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90篇文章
< 1 2 4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溃疡性结肠炎的病理学改变与并发症 被引量:6
1
作者 郑家驹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08年第2期105-110,共6页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溃结),是一种病因尚未明确的、以侵犯直肠和结肠黏膜与黏膜下层为主的肠道炎症。临床表现以腹泻、黏液脓血便和腹痛为主,并可发生严重的局部与远处并发症。疾病往往反复发作,迁延数月、数年或更...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溃结),是一种病因尚未明确的、以侵犯直肠和结肠黏膜与黏膜下层为主的肠道炎症。临床表现以腹泻、黏液脓血便和腹痛为主,并可发生严重的局部与远处并发症。疾病往往反复发作,迁延数月、数年或更久。少数呈暴发型发病,病情危重,甚至可危及生命。本文仅就其病理学改变和并发症概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病理学改变 并发症 肠道炎症 黏膜下层 结肠黏膜 临床表现 反复发作
下载PDF
ERCP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时机对组织病理学改变和并发症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田斌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1年第10期1685-1687,共3页
目的:探讨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时机对胆囊组织病理学改变和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9年7月于我院接受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157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内镜... 目的:探讨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时机对胆囊组织病理学改变和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9年7月于我院接受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157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间隔时间进行分组,≤3d手术者纳入早期组(n=64),4d~6周内手术者纳入中期组(n=55),>6周手术者纳入延期组(n=38)。观察三组胆囊组织的粘连情况、术后组织病理学改变特点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三组患者术中粘连分级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均较中期组、延期组减少,术前超声显示,中期组和延期组患者胆囊壁增厚、组织水肿的发生率相比早期组增加,术后深部感染和并发症发生率也较早期组增加,差异均具有统计意义(P<0.05)。术后组织病理学评分,早期组0~4分,平均总分1分,中期组1~8分,平均总分2分,延期组1~8分,平均总分4分,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Spearman相关性分析,手术间隔时间与组织病理学评分呈正相关(r=0.625,P<0.01),根据是否发生术后并发症进行分组比较,有并发症患者手术间隔时间、组织病理学评分相比无并发症患者增加,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随着ERCP后手术间隔时间的延长,胆囊组织细胞浸润程度、上皮黏膜损伤以及纤维化程度可随之加重,而由此造成的严重组织粘连增加了手术创伤,这可能是延长手术间隔时间后并发症风险增加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组织病理学改变 并发症
下载PDF
Banff移植病理学诊断标准与移植病理学
3
作者 郭晖 陈刚 《实用器官移植电子杂志》 2023年第5期393-399,I0001,共8页
1Banff移植病理学会议的起源及其简要历程Banff移植病理学会议(Banff Conference on Allograft Pathology,简称“Banff会议”)创立于1991年,截止至2021年,已经走过了30年的历程^([1-5])。Banff会议及其移植病理学诊断标准的建立和不断更... 1Banff移植病理学会议的起源及其简要历程Banff移植病理学会议(Banff Conference on Allograft Pathology,简称“Banff会议”)创立于1991年,截止至2021年,已经走过了30年的历程^([1-5])。Banff会议及其移植病理学诊断标准的建立和不断更新,是国际移植病理学发展中的里程碑,不仅极大地提高了器官移植术后并发症的诊断及其治疗水平,而且也形成了一个新的学科即移植病理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植病理学 诊断标准 器官移植术后 简要历程 BAN 并发症
