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6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定点”和“间距”穿刺法对内瘘血管寿命的影响比较
被引量:
3
1
作者
郑建华
林赟
《天津护理》
2002年第4期162-164,共3页
目的:探索一种合理的穿刺方法以延长内瘘血管的使用寿命。方法:将在我院行维持性血透治疗的慢性肾衰患者40例随机分成两组,在治疗时分别用“定点”和“间距”两种穿刺方法进行穿刺,从瘘口静脉侧血管狭窄、假性动脉瘤的形成、内瘘血管的...
目的:探索一种合理的穿刺方法以延长内瘘血管的使用寿命。方法:将在我院行维持性血透治疗的慢性肾衰患者40例随机分成两组,在治疗时分别用“定点”和“间距”两种穿刺方法进行穿刺,从瘘口静脉侧血管狭窄、假性动脉瘤的形成、内瘘血管的阻塞、穿刺点的渗血、皮肤感染及透后止血困难等并发症方面进行对比研究。结论:“间距”穿刺法并发症平均发生率明显低于“定点”穿刺法,而且更能延长内瘘血管的使用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瘘血管
穿刺
法
使用寿命
维持性血液透析
定点
穿刺
间距穿刺
对比分析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动静脉内瘘穿刺间距选择与再循环发生的护理问题
被引量:
14
2
作者
苏红
吴灏
+2 位作者
黄军月
郭志勇
李保春
《中国血液净化》
2007年第7期401-403,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的内瘘穿刺间距与再循环及通路流量的关系。方法对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肾内科45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血管通路分别采用TRANSONICHDO2血液透析监护仪测得实际通路内血流量(Qa),并分为3组:Qa>1000ml/min(13例);Qa600~1...
目的探讨不同的内瘘穿刺间距与再循环及通路流量的关系。方法对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肾内科45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血管通路分别采用TRANSONICHDO2血液透析监护仪测得实际通路内血流量(Qa),并分为3组:Qa>1000ml/min(13例);Qa600~1000ml/min(20例);Qa<600ml/min(12例),选择不同的穿刺间距(4、6、8、10cm),采用尿素法(UT)和TRANS2种方法进行再循环率测定。结果UT与STRANS的测定结果,采用非参数方法进行统计,Spearman相关系数rs=0.934,P<0.01,结果显示2种测定方法有很好的相关性;当Qa>600ml/min时,在穿刺间距≥4cm时RTRANS(%)=0,RUT(%)=(2.91±0.93),均为阴性结果;当Qa<600ml/min时,RTRANS(%)和针距呈直线负相关,r=-0.956,P<0.01;RUT(%)和针距亦呈直线负相关,r=-0.996,P<0.01;结论在Qa>600ml/min时,大于4cm穿刺间距不会引起R;但在Qa<600ml/min,R随间距的缩短而增大,只有当间距>10cm时无通路内再循环;认为每月进行通路流量检测十分必要,除能指导穿刺间距的选择,利于内瘘保护外,又能及时发现血管功能障碍,提前给予临床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路流量
再循环率
内瘘
穿刺
间距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血液透析穿刺针间距对透析充分性的影响
被引量:
1
3
作者
洪晶晶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
2017年第9期124-125,共2页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穿刺针不同的间距对透析充分性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2年8月长期血液透析患者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穿刺针间距≥8.0cm)30例和对照组(穿刺针间距<8.0cm)30例,记录患者透析前后的血尿素氮,计算尿素清除指数(Kt...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穿刺针不同的间距对透析充分性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2年8月长期血液透析患者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穿刺针间距≥8.0cm)30例和对照组(穿刺针间距<8.0cm)30例,记录患者透析前后的血尿素氮,计算尿素清除指数(Kt/V)及尿素降低率(URR)。结果实验组透析充分性较对照组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液透析穿刺针的间距对透析充分性有一定的影响,其间距≥8.0cm可有效提高透析充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刺
针
间距
再循环率
透析充分性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穿刺结构参数对C/C复合材料拉伸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
5
4
作者
解惠贞
崔红
+3 位作者
李瑞珍
秦淑颖
孙建涛
李晋
《固体火箭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07-110,129,共5页
采用不同间距、不同根数的纤维束穿刺成型炭纤维预制体,经进一步化学气相沉积、沥青浸渍-高压炭化致密制备穿刺C/C复合材料。拉伸性能测试结果表明,穿刺间距2.1mm、穿刺束纤维根数为12K的C/C复合材料获得高的拉伸强度,Z向拉伸强度131.4M...
