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抗生素骨水泥间隔体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感染二期翻修中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王国华 张帆 冯殿鹏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第32期233-234,共2页
目的分析抗生素骨水泥间隔体技术治疗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迟发感染二期翻修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0年1月至2013年10月,我院采用抗生素水泥间隔体技术治疗16例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患者,均采用二期翻修术。一期手术清创、摘取假体,采用含万... 目的分析抗生素骨水泥间隔体技术治疗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迟发感染二期翻修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0年1月至2013年10月,我院采用抗生素水泥间隔体技术治疗16例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患者,均采用二期翻修术。一期手术清创、摘取假体,采用含万古霉素抗生素骨水泥间隔体植入膝关节内,敏感抗生素静脉滴注6~10周感染控制后二期翻修手术植入假体。对翻修膝关节功能进行评估,并统计感染控制率。结果除2例患者二期翻修术后发生再次感染,其余19例患者感染均得到有效控制,总体感染控制率达93.5%。手术前后膝关节评分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抗生素骨水泥间隔体技术能有效控制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感染,二次翻修并发症少,能较好促进患膝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膝关节置换术 二期翻修术 感染 抗生素骨水泥间隔体
下载PDF
抗生素骨水泥间隔体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感染二期翻修中的应用 被引量:5
2
作者 魏海清 林向进 +5 位作者 陆金荣 金文孝 申世源 吴成 谢国庆 薛军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2072-2075,共4页
目的探讨抗生素骨水泥间隔体在人工膝关节表面置换术(TKA)术后感染二期翻修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9年6月-2016年6月在医院骨科接受了TKA术后感染二期翻修的3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30例(30膝)患者取出假体,彻底清创,用抗生素骨水泥的... 目的探讨抗生素骨水泥间隔体在人工膝关节表面置换术(TKA)术后感染二期翻修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9年6月-2016年6月在医院骨科接受了TKA术后感染二期翻修的3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30例(30膝)患者取出假体,彻底清创,用抗生素骨水泥的功能性假体植入,间隔期膝关节正常活动,待12周感染控制后再行膝关节翻修手术;记录和比较治疗前、间隔期、二期翻修术后的美国膝关节协会(KSS)膝关节评分、KSS膝关节功能评分、KSS膝关节疼痛评分、膝关节活动范围(ROM)值。结果 30例患者均治愈,间隔期末次随访患膝平均屈曲90°,平均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KSS,81.1±6.7)分,翻修术后患膝平均屈曲95°,KSS(86.3±7.4)分,平均随访时间为37.6个月(31~71)个月,无感染复发。结论采用抗生素骨水泥功能性假体治疗TKA术后感染,临床效果好,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长期预后和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置换 感染 抗生素骨水泥间隔体 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
原文传递
应用抗生素骨水泥间隔体二期翻修治疗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迟发感染 被引量:3
3
作者 蔡碰德 胡懿郃 +1 位作者 谢杰 汪龙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169-1173,共5页
目的探讨应用抗生素骨水泥间隔体二期翻修治疗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迟发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7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23例(23膝)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迟发感染患者。男15例,女8例;年龄43~75岁,平均65.2岁。置换术后至出现感染时间... 目的探讨应用抗生素骨水泥间隔体二期翻修治疗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迟发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7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23例(23膝)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迟发感染患者。男15例,女8例;年龄43~75岁,平均65.2岁。置换术后至出现感染时间为13~52个月,平均17.3个月;发生感染至入院翻修时间为15 d~7个月,平均2.1个月。