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97篇文章
< 1 2 3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丑角之美——浅谈戏曲丑角的间离效果
1
作者 赵晨 《中国民族博览》 2024年第4期130-132,共3页
丑角在中国传统戏剧中属四大行当之一,这个名目从宋元南戏时期发展至今已有八百多年的历史,且贯穿于全国范围内三百六十多个剧种之间,正可谓是“无丑不成戏”。20世纪著名戏剧家,表现派代表人物布莱希特曾观看戏曲,赞叹了戏曲写意虚拟... 丑角在中国传统戏剧中属四大行当之一,这个名目从宋元南戏时期发展至今已有八百多年的历史,且贯穿于全国范围内三百六十多个剧种之间,正可谓是“无丑不成戏”。20世纪著名戏剧家,表现派代表人物布莱希特曾观看戏曲,赞叹了戏曲写意虚拟的审美艺术特征,而戏曲艺术与他追求的“间离”之间亦有所共通,脸抹豆腐块的丑角即是打破“第四堵墙”的一枚顽石丑角的出现使戏曲表演中参与的观众,在沉浸和间离中进行切换,这让戏剧的呈现愈加精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丑角 间离效果 戏曲
下载PDF
翳想的涟漪:谷崎润一郎《春琴抄》的间离效果浅析
2
作者 刘煜晗 《今古文创》 2024年第9期10-12,25,共4页
“间离效果”又称“陌生化效果”,是德国戏剧家贝托尔特·布莱希特的著名戏剧理论。谷崎润一郎的《春琴抄》凭借其唯美浪漫的叙事风格、错综复杂的男女畸恋和日式传统的故事背景深受全世界读者的喜爱。谷崎润一郎通过“《传》——... “间离效果”又称“陌生化效果”,是德国戏剧家贝托尔特·布莱希特的著名戏剧理论。谷崎润一郎的《春琴抄》凭借其唯美浪漫的叙事风格、错综复杂的男女畸恋和日式传统的故事背景深受全世界读者的喜爱。谷崎润一郎通过“《传》——老妪——‘我’”的三重叙事结构,大胆省略标点符号并引入“读者想象力”元素,在拓宽写作技巧之余亦延伸了文艺魅力的余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莱希特 间离效果 《春琴抄》 阴翳之美
下载PDF
板间离缝对高速道岔转辙器区轨道动力响应的影响
3
作者 王平 李抒效 +2 位作者 闫正 徐井芒 李智恒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4946-4955,共10页
为准确研究道岔板结构形式和车辆进岔姿态对板间离缝引起的轨道结构动力响应的影响,针对我国高速铁路18号单开道岔,基于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理论,考虑道岔区多钢轨与道岔板的柔性变形,建立含砂浆层离缝的车辆-板式无砟道岔刚柔耦合动力... 为准确研究道岔板结构形式和车辆进岔姿态对板间离缝引起的轨道结构动力响应的影响,针对我国高速铁路18号单开道岔,基于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理论,考虑道岔区多钢轨与道岔板的柔性变形,建立含砂浆层离缝的车辆-板式无砟道岔刚柔耦合动力学模型,分析板间离缝对钢轨与道岔板垂向位移与加速度的影响,对高速道岔无砟轨道养护维修提供指导建议。研究结果表明:板端离缝是对轨道结构受力变形最不利的离缝型式;当板端砂浆离缝高度为0~1.00 mm时,钢轨和道岔板垂向位移以及道岔板垂向加速度随离缝高度的增加而增大,且在离缝高度从0 mm增加到0.50 mm时有较大的突变,故在实际工程中应尽量避免离缝高度超过0.50 mm,当板端砂浆离缝高度大于1.00 mm时,道岔板处于脱空状态;对于板端砂浆层离缝,随着行车速度的提高,钢轨和道岔板的垂向位移逐渐减小,道岔板垂向加速度逐渐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道岔 间离 车辆-道岔刚柔耦合模型 动态力学特性
下载PDF
畸变中的角色、时空与人物——电影《黄金时代》中的间离效果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王雅琦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第5期72-75,共4页
许鞍华执导的传记电影《黄金时代》,拒绝平庸,颠覆传统,让演员直面镜头,产生了奇异的间离效果。影片采用叙述者与角色不断置换,叙述时空循环骤变与人物形象双重性等间离方法,使影片更具客观性与可观性,生动地构建了一个颠沛流离却热血... 许鞍华执导的传记电影《黄金时代》,拒绝平庸,颠覆传统,让演员直面镜头,产生了奇异的间离效果。影片采用叙述者与角色不断置换,叙述时空循环骤变与人物形象双重性等间离方法,使影片更具客观性与可观性,生动地构建了一个颠沛流离却热血沸腾的黄金时代;同时使观众有心理空间思考影片,自由地感受萧红以及影片中同样自由不羁的黄金时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金时代》 间离效果 角色间离 时空间离 人物间离
下载PDF
当代剧情电影存在“幻觉”和“间离”之争吗?
