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2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患者经皮室间隔心肌消融术后并发症分析 被引量:7
1
作者 罗晓亮 杨伟宪 +5 位作者 乔树宾 袁建松 刘蓉 崔锦钢 春语诗 胡奉环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700-704,共5页
目的:分析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OCM)患者经皮室间隔心肌消融术(PTSMA)后并发症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08至2017-04在我院住院拟行PTSMA的357例HOCM患者临床资料及术后每半年1次的随访资料。随访内容包括死亡及心包填塞、房室阻滞、... 目的:分析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OCM)患者经皮室间隔心肌消融术(PTSMA)后并发症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08至2017-04在我院住院拟行PTSMA的357例HOCM患者临床资料及术后每半年1次的随访资料。随访内容包括死亡及心包填塞、房室阻滞、穿刺动脉通路损伤和下肢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结果:352例(98.6%)患者成功接受PTSMA,其中320例(90.9%)患者术中即刻获得成功,术前左心室流出道压差为(97.9±36.9)mm Hg(1 mm Hg=0.133 k Pa),术后即刻为(25.5±18.1)mm Hg。围术期发生并发症包括:心包填塞4例(1.1%),术中发生一过性三度房室阻滞127例(36.1%),严重恶性心律失常18例(5.1%),交通支开放14例(4.0%),下肢静脉血栓5例(1.4%),穿刺动脉通路损伤6例(1.7%)。围术期死亡4例(1.1%),包括交通支开放1例、心脏破裂1例、腹膜后血肿1例和药物性肝衰竭继发多脏器衰竭1例。长期随访结果:平均随访(6.2±3.8)年,共有6例患者死亡,其中3例为猝死,1例因心房颤动脑栓塞死亡,1例死于脑出血,1例因直肠癌死亡。结论:PTSMA对有解剖学适应证的HOCM患者疗效确切,在术中精细操作、术后严密监护的情况下,严重并发症相对不多,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 经皮室间隔心肌消融术 并发症
下载PDF
经皮腔内室间隔心肌消融术的远期随访 被引量:5
2
作者 朱汉东 朱国英 +4 位作者 苏晞 陈国洪 蔡建华 宋丹 彭剑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11年第2期121-124,共4页
目的研究梗阻型肥厚性心机病患者行经皮腔内室间隔心肌消融术(PTSMA)的远期疗效。方法对67例梗阻型肥厚性心肌病患者在PTSMA后进行随访,随访时间为术后2周、6个月、1年,以后每年电话随访一次,最长至8年。记录主要心血管事件(包括死亡、... 目的研究梗阻型肥厚性心机病患者行经皮腔内室间隔心肌消融术(PTSMA)的远期疗效。方法对67例梗阻型肥厚性心肌病患者在PTSMA后进行随访,随访时间为术后2周、6个月、1年,以后每年电话随访一次,最长至8年。记录主要心血管事件(包括死亡、心力衰竭、心肌梗死、脑卒中、严重心律失常)、临床心功能(NYHA分级)、患者自我评估的运动耐力和病情改善情况。结果 1年、4年、8年生存率分别为98.5%、95.3%、93.0%。全因死亡率为6.0%,猝死发生率为1.5%,年均猝死发生率为0.2%。4例死亡(6.0%)原因分别为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脑栓塞、猝死。1例(1.5%)术后2d急性前壁心肌梗死,1例(1.5%)术后3d出现迟发的一过性Ⅲ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1.5%)术后12个月因心房颤动导致局灶性脑梗死。无PTSMA手术相关的永久性起搏器植入病例。其余病例的临床心功能由术前NYHA(3.2±0.6)级改善至术后6个月NYHA(1.4±0.4)级(P<0.01)、术后1年NYHA(1.5±0.5)级(P<0.01)及末次随访时NYHA(1.6±0 7)级(P<0.01)患者自我评估的运动耐力改善[术前爬(2.7±3.7)层楼vs术后爬(5.1±3.4)层楼,P<0.01]自我评估病情好转比例为91%。结论 PTSMA后远期的心功能改善、生存率高、死亡率和猝死发生率低,提示PTSMA是梗阻型肥厚性心肌病的有效治疗方式之一。围术期死亡和急性心肌梗死病例少见,但提示手术风险大,仅推荐在有经验的医疗中心推广。合并心房颤动者,需预防脑卒中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腔内室间隔心肌消融术 心肌 梗阻性 存活率 手术后并发症 随访研究
