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9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熊果酸改善精神分裂症小鼠脱髓鞘和脑组织间液引流紊乱
1
作者 龙仁 毛鑫 +5 位作者 高天姿 解倩 谈瀚博 李子寅 韩鸿宾 袁兰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87-494,共8页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SZ)的髓鞘和脑组织间液(interstitial fluid,ISF)相关发病机制,探究熊果酸(ursolic acid,UA)对SZ中髓鞘损伤及其继发的ISF异常引流的治疗效果。方法:使用30只6~8周雌性C57BL/6J小鼠,体质量(20±2...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SZ)的髓鞘和脑组织间液(interstitial fluid,ISF)相关发病机制,探究熊果酸(ursolic acid,UA)对SZ中髓鞘损伤及其继发的ISF异常引流的治疗效果。方法:使用30只6~8周雌性C57BL/6J小鼠,体质量(20±2)g,随机分为UA治疗组、SZ模型组、对照组3组,每组10只:(1)对照组:腹腔注射(intraperitoneal injection,ip)生理盐水,灌胃(intragastric,ig)给予1%(质量分数)羧甲基纤维素钠(carboxymethylcellulose sodium,CMC-Na);(2)SZ模型组:ip给与2 mg/kg的地卓西平(dizocilpine maleate,MK-801),ig给与1%(质量分数)CMC-Na;(3)UA治疗组:ig给与25 mg/kg的UA,ip给与2 mg/kg的MK-801。治疗组先ig给药UA预治疗一周,然后对3组小鼠进行为期两周的药物干预。在造模完成后依次通过旷场测试和前脉冲抑制实验对小鼠进行行为学评价。行为测试后,通过向脑区注射荧光示踪剂来探究各组ISF分区引流的改变;通过免疫荧光探究各组脑内水通道蛋白4(aquaporin 4,AQP4)极性分布的改变以及蛋白表达的变化;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laser scanning confocal microscope,LSCM)髓鞘反射光成像研究鼠脑内髓鞘的变化。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对计量数据进行组间比较,使用TukeyHSD进行组间两两比较。结果:旷场测试发现,模型组在旷场中运动的总路程[(7949.39±1140.55)cm vs.(2831.01±1212.72)cm,P<0.001]和中央区域停留时间[(88.43±22.06)s vs.(56.85±18.58)s,P=0.011]显著高于对照组,而治疗组在旷场中运动总路程[(2415.80±646.95)cm vs.(7949.39±1140.55)cm,P<0.001]和中央区域停留时间[(54.78±11.66)s vs.(88.43±22.06)s,P=0.007]较模型组显著降低。前脉冲抑制实验发现,模型组给与预脉冲时对震惊反射的抑制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01);治疗组上述指标较模型组显著增加(P均<0.001)。髓鞘反射光检测发现,模型组小鼠脑内存在显著的脱髓鞘,治疗组脑内脱髓鞘情况得到逆转。荧光示踪发现,模型组示踪剂向头侧皮层区的扩散面积和向尾侧丘脑区的返流面积均显著大于对照组[(13.93±3.35)mm 2 vs.(2.79±0.94)mm 2,P<0.001;(2.48±0.38)mm 2 vs.(0.05±0.12)mm 2,P<0.001],且脑区间引流分区明显破坏;治疗组示踪剂向头侧皮层区的扩散面积和向尾侧丘脑区的返流面积均较模型组显著减小[(7.93±2.48)mm 2 vs.(13.93±3.35)mm 2,P<0.001;(0.50±0.30)mm 2 vs.(2.48±0.38)mm 2,P<0.001]。免疫荧光染色发现,模型组小鼠脑内AQP4极性分布遭到破坏,且模型组AQP4蛋白表达量较对照组明显下降[(3663.88±733.77)μm 2 vs.(13354.92±4054.05)μm 2,P<0.001];治疗组较模型组AQP4极性分布得到改善,AQP4蛋白表达量较模型组显著升高[(11104.68±3200.04)μm 2 vs.(3663.88±733.77)μm 2,P<0.001]。结论:一定剂量的UA干预可以改善SZ小鼠的行为学表现,这种改善表现为运动亢进和焦虑症状得到缓解,感觉运动门控功能得到恢复;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改善SZ小鼠的脱髓鞘病理改变及ISF分区引流紊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脑组织间液 脱髓鞘 熊果酸
