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0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模式与同步间歇指令通气模式在新生儿呼吸衰竭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比较 被引量:2
1
作者 钱磊 黄轩 《江西医药》 CAS 2023年第4期441-443,共3页
目的比较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模式(PRVC)与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模式在新生儿呼吸衰竭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本院收治的82例呼吸衰竭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SIMV模式,观察组给予P... 目的比较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模式(PRVC)与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模式在新生儿呼吸衰竭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本院收治的82例呼吸衰竭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SIMV模式,观察组给予PRVC模式。对比两组临床疗效、血气分析指标、呼吸力学指标、上机与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12%)高于对照组(80.49%),上机、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氧气分压(PaO_(2))、二氧化碳分压(PaCO_(2))、血氧饱和度(SaO_(2))、气道峰压(PIP)、平均气道压(MAP)、每分钟通气量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6 h后,观察组PaO_(2)、SaO_(2)高于对照组,PaCO_(2)、PIP、MAP、每分钟通气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37.32%)低于对照组(24.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SIMV模式,PRVC模式在新生儿呼吸衰竭患儿治疗中效果更佳,可更有效的改善患儿动脉血气分析与呼吸力学相关指标,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还可缩短上机与住院时间,更快的促进患儿恢复,值得临床大力推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呼吸衰竭 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模式 同步间歇指令通气模式
下载PDF
同步间歇指令通气模式下肺内、外源性ARDS通气治疗对患者心功能、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2
作者 曹亮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3年第21期3647-3649,共3页
目的:探究同步间歇指令通气模式下肺内、外源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通气治疗对患者心功能、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9年5月—2022年5月收治的100例ARDS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n=50,予以同步间歇指... 目的:探究同步间歇指令通气模式下肺内、外源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通气治疗对患者心功能、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9年5月—2022年5月收治的100例ARDS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n=50,予以同步间歇指令通气模式下肺内源性通气治疗)、观察组(n=50,予以同步间歇指令通气模式下肺外源性通气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包括并发症、血气分析、心功能及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PaO_(2)、FiO_(2)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观察组LVEF较对照组高,MAP、HR变化幅度较对照组小(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步间歇指令通气模式下肺内、外源性ARDS通气治疗均引发一定的并发症,但肺外源性通气在血气分析、心功能方面更具有优势,且对患者心率、MAP干扰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DS 同步间歇指令通气模式 肺内、外源性通气 心功能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鼻塞式无创同步间歇指令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疾病的临床效果
3
作者 阳华英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11期36-39,共4页