下载PDF
术前同步放化疗与常规化疗治疗直肠癌的病理学缓解率及并发症观察
4
作者 于秀荣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6年第24期3777-3780,共4页
目的观察术前同步放化疗与常规化疗对直肠癌的病理学缓解率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所收治的直肠癌患者73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351与观察组(n=38)。对照组术前予以常规化疗,观察组采取同步... 目的观察术前同步放化疗与常规化疗对直肠癌的病理学缓解率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所收治的直肠癌患者73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351与观察组(n=38)。对照组术前予以常规化疗,观察组采取同步放化疗,比较两组临床完全缓解率(cCR)、病理完全缓解率(pCR)、病理降期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年无病生存率(DFS)与2年总生存率(OS)。结果观察组cCR、pCR、病理降期率分别为23.7%、10.5%、52.6%,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9%,低于对照组的25.7%;观察组DFS与OS分别为89.5%、94.7%,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俨〈0.05)。结论术前同步放化疗治疗直肠癌能有效缩小瘤体、降低肿瘤分期,提高病理学缓解率,降低术后并发症,延长术后生存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术前同步放化疗 常规化疗 病理学缓解 并发症
下载PDF
小细胞型恶性间皮瘤的病理学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于国 高杰 +1 位作者 巴恩平 朱光明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445-447,共3页
关键词 小细胞型恶性间皮瘤 病理学 免疫组化
下载PDF
低度恶性腹膜囊性间皮瘤的临床病理学特点 被引量:3
6
作者 于国 李冰 +1 位作者 孙玉芝 钟梅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10-412,共3页
目的探讨低度恶性腹膜囊性间皮瘤(LGMCMP)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方法分析25例LGMCMP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免疫组织化学和电镜结果,结合临床随访资料评价治疗效果与预后。结果25例中女性18例,男性7例,平均年龄39.6岁(16~84岁)。大... 目的探讨低度恶性腹膜囊性间皮瘤(LGMCMP)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方法分析25例LGMCMP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免疫组织化学和电镜结果,结合临床随访资料评价治疗效果与预后。结果25例中女性18例,男性7例,平均年龄39.6岁(16~84岁)。大体形态有3种类型,即局限囊性肿块型、多发性囊性结节型及弥漫性囊性结节型。免疫组织化学:肿瘤细胞对CK、Vimentin、EMA及抗间皮细胞抗原均呈阳性表达。组织化学:25例CI染色均呈不同阳性,而HCI染色则均呈阴性。电镜:11例瘤细胞表面均见较多细长微绒毛,并见大量张力微丝及桥粒。结论LGMCMP是一种好发中年女性的具有低度恶性的少见肿瘤,具有独特临床的及病理形态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 间皮瘤 病理学 临床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石棉诱发大鼠间皮瘤(298例)的病理学观察 被引量:4
7
作者 王朝俊 罗素琼 刘学泽 《华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3年第2期182-186,共5页
将青石棉和温石棉制成一定浓度的生理盐水悬液,给非纯化的Wistar大鼠右侧胸腔染尘,每只40mg。650只大鼠共诱发间皮瘤者298只。进行病理学观察的结果表明,眼观呈多型性、多发性和分布的广泛性,组织学以形态结构的多样性和明显的恶性表现... 将青石棉和温石棉制成一定浓度的生理盐水悬液,给非纯化的Wistar大鼠右侧胸腔染尘,每只40mg。650只大鼠共诱发间皮瘤者298只。进行病理学观察的结果表明,眼观呈多型性、多发性和分布的广泛性,组织学以形态结构的多样性和明显的恶性表现为其主要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棉 大鼠 间皮瘤 病理学
