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体外诱导脂肪来源间充质干细胞间质-上皮转换 被引量:2
1
作者 杨倩 张丽娜 +1 位作者 李康华 赵春华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23-127,共5页
目的探讨在体外诱导人脂肪来源间充质干细胞(hAD-MSCs)发生间质-上皮转换(MET)的可行性。方法从人脂肪中分离、培养间充质干细胞,流式细胞术鉴定其细胞表面标志。在体外添加激活素A(activin A)、维甲酸(RA)和骨形态发生蛋白7(BMP7)培养... 目的探讨在体外诱导人脂肪来源间充质干细胞(hAD-MSCs)发生间质-上皮转换(MET)的可行性。方法从人脂肪中分离、培养间充质干细胞,流式细胞术鉴定其细胞表面标志。在体外添加激活素A(activin A)、维甲酸(RA)和骨形态发生蛋白7(BMP7)培养后,倒置显微镜下观察hAD-MSCs诱导后的形态变化,采用RT-PCR方法检测间质和上皮细胞相关基因vimentin,E-cadherin,ZO-1和β-catenin在诱导分化过程中表达水平改变。Western blot检测诱导前后间质标记vimentin和上皮标记β-catenin的表达。结果诱导后细胞形态发生改变,由长梭形变为卵圆形,上皮标记基因E-cadherin,ZO-1和β-catenin的mRNA表达显著上调(P<0.05),同时间质标志基因vimentin的mRNA表达显著下降(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未诱导组相比,诱导后细胞开始表达β-catenin,而vimentin的表达明显下降(P<0.05)。结论 Activin A、RA和BMP7联合使用可诱导hAD-MSCs发生MET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细胞 诱导 间质-上皮细胞转换
下载PDF
上皮细胞-间质细胞转换过程中Snail基因家族的作用
2
作者 李慧 王方 《国际眼科纵览》 2010年第1期69-72,共4页
上皮细胞一间质细胞转换是控制多细胞生物形态发生的重要过程,与肾脏纤维化、癌症等疾病有关。该现象也发生在眼科的一些难治性病变中,如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以及青光眼滤过口纤维化形成等... 上皮细胞一间质细胞转换是控制多细胞生物形态发生的重要过程,与肾脏纤维化、癌症等疾病有关。该现象也发生在眼科的一些难治性病变中,如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以及青光眼滤过口纤维化形成等。Snail基因家族是诱导上皮一间质细胞转换的关键转录凶子。本文对上皮一间质细胞转换在生理和病理情况下的进展、Snail基因家族在上皮一间质细胞转换过程中的作用及其与眼部纤维化疾病的关系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皮细胞-细胞转换 SNAIL基因 眼纤维化
原文传递
白细胞介素-6对子宫颈癌细胞株C-33A增殖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唐林 王琪琳 王平 《华西医学》 CAS 2018年第4期423-426,共4页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在子宫颈癌中的作用。方法将培养后的子宫颈癌细胞C-33A分为IL-6组和对照组,IL-6组使用IL-6(50 ng/m L)刺激,对照组不加入IL-6,利用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实时荧光定量...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在子宫颈癌中的作用。方法将培养后的子宫颈癌细胞C-33A分为IL-6组和对照组,IL-6组使用IL-6(50 ng/m L)刺激,对照组不加入IL-6,利用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上皮钙黏着蛋白(epithelial-cadherin,ECad)、神经钙黏着蛋白(neural-cadherin,N-Cad)、波形蛋白(vimentin)、转录因子Snail1(transcription factorssnail1,TFs-SNAIL1)在m RNA水平上的表达,蛋白质印迹法检测E-Cad、N-Cad、Vimentin、TFs-SNAIL1蛋白水平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IL-6组子宫颈癌细胞株C-33A增殖活性更高(12 h:0.388±0.025 vs.0.597±0.057;24 h:0.547±0.021 vs.0.798±0.036;48 h:0.745±0.056 vs.1.296±0.122;72 h:1.074±0.053 vs.1.805±0.113;P<0.05),迁移能力更强(12 h:1.057±0.029 vs.1.200±0.045;24 h:1.189±0.036 vs.1.428±0.181;48 h:1.273±0.059 vs.1.569±0.143;72 h:1.409±0.047 vs.1.623±0.170;P<0.05),E-Cad m RNA及蛋白的表达更低(1.012±0.098 vs.0.483±0.171,P<0.01;1.032±0.015 vs.0.395±0.119,P<0.01),N-Cad m RNA及蛋白表达更高(1.054±0.106 vs.1.465±0.230,P<0.01;1.040±0.043 vs.1.605±0.128,P<0.01),vimentin m RNA及蛋白表达更高(1.050±0.083 vs.1.340±0.099,P<0.05;1.043±0.062 vs.1.430±0.077,P<0.05),TFs-SNAIL1 m RNA及蛋白表达更高(1.058±0.176 vs.1.510±0.229,P<0.01;1.022±0.015 vs.1.470±0.139,P<0.01)。结论 IL-6可能促进子宫颈癌细胞株C-33A的增殖、迁移和上皮-间质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颈癌 细胞介素-6 细胞上皮-转换
原文传递
Hh信号通路在慢性肝脏损伤修复中的作用 被引量:1
4
作者 陈璐 朱萱 《江西医药》 CAS 2012年第4期361-364,共4页
Hh信号通路最早是在果蝇体内发现的一条高度保守的信号通路,随着研究的深入,目前发现该信号通路在脊椎动物体内也相当重要,它能够调节胚胎时期组织、器官的形成以及多种成人组织损伤修复反应,其中也包括肝脏。
关键词 HEDGEHOG 肝纤维化 肌成纤维细胞 上皮-表型细胞转换
下载PDF
妊娠相关乳腺癌金属蛋白酶1组织抑制剂和纤维连接蛋白1的表达及其与E-钙黏蛋白表达和预后的相关性
5
作者 靳继海 蔺广荣 +1 位作者 刘玉娟 付丽梅 《肿瘤研究与临床》 CAS 2023年第3期179-184,共6页