采用不同间距、不同根数的纤维束穿刺成型炭纤维预制体,经进一步化学气相沉积、沥青浸渍-高压炭化致密制备穿刺C/C复合材料。拉伸性能测试结果表明,穿刺间距2.1mm、穿刺束纤维根数为12K的C/C复合材料获得高的拉伸强度,Z向拉伸强度131.4MPa,XY向拉伸强度111.3MPa;随着穿刺间距减小、穿刺丝束纤维根数增加,Z向纤维含量增加,Z向拉伸强度明显提高。穿刺C/C复合材料1800℃真空条件下的拉伸强度与室温相当,拉伸模量低于室温,延伸率高于室温;常温拉伸断口较平整,且纤维/基体间的裂纹明显,而高温拉伸断口参差不齐,纤维及基体断面粗糙,呈现出假塑性断裂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复合材料
穿刺
间距
穿刺
束纤维根数
拉伸强度
拉伸模量
高温性能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两种护理干预方法对血透患者透析充分性的影响
被引量:
1
5
作者
梁雯
《中外医学研究》
2015年第14期81-83,共3页
目的:评估两种护理干预方法对MHD患者(MHD)透析充分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9月在笔者所在医院血液净化中心行规律透析、病情稳定、在线尿素清除率监测值(OCM)<1.2的62例MHD患者,据其动静脉内瘘穿刺间距分为A组32例(穿刺间距≤10...
目的:评估两种护理干预方法对MHD患者(MHD)透析充分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9月在笔者所在医院血液净化中心行规律透析、病情稳定、在线尿素清除率监测值(OCM)<1.2的62例MHD患者,据其动静脉内瘘穿刺间距分为A组32例(穿刺间距≤10 cm)和B组30例(穿刺间距>10 cm),A组穿刺时尽量增加穿刺针间的距离至10 cm以上,但透析中血流量保持不变;B组患者透析中提高血流量,但保持穿刺间距不变。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透析充分性的变化(OCM值的变化)。结果:A组患者穿刺间距由(6.67±2.76)cm增至(10.43±2.94)cm后,OCM值由(1.12±0.10)升至(1.43±0.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7274,P=0.0000);B组患者的血流量由(245.42±26.65)ml/min增至(275.00±23.61)ml/min后,OCM值由(1.14±0.12)升至(1.48±0.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9844,P=0.0000)。结论:MHD患者通过增加穿刺间距和血流量的护理干预方法是提高其透析充分性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析充分性
透析血流量
内瘘
穿刺
间距
在线尿素清除率监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两种护理干预方法对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充分性的影响
6
作者
许秋萍
《当代临床医刊》
2015年第3期1437-1438,共2页
目的评估两种护理干预方法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透析充分性的影响程度。方法选取在线尿素清除率监测值(OCM)<1.2的MHD患者62例,据内瘘穿刺间距分成A组(n=32,穿刺间距≤10cm,增加穿刺间距)和B组(n=30,穿刺间距>10cm,提高血流...