下载PDF
临床-影像-病理学评估在恶性胸膜间皮瘤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3
8
作者 侯刚 于涓瀚 +1 位作者 王秋月 康健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8期3243-3245,共3页
目的比较胸膜活检前临床分析所得出的初步诊断与病理诊断的符合性,探讨临床-影像-病理学评估在恶性胸膜间皮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06年9月—2010年12月收治的经病理学证实的恶性胸膜间皮瘤患者13例,胸膜转移性腺癌患者13例,比... 目的比较胸膜活检前临床分析所得出的初步诊断与病理诊断的符合性,探讨临床-影像-病理学评估在恶性胸膜间皮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06年9月—2010年12月收治的经病理学证实的恶性胸膜间皮瘤患者13例,胸膜转移性腺癌患者13例,比较胸膜活检前的临床诊断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评估临床诊断的准确性,同时评价病理诊断中波形蛋白(Vimentin,VIM)、间皮瘤抗体(Mesothelial Cell,MC)、神经特异性钙结合蛋白(Cal-retinin,CR)、癌胚抗原(CEA)、甲状腺转录因子-1(Thyroid transcription factor-1,TTF-1)5项指标在恶性间皮瘤和胸膜转移性肺腺癌鉴别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13例恶性胸膜间皮瘤中,临床诊断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为53.9%,13例胸膜转移性腺癌诊断符合率为61.5%。VIM、MC、CR、TTF-1、CEA等5项指标在恶性胸膜间皮瘤组和转移性腺癌组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IM在恶性间皮瘤诊断中的敏感性最高,为92.3%;CR特异性最高,为84.6%。TTF-1在转移性腺癌诊断中的敏感性较高,为69.2%;CEA特异性较高,为92.3%。结论恶性胸膜间皮瘤的临床-影像学诊断准确率低,恶性胸膜间皮瘤的诊断应采取临床-影像-病理学评估,尤其要重视VIM、MC、CR、TTF-1、CEA指标在病理诊断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膜恶性间皮瘤 影像学 免疫组织化学 病理学
下载PDF
腹膜低度恶性囊性间皮瘤的病理学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巴恩平 毛永平 +1 位作者 宋志刚 于国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083-1085,共3页
目的探讨腹膜低度恶性囊性间皮瘤的病理形态学特点、病理诊断方法及预后情况。方法收集解放军总医院1981年6月-2010年12月手术切除的腹膜低度恶性囊性间皮瘤标本36例及尸检标本2例,采用光镜、电镜、组织化学及免疫组化等方法进行观察,... 目的探讨腹膜低度恶性囊性间皮瘤的病理形态学特点、病理诊断方法及预后情况。方法收集解放军总医院1981年6月-2010年12月手术切除的腹膜低度恶性囊性间皮瘤标本36例及尸检标本2例,采用光镜、电镜、组织化学及免疫组化等方法进行观察,并结合临床资料评价其治疗效果及预后。结果 38例腹膜低度恶性囊性间皮瘤患者中,男9例,女29例,年龄1.5~83岁,平均38.9岁。大体观察肿瘤可分为3种类型,即局限囊性肿块型、多发性囊性结节型、弥漫囊性结节型。光镜观察可见肿瘤微囊衬以单层立方状或扁平状细胞,瘤细胞有轻度异型性。电镜观察显示15例瘤细胞表面可见蓬发样细长微绒毛,胞质内见大量张力微丝,并见较多桥粒,超微结构形态测量显示微绒毛长宽比值平均为12.1。组织化学染色显示38例均呈不同程度的CI染色阳性,而HCI染色均呈阴性。免疫组化染色显示肿瘤细胞对CK5、CK、EMA、Vimentin及抗间皮细胞抗原均呈阳性。38例患者中,1例瘤组织转变成传统性恶性间皮瘤,4例瘤组织局灶性侵及肠壁肌层,10例肿瘤复发。结论腹膜低度恶性囊性间皮瘤是一种低度恶性肿瘤,具有独特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手术治疗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肿瘤 间皮瘤 囊性 病理学 临床
下载PDF
恶性间皮瘤的分子病理学诊断 被引量:2
10
作者 余英豪 黄倩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2015年第5期257-259,263,共4页
弥漫性恶性间皮瘤(DMM)的诊断可能是病理医师在日常工作中遇到的最大挑战之一,迄今为止,通过形态学、组织化学、免疫组化及电镜检查等一系列的检测方法,均无法使DMM的诊断准确率达到100%。近期《诊断病理学杂志》连续刊文对DMM的病理诊... 弥漫性恶性间皮瘤(DMM)的诊断可能是病理医师在日常工作中遇到的最大挑战之一,迄今为止,通过形态学、组织化学、免疫组化及电镜检查等一系列的检测方法,均无法使DMM的诊断准确率达到100%。近期《诊断病理学杂志》连续刊文对DMM的病理诊断及免疫组化诊断进行了讨论。本文拟从分子诊断的层面介绍分子技术及其在DMM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以期加深对DMM这一特殊肿瘤的认识,为全面了解DMM的病理现状及其新进展起到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间皮瘤 病理学 分子诊断