下载PDF
磁示踪法在硬膜外动脉贴敷术加速丘脑组织间液引流机制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周洁 连婧阁 +7 位作者 任秋实 王卉 孔东生 王伟 刘会坡 李宏峰 程晋 韩鸿宾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97-102,共6页
目的为了研究硬膜外动脉贴敷术(epidural arterial implantation,EAI)对脑组织间液(interstitial fluid,ISF)流动的影响及其机制。材料与方法将30只240~280 g雄性SD(Sprague Dawley)大鼠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EAI组(术后7 d、14 d)、EAI... 目的为了研究硬膜外动脉贴敷术(epidural arterial implantation,EAI)对脑组织间液(interstitial fluid,ISF)流动的影响及其机制。材料与方法将30只240~280 g雄性SD(Sprague Dawley)大鼠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EAI组(术后7 d、14 d)、EAI对侧测量组(术后7 d、14 d)5组,每组均为6只。用磁示踪法对丘脑区细胞外间隙(extracellular space,ECS)内ISF引流进行探测,用扩散系数分布图(diffusion of extracellular space-mapping,D_(ECS)-mapping)技术研究ISF引流改变的潜在机制,获取宏观ISF引流分布指标:半衰期T_(1/2),以及ECS结构参数:扩散速率D^(*)、迂曲度λ、容积占比α。同时,应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观察大鼠顶叶皮层局部脑血流变化,并应用旷场实验和新物体识别实验等方法测试大鼠的运动和认知能力。结果磁示踪法和D_(ECS)-mapping分析显示,EAI7、EAI14组的半衰期较其余组下降(P<0.01),表示同侧丘脑区ISF流动速度加快;EAI7、EAI14组的扩散速率、容积占比较其余组上升(P<0.05),迂曲度较其余组下降(P<0.05),代表同侧丘脑区ECS构象变化导致分子扩散运动加快。空白对照组、EAI14组的脑血流量未见差异(P>0.05),表示该手术短期内未改变大鼠局部脑血流量。大鼠行为学检测各组指标未见差异(P>0.05),表明该手术未损害大鼠运动、认知能力。结论EAI可以通过改变大鼠同侧丘脑区ECS微观结构,促进ISF流动,是一种稳定、安全、有效的脑ECS主动调控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膜外动脉贴敷术 细胞外 组织间液 磁示踪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脑缺血大鼠海马组织间液EAA的变化及丹参对其的影响 被引量:19
3
作者 曹建淳 徐丹令 陈斐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2年第1期11-13,共3页
目的 通过制作大鼠脑缺血模型 ,观察兴奋性氨基酸 (EAA)的变化 ,研究丹参注射液对EAA和脑组织结构的影响。方法 采用Pulsinelli氏改良方法和脑内微透析技术 ,测定大鼠海马在脑缺血不同时期细胞外液中EAA的改变及丹参对EAA和组织结构... 目的 通过制作大鼠脑缺血模型 ,观察兴奋性氨基酸 (EAA)的变化 ,研究丹参注射液对EAA和脑组织结构的影响。方法 采用Pulsinelli氏改良方法和脑内微透析技术 ,测定大鼠海马在脑缺血不同时期细胞外液中EAA的改变及丹参对EAA和组织结构的影响。结果 提示脑缺血时的EAA明显升高 ,且缺血越重和时间越长EEA释放就越多 ,经过丹参治疗后细胞外液中的EAA明显降低。结论 大鼠脑缺血后EAA明显升高 ;丹参能减少脑缺血时的EAA的释放 ,从而降低了EAA对脑的损伤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兴奋性氨基酸 丹参 大鼠 海马组织间液 EAA 影响
下载PDF