一期清创、取出假体,植入含庆大霉素抗生素骨水泥间隔体;8~10周感染控制后二期植入假体。分别采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及膝关节学会评分系统(KSS)评价翻修前后患膝功能,并统计总体感染控制率。结果术后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2例二期翻修术后发生再感染,余21例感染控制,总体感染控制率91.3%。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5年,平均3.6年。HSS评分由术前(60.6±9.8)分提高至末次随访时(82.3±7.4)分,KSS评分由术前(110.7±9.6)分提高至末次随访时(134.0±10.5)分,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X线片复查示假体位置良好,无松动、断裂、假体周围透亮影等异常表现。结论应用抗生素骨水泥间隔体二期翻修能有效控制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迟发感染,并能较好恢复患膝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 迟发感染 二期翻修术 抗生素骨水泥间隔体
原文传递
含抗生素关节型骨水泥间隔体治疗老年肩关节感染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张瑜博 程鹏飞 +4 位作者 徐铮宇 陈小华 张毅 沈灏 韩培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409-413,共5页
目的探讨在一阶段手术中,含抗生素关节型骨水泥间隔体对老年肩关节骨关节感染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至2019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骨科治疗的3例肩关节感染患者资料。男1例,女2例;年龄平均65.3岁;其中1例为... 目的探讨在一阶段手术中,含抗生素关节型骨水泥间隔体对老年肩关节骨关节感染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至2019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骨科治疗的3例肩关节感染患者资料。男1例,女2例;年龄平均65.3岁;其中1例为肩关节穿刺后感染,1例为肱骨近端骨折术后感染,1例为肩关节假体置换术后感染。3例患者均一期彻底清创,行含抗生素的肩关节型骨水泥间隔体植入,均未进行二期手术。末次随访时采用美国肩肘外科协会评分(ASES)、上肢功能障碍评分(Quick-DASH)、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以及肩关节活动范围以评定疗效。结果3例患者术后获18~28个月(平均22.7个月)随访,均未出现感染复发,间隔体位置良好。患者培养检出微生物分别为1例短双歧杆菌和2例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末次随访时ASES评分平均为54.4分(46.3~60.0分),Quick-DASH评分平均为45.1分(40.8~50.0分),VAS评分平均为2.3分(2~3分);肩关节活动范围:抬高角度平均为65.7°,外展角度平均为43.8°,外旋角度平均为21.7°。结论对于老年肩关节感染患者,彻底清创后留置关节型骨水泥间隔体可良好控制感染,同时在功能和疼痛方面有较大改善,避免了二期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肩关节 感染控制 含抗生素骨水泥 关节型间隔体
原文传递
微创非体外循环房间隔缺损封堵术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44
5
作者 康云帆 俞世强 +1 位作者 蔡振杰 程云阁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F002-F002,共1页
关键词 间隔缺损 手术治疗 微创非外循环房间隔缺损封堵术 心脏手术 介入技术 临床应用
下载PDF
经胸微创非体外循环房间隔缺损封堵术的麻醉探讨 被引量:5
6
作者 任悦义 李生德 《青岛医药卫生》 2006年第1期20-21,共2页
经胸非体外循环治疗房间隔缺损(ASD)是近年来兴起的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新技术。此法具有微创、切口小、无体外循环、不断胸骨、患者损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特点。我院自2004年9月~12月采用快通道心脏手术麻醉,经右胸小切口非... 经胸非体外循环治疗房间隔缺损(ASD)是近年来兴起的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新技术。此法具有微创、切口小、无体外循环、不断胸骨、患者损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特点。我院自2004年9月~12月采用快通道心脏手术麻醉,经右胸小切口非体外循环下行ASD封堵术10例,临床效果满意。现将其麻醉处理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非外循环房间隔缺损封堵术 经胸非外循环 手术麻醉 先天性心脏病 右胸小切口 外循环 住院时间 效果满意 处理报告 快通道
下载PDF
微创非体外循环房间隔缺损封堵术的护理方式探讨 被引量:4
7
作者 马娟娟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7年第2期144-145,共2页
房间隔缺损(ASD)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的心脏畸形疾病,由于左、右心房间隔发育不良,血液可通过间隔的空隙将两个心房相连而造成。目前的治疗方案有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2大类,非手术治疗包括氧疗和药物内科治疗。手术治疗的方式有体外... 房间隔缺损(ASD)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的心脏畸形疾病,由于左、右心房间隔发育不良,血液可通过间隔的空隙将两个心房相连而造成。目前的治疗方案有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2大类,非手术治疗包括氧疗和药物内科治疗。手术治疗的方式有体外循环房间隔缺损直视修补术、介入治疗及2者的结合即微创非体外循环房间隔缺损封堵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 外循环房间间隔缺损封堵术 护理