下载PDF
胸膜间皮瘤病理学诊断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1
作者 邓群益 薛立福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1期65-67,共3页
胸膜间皮瘤是一种少见肿瘤,但近年其发病率有逐年增加趋势。由于间皮的多潜能分化功能致使恶性间皮瘤细胞形态多种多样,在光镜下与胸膜转移性腺癌、反应性间皮细胞及其它梭形细胞肿瘤不易鉴别,给临床和病理诊断工作带来困难。近年由... 胸膜间皮瘤是一种少见肿瘤,但近年其发病率有逐年增加趋势。由于间皮的多潜能分化功能致使恶性间皮瘤细胞形态多种多样,在光镜下与胸膜转移性腺癌、反应性间皮细胞及其它梭形细胞肿瘤不易鉴别,给临床和病理诊断工作带来困难。近年由于对胸膜间皮瘤认识水平的提高和电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膜肿瘤 胸膜间皮瘤 病理学诊断
下载PDF
低度恶性腹膜囊性间皮瘤19例临床病理学观察 被引量:1
12
作者 于国 高杰 +1 位作者 李冰 李维华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2002年第4期201-203,共3页
目的 观察低度恶性腹膜囊性间皮瘤的临床与病理特点。方法 采用HE染色、组织化学、免疫组化技术对 19例低度恶性腹膜囊性间皮瘤进行观察 ,其中 9例标本做了电镜检查。结果 本组以中年女性多见 ,主要症状为腹部疼痛或不适 ,6例为局限... 目的 观察低度恶性腹膜囊性间皮瘤的临床与病理特点。方法 采用HE染色、组织化学、免疫组化技术对 19例低度恶性腹膜囊性间皮瘤进行观察 ,其中 9例标本做了电镜检查。结果 本组以中年女性多见 ,主要症状为腹部疼痛或不适 ,6例为局限单发性囊性肿块型 ,7例为多发性囊性结节型 ,6例为弥漫性囊性结节型 ,其中 8例肿瘤复发。 19例肿瘤细胞CI均 (+) ,而HCI均 (- )。肿瘤细胞胞浆内keratin、vimentin及EMA等均 (+)。结论 低度恶性腹膜囊性间皮瘤是一种具有临床和病理特征的原发性肿瘤 ,手术治疗预后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理学 低度恶性腹膜囊性间皮瘤 HE染色
下载PDF
恶性间皮瘤——附6例尸检的病理学观察
13
作者 于国 李维华 《肿瘤防治研究》 CAS 1987年第4期199-202,258,共5页
原发性恶性间皮瘤少见,国外尸检病例仅占0.01~0.1%。我院2,358例尸检中有6例(心包、腹膜、胸膜各2例),占尸检数的0.25%。在临床和病理学上,对本病的诊断均较困难。本文结合文献着重探讨其诊断等问题。
关键词 恶性间皮瘤 原发性 瘤细胞 尸检 心包间皮瘤 瘤结节 病理学 基础医学 组织切片
下载PDF
恶性间皮瘤的病理学研究
14
作者 于国 李维华 黄靖香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CAS 1989年第1期41-44,共4页
恶性间皮瘤与胸腹膜的转移性腺癌,在组织形态学上往往十分相似,难以区别,但临床上由于两者的治疗不同,故其鉴别诊断颇为重要。本文目的,是通过应用免疫组化、组织化学及超微结构的研究,对恶性间皮瘤与胸腹膜转移性腺癌加以鉴别,以提高... 恶性间皮瘤与胸腹膜的转移性腺癌,在组织形态学上往往十分相似,难以区别,但临床上由于两者的治疗不同,故其鉴别诊断颇为重要。本文目的,是通过应用免疫组化、组织化学及超微结构的研究,对恶性间皮瘤与胸腹膜转移性腺癌加以鉴别,以提高恶性间皮瘤的诊断准确性。目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间皮瘤 转移性腺癌 病理学研究 组织形态学 超微结构 间皮瘤细胞 抗细胞角蛋白 结肠腺癌 肺腺癌 鉴别诊断
下载PDF
鸡自发性间皮瘤病理学观察
15
作者 任家琰 耿丹 《肉品卫生》 1993年第12期10-12,共3页
关键词 鸡病 自发性间皮瘤 病理学
下载PDF
一氧化碳中毒后神经系统并发症的CT、病理与临床 被引量:22
16
作者 刘亢丁 饶明俐 +1 位作者 张淑琴 周春奎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218-219,共2页
CO中毒是北方常见疾病之一,临床对其CT、病理与临床报导尚少。报告36例临床以头晕、呕吐、昏迷、智能下降等为主要表现。头CT扫描具有特征性的双侧苍白球对称性低密度。2例死亡病理检查双侧苍白球坏死软化、呈颗粒状。镜下见... CO中毒是北方常见疾病之一,临床对其CT、病理与临床报导尚少。报告36例临床以头晕、呕吐、昏迷、智能下降等为主要表现。头CT扫描具有特征性的双侧苍白球对称性低密度。2例死亡病理检查双侧苍白球坏死软化、呈颗粒状。镜下见额叶皮层细胞脱落、缺血改变。毛细血管及小脑出现不同程度改变。本文就CO中毒后神经系统并发症与CT、病理改变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详细分析。这对指导临床判断预后有着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发症 CT 病理学 神经系统疾病 一氧化碳
