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女,49岁。因反复咳嗽2年,右胸痛2个月于2015年1月19日入院治疗。患者无咳痰、畏寒、发热,无胸闷、气急不适。体检:双侧颈部及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右胸轻微压痛,肝脾未触及肿大。实验室检查相关肿瘤指标均正常。薄层CT...患者女,49岁。因反复咳嗽2年,右胸痛2个月于2015年1月19日入院治疗。患者无咳痰、畏寒、发热,无胸闷、气急不适。体检:双侧颈部及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右胸轻微压痛,肝脾未触及肿大。实验室检查相关肿瘤指标均正常。薄层CT平扫显示:两肺内未见异常密度影,右侧斜裂、水平裂及胸膜下可见多发大小不一的结节状软组织密度肿块,肿块密度均匀,部分结节融合成分叶状肿块,较大者约3.2 cm ×1.9 cm,以叶间胸膜为主(图1~3)。CT诊断:右侧叶间胸膜间皮瘤可能。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HE染色,显微镜下见较多组织细胞,细胞体积大,细胞多边形、短梭形,细胞质丰富淡染,可见1~2个核,核仁不清;在宽广的细胞质内见有特征性的吞噬淋巴细胞,淋巴细胞1个或多个,间质纤维组织增生(图4)。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100蛋白、巨嗜细胞抗原(CD68)、白细胞共同抗原(LCA)阳性,CD1a、细胞角蛋白(CK)、细胞增殖指数(Ki-67)阴性。病理结合免疫组织化学检查诊断为右侧胸膜Rosai-Dorfman病(Rosai-Dorfman disease,RDD)。展开更多
患者女,63岁,因健康体检时B超发现肝占位,10 d后于2013年11月14日就诊。既往体健,无腹痛腹胀、发热、恶心、呕吐及皮肤巩膜发黄等症状。查体未见明显异常体征,入院后血常规、生化、乙肝、凝血谱及肿瘤全套等未见明显异常。 CT示:...患者女,63岁,因健康体检时B超发现肝占位,10 d后于2013年11月14日就诊。既往体健,无腹痛腹胀、发热、恶心、呕吐及皮肤巩膜发黄等症状。查体未见明显异常体征,入院后血常规、生化、乙肝、凝血谱及肿瘤全套等未见明显异常。 CT示:右肝Ⅵ段可见一33 mm ×25 mm ×28 mm的占位;MRI示:右肝Ⅵ段肿块实质在T2WI及DWI上呈稍高信号,在T1WI同相位上呈低信号,反相位上呈等信号;增强扫描动脉早期肿块实质开始强化,晚期明显强化,门脉期延迟期持续强化。11月19日在全麻下行肝肿瘤切除术,术中见:肝Ⅵ段靠近肝包膜见一40 mm ×30 mm结节,质地稍硬,与周围组织无粘连。术中快速冰冻病理诊断倾向良性胆管腺瘤。大体检查:肝脏部分切除标本,切面见一大小25 mm ×20 mm ×10 mm大小的结节,切面淡黄,质中,与周围肝组织界限清楚。 HE形态学特征:肿瘤由成熟的、良性外观的小胆管构成,与周围正常的肝脏组织境界相对清楚,靠周边的小胆管密集增生,管腔圆,管径接近小叶间胆管,间质可见慢性炎症细胞浸润(图1A);靠近中央区间质纤维组织增生并胶原化,小胆管密度减低,被纤维组织分隔,挤压成裂隙状或不规则形(图1B),甚至胶原化明显处小胆管消失;胆管细胞呈矮立方形,核圆形,细胞形态温和,未见异型性、核分裂象及坏死;肿瘤内未见明显扩张成囊性的胆管,胆管内亦无胆汁。免疫组化示:CK19、CK7、CD56及CD10均(+),而AFP、P53、CDX2、CK20、TTF-1及Syn均(-);Ki-67的增殖指数为5%。病理诊断:(右肝)肝内胆管腺瘤( BDA)。术后未予任何治疗,随访6个月,情况良好,未见肿瘤复发。展开更多
文摘患者女,49岁。因反复咳嗽2年,右胸痛2个月于2015年1月19日入院治疗。患者无咳痰、畏寒、发热,无胸闷、气急不适。体检:双侧颈部及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右胸轻微压痛,肝脾未触及肿大。实验室检查相关肿瘤指标均正常。薄层CT平扫显示:两肺内未见异常密度影,右侧斜裂、水平裂及胸膜下可见多发大小不一的结节状软组织密度肿块,肿块密度均匀,部分结节融合成分叶状肿块,较大者约3.2 cm ×1.9 cm,以叶间胸膜为主(图1~3)。CT诊断:右侧叶间胸膜间皮瘤可能。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HE染色,显微镜下见较多组织细胞,细胞体积大,细胞多边形、短梭形,细胞质丰富淡染,可见1~2个核,核仁不清;在宽广的细胞质内见有特征性的吞噬淋巴细胞,淋巴细胞1个或多个,间质纤维组织增生(图4)。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100蛋白、巨嗜细胞抗原(CD68)、白细胞共同抗原(LCA)阳性,CD1a、细胞角蛋白(CK)、细胞增殖指数(Ki-67)阴性。病理结合免疫组织化学检查诊断为右侧胸膜Rosai-Dorfman病(Rosai-Dorfman disease,RDD)。
文摘患者女,63岁,因健康体检时B超发现肝占位,10 d后于2013年11月14日就诊。既往体健,无腹痛腹胀、发热、恶心、呕吐及皮肤巩膜发黄等症状。查体未见明显异常体征,入院后血常规、生化、乙肝、凝血谱及肿瘤全套等未见明显异常。 CT示:右肝Ⅵ段可见一33 mm ×25 mm ×28 mm的占位;MRI示:右肝Ⅵ段肿块实质在T2WI及DWI上呈稍高信号,在T1WI同相位上呈低信号,反相位上呈等信号;增强扫描动脉早期肿块实质开始强化,晚期明显强化,门脉期延迟期持续强化。11月19日在全麻下行肝肿瘤切除术,术中见:肝Ⅵ段靠近肝包膜见一40 mm ×30 mm结节,质地稍硬,与周围组织无粘连。术中快速冰冻病理诊断倾向良性胆管腺瘤。大体检查:肝脏部分切除标本,切面见一大小25 mm ×20 mm ×10 mm大小的结节,切面淡黄,质中,与周围肝组织界限清楚。 HE形态学特征:肿瘤由成熟的、良性外观的小胆管构成,与周围正常的肝脏组织境界相对清楚,靠周边的小胆管密集增生,管腔圆,管径接近小叶间胆管,间质可见慢性炎症细胞浸润(图1A);靠近中央区间质纤维组织增生并胶原化,小胆管密度减低,被纤维组织分隔,挤压成裂隙状或不规则形(图1B),甚至胶原化明显处小胆管消失;胆管细胞呈矮立方形,核圆形,细胞形态温和,未见异型性、核分裂象及坏死;肿瘤内未见明显扩张成囊性的胆管,胆管内亦无胆汁。免疫组化示:CK19、CK7、CD56及CD10均(+),而AFP、P53、CDX2、CK20、TTF-1及Syn均(-);Ki-67的增殖指数为5%。病理诊断:(右肝)肝内胆管腺瘤( BDA)。术后未予任何治疗,随访6个月,情况良好,未见肿瘤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