下载PDF
主动脉弓缩窄球囊扩张联合体外循环下室间隔缺损修补术治疗小儿主动脉缩窄合并室间隔缺损的临床效果分析 被引量:6
8
作者 向龙 向道康 +3 位作者 胡馗 张开倩 汤安英 杜章燕 《四川解剖学杂志》 2020年第1期45-46,共2页
目的分析主动脉弓缩窄球囊扩张联合体外循环下室间隔缺损修补术治疗小儿主动脉缩窄合并室间隔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2月至2018年10月收治的60例主动脉缩窄合并室间隔缺损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A组(40例... 目的分析主动脉弓缩窄球囊扩张联合体外循环下室间隔缺损修补术治疗小儿主动脉缩窄合并室间隔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2月至2018年10月收治的60例主动脉缩窄合并室间隔缺损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A组(40例,采用主动脉弓缩窄球囊扩张术)、B组(11例,采用体外循环下室间隔缺损修补术)、C组(9例,采用主动脉弓缩窄球囊扩张联合体外循环下室间隔缺损修补术)。比较三组患者临床效果。结果C组患儿的主动脉阻断时间、体外循环时间、DHCA应用、延迟关胸例数及术后机械通气时间、ICU滞留时间明显低于A、B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儿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和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主动脉弓缩窄球囊扩张联合体外循环下室间隔缺损修补术治疗主动脉缩窄合并室间隔缺损患儿疗效好,可有效缩小患儿术后恢复时间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弓缩窄球囊扩张 外循环下室间隔缺损修补术 主动脉缩窄 间隔缺损
下载PDF
室间隔缺损三种临床疗法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黄景思 郑世营 +3 位作者 杨谦 孙勇 强海峰 蒋东 《浙江临床医学》 2013年第5期603-605,共3页
目的对体外循环直视修补术、导管介入封堵术与外科微创封堵术三种治疗室间隔缺损(VSD)的方法进行回顾性临床对比分析研究.方法2011年10月至2012年10月,65例VSD患者分别接受了体外循环直视修补术(A组)33例、导管介入封堵术(B组)21... 目的对体外循环直视修补术、导管介入封堵术与外科微创封堵术三种治疗室间隔缺损(VSD)的方法进行回顾性临床对比分析研究.方法2011年10月至2012年10月,65例VSD患者分别接受了体外循环直视修补术(A组)33例、导管介入封堵术(B组)21例与外科微创封堵术(C组)11例的治疗.结果三组患者均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A组在手术时间、总出血量和术后住院天数等方面均明显大于B组和C组,后2组间则无明显差异.术后带气管插管时间, A组明显大于C组.由于国产封堵器的应用,住院费用方面,三组间则无明显差异.B组和C组术后常规抗凝4-6个月,A组术后无需抗凝.结论外科微创封堵术优于体外循环直视修补术和导管介入封堵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隔缺损 外循环直视修补术 导管介入封堵术 外科微创封堵术
下载PDF
腰椎体滑脱症的复位与椎体间融合(附14例报道)
10
作者 黄彦杰 宁志杰 +3 位作者 李贵涛 孙磊 罗永忠 王仁成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28-229,共2页
关键词 腰椎滑脱症 复位 间隔合术
下载PDF
颈椎病前路减压术中椎体融合器的临床应用
11
作者 张卫平 刘长安 +5 位作者 步建立 钱宇航 刘进炼 王占长 冯志军 尹豫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10期1024-1025,共2页
目的 :介绍螺纹状椎体融合器 (TFC)技术治疗颈椎病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自 1 998年 6月以来 ,采用钛合金螺纹状椎体融合器 (TFC) ,对 1 2例脊髓型颈椎病行前路减压椎体间隔合术 ,观察颈椎早期稳定和后期融合情况。结果 :术后随访 6个月... 目的 :介绍螺纹状椎体融合器 (TFC)技术治疗颈椎病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自 1 998年 6月以来 ,采用钛合金螺纹状椎体融合器 (TFC) ,对 1 2例脊髓型颈椎病行前路减压椎体间隔合术 ,观察颈椎早期稳定和后期融合情况。结果 :术后随访 6个月~ 2年 ,融合器无移位及松动 ,椎间隙高度正常 ,6个月后均达骨性愈合。结论 :TFC用于颈前路减压融合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前路减压 间隔 螺纹状融合器
下载PDF
双柱形髂骨块椎体间融合与SF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民选 《安徽医学》 2002年第6期24-25,33,共3页
目的 探讨经后路椎体间双柱形髂骨块植骨融合和SF椎弓根螺钉系统在腰椎滑脱治疗中的疗效。方法 采用SF系统对滑脱椎体撑开提拉复位 ,以椎间后外两侧环锯形开槽并放置柱状髂骨块行椎间植骨融合。结果 全部病例随访 6~ 2 8个月 ,原腰... 目的 探讨经后路椎体间双柱形髂骨块植骨融合和SF椎弓根螺钉系统在腰椎滑脱治疗中的疗效。方法 采用SF系统对滑脱椎体撑开提拉复位 ,以椎间后外两侧环锯形开槽并放置柱状髂骨块行椎间植骨融合。结果 全部病例随访 6~ 2 8个月 ,原腰腿疼症状消失 ,无一例并发症 ,恢复轻体力劳动 ,效果满意。结论 双柱形髂骨块椎体间融合与SF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固定坚强 ,植骨融合率高 ,符合脊柱生物力学要求 ,是一种有效和可靠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柱形髂骨块椎间隔 腰椎滑脱 柱形植骨 SF椎弓根螺钉系统 慢性腰腿病