电针对5月龄APP/PS1转基因小鼠海马组织及组织间液可溶性Aβ_(1-42)水平短时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5
4
作者 步青云 高堂珂 +1 位作者 高杨 薛卫国 《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6年第4期481-487,共7页
目的探讨电针干预对早期阿尔茨海默病小鼠脑组织间液(brain interstitial fluid,ISF)及海马组织中可溶性Aβ_(1-42)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6只雄性5月龄APP/PS1转基因阳性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针刺组,将8只同窝、同性别转基因阴性小鼠... 目的探讨电针干预对早期阿尔茨海默病小鼠脑组织间液(brain interstitial fluid,ISF)及海马组织中可溶性Aβ_(1-42)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6只雄性5月龄APP/PS1转基因阳性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针刺组,将8只同窝、同性别转基因阴性小鼠设为正常对照组,采用电针"百会"、"涌泉"或同等条件束缚作为干预手段,以脑微透析技术获取小鼠海马组织间液,应用ELISA法检测3组小鼠海马组织以及海马ISFβ淀粉样蛋白1-42水平,分别在干预后的6,7,8,9 h观察其是否发生改变.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海马组织以及ISF中可溶性Aβ_(1-42)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针刺组小鼠ISF可溶性Aβ_(1-42)降低(P〈0.05),海马组织Aβ_(1-42)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组在电针治疗后6~9 h样品ISF中Aβ_(1-42)含量的检测结果没有随时间变化而变化(P〉0.05).结论电针可降低AD模型小鼠海马ISF可溶性Aβ_(1-42)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电针 早期干预 脑组织间液 微透析
下载PDF
兔骨骼肌组织间液采样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殷劲 郑念新 +2 位作者 程旭光 杨宁 杨范昌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93-96,共4页
作者通过反复实践,提出了兔骨骼肌组织间液采样方法,并指出用该法(在肌肉中埋入无菌塑料小球,并于术后第五天炎性反应较小时取出)收集的组织间液能反映机体正常生理状态。
关键词 兔骨骼肌 组织间液 采样
下载PDF
低压稳恒直流电场对组织间液的电化学作用 被引量:2
6
作者 蒋清安 何国祥 +2 位作者 苗莉 刘建平 景涛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CSCD 2007年第2期116-118,146,共4页
目的:探讨低压稳恒直流电场对组织间液的电化学作用。方法:中国家兔10只,经心脏直接采取已肝素化动脉血代替组织间液加入希托夫管中施以4.5 V(n=5)或6.0 V(n=5)稳恒直流电电解1 h。留取正常血液及电解完毕后阴极管、阳极管和中间管血液... 目的:探讨低压稳恒直流电场对组织间液的电化学作用。方法:中国家兔10只,经心脏直接采取已肝素化动脉血代替组织间液加入希托夫管中施以4.5 V(n=5)或6.0 V(n=5)稳恒直流电电解1 h。留取正常血液及电解完毕后阴极管、阳极管和中间管血液各2 mL,分别测定其pH值及HCO3-、K+、Na+、Cl-、Ca2+等离子浓度。结果:两种电压对pH值及上述电解质浓度影响无统计学差异;K+浓度中间管组较正常组高(P<0.01),但均在正常值范围;与中间管组比较,pH值在阴极管组升高(P<0.01),阳极管组降低但无统计学差异,也均在正常值范围;HCO3-、Na+、Cl-、Ca2+等在各组间均无统计差异。结论:6.0 V以下稳恒直流电对组织间液的电化学作用尚属安全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场作用 组织间液 电化学
下载PDF
基于微透析技术建立“脑细胞间液药理学”的探讨 被引量:3
7
作者 刘建勋 宋文婷 徐立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363-1366,共4页