下载PDF
股骨颈骨折后股骨头坏死的病理学特点观察 被引量:13
17
作者 文良元 黄公怡 申剑 《中国骨伤》 CAS 2003年第1期47-49,共3页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股骨头坏死 病理学特点 临床观察 并发症
下载PDF
结直肠癌合并原发性高血压病理学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7
18
作者 高庆 张继民 刘剑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268-1270,共3页
目的:分析合并原发性高血压的结直肠癌患者与普通结直肠癌患者在临床分期、组织类型、淋巴结及远处转移、病理分化程度方面的相关性。方法:总结182例手术治疗的结直肠癌患者临床资料,对合并高血压的结直肠癌患者与正常血压结直肠癌患者... 目的:分析合并原发性高血压的结直肠癌患者与普通结直肠癌患者在临床分期、组织类型、淋巴结及远处转移、病理分化程度方面的相关性。方法:总结182例手术治疗的结直肠癌患者临床资料,对合并高血压的结直肠癌患者与正常血压结直肠癌患者临床分期、组织类型、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等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82例结直肠癌患者中同时合并高血压63例(34.6%),平均年龄74.9岁;正常血压患者119例(65.4%),平均年龄65.8岁;高血压组年龄高于正常血压组(P<0.01)。高血压组患者中Ⅰ~Ⅲ期44例,Ⅳ期19例(30.2%)正常血压组患者中Ⅰ~Ⅲ期102例,Ⅳ期17例(14.3%),高血压组Ⅳ期患者多于正常血压组(P<0.05),并且高血压与临床分期相关(r=0.236,P=0.029)。2组患者组织类型分布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浸润深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组患者中有淋巴结或远处转移共36例(57.1%),而血压正常患者发生转移49例(41.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的结直肠癌患者与正常血压患者相比合并糖尿病、主动脉硬化病例多,手术并发症多、住院时间长(P<0.01)。结论:原发性高血压与结直肠癌患者临床分期相关,合并高血压结直肠癌患者更多发生淋巴结或远处转移,容易合并糖尿病、主动脉硬化等疾病。手术后并发症多,住院时间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高血压 病理学 淋巴结转移 并发症
下载PDF
肝移植后肝脏组织活检的动态病理学分析 被引量:8
19
作者 于颖彦 计骏 +5 位作者 周光文 沈柏用 陈皓 严佶祺 彭承宏 李宏为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03年第6期463-466,共4页
目的:分析肝脏组织活检在肝移植后常见并发症鉴别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在52例原位肝移植中,27例因肝功能障碍在术后0~330d不等接受肝脏活检。其中经皮肝穿刺44次,肝脏楔形活检6次,总计活检50次。标本经常规行HE染色,并根据需要加染组织... 目的:分析肝脏组织活检在肝移植后常见并发症鉴别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在52例原位肝移植中,27例因肝功能障碍在术后0~330d不等接受肝脏活检。其中经皮肝穿刺44次,肝脏楔形活检6次,总计活检50次。标本经常规行HE染色,并根据需要加染组织化学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后作显微镜观察。结果:急性排斥反应分别占受检病例及总移植病例数的48.15%和25.00%;慢性排斥反应分别占两者之14.81%和7.69%;保存/再灌注损伤分别占25.93%和13.46%;肝动脉栓塞分别占11.11%和5.77%;肝内胆道损伤占7.41%和3.85%;CMV感染占3.70%和1.92%;肝炎复发占3.70%和1.92%;可疑药物性肝损伤占11.11%和5.77%。结论:急性排斥反应和保存/再灌注损伤是移植后早期肝功能障碍的主要因素;肝动脉栓塞和供肝冷缺血可导致肝内胆道损伤;急性排斥反应及病毒感染与慢性排斥反应的发生有关;而药物诱发的肝损伤因缺乏特异性改变则应密切结合临床并采取排除诊断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肝脏组织活检 病理学 并发症 鉴别诊断 肝功能障碍
下载PDF
结肠血吸虫病伴肠道并发症的临床与病理探讨 被引量:1
20
作者 诸葛毅 骆利康 俎德玲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82-182,共1页
关键词 结肠血吸虫病 肠道疾病 并发症 病理学 误诊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