为新生儿呼吸衰竭疾病患儿实施治疗时运用鼻塞式无创同步间歇指令通气辅助疗法的效果及意义讨论。方法 研究时段即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研究纳入100例新生儿呼吸衰竭疾病患儿,随机抽签分组,即对比组50例,采取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辅... 为新生儿呼吸衰竭疾病患儿实施治疗时运用鼻塞式无创同步间歇指令通气辅助疗法的效果及意义讨论。方法 研究时段即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研究纳入100例新生儿呼吸衰竭疾病患儿,随机抽签分组,即对比组50例,采取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辅助疗法;试验组50例,应用鼻塞式无创同步间歇指令通气辅助疗法,比较分析二组患儿的血气分析变化、不良事件发生情况、通气辅助时间、住院天数及临床疗效。结果 试验组及对比组通气前血气分析检测比较无突出差异,比较结果P>0.05,试验组通气后血气分析检测中的氧分压高于对比组,二氧化碳分压、吸入氧浓度低于对比组,差异突出,比较结果P<0.05;试验组二氧化碳潴留、低氧血症、气管插管上机等不良事件总发生率较对比组低,差异突出,比较结果P<0.05;试验组通气辅助及住院方面用时较对比组短,差异明显,比较结果P<0.05;试验组总治疗有效率较对比组总有效率高,差异尤为突出,比较结果P<0.05。结论 临床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疾病患儿过程中辅以鼻塞式无创同步间歇指令通气方案后,治疗有效性提升,在调节血气分析、减少不良事件、缩短通气及住院时间方面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疗效 呼吸衰竭 无创同步间歇指令通气 血气分析 新生儿
下载PDF
鼻塞式同步间歇指令通气和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在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中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23
4
作者 吴杰斌 黄启凌 +2 位作者 李传景 许红 李莹莹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879-881,共3页
目的比较鼻塞式同步间歇指令通气(nSIMV)和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在新生儿肺透明膜病(HMD)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肺透明膜病新生儿79例,随机分为nSIMV组和nCPAP组,治疗后对两组新生儿的血气分析结果、无... 目的比较鼻塞式同步间歇指令通气(nSIMV)和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在新生儿肺透明膜病(HMD)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肺透明膜病新生儿79例,随机分为nSIMV组和nCPAP组,治疗后对两组新生儿的血气分析结果、无创通气方式失败例数及呼吸暂停发生例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nSIMV组新生儿治疗后血气分析与nCPAP组相比有明显改善;nSIMV组患儿使用无创通气方式失败例数、发生呼吸暂停例数较nCPAP组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nSIMV治疗HMD比nCPAP更能减少有创机械通气的使用,同时对于早产儿呼吸暂停可能更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塞式同步间歇指令通气 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肺透明膜病 新生儿
下载PDF
鼻塞式同步间歇指令通气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54例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8
5
作者 王越 高薇薇 +2 位作者 陈运彬 张永 王艳丽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16-217,共2页
目的观察鼻塞式同步间歇指令通气(nSIMV)在早产儿肺透明膜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54例诊断为肺透明膜病的早产儿采用nSIMV,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和血气指标。初调呼吸机参数:R 40~45次/min,PIP 20~25 cm H2O,PEEP 4~6 cm H2O,FiO... 目的观察鼻塞式同步间歇指令通气(nSIMV)在早产儿肺透明膜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54例诊断为肺透明膜病的早产儿采用nSIMV,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和血气指标。初调呼吸机参数:R 40~45次/min,PIP 20~25 cm H2O,PEEP 4~6 cm H2O,FiO20.21~0.50。观察记录患儿上机后72 h的临床情况,若患儿血气分析PaCO2〉70 mmHg,FiO2〉0.6;出现严重呼吸暂停(24 h内出现2次呼吸暂停需要正压通气,或呼吸暂停持续时间20 s以上超过6次)视为使用该辅助呼吸支持模式失败,须气管插管进行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结果 54例患儿,转为SIMV5例,余49例顺利撤除nSIMV。结论 nSIMV能有效对新生儿肺透明膜病进行呼吸支持,明显改善其低氧血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塞式同步间歇指令通气 新生儿肺透明膜病 无创性机械通气
下载PDF
鼻塞式同步间歇指令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35
6
作者 符梅竹 郭少丽 王丹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3期93-95,共3页
