺激(iTBS)两种模式的经颅磁刺激作用小脑部位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对比。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6月收治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89例,根据干预方式不同分为rTMS组(30例)、iTBS...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和间歇性Theta节律刺激(iTBS)两种模式的经颅磁刺激作用小脑部位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对比。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6月收治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89例,根据干预方式不同分为rTMS组(30例)、iTBS组(24例)、对照组(35例);rTMS组给予重复经颅磁刺激小脑部位,iTBS组给予经颅磁的iTBS模式刺激小脑,对照组给予rTMS假刺激,3组患者均在标准吞咽治疗基础上进行治疗。以纤维内镜下吞咽困难严重程度评估量表(FEDSS)和标准吞咽功能评分(SSA)评价3组患者干预前后吞咽功能的情况。结果干预2周后,rTMS组、iTBS组、对照组的FEDSS评分和SSA评分均低于治疗前,rTMS组、iTBS组的FEDSS评分和SSA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rTMS组的FEDSS评分高于iTBS组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TMS组、iTBS组在SSA评分比较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07)。结论rTMS模式、iTBS模式均可有效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iTBS不劣于rTMS,在吞咽疗效方面可能更具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复经颅刺激 脑卒中 吞咽障碍 间歇Theta节律刺激 小脑刺激
下载PDF
间歇性抗阻训练联合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对帕金森病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东升 古祺 +4 位作者 李学 石小雪 马建军 马玉娟 喻海洋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07-311,共5页
目的观察间歇性抗阻训练联合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帕金森病(PD)患者运动功能恢复及肌张力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04例PD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52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及低频rTMS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辅... 目的观察间歇性抗阻训练联合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帕金森病(PD)患者运动功能恢复及肌张力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04例PD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52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及低频rTMS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辅以间歇性抗阻训练。于治疗前、治疗8周后采用统一帕金森病综合评定量表-Ⅲ(UPDRS-Ⅲ)和Berg平衡量表(BBS)评价患者运动功能情况,采用改良Ashworth量表(MAS)评价患者肢体肌张力,采用三维动作处理系统采集、分析患者步态运动学数据,采用运动自我效能量表(ESE)、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MBI)评价患者运动心理状态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UPDRS-Ⅲ、MAS、BBS、ESE、MBI评分及各步态空间参数均较治疗前有不同程度改善,并且观察组UPDRS-Ⅲ评分[(24.84±5.43)分]、MAS评分[(1.85±0.29)分]、BBS评分[(32.16±4.10)分]、ESE评分[(45.89±6.14)分]、MBI评分[(56.84±6.14)分]及各步态空间参数[步长(45.67±6.01)cm、步幅(78.35±5.12)cm、步频(113.84±15.23)步/分钟、步速(0.95±0.15)m/s]亦显著优于同期对照组水平(P<0.05)。结论间歇性抗阻训练联合低频rTMS可显著降低PD患者肢体肌张力,提高患者运动功能,其疗效优于单一的低频rTMS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间歇抗阻训练 低频重复经颅刺激 运动功能 肌张力
原文传递
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脊髓损伤后逼尿肌无反射型神经源性膀胱的疗效
19
作者 崔荣荣 胡晓丽 +1 位作者 王小雨 李常辉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4年第18期58-62,共5页
目的探究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脊髓损伤后逼尿肌无反射型神经源性膀胱的效果。方法选取山东省日照市人民医院2018年1月—2023年6月收治的60例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30)及观察组(n=... 目的探究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脊髓损伤后逼尿肌无反射型神经源性膀胱的效果。方法选取山东省日照市人民医院2018年1月—2023年6月收治的60例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30)及观察组(n=30)。对照组采用传统的间歇性导尿法,在此基础上,观察组进行rTMS治疗。治疗前及治疗后4、14、24周,比较两组患者的尿动力学、Barthel指数(BI)评分、脊髓损伤或功能障碍生活质量评定量表(SCIDQLR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后4、14、24周,两组残余尿量均少于治疗前,膀胱内压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残余尿量均少于对照组,膀胱内压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I评分、SCIDQLRS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14、24周,两组的最大膀胱容量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同时段两组间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尿路感染发生率为46.67%,低于对照组的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肾结石(或肾积水)、肾功能不全发生率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TMS联合间歇性导尿应用于脊髓损伤后逼尿肌无反射型神经源性膀胱患者中,能有效改善其尿动力学、日常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降低尿路感染发生率,且临床效果呈可持续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逼尿肌无反射型神经源膀胱 重复经颅刺激 间歇导尿 尿动力学 日常生活能力
下载PDF
现代环境视觉刺激与癫癎 被引量:1
20
作者 臧暑雨 陈芷若 《临床神经电生理学杂志》 2006年第2期103-106,共4页
人对外界环境的感知,80%通过视觉系统,其刺激源为光或图形(光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在癫痫患者中,59%~10%与光敏感有关;以整个人群计算,光敏感的年发生率1/10万~1.5/10万,而青少年为6/10~7/lO万,人群中约有0.4%对... 人对外界环境的感知,80%通过视觉系统,其刺激源为光或图形(光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在癫痫患者中,59%~10%与光敏感有关;以整个人群计算,光敏感的年发生率1/10万~1.5/10万,而青少年为6/10~7/lO万,人群中约有0.4%对光敏感^[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阵发反应 光敏癫痢 间歇刺激 强直阵挛发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