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大轴的间歇淬火
被引量:
1
1
作者
赵细金
《机械工人(热加工)》
1990年第7期44-45,共2页
直径为150~400mm的大轴,调质淬火要求得到较深的硬化层和均匀的力学性能,应采取强烈冷却和较长的冷却时间,以保证心部碳钢冷至550℃低合金钢冷至450℃、高合金钢冷至350℃左右。传统方法是材料经《Cottrell》公式计算碳当量,以确定采用...
直径为150~400mm的大轴,调质淬火要求得到较深的硬化层和均匀的力学性能,应采取强烈冷却和较长的冷却时间,以保证心部碳钢冷至550℃低合金钢冷至450℃、高合金钢冷至350℃左右。传统方法是材料经《Cottrell》公式计算碳当量,以确定采用水-空间歇淬火。第一次水冷要保证工件表面冷至珠光体区以下的温度,按公式t=K·D计算时,系数K为0.18~0.2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轴
间歇淬火
热处理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铁路重载车轮间歇淬火的数值模拟与试验验证
2
作者
姚三成
张建
+3 位作者
刘学华
赵海
史娜
徐骏
《钢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11-119,共9页
含马氏体(M)和贝氏体(B)的非珠光体混合组织层产生于铁路车轮热处理冷却过程,是一种潜在的行车故障源和危害源。针对非珠光体层十分突出的铁路重载车轮,基于软件MSC.Marc和Thermal Prophet建立了间歇淬火(IRQ)有限元数值模型,分析了IRQ...
含马氏体(M)和贝氏体(B)的非珠光体混合组织层产生于铁路车轮热处理冷却过程,是一种潜在的行车故障源和危害源。针对非珠光体层十分突出的铁路重载车轮,基于软件MSC.Marc和Thermal Prophet建立了间歇淬火(IRQ)有限元数值模型,分析了IRQ工艺对车轮热处理温度场及组织性能的影响,并进行了实物验证。计算结果表明,在短时的淬火中断期间,因受到轮辋内部更深处的热传导影响,踏面近表层产生“温度小平台”或回温现象,回温温度低于临界点Ac1,可避免出现二次奥氏体化,但踏面次表层及轮辋内部受影响甚微。IRQ工艺使车轮踏面近表层的温降有所减缓,避开大部分M和B组织转变区域,抑制了非珠光体组织的形成,将非珠光体层厚控制在6 mm以内,显著改善热处理冷却后踏面附近的组织状态;轮辋内部为较均匀一致的细珠光体和少量铁素体(P-F)组织,但在距踏面表面10~15 mm的深度范围内,组织组成可能会出现局部波动,在P-F组织中又重新生成少量的B组织。自踏面向下,车轮的强硬度梯度分布合理、平缓递减,轮辋内部绝大部分区域的强硬度水平未受到明显影响,且因为“预冷效应”,IRQ工艺使距踏面表面15~30 mm的深度范围内的平均有效冷却速度有所提高,形成了局部的强硬度极大值区,较传统工艺车轮的强硬度略有提高。实物验证结果与计算结果基本一致。经综合评判,在控制车轮非珠光体层方面施用IRQ工艺基本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载车轮
间歇淬火
欠速冷却
非珠光体层
多场耦合
原文传递
厚壁12Cr1MoVG高压锅炉管热处理工艺优化研究
被引量:
3
3
作者
张行刚
张昭
+1 位作者
郭志文
米永峰
《钢管》
CAS
2019年第6期34-37,共4页
通过对现有经热处理工艺热处理后的12Cr1MoVG高压锅炉管的力学性能不合格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指出热处理生产的难点,提出一种"间歇式淬火+回火"热处理工艺。分析认为:控制正火后的冷却速度,使厚壁12Cr1MoVG高压锅炉管的组织以...