目的探讨鼻塞式同步间歇指令通气(n SIMV)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NHMD)的疗效及对患儿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NHMD患儿96例,随机分为A、B组各48例。A组予以n SIMV联合PS治疗,B组予以与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 ... 目的探讨鼻塞式同步间歇指令通气(n SIMV)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NHMD)的疗效及对患儿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NHMD患儿96例,随机分为A、B组各48例。A组予以n SIMV联合PS治疗,B组予以与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 CPAP)联合PS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治疗3 d呼吸力学指标静态肺顺应性(Cstat)、吸气峰流量(Insp Flow)、呼吸时间常数和血气指标p H、Pa CO2、Pa O2、Sp O2变化,记录两组PS用量及呼吸机通气时间、插管上机率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3 d两组Cstat、Insp Flow、Pa O2、Sp O2均升高,Pa CO2降低(P均<0.05);治疗3 d,A组Cstat、Insp Flow、Pa O2、Sp O2水平均高于B组,Pa CO2低于B组(P均<0.05)。A组呼吸机通气时间少于B组(P<0.05)。A、B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75%、79.17%,插管上机率为14.58%、35.42%,并发症发生率为33.33%、72.92%,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n SIMV联合PS治疗NHMD能显著改善患儿呼吸力学和血气指标,临床疗效较好,可作为NHMD治疗的首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肺透明膜病 肺表面活性物质 猪磷脂注射液 鼻塞式同步间歇指令通气 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下载PDF
鼻塞式同步间歇指令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暂停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9
7
作者 刘勇 胡鸿伟 +4 位作者 程国平 刘磊 宇丽 徐美玲 袁丹 《海南医学》 CAS 2016年第24期4094-4096,共3页
目的探讨鼻塞式同步间歇指令通气(NSIMV)对新生儿呼吸暂停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5月至2015年7月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收治的呼吸暂停新生儿82例作为研究对象,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PS)进行替代治疗后,根据随机数字表法... 目的探讨鼻塞式同步间歇指令通气(NSIMV)对新生儿呼吸暂停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5月至2015年7月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收治的呼吸暂停新生儿82例作为研究对象,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PS)进行替代治疗后,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NSIMV组41例和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组41例,记录并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的临床症状、血气指标的变化、需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的比例及预后。结果两组患儿的基本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NSIMV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0.2%,明显高于NCPAP组的78.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NSIMV组患儿治疗成功率为95.1%,明显高于NCPAP组的78.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NSIMV组患儿治疗后1 h、12 h的p H值、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 CO2)、血氧分压(Pa O2)、吸入氧浓度(Fi O2)均明显优于NCPAP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NSIMV组患儿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率为9.8%,与NCPAP组的12.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部分NCPAP治疗失败患儿改为NSIMV治疗取得成功。结论鼻塞式同步间歇指令通气能有效提高新生儿呼吸暂停患儿的治疗效果,且没有明显增加副作用,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步间歇指令通气 新生儿呼吸暂停 肺表面活性物质 疗效
下载PDF
高频振荡叠加同步间歇指令通气治疗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 被引量:10
8
作者 武荣 韩良荣 +1 位作者 李娜 郑国方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1年第28期32-33,36,共3页
