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子宫内膜间质结节1例 被引量:2
1
作者 杨国嵘 薛永杰 +2 位作者 何晓霞 贺雪娇 郁荣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87-187,I0001,共2页
关键词 子宫内膜间质结节 月经规律 妇科检查 进行性加重 接触性出血 病例报告 经前头痛 宫颈肥大
下载PDF
良性前列腺增生间质结节的演化 被引量:3
2
作者 孔祥田 曾荔 +3 位作者 夏同礼 密培 顾方六 郭应禄 《北京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0年第4期378-380,共3页
目的 :探讨前列腺增生间质结节的演化过程 ,进一步认识前列腺增生病理组织学分类依据。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 5 5个前列腺增生的间质结节做了波形蛋白、肌细胞肌动蛋白、平滑肌肌动蛋白和第Ⅷ因子相关抗原的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 目的 :探讨前列腺增生间质结节的演化过程 ,进一步认识前列腺增生病理组织学分类依据。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 5 5个前列腺增生的间质结节做了波形蛋白、肌细胞肌动蛋白、平滑肌肌动蛋白和第Ⅷ因子相关抗原的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结合HE切片和免疫组化结果发现前列腺间质结节的早期为幼稚的纤维性结节 ,随着结节内肌纤维母细胞向平滑肌细胞和纤维细胞的双向分化 ,间质结节可继续演化为纤维肌性结节和肌性结节。5 5个结节按免疫组化分类 ,纤维性结节占 42 % ,纤维肌性结节占 5 1% ,肌性结节占 7%。结论 :前列腺早期的纤维性结节随着肌纤维母细胞向平滑肌和纤维细胞的分化而演化为纤维肌性结节和肌性结节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增生 间质结节 免疫组织化学 病理学
下载PDF
巨大多发性子宫内膜间质结节1例 被引量:1
3
作者 罗静 冯向东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43-644,共2页
关键词 子宫 子宫内膜间质结节 病例报道
下载PDF
子宫内膜间质结节三例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艾小燕 程玉芬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CAS 2009年第10期79-80,共2页
关键词 子宫内膜间质结节 子宫内膜肉瘤 子宫内膜平滑肌混合瘤
下载PDF
子宫内膜间质结节合并腹茧症一例诊治分析
5
作者 张孝艳 乔玉环 +2 位作者 范晓玲 苑中甫 赵春临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3期2662-2664,共3页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间质结节合并腹茧症的临床、病理、诊断及治疗。方法对有关子宫内膜间质结节及腹茧症的文献进行复习总结。对本例子宫内膜结节合并腹茧症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结果子宫内膜结节主要表现为月经量多、阴道不规则出血或无...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间质结节合并腹茧症的临床、病理、诊断及治疗。方法对有关子宫内膜间质结节及腹茧症的文献进行复习总结。对本例子宫内膜结节合并腹茧症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结果子宫内膜结节主要表现为月经量多、阴道不规则出血或无明显症状;B超可表现为子宫实质内低回声;诊断依靠手术探查,治疗术式为结节剥除术。腹茧症主要表现为无明显原因的反复多次肠梗阻,X线钡餐检查可见"菜花征",发现全部或部分小肠积聚在某一部位,固定、加压后不易分离;诊断需靠手术探查,治疗主要依靠手术松解肠黏连,术后尽快恢复肠功能。结论子宫内膜间质结节合并腹茧症为罕见疾病,病因不明确,无特异临床表现,无特殊诊断方法,均需依靠手术确诊,需手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间质结节 腹茧症 外科手术
下载PDF
子宫内膜间质结节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分析
6