下载PDF
椎体间融合术治疗颈椎病及颈椎间盘突出症42例
13
作者 胡克苏 成红兵 +2 位作者 曹毅 赵敦炎 潘丞中 《南通医学院学报》 2002年第1期50-50,52,共2页
目的 :观察颈椎椎体间融合器 ( BAK)在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应用颈椎前路减压BAK融合术治疗颈椎病、颈椎间盘突出症共 4 2例 ,术后复查 X线片及 CT片 ,观察手术椎节的稳定性和融合情况。结果 :随访 6~ 18个月 ,手术... 目的 :观察颈椎椎体间融合器 ( BAK)在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应用颈椎前路减压BAK融合术治疗颈椎病、颈椎间盘突出症共 4 2例 ,术后复查 X线片及 CT片 ,观察手术椎节的稳定性和融合情况。结果 :随访 6~ 18个月 ,手术节段稳定 ,术后 3月开始出现骨融合。结论 :BAK固定融合技术使施术椎节得到即刻稳定 ,为椎间植骨融合创造了良好环境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颈椎间盘突出症 颈椎间隔合术 间隔合器 治疗
下载PDF
人工锌指核酸酶的电子设计与结构模拟
14
作者 张勇 蒋泓 +3 位作者 邓廷贤 粟文俊 杨莉珊 唐冬生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4-18,27,共6页
以电子设计用于猪的多位点基因打靶的人工锌指核酸酶为例,探索如何电子设计优化理想的人工锌指核酸酶,以减少人工锌指核酸酶的毒性。采用OPEN电子设计方法,生物信息学方法的预测分析ZFP的立体结构,设计优化合适的连接体和间隔体组合,并... 以电子设计用于猪的多位点基因打靶的人工锌指核酸酶为例,探索如何电子设计优化理想的人工锌指核酸酶,以减少人工锌指核酸酶的毒性。采用OPEN电子设计方法,生物信息学方法的预测分析ZFP的立体结构,设计优化合适的连接体和间隔体组合,并通过突变优化Fok I异源二聚体。采用OPEN法设计三指ZF序列,并连接为ZFP序列,设计出长度为6 bp且富含AT碱基的spacer,加上长度为4个氨基酸残基的inter-domain linker,连接FokⅠ切割结构域双突变子异源二聚体,并通过各种软件工具对ZFN的空间结构进行模拟预测,所设计得到的ZFN的有效率超过50%。探索获得电子设计理想ZFN的方案,即特异性结合DNA的锌指蛋白、最佳的linker和spacer的长度与组合以及优化的特异性切割的Fok I异源二聚体切割结构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锌指核酸酶 锌指蛋白 连接 间隔体 FokI切割域
下载PDF
NM/FI/NI/FI/NM新型双自旋过滤隧道结的隧穿磁电阻 被引量:1
15
作者 朱林 陈卫东 谢征微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83-686,共4页
在NM/FI/FI/NM型双自旋过滤隧道结(NM为非磁金属,FI和后面的NI分别为铁磁和非磁绝缘体或半导体)的基础上,提出一种NM/FI/NI/FI/NM新型双自旋过滤隧道结.基于自由电子近似并利用转移矩阵方法,对NM/FI/NI/FI/NM新型双自旋过滤隧道结在不... 在NM/FI/FI/NM型双自旋过滤隧道结(NM为非磁金属,FI和后面的NI分别为铁磁和非磁绝缘体或半导体)的基础上,提出一种NM/FI/NI/FI/NM新型双自旋过滤隧道结.基于自由电子近似并利用转移矩阵方法,对NM/FI/NI/FI/NM新型双自旋过滤隧道结在不同偏压下的隧穿磁电阻TMR与FI层厚度及NI层厚度的关系做了理论研究.计算结果表明,在NM/FI/NI/FI/NM型双自旋过滤隧道结中仍可以得到很大的TMR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穿磁电阻 非磁绝缘(半导)间隔 双自旋过滤隧道结
下载PDF
An improved PCR method for direct identification of Porphyra(Bangiales,Rhodophyta) using conchocelis based on a RUBISCO intergenic spacer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超 董栋 +4 位作者 王广策 张宝玉 彭光 许璞 汤晓荣 《Chinese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SCIE CAS CSCD 2009年第3期513-518,共6页
An improved method of PCR in which the small segment of conchocelis is amplified directly without DNA extraction was used to amplify a RUBISCO intergenic spacer DNA fragment from nine species of red algal genus Porphy... An improved method of PCR in which the small segment of conchocelis is amplified directly without DNA extraction was used to amplify a RUBISCO intergenic spacer DNA fragment from nine species of red algal genus Porphyra(Bangiales,Rhodophyta),including Porphyra yezoensis(Jiangsu,China),P.haitanensis(Fujian,China),P.oligospermatangia(Qingdao,China),P.katadai(Qingdao,China),P.tenera(Qingdao,China),P.suborboculata(Fujian,China),P.pseudolinearis(Kogendo,Korea),P.linearis(Devon,England),and