目的:观察高频振荡通气(HFOV)叠加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治疗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的效果。方法:实施HFOV+SIMV的叠加模式治疗12例胎粪吸入综合征患儿,采用最小压力策略,通过逐渐增加平均气道压以实现吸入氧体积分数<0.6时,经皮氧... 目的:观察高频振荡通气(HFOV)叠加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治疗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的效果。方法:实施HFOV+SIMV的叠加模式治疗12例胎粪吸入综合征患儿,采用最小压力策略,通过逐渐增加平均气道压以实现吸入氧体积分数<0.6时,经皮氧饱和度>0.9,根据PCO2调整震荡幅度(△P)和频率(f),最终维持正常血气。治疗过程中监测心率、血压、动脉血气、氧合指数及呼吸机参数。结果:12例患儿在施行HFOV治疗48 h后,氧合指数逐渐下降,在各个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996,P=0.000);所需的平均呼吸道压力明显下降,各个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712,P=0.000);所需的FiO2逐渐下降,各个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9.095,P=0.000);所需振荡压力幅度逐渐下降,各个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587,P=0.001);心率、血压在各个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1.095,P=0.386;F=0.764,P=0.553)。结论:HFOV+SIMV治疗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是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粪吸入综合征 高频振荡通气 同步间歇指令通气 新生儿
下载PDF
同步间歇指令通气治疗新生儿急性肺损伤的探讨 被引量:4
9
作者 王崇伟 吴玲 +3 位作者 刘登礼 赵幽燕 平鹦 周晓玉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430-1432,共3页
目的:探讨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较传统通气治疗新生儿急性肺损伤的优越性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62例因急性肺损伤需用机械通气治疗的新生儿,32例用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30例用间歇正压通气(IPPV)。将两组患儿的呼吸机参数氧浓度(... 目的:探讨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较传统通气治疗新生儿急性肺损伤的优越性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62例因急性肺损伤需用机械通气治疗的新生儿,32例用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30例用间歇正压通气(IPPV)。将两组患儿的呼吸机参数氧浓度(FiO2)、吸气峰压(PIP)和肺氧合功能指标在0、2、6、12、24h进行组内比较,并比较两组患儿平均上机时间以及并发症的多少。结果:SIMV组在上机后6hFiO2、PIP有显著下降(P<0.05)。而IPPV组在上机12hFiO2开始下降、上机24hPIP才有显著下降(P<0.05)。上机2hSIMV组肺氧合功能指标较上机前明显改善,差异显著(P<0.05),而IPPV组在上机后6h出现显著改变。SIMV组平均上机时间明显缩短(P<0.05),机械通气并发症也较IPPV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需用机械通气的新生儿,SIMV通气方式能更快地降低FiO2和PIP,改善通气和氧合,缩短上机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步间歇指令通气 间歇正压通气 新生儿 急性肺损伤
下载PDF
同步间歇指令通气与高频震荡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 被引量:14
10
作者 戴立英 王琍琍 +1 位作者 张健 傅燕娜 《安徽医学》 2014年第4期440-443,共4页
目的:评价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和高频震荡通气(HFOV)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符合纳入标准的NRDS患儿,随机分为SIMV组和HFOV组,记录两组血气值和呼吸机参数的变化,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及支气管... 目的:评价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和高频震荡通气(HFOV)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符合纳入标准的NRDS患儿,随机分为SIMV组和HFOV组,记录两组血气值和呼吸机参数的变化,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及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肺气漏(PAL)、Ⅲ~Ⅳ级颅内出血(IVH)、脑室周围白质软化(PVL)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最终完成试验SIMV组25例,HFOV组23例。 HFOV组改善氧合更明显,6、24小时HFOV组吸入氧浓度、氧合指数与SIMV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aCO2、存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BPD、PAL、IVH、PVL等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机械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IMV和HFOV治疗NRDS是安全有效的,HFOV的优势是能迅速改善氧合,缩短上机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窘迫综合征 同步间歇指令通气 高频震荡通气