下载PDF
经皮室间隔心肌化学消融术治疗肥厚梗阻型心肌病 被引量:17
3
作者 乔树宾 袁建松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72-73,共2页
关键词 经皮室间隔心肌化学消融术 肥厚梗阻型心肌
下载PDF
对经皮腔内室间隔心肌化学消融术病人并发症的护理干预 被引量:5
4
作者 方建梅 王海双 +2 位作者 叶虹 王川怡 黄伟剑 《护理研究(下旬版)》 2008年第1期248-249,共2页
关键词 经皮腔内室间隔心肌化学消融术 术后并发症 护理干预 肥厚型心肌 左室流出道梗阻 PTSMA 介入方法 病人症状
下载PDF
经皮腔内室间隔心肌消融术对心电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朱汉东 王人彭 +5 位作者 苏唏 万海燕 彭剑 宋丹 陈国洪 朱国英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06年第4期223-225,共3页
目的研究肥厚梗阻型心肌病患者经皮腔内室间隔心肌消融术对心电指标的影响。方法对50例肥厚梗阻型心肌病患者行经皮腔内室间隔心肌消融术,记录术前、术中和术后出现的心律失常类型,配对分析术前、术后心电指标的变化。结果术后与术前相... 目的研究肥厚梗阻型心肌病患者经皮腔内室间隔心肌消融术对心电指标的影响。方法对50例肥厚梗阻型心肌病患者行经皮腔内室间隔心肌消融术,记录术前、术中和术后出现的心律失常类型,配对分析术前、术后心电指标的变化。结果术后与术前相比,QRS时限[(122.0±24.0)ms对(97.3±15.5)ms,P=0.000]明显延长,QTc[(469.3±32.2)ms对(434.3±41.5)ms,P=0.004]、PR间期[(169±26)ms对(162±24)ms,P=0.044]稍延长。术中心律失常发生率分别为:右束支传导阻滞70%(35/50),左束支传导阻滞8%(4/50),一过性AVB38%(19/50),频发室性早搏24%(12/50),短阵室性心动过速24%(12/50);未发生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和室颤。术后心律失常发生率分别为:右束支传导阻滞56%(28/50),左束支传导阻滞8%(4/50),交界区性心动过速4%(2/50),频发室性早搏16%(8/50),短阵室性心动过速8%(4/50)。无永久性起搏器植入及死亡病例。结论经皮腔内室间隔心肌消融术致心律失常的发生率高,右束支传导阻滞最为常见。严格选择适应证后谨慎地行PTSMA术是安全、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腔内室间隔心肌消融术 肥厚梗阻型心肌 心律失常
下载PDF
经胸超声心动图术中监测经皮腔内室间隔心肌消融术治疗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 被引量:1
6
作者 吴洋 马小静 +3 位作者 何亚峰 余正春 袁媛 吴春霞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5年第7期640-643,共4页
目的探讨经胸超声心动图术中监测对经皮腔内室间隔心肌消融术(PTSMA)治疗有症状的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HOCM)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11年1月至2015年1月在经胸超声心动图监测下对39例HOCM患者行心肌造影(MCE),超声定位及矫正与肥... 目的探讨经胸超声心动图术中监测对经皮腔内室间隔心肌消融术(PTSMA)治疗有症状的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HOCM)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11年1月至2015年1月在经胸超声心动图监测下对39例HOCM患者行心肌造影(MCE),超声定位及矫正与肥厚梗阻靶区域相匹配的拟消融靶血管,测量心脏PTSMA术前及术后各参数值,并进行比较。结果2例(5%)HOCM患者未找到匹配的间隔支血管,37例(95%)找到与梗阻区域相匹配的靶血管支并成功行PTSMA。舒张期室间隔厚度术前(2.12±0.32)mm,术后(2.05±0.31)mm;收缩期左室流出道内径术前(1.19±0.39)mm,术后(1.41±0.38)mm;超声测量左室流出道压力阶差术前(70.01±40.30)mmHg,术后(29.00±16.99)mm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LVOTPG超声及导管测量术前及术后均有较好相关性,术前r=0.505,术后r=0.501,P〈0.01。37例患者术前均伴不同程度的SAM运动,术后SAM运动均消失。二尖瓣反流程度术前与术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未发现室间隔穿孔、心包填塞、室间隔及左室壁节段性运动异常等并发症。结论经胸超声心动图的术中监测对经皮腔内室间隔心肌消融术靶血管的选择具有重大作用,并可实时动态观察消融术中心脏各参数变化,使患者既能获得治疗上的最大收益又能降低医疗风险,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胸超声心动图 经皮腔内室间隔心肌消融术 肥厚性梗阻型心肌 术中监测 压力阶差