作者 杨珉珉 刘敏 陆婷 《福建医药杂志》 CAS 2021年第1期20-22,共3页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间质结节(ESN)彩色多普勒超声声像特征。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9年12月本院收治并经手术病理确诊的7例ESN患者临床资料和超声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例患者术前超声检查均未诊断ESN,1例位于宫颈管,误诊宫颈息肉;...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间质结节(ESN)彩色多普勒超声声像特征。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9年12月本院收治并经手术病理确诊的7例ESN患者临床资料和超声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例患者术前超声检查均未诊断ESN,1例位于宫颈管,误诊宫颈息肉;6例肿物位于肌壁间,其中1例误诊子宫肌瘤,5例误诊子宫肌瘤伴变性。结论ESN内部回声常出现无回声区。超声检查对ESN诊断和鉴别诊断有一定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间质结节 彩色多普勒超声
下载PDF
子宫内膜间质结节1例 被引量:1
7
作者 赵贞 赫东云 王瑛坚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20年第10期1717-1718,共2页
2014年世界卫生组织将子宫内膜间质来源肿瘤(EST)分为:子宫内膜间质结节(ESN),低级别子宫内膜间质肉瘤(LGESS),高级别子宫内膜间质肉瘤(HGESS)和未分化子宫肉瘤(UUS)[1]。EST为临床罕见肿瘤,占所有子宫肿瘤的2%,其中子宫内膜间质结节为... 2014年世界卫生组织将子宫内膜间质来源肿瘤(EST)分为:子宫内膜间质结节(ESN),低级别子宫内膜间质肉瘤(LGESS),高级别子宫内膜间质肉瘤(HGESS)和未分化子宫肉瘤(UUS)[1]。EST为临床罕见肿瘤,占所有子宫肿瘤的2%,其中子宫内膜间质结节为良性肿瘤,其余三者为恶性肿瘤,ESN较其他子宫内膜间质来源肿瘤更为罕见。由于ESN无典型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暂无特异性表现,且必须通过术后病理诊断才能确诊,故在临床工作中易发生误诊、漏诊,甚至过度治疗等不良事件的发生。本次报道了1例绝经期女性术前考虑子宫肌瘤而术后病理诊断证实子宫内膜间质结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间质结节 子宫内膜肉瘤 子宫肿瘤 子宫肉瘤 绝经期女性 过度治疗 影像学检查 子宫肌瘤
下载PDF
子宫内膜间质结节伴平滑肌分化1例并文献复习
8
作者 邵瑛慧 刘宗谕 +2 位作者 吴飞 李宁宁 范丽梅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22年第1期150-151,共2页
子宫内膜间质结节(ESN)属于临床罕见子宫内膜间质来源的良性肿瘤,占子宫间质肿瘤(EST)的10%,占所有子宫肿瘤的2%。2014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根据其临床表现及病理学特征将子宫内膜间质肿瘤(EST)分为:子宫内膜间质结节(ESN)、低级别子宫... 子宫内膜间质结节(ESN)属于临床罕见子宫内膜间质来源的良性肿瘤,占子宫间质肿瘤(EST)的10%,占所有子宫肿瘤的2%。2014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根据其临床表现及病理学特征将子宫内膜间质肿瘤(EST)分为:子宫内膜间质结节(ESN)、低级别子宫内膜间质肉瘤(LGESS)、高级别子宫内膜间质肉瘤(HGESS)和未分化子宫肉瘤(UUS)[1]。由于ESN症状、体征缺乏特异性,临床诊断较为困难,与子宫平滑肌瘤、子宫内膜间质肉瘤难以鉴别,故基本依靠术后病理结果明确诊断。本例报道患者术前考虑为子宫肌瘤,术中快速病理倾向富于细胞性平滑肌瘤而术后慢病理免疫组化证实为子宫内膜间质结节伴平滑肌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肉瘤 子宫平滑肌瘤 子宫内膜间质结节 子宫肿瘤 子宫肉瘤 平滑肌分化 肿瘤 术后病理
下载PDF
子宫内膜间质结节临床病理及免疫表型分析
9