下载PDF
同步间歇指令通气与压力支持通气模式进行自主呼吸试验对机体影响的比较 被引量:7
11
作者 刘美描 余雪涛 +2 位作者 邱文冰 黄贤锡 方伟强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2年第19期40-41,共2页
目的探讨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与压力支持通气(PSV)两种模式进行自主呼吸试验(SBT)对机体的影响是否不同。方法对ICU内需要呼吸机支持治疗超过48 h的危重患者,使用SIMV或PSV模式进行SBT。对入选患者进行APACHEⅡ评分,同时记录SBT前、... 目的探讨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与压力支持通气(PSV)两种模式进行自主呼吸试验(SBT)对机体的影响是否不同。方法对ICU内需要呼吸机支持治疗超过48 h的危重患者,使用SIMV或PSV模式进行SBT。对入选患者进行APACHEⅡ评分,同时记录SBT前、SBT后2 h和SBT后24 h患者的呼吸、血压、心率以及测末梢血糖等指标。结果使用SIMV模式进行SBT的有14例(男9例,女5例),使用PSV模式进行SBT的有18例(男15例,女3例),两组患者的APACHEⅡ评分无差异,且SBT前、SBT后2 h及SBT后24 h的呼吸频率、心率、平均动脉压以及末梢血糖等指标也均无差异(均P>0.05)。结论使用SIMV模式或PSV模式进行SBT对呼吸循环及血糖的影响无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步间歇指令通气 压力支持通气 自主呼吸试验
下载PDF
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与同步间歇指令通气治疗新生儿肺出血 被引量:4
12
作者 张士发 邰海服 +2 位作者 胡芳 陈爱斌 茅双根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6期486-489,共4页
目的:探讨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与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模式联合气管内滴注凝血酶治疗新生儿肺出血的疗效。方法:将63例肺出血新生儿随机分为SIMV组(30例)和BIPAP组(33例),两组均同时采用气管内滴注注射血凝酶治疗,每种模式通气1... 目的:探讨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与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模式联合气管内滴注凝血酶治疗新生儿肺出血的疗效。方法:将63例肺出血新生儿随机分为SIMV组(30例)和BIPAP组(33例),两组均同时采用气管内滴注注射血凝酶治疗,每种模式通气12 h,稳定后分别记录两组的呼吸力学指标RR、Vte、PIP(PEEPH)、Pmean、Crs、氧动力学指标Pa CO2、Pa O2、Sa O2、Pa O2/Fi O2;并比较两组患儿最终的病死率、肺出血停止平均时间、撤离呼吸机时间、镇静剂(咪达唑仑)使用总剂量(mg)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的呼吸力学指标:RR、PIP(PEEPH)和PmeanBIPAP组低于Sl MV组(P<0.05),而Crs BIPAP组高于SIMV组(P<0.05);氧动力学指标:Pa O2和Pa O2/Fi O2BIPAP组高于SIMV组(P<0.05);病死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出血停止平均时间、撤离呼吸机时间、镇静剂(咪达唑仑)使用总剂量BIPAP组均低于Sl MV组(P<0.05),BIPAP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Sl MV组(4.00%vs 31.82%,P<0.05)。结论:BIPAP通气模式人机协同性好;通过改善氧合及呼吸力学效应,有效防治肺出血,缩短病程,减少呼吸机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治疗新生儿肺出血优于SIM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 同步间歇指令通气 血凝酶 肺出血 新生儿
下载PDF
同步间歇指令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及并发症 被引量:5
13
作者 肖昕 帅春 +2 位作者 罗先琼 张金萍 周晓光 《小儿急救医学》 CAS 2003年第4期210-212,共3页
目的  探讨同步间歇指令通气 (SIMV)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RDS)的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方法  对6 5例RDS患儿实施SIMV ,观察上机后的临床表现、动脉血气变化及并发症的发生。 结果  实施SIMV后 ,5 0例 (76 9%)青紫即刻减轻... 目的  探讨同步间歇指令通气 (SIMV)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RDS)的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方法  对6 5例RDS患儿实施SIMV ,观察上机后的临床表现、动脉血气变化及并发症的发生。 结果  实施SIMV后 ,5 0例 (76 9%)青紫即刻减轻或消失 ,49例 (75 4 %)吸气性呼吸困难减轻 ;6h内动脉血氧分压 (PaO2 )由 (5 6 5± 1 12 )kPa升高至 (8 75± 2 13)kPa ,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 (PaCO2 )由 (7 4 3± 1 6 6 )kPa降低至 (5 6 5± 1 5 4)kPa ,血氧饱和度 (SaO2 )由 (6 5 2 3± 12 0 0 ) %升高至 (87 4 3± 7 85 ) %,pH由 (7 2 2± 0 0 9)升高至 (7 37± 0 0 6 )。