下载PDF
经皮室间隔心肌化学消融治疗肥厚梗阻性心肌病16例观察 被引量:2
7
作者 颜景涛 杨文灿 游涛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3年第8期592-594,共3页
目的探讨经皮室间隔心肌化学消融(胛SMA)方法治疗肥厚性心肌病(HOCM)的疗效。方法16例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患者,男性12例,女性4例,平均年龄(35.8+11,O)岁;均在术前接受过13受体阻滞剂和(或)钙拮抗剂治疗效果不佳。确定靶... 目的探讨经皮室间隔心肌化学消融(胛SMA)方法治疗肥厚性心肌病(HOCM)的疗效。方法16例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患者,男性12例,女性4例,平均年龄(35.8+11,O)岁;均在术前接受过13受体阻滞剂和(或)钙拮抗剂治疗效果不佳。确定靶血管后,向球囊导管中心腔内注入无水乙醇,同时密切观察患者的心电图及LVOTG的变化。所有患者术后均复查超声心动图,随访观察6个月。结果16例患者中13例消融第一间隔支,3例消融第二间隔支,2例同时消融第一、二间隔支。无严重并发症(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发生。术后2例心脏杂音完全消失,9例心脏杂音减轻1~2级。术后超声心动图均提示原先肥厚的室间隔心肌变薄,搏动减弱,LVOTG下降,SAM现象消失。结论PTSMA是通过PTCA技术经导管向供应肥厚室间隔心肌的间隔支动脉内注入无水乙醇引起局灶性心肌梗死以达到缓解左室流出道梗阻的一种新技术,是一种治疗HOCM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 经皮室间隔心肌化学消融术
下载PDF
室间隔心肌化学消融术1例护理体会 被引量:3
8
作者 杜宏 王晓宁 《齐鲁护理杂志》 2005年第3期280-281,共2页
关键词 间隔心肌化学消融术 护理 超声心动图 间隔肥厚
下载PDF
心肌声学造影指导下经皮间隔心肌消融术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 被引量:1
9
作者 吴学思 姜腾勇 +3 位作者 贾长琪 吕强 张崟 栾姝蓉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01年第3期129-130,共2页
目的 :评价经皮间隔心肌消融术 (PTSMA)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 (HOCM)的即刻和长期疗效。方法 :对于药物治疗效果差、心功能 (NYHA)Ⅲ~Ⅳ级、静息左室流出道压力阶差 (LVOTG)≥30mmHg或异丙肾激发试验LVOTG≥ 5 0mmHg 2 3例HOCM患者 ... 目的 :评价经皮间隔心肌消融术 (PTSMA)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 (HOCM)的即刻和长期疗效。方法 :对于药物治疗效果差、心功能 (NYHA)Ⅲ~Ⅳ级、静息左室流出道压力阶差 (LVOTG)≥30mmHg或异丙肾激发试验LVOTG≥ 5 0mmHg 2 3例HOCM患者 ,施行心肌声学造影指导下的PTSMA术治疗。结果 :2 3例患者PTSMA术均获成功 ,无死亡病例。术后即刻心导管测LVOTG明显下降 ,由术前82 70± 2 5 .91mmHg降至 2 1.2 2± 2 1 95mmHg(P <0 .0 0 1)。术后对 19例病人进行了 3~ 18个月的随访 ,心功能NYHA分级由术前的 3.37± 0 .5 2降到 1.0 7± 0 .2 7(P <0 .0 0 1) ;超声心动图测LVOTG由术前的80 .0 9± 2 6 .5 8降到 2 6 5 5± 2 1 97mmHg(P <0 .0 0 1) ,室间隔厚度由术前的 2 3 86± 3 95mm减到 17 5 4±4 6 3mm(P <0 .0 1)。结论 :PTSMA术治疗HOCM患者的即刻和长期随访效果良好 ,创伤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 心肌声学造影 经皮间隔心肌消融术 治疗 介入疗法
下载PDF
室间隔心肌切除术围手术期心房颤动的临床特征与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伊 王新洁 +5 位作者 郭炜 邹亮 杨立猛 张啸 杜娟 宋云虎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21年第4期300-306,共7页