作者 杨奇 许跃 《中外医疗》 2015年第33期75-77,92,共4页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间质结节(ESN)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免疫表型,以提高对其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分析该中心2008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经病理确诊为子宫内膜间质结节患者4例,分析其临床资料、组织学特征及免疫表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3例...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间质结节(ESN)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免疫表型,以提高对其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分析该中心2008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经病理确诊为子宫内膜间质结节患者4例,分析其临床资料、组织学特征及免疫表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3例患者多因为阴道不规则出血或月经量过多行超声检查提示子宫肌瘤,1例因阴道不规则出血诊刮提示子宫内膜间质肿瘤,平均年龄48岁。巨检显示灰黄色界限清楚的结节样肿块,切面质地细腻均匀。镜检,肿瘤细胞由类似于增生期的子宫内膜间质细胞组成,细胞卵圆形,细胞一致,肿瘤边界清晰。免疫组化4例均显示CD10、ER、PR阳性,其中两例灶性表达SMA,1例局灶表达Des,H-caldesmon均阴性,Ki-67均小于1%。结论子宫内膜间质结节(ESN)是子宫内膜间质肿瘤中最为少见的一种,其临床生物性行为表现为良性,预后良好。手术前明确诊断困难,根据病理组织学检查和免疫表型可以得出正确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肿瘤 子宫内膜间质结节 免疫组化
下载PDF
A型胸腺瘤合并伴有淋巴样间质的微结节型胸腺瘤临床病理观察
10
作者 沈艳玲 刘雪青 杨文圣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24年第2期149-151,共3页
世界卫生组织(WHO)把胸腺上皮性肿瘤分成5种主要的组织学亚型(A型、AB、B1、B2和B3)以及其他少见亚型的胸腺瘤和胸腺癌,包括具有淋巴样间质的微结节型胸腺瘤(micronodular thymoma with lymphoid stroma,MNT)。虽然在部分MNT中可见A型... 世界卫生组织(WHO)把胸腺上皮性肿瘤分成5种主要的组织学亚型(A型、AB、B1、B2和B3)以及其他少见亚型的胸腺瘤和胸腺癌,包括具有淋巴样间质的微结节型胸腺瘤(micronodular thymoma with lymphoid stroma,MNT)。虽然在部分MNT中可见A型胸腺瘤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腺瘤 A型胸腺瘤 伴有淋巴样的微结节型胸腺瘤 临床病理
下载PDF
伴淋巴样间质的微结节型胸腺瘤7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赵小晓 谢永辉 章宏峰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23年第5期437-441,共5页
目的探讨伴淋巴样间质的微结节型胸腺瘤(MNT)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MNT患者的临床资料、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治疗及预后,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7例MNT患者中,男性4例,女性3例;年龄44~71岁,平均年龄58岁... 目的探讨伴淋巴样间质的微结节型胸腺瘤(MNT)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MNT患者的临床资料、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治疗及预后,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7例MNT患者中,男性4例,女性3例;年龄44~71岁,平均年龄58岁。病灶均位于前纵隔,其中3例位于前上纵隔,1例位于左前中纵隔。2例为重症肌无力,4例无症状者胸部CT显示纵隔占位,1例因尿频尿急行前列腺穿刺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GPIN),同时全身检查示纵隔占位。镜下2例为单纯MNT,1例合并胸腺囊肿,4例合并其他类型胸腺瘤(2例为AB型胸腺瘤,1例为B2型胸腺瘤,1例为A型胸腺瘤);7例均包膜完整,1例局灶包膜侵犯,其余6例包膜无肿瘤侵犯。镜下MNT示多灶分散或融合的小上皮样结节被大量淋巴细胞间质分隔,微结节由短梭形或卵圆形细胞组成,核染色质均匀,核仁不明显,未见核分裂和坏死。上皮细胞PCK、CK19、CK5/6表达阳性,且CD20、CD5、CD117表达阴性。淋巴间质细胞主要为CD20^(+)/CD79a^(+)B细胞,混有部分CD3^(+)/CD5^(+)/TdT-T细胞。7例MNT均行胸腔镜下纵隔肿物切除术,随访4~55个月,患者均存活且无复发和转移。结论MNT较罕见,无特殊性临床表现,易与其他类型胸腺瘤合并,经病理形态学并结合免疫表型可明确诊断。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患者预后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腺肿瘤 伴淋巴样的微结节型胸腺瘤 组织学形态 免疫表型 鉴别诊断