SIMV过程中 ,45例 (6 9 2 %)出现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多为G- 杆菌感染 ;其他并发症包括动脉导管重新开放、颅内出血、肺出血和慢性肺疾病 ,但少见。 5 5例RDS患儿治愈 (84 6 %) ,死亡 4例 (6 2 %)。结论  SIMV通气模式对RDS有良好疗效 ,值得临床推广 ,但应注意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等并发症的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窘迫综合征 新生儿 同步间歇指令通气 治疗 疗效 并发症
下载PDF
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与同步间歇指令通气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比较 被引量:11
14
作者 胡金绘 王军 武荣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4年第19期39-43,共5页
目的观察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PRVC)和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通气在治疗呼吸窘迫综合征(RDS)新生儿时相关参数的变化。方法 2013年6月~2014年3月在淮安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医学中心出生的,患有呼吸窘迫综合征且需要机械通气58... 目的观察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PRVC)和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通气在治疗呼吸窘迫综合征(RDS)新生儿时相关参数的变化。方法 2013年6月~2014年3月在淮安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医学中心出生的,患有呼吸窘迫综合征且需要机械通气58例新生儿,分为PRVC组(32例,采用PRVC通气)和SIMV组(26例,采用SIMV通气)。观察两组机械通气时间、氧疗时间、住院时间、动脉氧分压/肺泡氧分压;观察两组机械通气时酸血症、碱血症、低碳酸血症和高碳酸血症的发生率;观察两组机械通气前、机械通气1、12、24、48、72 h的心率(HR)、呼吸频率(RR)、平均动脉血压(MABP)、气道峰压(PIP)、氧合指数(OI)等变化。结果①58例RDS新生儿均治愈出院。两组机械通气时间、氧疗时间、住院时间、气胸发生率、颅内出血发生率、支气管发育不良发生率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组的HR和RR变化均呈下降趋势,在机械通气72 h时接近正常范围。两组平均动脉血压变化均在正常范围。③两组PIP变化均呈下降趋势。PRVC组内各个时间点之间PIP比较、SIMV组内各个时间点之间PIP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RVC组PIP在机械通气1、12、24、48、72 h均低于SIMV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两组OI变化均呈下降趋势。PRVC组内各个时间点OI值比较、SIMV组内各个时间点之间OI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RVC组在机械通气1、12、24、48 h的OI值与SIMV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RVC组OI在机械通气72 h时低于SIMV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⑤机械通气时pH值〈7.35发生率(PRVC组为16.5%、SIMV组为13.5%)和pH值〉7.45发生率(PRVC组为7.8%、SIMV组为5.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RVC组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35 mm Hg的发生率低于SIMV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机械通气时PaCO2〉60 mm Hg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DS新生儿的呼吸支持中,在获得相同的疗效情况下,与SIMV模式比较,PRVC模式下PIP和过度通气的发生率显著降低;PRVC模式可能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力调节容量控制 同步间歇指令通气 肺损伤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下载PDF
同步间歇指令通气支持下吸入氦氧混合气和空氧混合气治疗胎粪吸入综合征的随机对照试验 被引量:4
15
作者 马娟 李雪 +4 位作者 陈龙 汪丽 赵锦宁 唐仕芳 史源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99-103,共5页
