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1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间隙水分离结合点状精准止血法在腹腔镜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剥除术中的应用及对卵巢功能的影响
1
作者 王慧香 肖巍 +1 位作者 王文文 夏晔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2023年第6期547-549,共3页
目的 探讨间隙水分离结合点状精准止血法在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剥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6月~2021年12月在北京同仁医院妇产科行腹腔镜下双侧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病人56例,年龄20~35岁。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分为研究组... 目的 探讨间隙水分离结合点状精准止血法在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剥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6月~2021年12月在北京同仁医院妇产科行腹腔镜下双侧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病人56例,年龄20~35岁。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分为研究组(间隙水分离结合精准点状止血组)和对照组(直接剥除结合常规止血组),各28例。比较两组病人术前、术后1月基础状态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抗苗勒管激素(AMH)水平及窦状卵泡计数(AFC)的差异,观察手术对卵巢功能的影响。结果 对照组术后1个月与术前相比,E2和AMH均明显下降,而FSH和LH明显升高,手术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1个月血FSH、LH、E2、AMH水平比较,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术后1个月AFC较对照组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应用间隙水分离法行腹腔镜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剥离,剥离过程中发现出血点即采用点状精准电凝法止血,简单安全,可有效地保护卵巢功能,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隙水分离 点状精准电凝 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 卵巢储备功能
下载PDF
洪泽湖沉积物间隙水有色可溶性有机质组成及分布特征
2
作者 张楠楠 胡斌 程伟 《环境科技》 2023年第6期1-7,共7页
利用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和三维荧光光谱分析了洪泽湖沉积物间隙水有色可溶性有机物(CDOM)的组成、分布特征及来源。结果表明,表层沉积物间隙水溶解态有机碳(DOC)质量浓度范围为18.9~45.1mg/L,其与吸收系数A254和特定吸光度SUVA均呈现... 利用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和三维荧光光谱分析了洪泽湖沉积物间隙水有色可溶性有机物(CDOM)的组成、分布特征及来源。结果表明,表层沉积物间隙水溶解态有机碳(DOC)质量浓度范围为18.9~45.1mg/L,其与吸收系数A254和特定吸光度SUVA均呈现西高东低的分布特征,表明西部湖区间隙水CDOM的芳香性相对较高。三维荧光光谱共解析出6种荧光组分,且以类蛋白质组分为主。自生源指数BIX范围为0.78~0.84,表明间隙水CDOM整体呈现内源特性的特点。此外,间隙水DOC浓度、腐殖化指数HIX和类腐殖质组分荧光强度均随着沉积物深度的增加而增加,表明深层沉积物的厌氧环境更有利于陆源类腐殖质组分的保存。表层沉积物的微生物活动使得表层沉积物间隙水类蛋白组分荧光强度高于深层沉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色可溶性有机物 三维荧光光谱 洪泽湖 间隙水 分布特征
下载PDF
滇池福保湾沉积物磷的形态及其与间隙水磷的关系 被引量:37
3