下载PDF
良性前列腺增生中间质结节的免疫组织化学观察 被引量:4
12
作者 孔祥田 曾荔 +6 位作者 夏同礼 密培 王静华 苏晋伟 余志贤 顾方六 郭应禄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53-154,共2页
良性前列腺增生(BPH),以前列腺特异解剖部位的结节状增大为特点。特异的解剖部位指McNeal分区的前列腺移行区和前列腺近端尿道的尿道周围组织[1]。结节状增大因结节的组成成分不同,分间质结节、纤维肌性结节、肌性结节... 良性前列腺增生(BPH),以前列腺特异解剖部位的结节状增大为特点。特异的解剖部位指McNeal分区的前列腺移行区和前列腺近端尿道的尿道周围组织[1]。结节状增大因结节的组成成分不同,分间质结节、纤维肌性结节、肌性结节、纤维腺性结节、纤维肌腺性结节[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增生 间质结节 免疫组织化学
原文传递
子宫内膜间质结节7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2
13
作者 赵荣 安健 +2 位作者 吴齐斌 陈越 孙蓬明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26-229,共4页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间质结节(ESN)诊断及临床治疗策略。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8年1月福建省妇幼保健院收治的7例子宫内膜间质结节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例患者中位年龄46岁(29~60岁)。临床表现为月经不规则、腹痛等,少...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间质结节(ESN)诊断及临床治疗策略。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8年1月福建省妇幼保健院收治的7例子宫内膜间质结节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例患者中位年龄46岁(29~60岁)。临床表现为月经不规则、腹痛等,少数无症状。5例彩色多普勒超声提示肿物内见无回声区,2例提示肿物边界欠清,内见血流信号。4例患者行MRI检查,DWI均呈高信号,其中3例呈T2WI高信号,1例为T2WI稍低信号。所有患者均行全子宫切除术,随访截止至2018年2月,平均随访时间30.8个月(1~96个月),均未见复发、恶变。结论 ESN为良性肿瘤;MRI平扫DWI呈明显高信号,边界清晰;多普勒超声检查提示子宫低回声团块,其内见无回声区或异常血流信号。诊刮及宫腔镜下活检病理有助于诊断。育龄患者可选择单纯肿物切除,术后需密切随访。对于绝经后或无生育需求女性,建议行子宫切除术,术后常规体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间质结节 超声检查 磁共振成像 诊断
原文传递
伴淋巴样间质的微结节型胸腺瘤2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3
14
作者 陈骏 陈亭亭 +3 位作者 吴鸿雁 何建 周强 黄勤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766-770,共5页
目的探讨伴淋巴样间质的微结节型胸腺瘤(micronodular thymoma with lymphoid stroma,MN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结合文献对2例MNT的临床资料、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及治疗预后进行分析。结果患者男女各1例,年龄分别为56岁... 目的探讨伴淋巴样间质的微结节型胸腺瘤(micronodular thymoma with lymphoid stroma,MN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结合文献对2例MNT的临床资料、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及治疗预后进行分析。