5
作者 濮波 竺亚珍 《未来传播》 2023年第3期100-108,共9页
自从布莱希特倡导叙事剧以来,剧场中的“幻觉”和“间离”孰优孰劣之争,在剧场界似乎已经盖棺定论。然而这个结论,移植到电影中,却产生了不同效果。剧情电影中的叙事构成了丰富的表意网络,乃至在当代剧情电影中的“幻觉”和“间离”之争... 自从布莱希特倡导叙事剧以来,剧场中的“幻觉”和“间离”孰优孰劣之争,在剧场界似乎已经盖棺定论。然而这个结论,移植到电影中,却产生了不同效果。剧情电影中的叙事构成了丰富的表意网络,乃至在当代剧情电影中的“幻觉”和“间离”之争,也因而成为了一个伪命题。从剧情电影叙事美学的丰富性,我们再审视当代剧场美学的丰富性,也可以重思20世纪戏剧舞台上“间离效果”之于“幻觉剧场”革命的语境和合法性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剧情电影 幻觉 间离 电影叙事
下载PDF
论《福尔摩斯小姐》间离叙事的应用
6
作者 冯学民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61-163,共3页
作为一种创作手法,打破“第四面墙”不断被各大创作者尝试应用。其中,《福尔摩斯小姐》系列电影对这一手法的应用更为广泛且成熟,通过打破“第四面墙”的间离叙事,它将观众早已熟悉的主题呈现出一种陌生化效果,迅速塑造了伊诺拉的性格... 作为一种创作手法,打破“第四面墙”不断被各大创作者尝试应用。其中,《福尔摩斯小姐》系列电影对这一手法的应用更为广泛且成熟,通过打破“第四面墙”的间离叙事,它将观众早已熟悉的主题呈现出一种陌生化效果,迅速塑造了伊诺拉的性格和形象,在增强与观众的亲近感外,将一个百年前的历史真实事件转化成让现代观众更容易体悟的电影故事,促进观众思考电影所要传达的观点。精彩的故事讲述之外,这部电影让大家看到了打破“第四面墙”的创作手法对电影的积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离叙事 “第四面墙” 陌生化 亲近感 角色塑造
下载PDF
多媒体设计中的“虚实”与“间离”对历史时空的重构——以红色历史文献剧《民族脊梁》为例
7
作者 徐丹 戚鑫 《喜剧世界(中旬刊)》 2023年第11期0010-0012,共3页
《民族脊梁》利用“虚实”与“间离”手法延展空间以及通过多媒体画面实现了对红色戏剧的历史时空重构,多媒体元素与实际舞台元素相互交织,创造出超越现实的舞台景象,观众也被引导以观察者的角度思考剧情和舞台形式,打破常规思维方式。... 《民族脊梁》利用“虚实”与“间离”手法延展空间以及通过多媒体画面实现了对红色戏剧的历史时空重构,多媒体元素与实际舞台元素相互交织,创造出超越现实的舞台景象,观众也被引导以观察者的角度思考剧情和舞台形式,打破常规思维方式。该剧在多媒体设计中创造出具有假定性现象的舞台空间,观众可以超越现实的限制,以更自由的思维方式理解红色历史事件,并对历史时空产生新的认识。该剧利用“虚实”与“间离”手法以及多媒体画面的实现,既延展了戏剧的空间,又强化了戏剧形式和红色主题的本体张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实 间离 历史文献 红色戏剧
下载PDF
无砟轨道层间离缝对时速400 km高速铁路车辆-轨道系统动力特性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韦强文 朱胜阳 罗俊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74-79,共6页