通过对现有经热处理工艺热处理后的12Cr1MoVG高压锅炉管的力学性能不合格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指出热处理生产的难点,提出一种"间歇式淬火+回火"热处理工艺。分析认为:控制正火后的冷却速度,使厚壁12Cr1MoVG高压锅炉管的组织以铁素体+贝氏体为主,是保证其具有良好综合力学性能的关键。大生产应用结果表明,采用"间歇式淬火+回火"热处理工艺,完全能生产出满足GB/T 5310-2017标准和用户要求的12Cr1MoVG高压锅炉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锅炉管
12Cr1MoVG钢
厚壁
热处理
间歇
式
淬火
冷却速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高性能碳素车轮的研制
4
作者
张颖智
卢观健
+1 位作者
吴金一
朱德才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91-97,共7页
高性能碳素车轮采用了钢包内喷吹Si-Ca粉脱氧等炉外精炼和间歇淬火热处理等新工艺。试验结果表明,车轮钢中的夹杂物数量明显降低,车轮的综合机械性能、耐磨性和断裂力学性能等都有较大提高。
关键词
车轮
炉外精炼
夹杂物
间歇淬火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大轴的间歇淬火
被引量:
1
1
作者
赵细金
机构
南昌热处理厂
出处
《机械工人(热加工)》
1990年第7期44-45,共2页
文摘
直径为150~400mm的大轴,调质淬火要求得到较深的硬化层和均匀的力学性能,应采取强烈冷却和较长的冷却时间,以保证心部碳钢冷至550℃低合金钢冷至450℃、高合金钢冷至350℃左右。传统方法是材料经《Cottrell》公式计算碳当量,以确定采用水-空间歇淬火。第一次水冷要保证工件表面冷至珠光体区以下的温度,按公式t=K·D计算时,系数K为0.18~0.2s/
关键词
轴
间歇淬火
热处理
分类号
TG162.71 [金属学及工艺—热处理]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铁路重载车轮间歇淬火的数值模拟与试验验证
2
作者
姚三成
张建
刘学华
赵海
史娜
徐骏
机构
轨道交通关键零部件安徽省技术创新中心
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
上海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出处
《钢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11-119,共9页
基金
安徽省科技重大专项计划资助项目(202003a05020038)。
文摘
含马氏体(M)和贝氏体(B)的非珠光体混合组织层产生于铁路车轮热处理冷却过程,是一种潜在的行车故障源和危害源。针对非珠光体层十分突出的铁路重载车轮,基于软件MSC.Marc和Thermal Prophet建立了间歇淬火(IRQ)有限元数值模型,分析了IRQ工艺对车轮热处理温度场及组织性能的影响,并进行了实物验证。计算结果表明,在短时的淬火中断期间,因受到轮辋内部更深处的热传导影响,踏面近表层产生“温度小平台”或回温现象,回温温度低于临界点Ac1,可避免出现二次奥氏体化,但踏面次表层及轮辋内部受影响甚微。IRQ工艺使车轮踏面近表层的温降有所减缓,避开大部分M和B组织转变区域,抑制了非珠光体组织的形成,将非珠光体层厚控制在6 mm以内,显著改善热处理冷却后踏面附近的组织状态;轮辋内部为较均匀一致的细珠光体和少量铁素体(P-F)组织,但在距踏面表面10~15 mm的深度范围内,组织组成可能会出现局部波动,在P-F组织中又重新生成少量的B组织。自踏面向下,车轮的强硬度梯度分布合理、平缓递减,轮辋内部绝大部分区域的强硬度水平未受到明显影响,且因为“预冷效应”,IRQ工艺使距踏面表面15~30 mm的深度范围内的平均有效冷却速度有所提高,形成了局部的强硬度极大值区,较传统工艺车轮的强硬度略有提高。实物验证结果与计算结果基本一致。经综合评判,在控制车轮非珠光体层方面施用IRQ工艺基本可行。
关键词
重载车轮
间歇淬火
欠速冷却
非珠光体层
多场耦合
Keywords
heavy-haul railway wheel
interrupted quenching
slack cooling
non-pearlitic microstructure
multi-field coupling
分类号
U270.6 [机械工程—车辆工程]
TG156.3 [金属学及工艺—热处理]
原文传递
题名
厚壁12Cr1MoVG高压锅炉管热处理工艺优化研究
被引量:
3
3
作者
张行刚
张昭
郭志文
米永峰
机构
内蒙古包钢钢联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
出处
《钢管》
CAS
2019年第6期34-37,共4页
文摘
通过对现有经热处理工艺热处理后的12Cr1MoVG高压锅炉管的力学性能不合格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指出热处理生产的难点,提出一种"间歇式淬火+回火"热处理工艺。分析认为:控制正火后的冷却速度,使厚壁12Cr1MoVG高压锅炉管的组织以铁素体+贝氏体为主,是保证其具有良好综合力学性能的关键。大生产应用结果表明,采用"间歇式淬火+回火"热处理工艺,完全能生产出满足GB/T 5310-2017标准和用户要求的12Cr1MoVG高压锅炉管。
关键词
高压锅炉管
12Cr1MoVG钢
厚壁
热处理
间歇
式
淬火
冷却速度
Keywords
high-pressure boiler pipe
the 12Cr1MoVG steel
heavy-wall
heat treatment
intermittent quench-ing
cooling speed
分类号
TG156 [金属学及工艺—热处理]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高性能碳素车轮的研制
4
作者
张颖智
卢观健
吴金一
朱德才
机构
铁道部科学研究院
出处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91-97,共7页
文摘
高性能碳素车轮采用了钢包内喷吹Si-Ca粉脱氧等炉外精炼和间歇淬火热处理等新工艺。试验结果表明,车轮钢中的夹杂物数量明显降低,车轮的综合机械性能、耐磨性和断裂力学性能等都有较大提高。
关键词
车轮
炉外精炼
夹杂物
间歇淬火
Keywords
wheel, refining outside the furnacc, inclusion, interrupted quench-hot treatment
分类号
U270.331.1 [机械工程—车辆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大轴的间歇淬火
赵细金
《机械工人(热加工)》
1990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铁路重载车轮间歇淬火的数值模拟与试验验证
姚三成
张建
刘学华
赵海
史娜
徐骏
《钢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
0
原文传递
3
厚壁12Cr1MoVG高压锅炉管热处理工艺优化研究
张行刚
张昭
郭志文
米永峰
《钢管》
CAS
2019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高性能碳素车轮的研制
张颖智
卢观健
吴金一
朱德才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