结果患者男女各1例,年龄分别为56岁和62岁。临床上均为体检发现,无明显症状,无重症肌无力或自身免疫疾病等,影像学和大体检查均提示为前纵膈囊实性占位。镜检:实性区域表现为大量的短梭形或卵圆形上皮细胞呈小结节状分布,上皮细胞无明显异型,无明显核分裂象。其中1例结节中可见成簇的腺样结构。间质为丰富的淋巴细胞,并可见伴有生发中心的淋巴滤泡形成。免疫表型:结节内肿瘤细胞CKpan、CK19、p63、CK5/6均阳性,EMA阴性,上皮细胞巢内可见个别CD3阳性的T淋巴细胞浸润。而囊壁上皮细胞和腺样结构上皮细胞表达相反,EMA阳性,p63、CK5/6阴性。淋巴间质内,淋巴滤泡主要为CD20阳性的B细胞,CD3和CD5阳性的T细胞分布在滤泡间区,非生发中心区域尤其是套区BCL-2阳性。网状纤维染色显示网状纤维包绕多个肿瘤细胞组成的上皮巢团,而非单个上皮细胞。结论 MNT是一种非常罕见的肿瘤,肿瘤细胞p63和CK5/6弥漫阳性对其鉴别诊断有一定价值,作者推测MNT来源于胸腺髓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腺肿瘤 伴淋巴样的微结节型胸腺瘤 P63 CK5 6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伴淋巴样间质的微结节型胸腺瘤2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8
15
作者 丁妍 杨会钗 +1 位作者 刘畅 刘月平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10-213,共4页
目的探讨伴淋巴样间质的微结节型胸腺瘤(micronodular thymoma with lymphoid stroma,MN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MNT的临床资料、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治疗及预后。结果例1为64岁女性,无任何临床症状。... 目的探讨伴淋巴样间质的微结节型胸腺瘤(micronodular thymoma with lymphoid stroma,MN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MNT的临床资料、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治疗及预后。结果例1为64岁女性,无任何临床症状。例2为76岁女性,有重症肌无力。2例肿瘤均位于前纵隔。组织学特征为增生的上皮样微结节由大量淋巴细胞间质分隔,淋巴细胞可形成生发中心。微结节由短梭形肿瘤细胞构成,细胞核温和,卵圆形,未见核分裂和坏死。免疫表型:短梭形上皮细胞CKpan、CK19阳性,CD20、CD5和CD117阴性。淋巴间质中生发中心细胞CD20阳性,间区为CD3和CD5阳性的T淋巴细胞。结论 MNT是一种非常罕见的胸腺肿瘤,依据组织学特征及免疫表型可明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腺肿瘤 伴淋巴样的微结节型胸腺瘤 生发中心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混合性A型胸腺瘤与伴有淋巴样间质的微结节型胸腺瘤1例临床病理分析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6
16
作者 倪亚平 笪倩 +3 位作者 袁菲 柳蒋书 顾斌 陈晓炎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21年第7期557-561,共5页
目的探讨混合性A型胸腺瘤与伴有淋巴样间质的微结节型胸腺瘤(MAMNT)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及组织起源。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MAMNT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及病理形态学和免疫表型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男性,63岁。胸部CT示前... 目的探讨混合性A型胸腺瘤与伴有淋巴样间质的微结节型胸腺瘤(MAMNT)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及组织起源。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MAMNT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及病理形态学和免疫表型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男性,63岁。