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在我国高速铁路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在长期列车荷载与温度等因素共同作用下,轨道板与自密实混凝土层的脱黏与离缝已成为该种轨道结构的典型病害。为研究时速400 km条件下,板边层间离缝对于车辆-轨道系统动力特性的影... 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在我国高速铁路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在长期列车荷载与温度等因素共同作用下,轨道板与自密实混凝土层的脱黏与离缝已成为该种轨道结构的典型病害。为研究时速400 km条件下,板边层间离缝对于车辆-轨道系统动力特性的影响,通过建立高速车辆-无砟轨道空间动力学模型,系统分析不同离缝程度对行车系统动态响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离缝主要影响轨道结构振动,对车体振动和车辆运行平稳性影响不大;离缝扩张使得轨道板振动位移和振动加速度幅值显著增大,速度提高时其影响更为明显;离缝劣化容易提高轮重减载率,导致轮对振动加速度幅值增大,随着离缝继续扩展至轨下区域,轮轨接触状态逐渐恶化,严重时将危及高速行车的安全性。综合分析表明,既有高速铁路维修标准对时速400 km高速铁路具有一定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速400 km高速铁路 无砟轨道 间离 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 动力特性
下载PDF
基于关联维数的CRTSII型板式无砟轨道层间离缝状态评价 被引量:1
9
作者 路宏遥 何越磊 方若望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745-752,共8页
CRTSII型板式无砟轨道为多层结构体系,层间可靠的黏结是保证高速列车运行安全的前提。在温度荷载的循环作用下,轨道板与砂浆层间出现不协调的温度变形,导致层间离缝等病害的产生与扩展。为对层间离缝状态进行有效监测与科学评估,搭建无... CRTSII型板式无砟轨道为多层结构体系,层间可靠的黏结是保证高速列车运行安全的前提。在温度荷载的循环作用下,轨道板与砂浆层间出现不协调的温度变形,导致层间离缝等病害的产生与扩展。为对层间离缝状态进行有效监测与科学评估,搭建无砟轨道关键参数监测系统,对服役状态下无砟轨道的板温与层间离缝宽度变化进行长期监测。基于非线性系统的混沌理论,对板温与离缝宽度时间序列的混沌性进行识别,并提出应用关联维数的层间离缝状态宏-微观映射关系分析方法。研究结果表明:纵连板式无砟轨道离缝状态与板温密切相关,处于锁定板温附近时,离缝宽度变化时间序列对应的关联维数最大。在微观层面,层间离缝的扩展可分为裂纹萌生、扩展与贯通的循环过程,结合不同阶段关联维数的变化趋势,建议取离缝宽度达到2.0 mm时为维修阈值。在宏观层面,无砟轨道在不同服役阶段即使离缝宽度相同,因层间黏结质量不断劣化,导致隐蔽性离缝深度指标存在较大差异,可结合关联维数的变化对层间离缝实际状态综合评价。研究成果可为无砟轨道维修标准的制定提供参考,科学指导线路养护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砟轨道 参数监测 关联维数 间离 宏微观分析 科学评价
下载PDF
论布莱希特“间离效果”在现代舞表演中的运用与探索 被引量:1
10
作者 徐锦溦 《戏剧之家》 2023年第3期123-126,共4页
德国戏剧家布莱希特提出的“史诗剧”理论中生成著名的“间离效果”,在当下现代舞表演中运用广泛。本文从表演理论层面的“表情”与“语言”两个方面分析与探索间离效果在现代舞表演中的运用,其中“表情”分为“异表情”“无表情”,“... 德国戏剧家布莱希特提出的“史诗剧”理论中生成著名的“间离效果”,在当下现代舞表演中运用广泛。本文从表演理论层面的“表情”与“语言”两个方面分析与探索间离效果在现代舞表演中的运用,其中“表情”分为“异表情”“无表情”,“语言”分为“身体语言”“声音语言”,共同论述了现代舞表演中对面部表情、身体与声音语言在不同处理下多元表达中的间离效果。最后,在现象中得出思考:从理论到实践看到舞蹈表演理论建立的重要性,再从实践回归理论得出舞蹈表演体系的建立在地化的特殊性。利用理论分析表演实践,为舞蹈表演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离效果” 布莱希特 现代舞表演