P.fallax(Seattle,USA).Standard PCR and the method developed here were both conducted using primers specific for the RUBISCO spacer region,after which the two PCR products were sequenced.The sequencing data of the amplicons obtained using both methods were identical,suggesting that the improved PCR method was functional.These findings indicate that the method developed here may be useful for the rapid identification of species of Porphyra in a germplasm bank.In addition,a phylogenetic tree was constructed using the RUBISCO spacer and partial rbcS sequence,and the results were in concordant with possible alternative phylogenies based on traditional morphological taxonomic characteristics,indicating that the RUBISCO spacer is a useful region for phylogenetic stud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HODOPHYTA PORPHYRA RUBISCO intergenic spacer DNA sequence PCR
下载PDF
全平面及实时三维经食管超声心动图监测和引导微创非体外循环房间隔缺损封堵术 被引量:1
17
作者 童建卿 赵博文 +5 位作者 刘志聪 姜卫香 潘美 杨倩 何跟山 徐海珊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50-551,共2页
目前临床治疗房间隔缺损(ASD)的方法包括体外循环下直视修补缺损和心导管介入封堵两种方法。微创ASD封堵术是一种较新的治疗ASD的方法,本研究采用术中全平面及实时三维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实时监测引导治疗继发孔型ASD16例,现... 目前临床治疗房间隔缺损(ASD)的方法包括体外循环下直视修补缺损和心导管介入封堵两种方法。微创ASD封堵术是一种较新的治疗ASD的方法,本研究采用术中全平面及实时三维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实时监测引导治疗继发孔型ASD16例,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非外循环房间隔缺损封堵术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 实时三维 实时监测 引导 临床治疗 心导管介入 继发孔型
原文传递
骨笼椎间融合加内固定治疗下腰椎滑脱症4例
18
作者 彭伍四 彭远立 《四川医学》 CAS 2002年第9期942-943,共2页
关键词 腰椎滑脱症 骨笼 间隔 复位内固定
下载PDF
The Effect of Vanadium Content on Mechanical Properties and Structure of Self-Hardening Steel X 160C rMo 12-1
19
作者 Aleksandar Todic Dejan Cikara Tomislav Todie Branko Pejovie Milan Misic Ivica Camagie 《Journal of Mechanics Engineering and Automation》 2013年第3期168-172,共5页
The aim of this research was to examine the influence of vanadium on the structure, hardness and tensile strength of X I60CrMo 12-1 self-hardened steels. It is known that vanadium affects the process of solidification... The aim of this research was to examine the influence of vanadium on the structure, hardness and tensile strength of X I60CrMo 12-1 self-hardened steels. It is known that vanadium affects the process of solidification of this alloy in a way that narrows temperature interval of crystallization. Vanadium, as an alloying element, moves liquidus and solidus lines toward higher temperatures, approximately for 25 to 30 ~C. In addition, vanadium forms V6C5 carbides, which, are partly distributed between present phases in the steel; carbide (Cr,Fe)7C3 and austenite. The presence of vanadium enables the formation of (Cr, Fe)23C6 carbide and its precipitation into austenite during the cooling process. In local areas around fine carbide particles, austenite is transformed into martensite, i.e., vanadium reduces remained austenite and improves steel