胸部CT示前纵隔肿物。巨检:肿物大小4.5 cm×3.5 cm×2.0 cm,似有包膜,切面大部分区域呈实性分叶状,灰白灰黄色,质韧,周边部分区域灰褐色,质中,可见大小不等的囊腔。镜检:肿瘤界限清楚,有纤维性假包膜,由厚薄不均纤维组织分隔呈分叶状,伴硬化性间质。肿瘤组织包括A型胸腺瘤及伴有淋巴样间质的微结节型胸腺瘤(MNT)两种成分。前者由实性区及大小不等的囊腔构成,囊腔内瘤细胞形成乳头结构,后者为伴有淋巴滤泡的淋巴样间质中散在多个上皮性微结节,二者之间有过渡,且瘤细胞形态相似。免疫表型:瘤细胞AE1/AE3、CK7、CK19、CK5/6、CK14、p63、p40、Bcl-2及Galectin-3,Ki-67约10%;上皮性微结节内可见S-100、CD1a及Langerin阳性的Langerhans细胞;淋巴细胞表达CD20、CD3、CD5、bcl-2,少量表达TdT,滤泡生发中心Bcl-2阴性。EB病毒原位杂交阴性。Ig基因重排为多克隆性重排。结论 MAMNT罕见,目前国内外仅5例报道(包括本例),其诊断与鉴别诊断主要依据MNT与A型胸腺瘤两种成分的病理形态学及免疫表型,虽然两者组织学结构不同,但细胞学形态及免疫表型相似且有相互移行过渡,提示两者有共同组织学起源或前者可能起源于后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型胸腺瘤 伴有淋巴样的微结节型胸腺瘤 免疫组化 起源
下载PDF
伴有淋巴样间质的微结节型胸腺瘤6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丽萍 眭玉霞 +3 位作者 晋龙 罗敏 陈志忠 陈小岩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18年第8期560-563,共4页
目的探讨伴有淋巴样间质的微结节型胸腺瘤(MNT)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组化、诊断与鉴别诊断及其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MNT的临床相关资料及病理特征,对其进行HE及免疫组化Eili Vision法染色,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6例患者年龄53~77岁,... 目的探讨伴有淋巴样间质的微结节型胸腺瘤(MNT)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组化、诊断与鉴别诊断及其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MNT的临床相关资料及病理特征,对其进行HE及免疫组化Eili Vision法染色,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6例患者年龄53~77岁,平均年龄61.8岁,男女之比为5∶1。5例为体检时发现,1例以胸闷为主诉检查发现。CT提示均为前纵隔占位。镜检由富于淋巴细胞的间质所分隔的散在或融合成团的上皮细胞结节,淋巴细胞间质中常见含有生发中心的淋巴滤泡结构,背景中可见散在分布的小囊腔;其中1例伴发B2型胸腺瘤,镜下可见丰富的上皮细胞中散在不成熟的淋巴细胞。免疫组化:上皮细胞CK19(+)、EMA(-),上皮细胞巢内可见散在CD3(+)的T淋巴细胞,富于淋巴细胞的间质主要由CD20(+)的B细胞构成淋巴滤泡结构,囊腔被覆上皮CK19和EMA均(+),CD3和CD5(+)的T细胞位于滤泡间区,而CD99(+)的不成熟T细胞主要位于淋巴间质中,上皮细胞团中少见。术后随访,1例不明原因死亡,其余存活,无复发及转移。结论 MNT是一种罕见的胸腺上皮性肿瘤,预后良好。具有特征性病理表现,结合发生部位、影像学资料、组织病理学特点及免疫组化标记可以作出准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伴有淋巴样的微结节型胸腺瘤 B2型胸腺瘤 免疫组化
下载PDF
伴有淋巴样间质的微结节型胸腺瘤2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
18
作者 徐园园 赖均鹏 +4 位作者 毛荣军 谢乐 韩福兰 吴燕杏 曾敏 《临床与病理杂志》 2018年第6期1362-1368,共7页