目的探讨金属蛋白酶1组织抑制剂(TIMP1)和纤维连接蛋白1(FN1)在妊娠相关乳腺癌(PABC)中的表达及其与E-钙黏蛋白(E-cad)表达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1年1月至2020年12月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滨州市人民医院55例PABC患者临床病理资料... 目的探讨金属蛋白酶1组织抑制剂(TIMP1)和纤维连接蛋白1(FN1)在妊娠相关乳腺癌(PABC)中的表达及其与E-钙黏蛋白(E-cad)表达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1年1月至2020年12月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滨州市人民医院55例PABC患者临床病理资料。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留存的石蜡包埋癌组织及对应癌旁组织(距离癌灶边缘>3 cm)中TIMP1、FN1及E-cad的表达;应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其中10例PABC患者术中冻存的新鲜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TIMP1和FN1蛋白的表达。采用χ^(2)检验分析TIMP1和FN1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Spearman法分析二者与E-cad表达的相关性,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二者表达与生存间的关系。结果TIMP1、FN1在PABC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72.7%(40/55)、58.2%(32/55),在癌旁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25.5%(14/55)、18.2%(10/5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24.59、18.64,均P<0.001)。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结果显示,10例PABC患者新鲜癌组织中TIMP1和FN1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均高于其对应的癌旁组织(1.60±0.76比0.62±0.29,1.31±0.62比0.44±0.1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5.92、4.86,均P<0.001)。PABC中TIMP1、FN1的表达与雌激素受体表达、Ki-67阳性指数、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均有关(均P<0.05)。PABC中TIMP1、FN1表达与E-cad表达均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471、-0.432,均P<0.001)。5例失访,其余50例中位随访43个月(12~90个月),50例中TMP1阳性36例,FN1阳性29例。TIMP1、FN1阴性组总生存均优于对应的阳性组(χ^(2)值分别为4.49、6.06,均P<0.05),其中,TIMP1、FN1阳性组中位总生存时间分别为51个月(95%CI 37~65个月)、43个月(95%CI 32~53个月),阴性组分别为89个月(95%CI 84~93个月)、87个月(95%CI 85~92个月)。结论PABC组织中TIMP1、FN1表达均升高,均与E-cad表达负相关,TIMP1、FN1可能通过上皮间质转化参与PABC的侵袭,且影响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妊娠相关 金属蛋白酶1组织抑制剂 纤连蛋白类 钙黏着糖蛋白类 上皮细胞-细胞转换 预后
原文传递
5-Aza对CDH1启动子甲基化及舌鳞状细胞癌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
6
作者 蔡伟鑫 王成 +4 位作者 马辉彬 侯劲松 刘习强 陈小华 黄洪章 《中华口腔医学研究杂志(电子版)》 CAS 2016年第3期155-160,共6页
目的探讨甲基化抑制剂5-氮杂胞苷(5-Aza)对CDH1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及舌鳞状细胞癌(TSCC)细胞侵袭迁移的影响。方法 5-Aza处理TSCC细胞株UM1和UM2,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处理前后细胞形态及排列情况;划痕试验和Transwell试验检测处理前后细... 目的探讨甲基化抑制剂5-氮杂胞苷(5-Aza)对CDH1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及舌鳞状细胞癌(TSCC)细胞侵袭迁移的影响。方法 5-Aza处理TSCC细胞株UM1和UM2,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处理前后细胞形态及排列情况;划痕试验和Transwell试验检测处理前后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Western blot法和免疫荧光检测E-cadherin表达;甲基化特异PCR(MSP)检测处理前后UM1、UM2细胞E-cadherin编码基因CDH1的甲基化状态。细胞相对侵袭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UM1细胞呈小圆形、多边形或梭形,细胞排列松散,未见明显的细胞间的紧密连接;UM2细胞则表现为多边形,细胞与细胞之间紧密接触,呈典型的"铺路石"样排列。UM1细胞E-cadherin表达较UM2低,细胞划痕经过48 h后完全铺满,而UM2细胞划痕48 h后不足75%。加入去甲基化药物5-Aza后,UM1细胞形态稍不规则,以多边、多角形细胞为主,且出现类似UM2细胞的铺路石样排列的细胞团,可见细胞间的紧密连接,细胞划痕经过48 h后仍不足70%,细胞相对侵袭率为加药前的102%(χ2=0.651,P>0.05),E-cadherin表达上调。MSP结果显示,UM1细胞的E-cadherin编码基因CDH1的呈现过甲基化,去甲基化药物5-Aza作用后其甲基化程度降低。结论 5-Aza可诱导E-cadherin编码基因CDH1去甲基化,导致E-cadherin上调抑制其迁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鳞状细胞 迁移 甲基化 E钙粘着糖蛋白 上皮细胞-细胞转换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