脑细胞间液(BIF)存在于脑神经元之间,其中包涵进入脑内的药物与释放到突触间隙的内源性物质,是研究脑保护药物靶向作用机制的理想载体。基于微透析技术,并借鉴血清药理学的方法,本课题组提出了脑细胞间液药理学的概念,分析了其应用于中... 脑细胞间液(BIF)存在于脑神经元之间,其中包涵进入脑内的药物与释放到突触间隙的内源性物质,是研究脑保护药物靶向作用机制的理想载体。基于微透析技术,并借鉴血清药理学的方法,本课题组提出了脑细胞间液药理学的概念,分析了其应用于中药复方研究中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为脑保护中药的研究提供了创新的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细胞间液 微透析 血脑屏障 中药复方 作用机制
下载PDF
猫内囊组织间液经淋巴管前淋巴系统的引流 被引量:1
8
作者 王树兴 张红旗 +4 位作者 杨文亮 杨书善 郭志坤 廖瑞 袁桂琴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17-21,共5页
目的 :探讨内囊组织间液是否经淋巴管前淋巴系统引流。材料和方法 :将 10 μl印度墨汁注射于 8例成年猫内囊 ,在大体、光镜和电镜下对碳颗粒的引流途径予以追踪观察。结果 :颈深淋巴结及蛛网膜下腔内和脑表面的动脉黑染。光镜下 ,颈深... 目的 :探讨内囊组织间液是否经淋巴管前淋巴系统引流。材料和方法 :将 10 μl印度墨汁注射于 8例成年猫内囊 ,在大体、光镜和电镜下对碳颗粒的引流途径予以追踪观察。结果 :颈深淋巴结及蛛网膜下腔内和脑表面的动脉黑染。光镜下 ,颈深淋巴结内有碳颗粒 ;颈内动脉颅外段外膜中偶见碳颗粒 ;颈内动脉颅内段、大脑中动脉、大脑动脉环、蛛网膜下腔内动脉、软膜内小动脉等各动脉外膜中有碳颗粒 ,周围不存在内皮。电镜下 ,颈深淋巴结内见碳颗粒。颈内动脉颅内段及脑内小动脉 ,外膜内有碳颗粒。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囊 组织间液 引流 淋巴前通路 脑淋巴管
下载PDF
老年SD大鼠脑组织间液内MR示踪剂扩散特征的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王帅文 石春彦 +3 位作者 左龙 韩鸿宾 郭顺林 雷军强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409-412,共4页
目的 随着脑组织衰老的进展,神经细胞代谢及分泌产物在脑细胞外间隙(ECS)转运及引流特性发生不可逆性改变,本研究通过MR示踪剂在ECS内扩散的特征反映老年SD大鼠脑组织间液流动的改变,并通过软件计算将其量化。材料与方法 分别选择实... 目的 随着脑组织衰老的进展,神经细胞代谢及分泌产物在脑细胞外间隙(ECS)转运及引流特性发生不可逆性改变,本研究通过MR示踪剂在ECS内扩散的特征反映老年SD大鼠脑组织间液流动的改变,并通过软件计算将其量化。材料与方法 分别选择实验组老年SD大鼠(15~17个月)8只及对照组正常成年SD大鼠(7~10个月)15只,尾状核注射MR示踪剂钆喷酸葡胺,分别于0.25 h、0.5 h、1 h、2 h、3 h、4 h进行MRI扫描,观察造影剂在尾状核的动态分布,并测量造影剂的扩散及清除速率。结果 实验组SD大鼠的示踪剂在ECS内的扩散率D*为(3.25±0.46)×10-4 mm2/s,与对照组的(3.32±0.70)×10-4 mm2/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39,P〉0.05);但实验组尾状核区的示踪剂清除速率k'为(0.29±0.08)×10-4/s,较对照组的(0.62±0.12)×10-4/s明显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602,P〈0.05)。结论SD大鼠脑衰老组织的退行性改变引起ECS结构等变化,使脑组织间液清除减慢,这可能与代谢产物蓄积并最终诱发多种老年性疾病有密切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脑细胞外隙 组织间液 造影剂 代谢清除率 衰老 模型 动物 大鼠 Sprague-Dawley
下载PDF
人体细胞间液中Pr(Ⅲ)对Zn(Ⅱ)物种作用的计算机模拟研究(英文)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海元 王进平 +2 位作者 卢兴 牛春吉 倪嘉缵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4期388-394,共7页
