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测量截骨与间隙平衡截骨技术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1
作者 郑炜宏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23年第19期2964-2967,共4页
目的对比测量截骨与间隙平衡截骨技术在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20年4月在我院行TKA治疗的60例患者,采用信封法分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术中采用测量截骨给予股骨截骨,... 目的对比测量截骨与间隙平衡截骨技术在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20年4月在我院行TKA治疗的60例患者,采用信封法分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术中采用测量截骨给予股骨截骨,观察组术中采用间隙平衡截骨技术给予股骨截骨。对比两组手术前后疼痛程度、膝关节功能,对比两组术后膝关节稳定性、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术后1年、3年时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2周、3个月、6个月、1年及3年时HS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膝关节处于伸直位状态并于内翻、外翻应力作用下的胫股关节角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均为6.67%(P>0.05)。结论相对于测量截骨技术,在TKA中应用间隙平衡截骨技术可更有效地缓解患者远期疼痛,改善膝关节功能及稳定性,且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膝关节置换术 测量技术 间隙平衡截骨技术
下载PDF
全膝关节置换术中间隙平衡截骨与测量截骨技术的对照研究
2
作者 魏刚 史晓红 +3 位作者 张松 余科权 王正春 杜晶 《中国伤残医学》 2022年第17期37-40,共4页
研究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分别应用间隙平衡截骨技术和测量截骨技术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1年4月我院收治的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患者20例,将随机数字表法作为分组原则分为2组,分别为测量组(n=10)和平衡组(n=10)。比较2组患者术前... 研究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分别应用间隙平衡截骨技术和测量截骨技术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1年4月我院收治的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患者20例,将随机数字表法作为分组原则分为2组,分别为测量组(n=10)和平衡组(n=10)。比较2组患者术前、术后的疼痛评分(VAS)、膝关节评分(OKS)、骨关节炎指数(WOMAC);治疗满意度;手术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治疗指标(血红蛋白水平、RMS(股直肌收缩功能)评分、日均活动量)。结果:术前,2组患者的VAS评分、OKS评分、WOMAC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测量组患者的VAS评分、OKS评分、WOMAC评分分别为(3.16±1.05)分、(9.51±3.41)分、(48.35±10.46)分,平衡组患者的VAS评分、OKS评分、WOMAC评分分别为(3.78±1.14)分、(10.03±3.57)分、(49.75±10.87)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测量组患者的治疗满意度为90.0%(9/10),平衡组患者的治疗满意度为100.0%(10/1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测量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和平衡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测量组患者的血红蛋白水平、RMS(股直肌收缩功能)评分、日均活动量和平衡组患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术中不论是应用间隙平衡截骨技术还是应用测量截骨技术,均可以得到良好的手术满意度,能够明显缓解疼痛,改善膝关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膝关节置换术 间隙平衡截骨 测量技术 对照研究
下载PDF
测量截骨联合间隙平衡截骨技术在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治疗中的应用
3
作者 何君源 郑炜宏 唐剑邦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CAS 2024年第8期13-17,共5页
目的:探讨测量截骨联合间隙平衡截骨技术在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94例患者,根据术中截骨技术不同分组,采用单一测量截骨治疗纳入单一组(46例),采用测量截骨联合间隙平衡截骨技术的患者作为联合组... 目的:探讨测量截骨联合间隙平衡截骨技术在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94例患者,根据术中截骨技术不同分组,采用单一测量截骨治疗纳入单一组(46例),采用测量截骨联合间隙平衡截骨技术的患者作为联合组(48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膝关节内翻角及关节功能。结果:联合组手术时间及术后至下床时间短于单一组,股骨内后髁截骨厚度高于单一组(P<0.05);术后膝关节内翻角及截骨板相对后踝线旋转角小于单一组,股骨假体旋转角大于单一组(P<0.05);术后1个月,联合组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KSS)、膝关节活动度(ROM)均高于单一组(P<0.05)。结论:测量截骨联合间隙平衡截骨技术能够获得更好的膝关节内翻角,促进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早期膝关节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量 间隙平衡截骨 全膝关节置换术 内翻角 关节功能
原文传递
全膝关节置换术中测量截骨与间隙平衡截骨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9
4
作者 齐志远 陈秀民 +3 位作者 王在斌 姜志圣 李广彬 马士超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7年第2期144-147,共4页
目的探讨在全膝关节置换术(TKA)中测量截骨与间隙平衡截骨的临床效果。方法笔者自2008-01-2013-06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诊治126例(130膝)骨性关节炎,测量组76例,平衡组50例,比较2组的手术情况、影像学、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126例... 目的探讨在全膝关节置换术(TKA)中测量截骨与间隙平衡截骨的临床效果。方法笔者自2008-01-2013-06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诊治126例(130膝)骨性关节炎,测量组76例,平衡组50例,比较2组的手术情况、影像学、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126例均获随访2~5年,平均3.4年。测量组与平衡组单膝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中2钉孔连线与股骨通髁线夹角<2°,测量组外旋角度(1.04±0.62)°,平衡组内旋角度(1.24±0.57)°,术后患膝伸直应力位X线片示内外侧股胫关节角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屈膝90°应力下X线片示内外侧股胫关节角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下肢力线与小腿解剖轴线夹角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膝关节KS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2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间隙平衡截骨技术在保证下肢力线及屈伸间隙平衡方面优于测量截骨技术,但易导致股骨假体内旋,术中要注意调整两钉孔连线与股骨通髁线夹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膝关节置换 测量 间隙平衡截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