目的探讨胎粪吸入综合征(MAS)新生儿在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支持下吸入氦氧混合气(Heliox)和空氧混合气的疗效。方法 2014年3月1日至2015年5月30日在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NICU住院的MAS新生儿,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Heliox组和对照组,全... 目的探讨胎粪吸入综合征(MAS)新生儿在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支持下吸入氦氧混合气(Heliox)和空氧混合气的疗效。方法 2014年3月1日至2015年5月30日在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NICU住院的MAS新生儿,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Heliox组和对照组,全部患儿均给予SIMV作为呼吸支持模式;Heliox组吸入Heliox 70(He 70%,O_230%)6 h后更换吸入空氧混合气(O_230%);对照组吸入空氧混合气。主要观察指标为治疗期间氧合指数(OI)和拔管时间,次要观察指标为机械通气并发症发生率、NICU住院时间、血气分析、炎症反应指标、心肌损伤标志物、生后28d和100d时振幅整合脑电图(a EEG)结果。结果 Heliox组和对照组分别纳入33和31例。Heliox组OI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2),Heliox组拔管时间、机械通气并发症发生率及NICU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分别为0.037,0.013和0.010);两组呼吸支持后2、6、12、24、48 h时点血气分析指标(pH、HCO_3-1、BE、PaO_2、PaCO_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Heliox组6h时点炎症反应指标(IL-6、IL-8、TNF-α、CRP)和24 h时点心肌损伤标志物(CK、CK-MB)均较0 h时点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Heliox组生后28 d和100d时aEEG检查神经发育重度异常发生率分别为9.1%和3.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5.8%和9.6%(P<0.05)。结论在SIMV支持下吸入Heliox治疗MAS新生儿较空氧混合气具有良好的疗效,安全性好,值得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氦氧混合气 胎粪吸入综合征 新生儿 同步间歇指令通气
下载PDF
同步间歇指令通气治疗新生儿急性呼吸衰竭疗效观察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崇伟 吴玲 +3 位作者 刘登礼 赵幽燕 平鹦 周晓玉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4期79-80,共2页
分别用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及间歇正压通气(IPPV)治疗新生儿急性呼吸衰竭,比较两组0、2、6、12、24 h的呼吸机参数、肺氧合功能指标、平均上机时间及并发症。结果SIMV组在上机后6 h氧浓度(FiO2)、吸气峰压(PIP)显著下降(P<0.05),I... 分别用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及间歇正压通气(IPPV)治疗新生儿急性呼吸衰竭,比较两组0、2、6、12、24 h的呼吸机参数、肺氧合功能指标、平均上机时间及并发症。结果SIMV组在上机后6 h氧浓度(FiO2)、吸气峰压(PIP)显著下降(P<0.05),IPPV组上机12 h FiO2下降、24 h PIP下降(P均<0.05);SIMV、IPPV组分别上机2、6 h肺氧合功能明显改善(P均<0.05);SIMV组平均上机时间及并发症均少于IPPV组(P均<0.05)。提示SIMV能更快改善呼吸机参数及肺氧合功能,缩短上机时间,减少并发症,为治疗新生儿急性呼吸衰竭的有效机械通气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步间歇指令通气 间歇正压通气 新生儿 呼吸衰竭 急性
下载PDF
比例辅助通气叠加同步间歇指令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临床观察 被引量:7
17
作者 朱红利 郑国方 +6 位作者 丁素芳 高子波 赵玉祥 潘兆军 韩良荣 季东林 武荣 《徐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10期634-636,共3页
目的观察比例辅助通气(PAV)叠加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95例呼吸衰竭新生儿,采用PAV+SIMV叠加模式进行机械通气治疗,通气过程中,以维持患儿的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85%-95%)和呼气末二... 目的观察比例辅助通气(PAV)叠加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95例呼吸衰竭新生儿,采用PAV+SIMV叠加模式进行机械通气治疗,通气过程中,以维持患儿的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85%-95%)和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30~45mmHg)为目标调节呼吸机参数。观察患儿心率、动脉血气、氧合指数(oI)及呼吸机参数等变化。结果91例患儿痊愈出院,4例放弃治疗,治愈率为95.8%。平均通气时间(97.3±8.5)h,平均吸氧时间(7.1±1.7)天,平均住院时间(18.2±6.5)天。机械通气后,患儿心率、呼吸频率明显减慢(P〈0.05),渐接近正常或者正常;患儿各个时间点的pH、动脉氧分压(PaO2)和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数值均在正常范围内,各时点间整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患儿0I随时间延长逐步减小,各时点间整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AV叠加SIMV通气模式在新生儿呼吸衰竭治疗中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呼吸衰竭 比例辅助通气 同步间歇指令通气
下载PDF
极低体重儿在撤机后应用经鼻同步间歇指令通气对呼吸支持的评估 被引量:2
18