建立了人体细胞间液多相模型,研究了人体细胞间液中Pr(Ⅲ)对Zn(Ⅱ)物种的作用。结果表明,Pr(Ⅲ)能够影响Zn(Ⅱ)的物种分布。Zn(Ⅱ)主要分布于[Zn(HSA)],[Zn(IgG)]和 [Zn(Cys)2 H]中。Pr(Ⅲ)不能与Zn(Ⅱ)竞争HSA和IgG配体;但是,Pr(Ⅲ)能... 建立了人体细胞间液多相模型,研究了人体细胞间液中Pr(Ⅲ)对Zn(Ⅱ)物种的作用。结果表明,Pr(Ⅲ)能够影响Zn(Ⅱ)的物种分布。Zn(Ⅱ)主要分布于[Zn(HSA)],[Zn(IgG)]和 [Zn(Cys)2 H]中。Pr(Ⅲ)不能与Zn(Ⅱ)竞争HSA和IgG配体;但是,Pr(Ⅲ)能够与Zn(Ⅱ)竞争磷酸盐和碳酸盐配体,这会引起Zn(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 ZN 计算机模拟 作用 物种分布 人体细胞间液 多相模型 磷酸盐配体 碳酸盐配体
下载PDF
电针对5月龄APP/PS1转基因小鼠海马组织及组织间液可溶性Aβ_(1-42)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步青云 薛卫国 《上海针灸杂志》 2017年第6期744-750,共7页
目的观察电针干预对早期阿尔茨海默病(AD)小鼠脑组织间液(interstitial fluid,ISF)及海马组织中可溶性Aβ_(1-42)水平的影响。方法将雄性5月龄APP/PS1转基因阳性小鼠16只随机分为模型组和针刺组,将8只同窝、同性别转基因阴性小鼠设为正... 目的观察电针干预对早期阿尔茨海默病(AD)小鼠脑组织间液(interstitial fluid,ISF)及海马组织中可溶性Aβ_(1-42)水平的影响。方法将雄性5月龄APP/PS1转基因阳性小鼠16只随机分为模型组和针刺组,将8只同窝、同性别转基因阴性小鼠设为正常对照组,采用电针百会、涌泉或同等条件束缚作为干预手段,以脑微透析技术获取小鼠海马组织间液,以Elisa检测3组小鼠海马组织以及海马ISFβ淀粉样蛋白1-42水平分别在干预后的第6、7、8、9个小时变化情况。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海马组织以及ISF中可溶性Aβ_(1-42)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针刺组小鼠ISF可溶性Aβ_(1-42)降低(P<0.05),海马组织Aβ_(1-42)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针刺组在电针治疗后的第6~9个小时之间的样品检测结果没有随时间变化的趋势(P>0.05)。结论电针可降低AD模型小鼠海马ISF可溶性Aβ_(1-42)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电针 早期干预 脑组织间液 微透析 小鼠
下载PDF
猫内囊组织间液经纤维束间隙向脑室的引流
12
作者 王树兴 杨文亮 +5 位作者 张红旗 艾予兰 赵亚平 董华丽 王华 张剑凯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66-169,共4页
目的:探讨生理状态下猫内囊组织间隙在纤维束间隙内的引流方向。方法:将 5ul印度墨汁0.4 ul/min的速度立体定位地注射于猫内囊.在脑切面、2 mm透明脑薄片及石蜡切片上对碳颗粒的扩散和引流途径予以观察。结果:脑切... 目的:探讨生理状态下猫内囊组织间隙在纤维束间隙内的引流方向。方法:将 5ul印度墨汁0.4 ul/min的速度立体定位地注射于猫内囊.在脑切面、2 mm透明脑薄片及石蜡切片上对碳颗粒的扩散和引流途径予以观察。结果:脑切面及透明后的脑薄片显示,墨汁在三个平面上均沿白质扩散;脑室外侧壁轻微黑染.光镜下,墨汁从脑内注射点沿白质纤维网向脑室方向扩散。脑室管膜下,碳颗粒成簇呈线状排列.结论:猫内囊组织间液经纤维束间隙弥散到脑室管膜下区,由此可能引流入脑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囊 脑室 组织间液 纤维束 引流
下载PDF
挤压伤大鼠肌肉组织间液生化指标变化研究
13
作者 董文龙 樊毫军 +2 位作者 侯世科 丁辉 张芳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15年第1期37-41,共5页