下载PDF
乐器具体音乐到乐器间离手法——细川俊夫对西方乐器的接受与同化
11
作者 卞兆裕 《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61-171,M0004,共12页
拉亨曼的乐器具体音乐对新的音响世界进行了更深入的探索,并对当代诸如细川俊夫等日本作曲家产生了较大影响。细川俊夫借鉴拉亨曼的作曲手法,将其演变为乐器间离手法,进而实现了东西方音色的结合,并展现出东方特色。
关键词 乐器具体音乐 拉亨曼 乐器间离手法 细川俊夫
下载PDF
鲁迅小说创作中的间离手法
12
作者 孟醒 《鲁迅研究月刊》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70-75,88,共7页
“间离”(verfremdung)出自德国戏剧家贝尔托·布莱希特(Bertolt Brecht)的戏剧理论。该理性论在提出之初,多运用于舞台戏剧中。与传统的西方舞台剧相比,“间离”强调对距离感的营造,反对传统戏剧中的“共情”与“投入”,与我国传... “间离”(verfremdung)出自德国戏剧家贝尔托·布莱希特(Bertolt Brecht)的戏剧理论。该理性论在提出之初,多运用于舞台戏剧中。与传统的西方舞台剧相比,“间离”强调对距离感的营造,反对传统戏剧中的“共情”与“投入”,与我国传统戏剧有异曲同工之处。在叙事效果上,“间离”更注重文学的理性启示而非情感体验,强调读者应时刻意识到自己“场外性”与“观看者”的身份,保持自有的判断力与思辨力。“间离”也是鲁迅驾轻就熟的创作手法,对其现实主义创作有重要作用。学界早已关注《故事新编》中“间离”手法的使用,而对其在《呐喊》《彷徨》中的表现则缺乏注意。本文选取最能体现鲁迅“间离”手法的三篇小说:《故乡》《祝福》《阿Q正传》,试图透过对小说文本的分析,透视“间离”手法如何型塑了鲁迅的小说创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间离 《故乡》 《祝福》 《阿Q正传》
下载PDF
电影片头的间离式叙事——影片的副文本研究
13
作者 王思雅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3期77-81,共5页
电影片头作为影片的副文本,一直是电影叙事结构中既独立又统一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观众带来了丰富的视听体验,其视觉表现形式与叙事手法自带间离式的叙事属性。电影片头从百余年前诞生伊始,始终是同一时代艺术设计领域的风格演变、电影与... 电影片头作为影片的副文本,一直是电影叙事结构中既独立又统一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观众带来了丰富的视听体验,其视觉表现形式与叙事手法自带间离式的叙事属性。电影片头从百余年前诞生伊始,始终是同一时代艺术设计领域的风格演变、电影与动画新技术迭代与影片叙事风格结构与发展趋势的重要风向标。电影片头间离式的叙事手法,为观众主动提供了一个陌生化,客观批判的视角去审视全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片头 副文本 间离 动态图形设计
下载PDF
程耳电影的“间离效果”研究
14
作者 窦雅倩 《艺术科技》 2023年第20期136-138,174,共4页