目的观察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ypertrophic obstructive cardiomyopathy,HOCM)患者行室间隔心肌切除术后新发房颤(Postoperative atrial fibrillation,POAF)的临床特点以及其发生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以2016年10月至2019年06月期间在阜... 目的观察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ypertrophic obstructive cardiomyopathy,HOCM)患者行室间隔心肌切除术后新发房颤(Postoperative atrial fibrillation,POAF)的临床特点以及其发生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以2016年10月至2019年06月期间在阜外医院行室间隔心肌切除术的成人患者为研究对象,除外术前阵发性及持续性心房颤动的患者,进行临床资料及相关检查结果收集,分析POAF的临床特点,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室间隔心肌切除术患者发生POAF的危险因素。结果共498例患者入选,其中132例(26.5%)患者发生POAF,POAF首次发作于术后(50.9±27.2)h,即77.3%的患者在术后2~3 d内(24~72h)首次发作;平均发作(2.0±1.6)次,54.5%的患者发作1次;房颤平均发作持续时间(42.0±67.5)h,50.8%的患者房颤发作≤24h;发作POAF的患者平均年龄(54.0±9.7)岁,术后房颤发生率随着年龄段增长而增加,50~60岁、60~70岁、70~80岁的发生率分别为28.3%、36.0%、62.5%;性别间无统计学差异。将患者依据有无POAF分为术后房颤组(n=132)及术后无房颤组(n=366),两组患者在手术年龄[(54.0±9.7)岁比(49.3±10.1)岁]、发病年龄[(46.8±10.4)岁比(43.1±10.8)岁]、病程时间[(84.1±78.0)m比(69.0±64.7)m]、X线提示肺淤血、术前左心房内径[(44.0±7.5)mm比(41.2±6.7)mm]及左心室舒张末内径[(43.2±6.1)mm比(41.3±5.1)mm]、合并左心室中部狭窄、术中合并冠状动脉狭窄、主动脉瓣病变及二尖瓣病变、进入ICU时心率[(73.9±12.3)次/min比(77.2±13.2)次/min]、术后左心房内径[(38.4±5.5)mm比(35.4±5.0)mm]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合并左心室中部狭窄和进入ICU时心率是POAF的保护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OR=1.051,95%CI 1.027~1.075,P=0.000)、术前左心房内径(OR=1.045,95%CI 1.007~1.083,P=0.019)和术后左心房内径(OR=1.077,95%CI 1.029~1.128,P=0.001)是POAF颤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高龄、术前和术后左心房扩大是室间隔心肌切除术后POAF的独立危险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 间隔心肌切除术 术后新发房颤 危险因素
下载PDF
经皮室间隔心肌化学消融对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患者LVOTG及室间隔厚度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正义 康瑜 +4 位作者 李伟 吴伦宽 段艳 金叔宣 何奔 《贵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6年第10期1216-1219,1223,共5页
目的:评价经皮室间隔心肌化学消融术(PTSMA)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OCM)的疗效。方法:对23例HOCM患者行PTSMA治疗,了解术中靶血管选择情况,观察消融效果,比较手术前及手术后即刻左心室流出道压力阶差(LVOTG)及室间隔厚度,观察手术并发... 目的:评价经皮室间隔心肌化学消融术(PTSMA)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OCM)的疗效。方法:对23例HOCM患者行PTSMA治疗,了解术中靶血管选择情况,观察消融效果,比较手术前及手术后即刻左心室流出道压力阶差(LVOTG)及室间隔厚度,观察手术并发症,术后随访1年,观察LVOTG、室间隔厚度及有无复发。结果:22例HOCM患者间隔支均起源于前降支,1例起源于回旋支;23例患者行PTSMA治疗均成功,即刻消融成功率为100%,术后即刻超声心动图和左心导管测定LVOTG较术前明显下降(P<0.01),1年后随访超声心动图LVOTG及室间隔厚度较术前均明显下降(P<0.01),无死亡病例、传导阻滞及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结论:PTSMA治疗HOCM近期疗效确切,手术并发症低,能有效降低患者LVOTG,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室间隔心肌化学消融术 心肌 肥厚性 治疗结果 并发症