作者 周小坚 陈鲜威 +1 位作者 陈均亚 陆中权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47-48,51,共3页
目的探讨经鼻同步间歇指令通气(NSIMV)在防止极低体重儿(VLBW)撤离经气管机械通气(ET_CMV)时撤机失败的意义。方法将49例体重≤1500g、孕周≤32周、进行ET_CMV的早产儿在撤机后随机分为NSIWV组(25例)及经头罩给氧组(24例)。比较两组的... 目的探讨经鼻同步间歇指令通气(NSIMV)在防止极低体重儿(VLBW)撤离经气管机械通气(ET_CMV)时撤机失败的意义。方法将49例体重≤1500g、孕周≤32周、进行ET_CMV的早产儿在撤机后随机分为NSIWV组(25例)及经头罩给氧组(24例)。比较两组的撤机成功率。撤机指征:吸气峰压(PIP)≤15cmH2O、呼吸末正压(PEEP)2~3cmH2O、呼吸频率(RR)12~15bpm、吸入氧浓度(FiO2)≤30%。撤机失败标准:①频繁或严重的呼吸暂停(apnea);②FiO2较撤机前提高15%;③出现呼吸性酸中毒(pH<7.25、PaCO2>6.67kPa)。结果NSI_MV组及头罩给氧组在性别、孕周、出生体重及原发病(呼吸窘迫综合征分别为18、19例,Apnea7、5例)间差异无显著性。撤机后NSIMV组20/25例(80.0%)一次撤机成功,而直接头罩给氧组一次撤机成功仅10/24例(41.7%),两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撤机失败的主要原因为PaCO2升高,其次是FiO2升高。结论VLBW在撤离ET_CMV后立即使用NSIMV支持呼吸,可明显提高一次撤机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低出生体重儿 呼吸支持 经鼻同步间歇指令通气
下载PDF
鼻塞式同步间歇指令通气和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在早产儿肺透明膜病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19
作者 纪永佳 叶秀桢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12年第6期631-633,共3页
目的比较鼻塞式同步间歇指令通气(nSIMV)和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在早产儿肺透明膜病(HMD)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66例肺透明膜病早产儿,常规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进行替代治疗后,随机分入nSIMV组和nCPAP组,观察治疗后临床症状和血气指... 目的比较鼻塞式同步间歇指令通气(nSIMV)和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在早产儿肺透明膜病(HMD)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66例肺透明膜病早产儿,常规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进行替代治疗后,随机分入nSIMV组和nCPAP组,观察治疗后临床症状和血气指标(上机前、上机后6、12、24h)的变化。结果 nSIMV组患者呼吸支持时间明显短于nCPAP组(P<0.01);再次插管上呼吸机人数少于nCPAP组(P<0.01)。nSIMV组患儿经治疗6、12、24h血气指标均优于治疗前(P<0.01);同时,与nCPAP组比较血气指标恢复快,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nSIMV在对早产儿HMD进行呼吸支持治疗时优于nCPA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透明膜病 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鼻塞式同步间歇指令通气 早产儿
下载PDF
同步间歇指令通气在全麻纤维喉镜声带息肉切除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2
20
作者 郑改芳 张景亮 +3 位作者 吕素平 胡振华 刘胜群 赵素贞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8年第3期395-397,共3页
目的观察同步间歇指令通气模式在全麻纤维喉镜下声带息肉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60例拟行全麻纤维喉镜下声带息肉切除术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S组和C组,每组30例。给予S组同步间歇指令通气模式(SIMV),给予C组间歇正压通气模式(IPP... 目的观察同步间歇指令通气模式在全麻纤维喉镜下声带息肉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60例拟行全麻纤维喉镜下声带息肉切除术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S组和C组,每组30例。给予S组同步间歇指令通气模式(SIMV),给予C组间歇正压通气模式(IPPV),两组麻醉诱导及维持方法相同。记录两组患者入室时(T_0)、麻醉诱导后(T_1)、置入喉罩后即刻(T_2)、手术开始时(T_3)、手术结束时(T_4)、拔除喉罩时(T5)的血压(MAP)、心率(HR)、脉氧饱和度(SpO_2)、呼吸末二氧化碳(P_(ET)CO_2)、NT指数、气道峰压(Ppeak)、分钟通气量(MV),同时记录患者有无呛咳、苏醒时间及麻醉后监测治疗室(PACU)停留时间。结果 T5时,S组Ppeak、P_(ET)CO_2水平均低于C组,MV高于C组,患者苏醒时间及PACU停留时间均短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SIMV通气模式应用于全麻纤维喉镜下声带肿物切除术中,能降低患者苏醒期气道压,提高分钟通气量,缩短苏醒时间及PACU停留时间,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步间歇指令通气 纤维喉镜 全身麻醉 声带息肉切除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