程耳作为当代新锐导演,其作品具有独特的美学追求和艺术探索精神,展现出独属于程耳的作者电影风格。目的:程耳电影在类型创作的基础上融入了独特的风格与艺术效果,其艺术风格存在逐渐成熟的过程,但也有一以贯之的风格要素。“陌生化”... 程耳作为当代新锐导演,其作品具有独特的美学追求和艺术探索精神,展现出独属于程耳的作者电影风格。目的:程耳电影在类型创作的基础上融入了独特的风格与艺术效果,其艺术风格存在逐渐成熟的过程,但也有一以贯之的风格要素。“陌生化”效果是程耳电影的重要特点,文章力求探究其具体表现方式与技巧。方法:文章以程耳的四部长篇电影与一部毕业短片为文本,从复杂叙事、空间叙事、角色与演员、复杂主题的呈现四个方面对其电影如何营造与增强“间离效果”进行论述。结果:这些电影表现形式的反复出现使程耳的电影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戏剧理论中的“间离效果”,成为辅助程耳构建自己电影风格的重要环节。在程耳电影中,作品与观众之间始终保持着一种疏离感。当前社会语境下,商业电影的创作以打造沉浸式观影体验为重点,程耳电影反而打破传统观影过程对视觉的规训,将观众肯定、共鸣的立场转变为批判的立场,试图打破“第四面墙”,呼唤电影观众的理性在场。结论:程耳电影为中国悬疑类商业化电影打开了新的思路,在影像语言和电影叙事上作出了商业电影的艺术化探索,努力调和商业资本与个体艺术化表达之间的矛盾,对中国商业电影的创新和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耳 电影 间离效果” 复杂叙事
下载PDF
赖声川戏剧实践中的对称间离理念——以《暗恋桃花源》的解构与缝合为例
15
作者 刘小群 《人文天下》 2023年第4期62-69,共8页
20世纪80年代,赖声川将有悖于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经典体系的布莱希特体系本土化地作用于戏剧实践之中,并在“间离”理念原本的作用外,发现其“重新显现事物的可塑性”的可能性。除此之外,“对称”理念在赖声川的戏剧理论中亦颇为常见。在... 20世纪80年代,赖声川将有悖于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经典体系的布莱希特体系本土化地作用于戏剧实践之中,并在“间离”理念原本的作用外,发现其“重新显现事物的可塑性”的可能性。除此之外,“对称”理念在赖声川的戏剧理论中亦颇为常见。在对间离“还原—重塑”作用的归纳过程中,赖声川亦遵从了对称理念,故其间离理论更为现代。在《暗恋桃花源》具体实践中,这种对称间离理念不仅操纵戏中戏结构显性地瓦解了传统戏剧形态,也在集体即兴创作模式的引导下实现了文本意蕴的统一。本文从“显性解构”和“隐性缝合”两个方面分析赖声川的戏剧创作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称间离理念 戏中戏结构 集体即兴创作 拼贴 互文
下载PDF
体验与间离——浅析《令人心动的offer第三季》的叙事策略
16
作者 王贝琪 《西部广播电视》 2023年第12期149-151,共3页
职场题材因贴近百姓生活、拥有广泛受众基础,一直都是影视作品创作中常引用的类型之一。《令人心动的offer》是一档职场观察类真人秀节目,融合竞技、纪实等多种元素,发挥“观察+职场”叙事模式优势。该类型节目在突破早期求职类节目模... 职场题材因贴近百姓生活、拥有广泛受众基础,一直都是影视作品创作中常引用的类型之一。《令人心动的offer》是一档职场观察类真人秀节目,融合竞技、纪实等多种元素,发挥“观察+职场”叙事模式优势。该类型节目在突破早期求职类节目模式桎梏的同时,也为观察类真人秀节目发展开辟出全新赛道。本文基于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的戏剧美学思想和布莱希特的“间离效果”戏剧理论,分析《令人心动的offer第三季》如何通过叙事策略的创新,实现紧扣时代主题,彰显新时代的审美精神与审美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事策略 职场观察类真人秀 沉浸体验 间离效果
下载PDF
摹仿与间离——论布莱希特对亚里士多德戏剧理论的扬弃
17
作者 陈俊辉 《哲学进展》 2023年第6期1257-1265,共9页