下载PDF
经皮间隔心肌化学消融术治疗肥厚梗阻性心肌病 被引量:1
12
作者 洪浪 盛国太 +2 位作者 尹秋林 王洪 周文英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03年第2期101-101,共1页
关键词 经皮间隔心肌化学消融术 治疗 肥厚梗阻性心肌 术中 并发症
下载PDF
超声心动图评价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患者经皮室间隔心肌消融术后疗效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丽娟 熊峰 +4 位作者 王淑珍 张梅 冯坤 刘春霞 唐炯 《西部医学》 2015年第3期377-379,共3页
目的应用超声心动图评价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OCM)患者经皮室间隔心肌消融术(PTSMA)后疗效。方法收集23例行PTSMA治疗的HOCM患者,于PTSMA术前3天、术后3个月及术后1年接受超声心动图检查。获取左心室舒张末期前后径、室间隔舒张末期厚... 目的应用超声心动图评价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OCM)患者经皮室间隔心肌消融术(PTSMA)后疗效。方法收集23例行PTSMA治疗的HOCM患者,于PTSMA术前3天、术后3个月及术后1年接受超声心动图检查。获取左心室舒张末期前后径、室间隔舒张末期厚度、左室后壁舒张末期厚度、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流出道压力阶差等参数,对二尖瓣前叶收缩期前向运动评分。比较PTSMA术前3天、术后3个月及术后1年上述参数之间的差异。结果与术前相比,HOCM患者PTSMA术后3个月及术后1年IVSd、LVEF、LVOTG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1年LVDd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LVPWd手术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尖瓣SAM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TSMA能显著改善HOCM患者左室流出道梗阻及心功能。超声心动图定量评价HOCM患者PTSMA术后疗效,可为临床提供更为精确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心动描记术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 经皮室间隔心肌消融术 左心室流出道压力阶差
下载PDF
经皮间隔心肌消融术与室间隔心肌切除术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的Meta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周艳丽 易欣 黎明江 《海南医学》 CAS 2013年第10期1541-1544,共4页
目的综合评价国内外近十年来经皮间隔心肌消融术(PTSMA)与室间隔心肌切除术(VSM)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OCM)的疗效。方法通过文献检索获得有关PTSMA与VSM治疗HOCM的研究文献,分析比较两种方法对HOCM患者左心室流出道压差(LVOTPG)、... 目的综合评价国内外近十年来经皮间隔心肌消融术(PTSMA)与室间隔心肌切除术(VSM)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OCM)的疗效。方法通过文献检索获得有关PTSMA与VSM治疗HOCM的研究文献,分析比较两种方法对HOCM患者左心室流出道压差(LVOTPG)、室间隔厚度(IVS)、心功能分级(NYHA分级)及治疗后不良反应的指标有无差异。结果有7篇文献进入Meta分析,共获得病例362例,其中PTSMA组199例,VSM组163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LVOTPG、IVS、NYHA分级变化及不良反应基本相同,但VSM组结果更接近正常。敏感性分析显示两组在LVOTPG、IVS及NYHA分级水平的差异结果可靠。结论 PTSMA治疗HOCM的疗效略低于VSM,但仍为非创性治疗HOCM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室间隔消融术 间隔心肌切除术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 META分析