目的评估两种护理干预方法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透析充分性的影响程度。方法选取在线尿素清除率监测值(OCM)<1.2的MHD患者62例,据内瘘穿刺间距分成A组(n=32,穿刺间距≤10cm,增加穿刺间距)和B组(n=30,穿刺间距>10cm,提高血流量),比较两组干预前后OCM值的变化。结果A组穿刺间距由(6.67±2.76)cm增至(10.43±2.94)cm后,OCM值由1.12±0.10升至1.43±0.15;B组血流量由(245.42±26.65)m L/min增至(275±23.61)m L/min后,OCM值由1.14±0.12升至1.48±0.21。结论MHD患者通过增加穿刺间距和血流量的护理干预方法是提高其透析充分性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析充分性
透析血流量
内瘘
穿刺
间距
在线尿素清除率监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定点”和“间距”穿刺法对内瘘血管寿命的影响比较
被引量:
3
1
作者
郑建华
林赟
机构
四川省人民医院
出处
《天津护理》
2002年第4期162-164,共3页
基金
科内科研课题
文摘
目的:探索一种合理的穿刺方法以延长内瘘血管的使用寿命。方法:将在我院行维持性血透治疗的慢性肾衰患者40例随机分成两组,在治疗时分别用“定点”和“间距”两种穿刺方法进行穿刺,从瘘口静脉侧血管狭窄、假性动脉瘤的形成、内瘘血管的阻塞、穿刺点的渗血、皮肤感染及透后止血困难等并发症方面进行对比研究。结论:“间距”穿刺法并发症平均发生率明显低于“定点”穿刺法,而且更能延长内瘘血管的使用寿命。
关键词
内瘘血管
穿刺
法
使用寿命
维持性血液透析
定点
穿刺
间距穿刺
对比分析
Keywords
arterial-venous fistula
puncture method
fixed point
interval
utilization life
分类号
R472.9 [医药卫生—护理学]
R459.5 [医药卫生—治疗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动静脉内瘘穿刺间距选择与再循环发生的护理问题
被引量:
14
2
作者
苏红
吴灏
黄军月
郭志勇
李保春
机构
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肾内科
出处
《中国血液净化》
2007年第7期401-403,共3页
文摘
目的探讨不同的内瘘穿刺间距与再循环及通路流量的关系。方法对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肾内科45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血管通路分别采用TRANSONICHDO2血液透析监护仪测得实际通路内血流量(Qa),并分为3组:Qa>1000ml/min(13例);Qa600~1000ml/min(20例);Qa<600ml/min(12例),选择不同的穿刺间距(4、6、8、10cm),采用尿素法(UT)和TRANS2种方法进行再循环率测定。结果UT与STRANS的测定结果,采用非参数方法进行统计,Spearman相关系数rs=0.934,P<0.01,结果显示2种测定方法有很好的相关性;当Qa>600ml/min时,在穿刺间距≥4cm时RTRANS(%)=0,RUT(%)=(2.91±0.93),均为阴性结果;当Qa<600ml/min时,RTRANS(%)和针距呈直线负相关,r=-0.956,P<0.01;RUT(%)和针距亦呈直线负相关,r=-0.996,P<0.01;结论在Qa>600ml/min时,大于4cm穿刺间距不会引起R;但在Qa<600ml/min,R随间距的缩短而增大,只有当间距>10cm时无通路内再循环;认为每月进行通路流量检测十分必要,除能指导穿刺间距的选择,利于内瘘保护外,又能及时发现血管功能障碍,提前给予临床干预。
关键词
通路流量
再循环率
内瘘
穿刺
间距
Keywords
Access flow
Recycling rate
Internal fistula intervals
分类号
R318.16 [医药卫生—生物医学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血液透析穿刺针间距对透析充分性的影响
被引量:
1
3
作者
洪晶晶
机构
南安市医院
出处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
2017年第9期124-125,共2页
文摘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穿刺针不同的间距对透析充分性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2年8月长期血液透析患者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穿刺针间距≥8.0cm)30例和对照组(穿刺针间距<8.0cm)30例,记录患者透析前后的血尿素氮,计算尿素清除指数(Kt/V)及尿素降低率(URR)。结果实验组透析充分性较对照组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液透析穿刺针的间距对透析充分性有一定的影响,其间距≥8.0cm可有效提高透析充分性。
关键词
穿刺
针
间距
再循环率
透析充分性
分类号
R692.5 [医药卫生—泌尿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穿刺结构参数对C/C复合材料拉伸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
5
4
作者
解惠贞
崔红
李瑞珍
秦淑颖
孙建涛
李晋
机构
西安航天复合材料研究所
高性能碳纤维制造及应用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
出处
《固体火箭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07-110,129,共5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202233)