本文总体而言叙述了布莱希特的间离理论对于亚里士多德的摹仿理论的背离与突破,论证了古希腊的摹仿艺术所呈现出的净化说在当今时代的失真,布莱希特面对摹仿所表现出的戏剧的娱乐功能的不满,力图改造戏剧艺术,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提出... 本文总体而言叙述了布莱希特的间离理论对于亚里士多德的摹仿理论的背离与突破,论证了古希腊的摹仿艺术所呈现出的净化说在当今时代的失真,布莱希特面对摹仿所表现出的戏剧的娱乐功能的不满,力图改造戏剧艺术,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提出了间离的戏剧理论,将戏剧赋予社会批判以及革命功能,让戏剧在新的时代下重新富有活力,表现出了伟大人文主义思想,把戏剧艺术与实践理论和群众史观相结合,真正让戏剧服务于人类历史的发展,实现戏剧的教育意义,最终促进改造世界的实现,为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里士多德 布莱希特 人文主义 间离 摹仿说
下载PDF
纪录片“情景再现”片段中应用间离效果的研究
18
作者 徐曼 乔宇 《新闻传播》 2023年第23期45-47,共3页
为避免观众过度沉迷于纪录片的情节中,损伤内容的客观真实性,在创作中应适度使用间离效果,打破创作者建立的共情场景,来借此塑造影片与观众之间的距离感。本文试例举了五种能够突出间离效果的视觉和演出手段,弱化了纪录片影响效果的同时... 为避免观众过度沉迷于纪录片的情节中,损伤内容的客观真实性,在创作中应适度使用间离效果,打破创作者建立的共情场景,来借此塑造影片与观众之间的距离感。本文试例举了五种能够突出间离效果的视觉和演出手段,弱化了纪录片影响效果的同时,使观众保持独立的思考情绪。在纪录片故事化的浪潮中,只有遵循真实性底线,适时适度将间离效果带给入戏的观众,才能够既实现对观众审美期待的契合,又实现对真实历史的有效揭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离效果 陌生化 情景再现 纪录片 真实性
下载PDF
“间离”作为方法——重读鲁迅《伤逝》
19
作者 张常奥 《当代教育》 2023年第4期119-122,共4页
《伤逝》有着私小说“自述”的形式外壳,鲁迅却通过悖逆的叙述策略使其产生了布莱希特戏剧中的“间离”效果。本文在分析文本“间离”效果产生手段的基础上,指出“间离”作为方法的功能指向,一是形成反讽意味,其中包含着对启蒙话语的反... 《伤逝》有着私小说“自述”的形式外壳,鲁迅却通过悖逆的叙述策略使其产生了布莱希特戏剧中的“间离”效果。本文在分析文本“间离”效果产生手段的基础上,指出“间离”作为方法的功能指向,一是形成反讽意味,其中包含着对启蒙话语的反思;二是构成双重叙事,表达属于鲁迅的“空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布莱希特 间离 《伤逝》
下载PDF
存在的荒谬——《山上的小屋》的间离手法
20
作者 于思宇 《今古文创》 2023年第19期19-21,共3页
“间离化”是布莱希特论戏剧的重要理论,但在小说中也有体现和运用。先锋作家残雪的作品以怪诞的手法和现代派主题著称,历来研究者往往从象征隐喻的角度进行分析,而较少运用间离手法进行解读。本文尝试以德国戏剧大师布莱希特提出的间... “间离化”是布莱希特论戏剧的重要理论,但在小说中也有体现和运用。先锋作家残雪的作品以怪诞的手法和现代派主题著称,历来研究者往往从象征隐喻的角度进行分析,而较少运用间离手法进行解读。本文尝试以德国戏剧大师布莱希特提出的间离理论阐释残雪作品《山上的小屋》,揭示文本间与离之中异化世界的荒谬本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离手法 陌生化 荒诞 《山上的小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