下载PDF
肥厚梗阻型心肌病患者经皮腔内室间隔心肌消融术围术期心电图变化 被引量:1
15
作者 曹东芳 方丕华 +3 位作者 闫朝武 刘俊 李晓枫 乔树宾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11年第4期263-266,共4页
目的探讨肥厚梗阻型心肌病(HOCM)患者经皮腔内室间隔心肌消融术(PTSMA)前后心电图变化的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48例HOCM患者行PTSMA,手术前后记录常规心电图和24 h动态心电图,观察QRS波群、ST-T、心律失常和心率变异性等变化特点,分... 目的探讨肥厚梗阻型心肌病(HOCM)患者经皮腔内室间隔心肌消融术(PTSMA)前后心电图变化的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48例HOCM患者行PTSMA,手术前后记录常规心电图和24 h动态心电图,观察QRS波群、ST-T、心律失常和心率变异性等变化特点,分析心电图改变的特征及与心肌肥厚部位、程度和左心室流出道压力阶差的关系。结果 (1)HOCM患者的术前QRS形态可归纳为4种类型。(2)与术前相比,术后QRS时限延长[(0.15±0.20)s比(0.10±0.10)s,P<0.05],但排除束支传导阻滞病例后,QRS时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9±0.14)s比(0.09±0.10)s,P>0.05]。(3)术后ST_V_1抬高幅度增加[(0.25±0.12)mV比(0.11±0.06)mV,P<0.05]。(4)术后右束支传导阻滞增加[47%(23/48)比4%(2/48),P<0.05],室性期前收缩数量增加[103(0~5819)个比56(0~4623)个,P<0.05],加速性室性心律增加[41%(20/48)比0(0/48),P<0.05],术中一过性三度房室阻滞19例(39%)。(5)术后心率变异性(HRV)时域指标(SDNN)降低(108.6±36.3比118.3±27.1,P<0.05),24 h平均心率增加[(72.3±9.4)次/min比(68.8±8.2)次/min,P<0.05]。结论 HOCM患者具有独特的心电图特征,行PTSMA术后,会引起心电图变化,包括新出现异常Q波、右束支传导阻滞、V_1导联ST抬高、SDNN减低及24h平均心率增加等,但这些变化对PTSMA的临床疗效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 肥厚性 经皮腔内室间隔心肌消融术 异常Q波 心率变异性
下载PDF
经右心途径消融室间隔心肌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占全 金元哲 +2 位作者 刘莹 刘莉 赵红岩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06年第3期191-191,共1页
关键词 经皮腔内室间隔心肌消融术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 实验研 右心 HOCM 左心室结构 手术前后 初步探索 小型猪 治疗
下载PDF
室间隔心肌化学消融术 被引量:2
17
作者 姚晓伟 陈新义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00年第6期362-363,共2页
关键词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 间隔心肌化学消融术 疗效
下载PDF
室间隔心肌切除术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的早期结果(附27例疗效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锐 魏翔 方静 《临床外科杂志》 2021年第10期937-940,共4页