文摘
采用不同间距、不同根数的纤维束穿刺成型炭纤维预制体,经进一步化学气相沉积、沥青浸渍-高压炭化致密制备穿刺C/C复合材料。拉伸性能测试结果表明,穿刺间距2.1mm、穿刺束纤维根数为12K的C/C复合材料获得高的拉伸强度,Z向拉伸强度131.4MPa,XY向拉伸强度111.3MPa;随着穿刺间距减小、穿刺丝束纤维根数增加,Z向纤维含量增加,Z向拉伸强度明显提高。穿刺C/C复合材料1800℃真空条件下的拉伸强度与室温相当,拉伸模量低于室温,延伸率高于室温;常温拉伸断口较平整,且纤维/基体间的裂纹明显,而高温拉伸断口参差不齐,纤维及基体断面粗糙,呈现出假塑性断裂特征。
关键词
C/C复合材料
穿刺
间距
穿刺
束纤维根数
拉伸强度
拉伸模量
高温性能
Keywords
C / C composite
punctured distance
fiber amount of punctured bundle
tensile strength
tensile modulus
high tem-perature performance
分类号
V258 [一般工业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两种护理干预方法对血透患者透析充分性的影响
被引量:
1
5
作者
梁雯
机构
南通大学附属医院
出处
《中外医学研究》
2015年第14期81-83,共3页
文摘
目的:评估两种护理干预方法对MHD患者(MHD)透析充分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9月在笔者所在医院血液净化中心行规律透析、病情稳定、在线尿素清除率监测值(OCM)<1.2的62例MHD患者,据其动静脉内瘘穿刺间距分为A组32例(穿刺间距≤10 cm)和B组30例(穿刺间距>10 cm),A组穿刺时尽量增加穿刺针间的距离至10 cm以上,但透析中血流量保持不变;B组患者透析中提高血流量,但保持穿刺间距不变。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透析充分性的变化(OCM值的变化)。结果:A组患者穿刺间距由(6.67±2.76)cm增至(10.43±2.94)cm后,OCM值由(1.12±0.10)升至(1.43±0.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7274,P=0.0000);B组患者的血流量由(245.42±26.65)ml/min增至(275.00±23.61)ml/min后,OCM值由(1.14±0.12)升至(1.48±0.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9844,P=0.0000)。结论:MHD患者通过增加穿刺间距和血流量的护理干预方法是提高其透析充分性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
透析充分性
透析血流量
内瘘
穿刺
间距
在线尿素清除率监测
Keywords
Dialysis adequacy
Dialysis blood flow
Fistula needle spacing
Online clearance monitoring
分类号
R473.5 [医药卫生—护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两种护理干预方法对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充分性的影响
6
作者
许秋萍
机构
南通市老年康复医院血液净化中心
出处
《当代临床医刊》
2015年第3期1437-1438,共2页
文摘
目的评估两种护理干预方法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透析充分性的影响程度。方法选取在线尿素清除率监测值(OCM)<1.2的MHD患者62例,据内瘘穿刺间距分成A组(n=32,穿刺间距≤10cm,增加穿刺间距)和B组(n=30,穿刺间距>10cm,提高血流量),比较两组干预前后OCM值的变化。结果A组穿刺间距由(6.67±2.76)cm增至(10.43±2.94)cm后,OCM值由1.12±0.10升至1.43±0.15;B组血流量由(245.42±26.65)m L/min增至(275±23.61)m L/min后,OCM值由1.14±0.12升至1.48±0.21。结论MHD患者通过增加穿刺间距和血流量的护理干预方法是提高其透析充分性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
透析充分性
透析血流量
内瘘
穿刺
间距
在线尿素清除率监测
分类号
R473.5 [医药卫生—护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定点”和“间距”穿刺法对内瘘血管寿命的影响比较
郑建华
林赟
《天津护理》
2002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动静脉内瘘穿刺间距选择与再循环发生的护理问题
苏红
吴灏
黄军月
郭志勇
李保春
《中国血液净化》
2007
1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血液透析穿刺针间距对透析充分性的影响
洪晶晶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
2017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穿刺结构参数对C/C复合材料拉伸性能的影响
解惠贞
崔红
李瑞珍
秦淑颖
孙建涛
李晋
《固体火箭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两种护理干预方法对血透患者透析充分性的影响
梁雯
《中外医学研究》
2015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两种护理干预方法对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充分性的影响
许秋萍
《当代临床医刊》
2015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