2例伴有淋巴样间质的微结节型胸腺瘤(micronodular thymoma with lymphoid stroma,MNT)发病年龄52,63岁,均为女性,分别为纵隔囊实性肿物和胸骨上窝实性肿物,无重症肌无力及自身免疫疾病等。瘤组织以丰富淋巴细胞间质分隔的散在上皮性结... 2例伴有淋巴样间质的微结节型胸腺瘤(micronodular thymoma with lymphoid stroma,MNT)发病年龄52,63岁,均为女性,分别为纵隔囊实性肿物和胸骨上窝实性肿物,无重症肌无力及自身免疫疾病等。瘤组织以丰富淋巴细胞间质分隔的散在上皮性结节为特征,上皮性结节的细胞呈梭形或卵圆形,形态温和,未见病理性核分裂及坏死,淋巴细胞间质可见具生发中心的滤泡。免疫组织化学上皮细胞CK,CK5/6,p63(+),CD99散在(+),EMA囊性变区域(+),CD117(-);淋巴细胞间质包含B和T细胞,以CD20(+)的B细胞为主,成熟T细胞CD3,CD5(+),而Td T,CD1α,CD99阳性的未成熟T细胞分布在上皮结节周围,少数散在分布在上皮结节内。MNT非常罕见,具有恶性潜能,恶性MNT具有低度恶性生物学行为,极少数病例可出现死亡,其上皮细胞成分和淋巴细胞间质都有恶变的可能。恶性的MNT很可能是一个连续有移行的过程。MNT的治疗中,完整切除肿物并保证肿物切缘未受肿瘤累及是至关重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伴有淋巴样的微结节型胸腺瘤 临床病理学特征 复发与转移 生物学行为
下载PDF
肺腺癌实性结节肿瘤内间质与MDCT早期增强间的相关性
19
作者 王勇 柳学国 +3 位作者 梁明柱 秦培鑫 林宇静 易先平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190-1196,共7页
背景与目的:多排螺旋CT多期动态增强扫描已广泛用于肺结节的鉴别诊断,但其强化机制并不完全清楚,本研究拟研究肺腺癌实性结节肿瘤内间质比例、分布与多排螺旋CT早期增强强化值、强化形态等之间的相关性。方法:31例肺腺癌患者,病灶均为... 背景与目的:多排螺旋CT多期动态增强扫描已广泛用于肺结节的鉴别诊断,但其强化机制并不完全清楚,本研究拟研究肺腺癌实性结节肿瘤内间质比例、分布与多排螺旋CT早期增强强化值、强化形态等之间的相关性。方法:31例肺腺癌患者,病灶均为孤立性实性结节行常规多排螺旋CT对比增强扫描,所有病例均经病理证实。CT观察指标包括结节净强化值和强化形态。每个结节手术标本的最大切面经HE染色后于低倍镜下共观察约25个视野并分别将图像进行数字化采集,使用半自动分割软件计算结节内平均间质比例。结果:肿瘤内侵袭型间质比例与结节净强化值间呈明显正相关(r=0.483,P=0.006)。31个结节中,18个(58.1%)呈均匀强化,10个(32.3%)呈周围强化,1个(3.2%)呈中心强化,1个(3.2%)呈不对称强化,1个(3.2%)未见强化。18个(58.1%)结节的间质呈混杂分布,11个(35.5%)呈周围分布,1个(3.2%)呈中心分布,1个(3.2%)呈不对称分布。腺泡性腺癌净强化值多数>20Hu,明显高于实性腺癌伴粘液形成亚型(P=0.005)。结论:肺腺癌实性结节的CT强化程度、强化形态分别反映了肿瘤内间质的增殖程度及其分布;充分认识肺腺癌不同亚型的病理特征对理解CT增强中出现的部分假阴性结果具有一定的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细胞癌 肺肿瘤 结节 CT扫描 诊断
下载PDF
微结节性胸腺瘤伴淋巴样间质3例临床病理观察 被引量:6
20
作者 朱长仁 顾学文 +3 位作者 肖芹 张子兰 徐清 周志毅 《临床与病理杂志》 2017年第3期462-466,共5页
目的:探讨微结节性胸腺瘤伴淋巴样间质(micronodular thymoma with lymphoid stroma,MNT)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通过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3例MNT,研究其临床病理特征,并复习文献。结果:肿瘤有纤维性假包膜,肿块内见多发性散在... 目的:探讨微结节性胸腺瘤伴淋巴样间质(micronodular thymoma with lymphoid stroma,MNT)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通过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3例MNT,研究其临床病理特征,并复习文献。结果:肿瘤有纤维性假包膜,肿块内见多发性散在或局部融合的上皮性结节,由丰富淋巴细胞间质分隔,其中可见淋巴滤泡形成。上皮性结节由温和的细长形或卵圆形细胞组成,核仁不明显,结节内淋巴细胞稀少。免疫组织化学:上皮性结节内上皮细胞CKpan,CK5/6,CK19,CK8/18均阳性,Ki67约2%阳性,CD20,EMA阴性;间隔内淋巴细胞CD20,CD3,CD5,CD99,TdT均灶区阳性,p53,CD1α均散在阳性;淋巴细胞背景内CK5/6,C8/18,EMA均阴性。结论:MNT是一种罕见的胸腺肿瘤,目前WHO归于交界性,有特殊的发病部位和形态学表现,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有助于该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腺肿瘤 结节性胸腺瘤伴淋巴样 临床病理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