air-hardening. Vanadium concentration over 2.5% significantly improves the impact toughness. The basic problem in the application of high alloyed Cr-Mo steels is to increase their impact toughness and thereby sustain a relatively high value of hardness. Recent studies, concerning to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 and heat treatment regime, show that it is possible to get a martensitic structure with a very small amount of retained austenite. Investigations are directed toward the testing of the influence of alloying elements such as molybdenum, manganese and especially vanadium. Vanadium has great influence to the crystallization process. With increasing of its content, the eutectic point moves toward lower carbon concentrations and the temperature interval of solidification is narrow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ANADIUM impact toughness HARDNESS microstructure.
下载PDF
Molecular Characterization of Indian Species of Steinernema (Nematoda: Steinernematidae) Based on 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 Profile of 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 Region of Ribosomal DNA
20
作者 S. Kumar A. Yadav S. Ganguly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A)》 2011年第3X期368-374,共7页
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 (RFLP) profiles of the amplified products of 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 (ITS) region of rDNA using four restriction enzymes (Alul, Rsal, HinfI and HhaI) revealed distinc... 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 (RFLP) profiles of the amplified products of 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 (ITS) region of rDNA using four restriction enzymes (Alul, Rsal, HinfI and HhaI) revealed distinctness of six Indian isolates of Steinernema one each from Maharashtra (IARI-EPN-mh), Himachal Pradesh (IARI-EPN-hp), Dehradun (IARI-EPN-dhdl), Jharkhand (IARI-EPN-jhl) and two from Madhya Pradesh (IARI-EPN-bpll & IARI-EPN-gwll), when compared with the only native species Steinernema thermophilum. One of the restriction enzyme, Rsal could differentiate all the six species/strains from one another. The three restriction enzymes yielded patterns which were of diagnostic value but Rsal appeared to be the best diagnostic marker for differentiating these isolates. A tree constructed based upon the band sharing amongst the isolates, produced trichotomy which placed strains from Madhya Pradesh and Jharkhand in one group showing 94% homology, one strain from Bhopal (M.P) formed separate clade along with S. thermophilum with 72% similarity. These isolates, from Maharashtra, Himachal Pradesh and Dehradun, showed only 51% similarity with the S. thermophilum by forming separate clad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ntomopathogenic nematode ITS region RFLP ribosomal DNA Steinernema thermophilum molecularcharacterization.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