目的 观察模拟地震致Wistar大鼠后肢挤压伤后受压肢体肌肉组织间液生化指标变化,阐明其是否可以作为震后早期现场诊断大鼠挤压综合征指标之一.方法 选用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6只)和应用挤压伤动物模型致轻度、中度、重度挤... 目的 观察模拟地震致Wistar大鼠后肢挤压伤后受压肢体肌肉组织间液生化指标变化,阐明其是否可以作为震后早期现场诊断大鼠挤压综合征指标之一.方法 选用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6只)和应用挤压伤动物模型致轻度、中度、重度挤压组(各18只),每一挤压组按挤压时间再分4h、6h和8h三个小组(各6只),于恢复再灌注前、再灌注后3h、6h、12h、24 h、48 h分别收集挤压伤后大鼠的受压肌肉组织间液,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组织间液中肌酸激酶(CK)、肌酐(Cr)、肌红蛋白(Mb)和乳酸脱氢酶(LDH)浓度的变化,使用SPSS17.0软件分析各组指标变化趋势.结果 4种受压肢体的组织间液生化指标CK、Cr、Mb、LDH随挤压力度增加而上升,随挤压时间延长而增加,其中轻、中、重挤压组作为整体损伤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K、Cr在挤压组间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本文反应地震致肢体挤压伤后早期组织间液生化指标连续性变化,提示组织间液的生化指标检测很有可能成为地震现场挤压综合征早期诊断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挤压伤 挤压综合征 组织间液
下载PDF
慢性扁桃体炎患者血液及扁桃体组织间液免疫功能的实验研究
14
作者 李秀霞 张勋 +3 位作者 曹莫 顾文平 颉玉欣 汤惠华 《河北中西医结合杂志》 1996年第4期16-16,共1页
为探讨扁桃体炎患者的发病机理,我们对40例慢性扁桃体炎患者进行了术前体液及术后扁桃体组织间液的免疫指标检测,并与对照组进行了对比分析。
关键词 扁桃体炎 免疫功能 扁桃体组织间液
下载PDF
一种简易高效的小麦叶片胞间液蛋白提取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2
15
作者 白婷 张朝晖 +2 位作者 严伟 徐世昌 潘映红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43-147,共5页
植物细胞间液中的蛋白在植物生长发育和抗病抗逆反应及其信号传导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植物学研究的新热点。由于细胞间液含量低,容易因组织细胞损伤性受到胞内成分污染,高纯度的细胞间液蛋白的提取相对困难,参考相关文献报道,建立... 植物细胞间液中的蛋白在植物生长发育和抗病抗逆反应及其信号传导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植物学研究的新热点。由于细胞间液含量低,容易因组织细胞损伤性受到胞内成分污染,高纯度的细胞间液蛋白的提取相对困难,参考相关文献报道,建立了一种简易高效的小麦叶片细胞间液蛋白的提取方法。选取小麦品种"铭贤169"幼苗叶片为材料,用50mmol/LNaAc缓冲液充分浸润,负压处理20 min后,30×g离心5 min除去叶片表面缓冲液,随后2 000×g离心15 min,收集小麦叶片胞间液。将获得的小麦叶片胞间液冷冻干燥后,进行SDS-PAGE分离分析。电泳胶图上显示出细胞间液提取物与叶片组织提取物的蛋白质组成有极显著差异,使用MALD-TOF/TOF MS技术分析SDS胶上的细胞间液蛋白条带,共鉴定到9种非高丰度或假定的蛋白,其中有两种是已报道过的植物细胞间液蛋白。试验结果表明,本方法简易高效,适用于小麦蛋白质组学研究中高纯度的细胞间液蛋白的提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间液 小麦叶片 蛋白质 蛋白质组学 提取
下载PDF
光、磁成像法探测脑胶质瘤微环境脑组织间隙结构及脑组织间液引流的变化 被引量:3
16
作者 王彤 任蒙蒙 +4 位作者 徐陆正 赵燕荣 邹晶 韩鸿宾 袁兰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46-51,共6页