目的总结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病人的临床特征,分析室间隔心肌切除术疗效。方法2018年6月~2021年7月本中心就诊的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病人27例,行单纯室间隔心肌切除术24例。有17例病人术前存在二尖瓣中度以上反流,其中2例同期完成二尖瓣成... 目的总结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病人的临床特征,分析室间隔心肌切除术疗效。方法2018年6月~2021年7月本中心就诊的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病人27例,行单纯室间隔心肌切除术24例。有17例病人术前存在二尖瓣中度以上反流,其中2例同期完成二尖瓣成形,1例同期完成二尖瓣置换,总结临床特征及手术方式,分析室间隔心肌切除术的近期效果。结果术后14例病人恢复至无或轻度反流。左室流出道峰值压差由术前(65.9±47.5)mmHg下降至术后(13.8±10.2)mmHg,室间隔厚度由(22.2±7.3)mm下降至术后(15.9±6.3)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病人症状改善明显,25例病人术后恢复至纽约心脏协会心功能分级Ⅰ~Ⅱ级。未出现术后新发传导阻滞和室间隔穿孔等并发症,无围手术期死亡。结论室间隔心肌切除术可以缓解或根治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术前及术中需仔细评估二尖瓣及瓣下结构,多数术前伴发的二尖瓣反流可随左室流出道疏通而得到缓解,无器质性病变的二尖瓣反流多无需成形或置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 间隔心肌切除术 Morrow术 二尖瓣关闭不全 二尖瓣成形
下载PDF
经皮经腔室间隔心肌化学消融术治疗肥厚梗阻型心肌病近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春华 姜铁民 +1 位作者 梁国庆 赵季红 《武警医学》 CAS 2005年第4期249-251,共3页
目的 评价采用经皮经腔室间隔心肌化学消融术(Percutaneoustransluminalseptalmyocardialablation ,PTSMA)治疗肥厚梗阻型心肌病(HOCM)的近期疗效。方法 经超声心动及左心室造影证实为HOCM 8例,通过左心室造影测定静息时左心室与左室... 目的 评价采用经皮经腔室间隔心肌化学消融术(Percutaneoustransluminalseptalmyocardialablation ,PTSMA)治疗肥厚梗阻型心肌病(HOCM)的近期疗效。方法 经超声心动及左心室造影证实为HOCM 8例,通过左心室造影测定静息时左心室与左室流出道压差(LVOTPG)≥6 .6 7kPa ,用OTW球囊堵塞靶间隔支后LVOTPG下降和/或杂音减轻,确定为靶血管。第一间隔支消融5例,第二间隔支消融2例,第三间隔支消融1例,平均注射无水酒精(3.5±1.5 )ml。在消融术前及术后4个月至1a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室间隔厚度及左室流出道宽度。结果 术后8例梗阻等症状减轻或消失,NYHA分级增加Ⅰ~Ⅱ级,心脏超声示:室间隔厚度由(2 9.2 0±3.5 0 )mm降至(2 0 .5 2±1.73)mm(P =0 .0 0 15 ) ,左室流出道宽度由(8.5 0±2 .15 )mm增至(15 .35±2 .2 8)mm(P =0 .0 0 2 ) ,左室与主动脉压力阶差由(10 .0 5±1.81)mm降至(4.5 3±0 .93)mm(P =0 .0 0 0 7)。结论 PTSMA是一项介入治疗的新技术,能显著降低室间隔厚度,增加左室流出道的宽度,近期疗效可靠,远期疗效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隔心肌化学消融术 肥厚梗阻型心肌 经皮经腔 近期疗效观察 左室流出道 间隔厚度 超声心动图检查 左心室造影 NYHA分级 第一间隔 术前及术后 PTSMA 无水酒精 心脏超声 0.05 压力阶差 介入治疗 远期疗效 靶血管
下载PDF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室间隔心肌消融术中国专家共识 被引量:5
20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2年第1期1-7,共7页
型梗阻性心肌病(hypertrophic obstructive cardiomyopathy,HOCM)是肥厚型心肌病的一种,因肥厚室间隔造成心室梗阻而得名.目前尚无理想的治疗措施,药物治疗为首选.但部分HOCM患者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或不能耐受,这部分患者需要借助... 型梗阻性心肌病(hypertrophic obstructive cardiomyopathy,HOCM)是肥厚型心肌病的一种,因肥厚室间隔造成心室梗阻而得名.目前尚无理想的治疗措施,药物治疗为首选.但部分HOCM患者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或不能耐受,这部分患者需要借助非药物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 经皮穿刺腔内间隔心肌消融术 外科间隔心肌切除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