目的探讨脑胶质瘤微环境内组织间隙(extracellular space,ECS)的结构特征以及瘤内脑组织间液(interstitial fluid,ISF)引流的变化。方法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丘脑对照组、丘脑肿瘤组、尾状核对照组、尾状核肿瘤组,每组12只,每组又分为光... 目的探讨脑胶质瘤微环境内组织间隙(extracellular space,ECS)的结构特征以及瘤内脑组织间液(interstitial fluid,ISF)引流的变化。方法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丘脑对照组、丘脑肿瘤组、尾状核对照组、尾状核肿瘤组,每组12只,每组又分为光学示踪亚组和磁示踪亚组各6只。应用光、磁示踪法,分别以Alexa Flour 594和钆喷酸葡铵(Gd-DTPA)作为示踪剂,对SD大鼠的丘脑、尾状核区C6胶质瘤内ECS结构及ISF的扩散过程进行示踪分析,并与相应对照组进行比较。应用MRI检测示踪剂在脑ECS中的扩散和分布,计算获取Gd-DTPA在脑ECS内的有效扩散系数(D ECS)、清除速率(k’)、迂曲度(λ)和半衰期(t 1/2)等扩散参数。应用共聚焦显微镜对注射示踪剂2 h后的离体脑切片成像,并分析得到扩散分布的最大面积。对同一脑区对照组与肿瘤组的光、磁示踪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丘脑对照组比较,丘脑肿瘤组的k’显著增加[(7.27±1.08)×10-4 mm 2/s vs.(3.69±0.46)×10-4 mm 2/s,t=7.474,P=0.000],t 1/2显著缩短[(21.36±2.67)min vs.(53.86±3.18)min,t=-19.165,P=0.000],D ECS显著减小[(2.27±0.22)×10-4 mm 2/s vs.(3.14±0.41)×10-4 mm 2/s,t=-4.536,P=0.001],λ显著增加[(2.11±0.10)%vs.(1.06±0.01)%,t=25.201,P=0.000]。与尾状核对照组比较,尾状核肿瘤组的k’显著增加[(6.87±1.09)×10-4 mm 2/s vs.(3.25±0.31)×10-4 mm 2/s,t=7.867,P=0.000],t 1/2显著缩短[(23.77±7.31)min vs.(87.20±4.31)min,t=-18.309,P=0.000],D ECS显著减小[(2.38±0.79)×10-4 mm 2/s vs.(3.35±0.12)×10-4 mm 2/s,t=-2.986,P=0.014],λ显著增加[(2.12±0.31)%vs.(1.73±0.03)%,t=3.067,P=0.012]。结论丘脑和尾状核区胶质瘤内ISF的k’、λ显著增加,t 1/2、D ECS显著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胶质瘤 组织 组织间液 光学示踪法 磁示踪法
下载PDF
水通道蛋白4在阿尔兹海默病脑组织间液引流改变中的作用 被引量:3
17
作者 刘娥 张艺璇 +4 位作者 孙琳琳 滕泽 王艾博 韩鸿宾 闫军浩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03-206,共4页
目的:通过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示踪剂钆喷酸葡胺(gadolinium-diethylene triamine pentacetic acid,Gd-DTPA)在脑组织间隙(extracellular space,ECS)内扩散的特征,反映大鼠阿尔兹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 目的:通过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示踪剂钆喷酸葡胺(gadolinium-diethylene triamine pentacetic acid,Gd-DTPA)在脑组织间隙(extracellular space,ECS)内扩散的特征,反映大鼠阿尔兹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脑组织间液(interstitial fluid,ISF)引流的改变及水通道蛋白4(aquaporin-4,Aqp4)在AD中发挥的作用。方法:将野生型SD大鼠(300~350 g)和Aqp4基因敲除(Aqp4-/-)SD大鼠(300~350 g)分别分为Sham组(10只)、AD组(10只)、Aqp4-/--Sham组(10只)、Aqp4-/--AD组(10只)。Sham组和Aqp4-/--Sham组连续6周每天腹腔注射生理盐水,AD组和Aqp4-/--AD组连续6周每天腹腔注射D-半乳糖。将示踪剂Gd-DTPA(10 mmol/L,2μL)注射到大鼠海马区,分别于0.5 h、1 h、1.5 h、2 h、3 h进行MRI扫描,观察示踪剂在海马区的动态分布,并测量示踪剂的扩散速率D*值、清除速率k'值和半衰期t1/2值。结果:Sham组示踪剂在ECS内的扩散率D*值为(2.66±0.36)×10^(-6)mm^2/s,AD组D*值(2.72±0.62)×10^(-6)mm^2/s,Aqp4-/--Sham组D*值(2.75±0.47)×10^(-6)mm^2/s,Aqp4-/--AD组D*值(2.802±0.55)×10-6mm2/s,4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ne-Way ANOVA,P>0.05)。Sham组海马区的示踪剂清除速率k'为(4.57±0.14)×10-4/s,AD组k'为(3.68±0.22)×10-4/s,Aqp4-/--Sham组k'为(3.17±0.16)×10-4/s,Aqp4-/--AD组k'为(2.59±0.19)×10-4/s,4组之间两两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one-way ANOVA,P<0.05),4组之间的示踪剂清除半衰期t1/2值依次延长,Sham组海马区的t1/2为(0.67±0.12)h,AD组t1/2为(0.88±0.08)h,Aqp4-/--Sham组t1/2为(1.12±0.15)h,Aqp4-/--AD组t1/2为(1.58±0.11)h,两两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One-Way ANOVA,P<0.05)。结论:AD的退行性病变使脑内ISF引流减慢,Aqp4的缺失使AD大鼠脑内ISF引流明显减慢,Aqp4对清除脑组织间隙的代谢废物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通道蛋白4 阿尔兹海默病 组织间液 磁共振
下载PDF
血清和组织间液中头孢哌酮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 被引量:9
18
作者 商澎 徐明达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6期327-329,共3页
关键词 头孢哌酮 组织间液 血清 色谱法
下载PDF
数学模型法研究细胞间液中Gd(Ⅲ)对Ca(Ⅱ)物种的影响
19
作者 王进平 张海元 牛春吉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565-568,共4页
用数学模型法研究了细胞间液中 Gd( )对 Ca( )物种的影响 ,并利用人工神经网络方法估算配合物稳定常数 .结果表明 ,细胞间液中 Ca( )物种分布受 Gd( )总浓度变化的影响 .当 Gd( )总浓度为其在细胞间液中的本底浓度时 ,Ca( )主要... 用数学模型法研究了细胞间液中 Gd( )对 Ca( )物种的影响 ,并利用人工神经网络方法估算配合物稳定常数 .结果表明 ,细胞间液中 Ca( )物种分布受 Gd( )总浓度变化的影响 .当 Gd( )总浓度为其在细胞间液中的本底浓度时 ,Ca( )主要以自由 Ca( )离子 ( 71 .0 % ) ,[Ca( HCO3) ]( 9.5 % )和 [Ca( Lac) ]( 6.0 % )等物种存在 .随着 Gd( )浓度的提高 ,Gd( )主要与 Ca( )竞争磷酸根及碳酸根 ,并有竞争生物小分子配体趋势 ,从而导致 Ca( )物种随 Gd(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间液 Gd(Ⅲ) Ca(Ⅱ) 数学模型法 人工神经网络 钙离子 稀土 钆离子 代谢 生物效应 生理功能
下载PDF
决定组织间液生成的因素有哪些?
20
《护士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738-738,共1页
答:组织间液的生成取决于下列因素:(1)毛细血管内压为驱使血管内液体向组织间滤过的力,平均为2.25kPa(17mmHg);(2)组织间液胶体渗透压即为使血管内液被吸到组织间的力,平均为0.67kPa(5mmHg);(3)血浆胶体渗透压为使组... 答:组织间液的生成取决于下列因素:(1)毛细血管内压为驱使血管内液体向组织间滤过的力,平均为2.25kPa(17mmHg);(2)组织间液胶体渗透压即为使血管内液被吸到组织间的力,平均为0.67kPa(5mmHg);(3)血浆胶体渗透压为使组织间液回吸到血管内的力,平均为3.27kPa(28mmHg);(4)组织间液流体静压,平均为-0.86kPa(-6.5mmHg),理论上为使组织间液回流的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间液 毛细血管内压 血浆胶体渗透压 流体静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