作者 李宝 范成新 +4 位作者 丁士明 张路 钟继承 尹洪斌 赵斌 《湖泊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7-32,共6页
研究了滇池福保湾沉积物中磷的地球化学形态及间隙水中PO43--P含量的垂向分布特征.福保湾沉积物磷形态空间差异大,河口区TP高达(5630.59±424.25)mg/kg,东西沿岸区TP只有200-300mg/kg,无机磷(I-P)是TP的主要部分,占TP的55%-74%,铁/... 研究了滇池福保湾沉积物中磷的地球化学形态及间隙水中PO43--P含量的垂向分布特征.福保湾沉积物磷形态空间差异大,河口区TP高达(5630.59±424.25)mg/kg,东西沿岸区TP只有200-300mg/kg,无机磷(I-P)是TP的主要部分,占TP的55%-74%,铁/铝结合态磷(Fe/Al-P)是I-P的主要组成部分,约占I-P的90%,不稳定性磷∞P)含量很低,只占TP含量的0.5%.福保湾沉积物具有极高的Fe/Al-P含量,说明湾内具有很高的内源磷负荷,这与福保湾水体严重富营养化和藻类暴发关系密切.湖湾沉积磷的垂向分布规律较复杂,但基本上是随深度增加而减小,说明福保湾周边区域近几年人类活动作用加强,褐保湾污染有加重的趋势.在湾内不同区域应用Peeper(渗吸膜式)技术,获得了间隙水中PO43--P的垂向分布特征,PO43--P浓度自上覆水向下层间隙水呈先升后降,反映它们有自间隙水向上覆水扩散的趋势.福保湾间隙水PO43--P浓度同沉积物L-P含量具有显著正相关性(α=0.05),但Fe/Al-P、Ca-P、org-P和TP含量未发现有明显的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物 形态分布 Peeper 间隙水 滇池
下载PDF
太湖草藻型湖区间隙水理化特性比较 被引量:55
4
作者 张路 范成新 +1 位作者 王建军 秦伯强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56-560,共5页
选择了太湖具有代表性的草型湖区-东太湖和藻型湖区-梅梁湾进行间隙水和沉积物理化指标的研究.对间隙水中pH值、Eh、EC等参数进行了比较分析,并讨论了间隙水氧化还原特征对间隙水中氮磷营养盐、溶解性有机碳和无机碳的影响;对沉积物中... 选择了太湖具有代表性的草型湖区-东太湖和藻型湖区-梅梁湾进行间隙水和沉积物理化指标的研究.对间隙水中pH值、Eh、EC等参数进行了比较分析,并讨论了间隙水氧化还原特征对间隙水中氮磷营养盐、溶解性有机碳和无机碳的影响;对沉积物中形态磷与间隙水理化指标的相互关系做了初步分析.结果显示,草型湖区间隙水还原性高于藻型湖区,间隙水氮磷分布和氧化还原特征显著相关;沉积物中Fe-P含量与间隙水氧化还原特征及正磷酸盐含量均有显著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隙水 营养盐 土界面 太湖
下载PDF
闽江口水、间隙水和沉积物中有机氯农药的含量 被引量:33
5
作者 张祖麟 洪华生 +3 位作者 陈伟琪 王新红 林建清 余刚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17-120,共4页
利用GC ECD和GC MSD对 1 999年 1 1月闽江口水、间隙水和沉积物中的有机氯农药进行了研究 .结果显示 ,闽江口水中有机氯农药的含量范围是 0 5 3 2~ 1 82 μg/L ,间隙水中有机氯农药的含量为 4 5 4~ 1 3 7μg/L ,沉积物 (干重 ,以... 利用GC ECD和GC MSD对 1 999年 1 1月闽江口水、间隙水和沉积物中的有机氯农药进行了研究 .结果显示 ,闽江口水中有机氯农药的含量范围是 0 5 3 2~ 1 82 μg/L ,间隙水中有机氯农药的含量为 4 5 4~ 1 3 7μg/L ,沉积物 (干重 ,以下讨论到的沉积物 ,无特别说明都是干重表示 ) :2 8 79~ 5 2 0 7μg/kg ;与其他河口如珠江口、九龙江口相比 ,闽江口的污染水平居中 .间隙水的污染物浓度普遍高于其上覆水的浓度 ,而沉积物中的浓度大于间隙水、表层水 ,是由于有机污染物在水体中倾向于吸附在沉积物颗粒 ,并且通过再悬浮从底层向上迁移 .对水体中有机氯农药各组分的含量及特征进行了分析 ,发现有机氯农药的主成分为 :β HCH ,DDE ,Heptachlor(七氯 ) ,EndosulfanⅡ (硫丹 ) ,Methoxychlor(甲氧滴涕 ) .DDE、β HCH、EndosulfanⅡ分别占DDTs、HCHs和硫丹的主要部分 ;有机氯农药各组分间有正相关性 ,表明其河口有机氯农药陆源的土壤输入与相似的环境行为 ;对该河口的污染水平进行了初步的评价 ,HCHs符合国家海水水质一级标准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隙水 闽江口 有机氯农药 沉积物 质评价 农药残留量 体污染
下载PDF
大亚湾表层沉积物间隙水与上覆水中营养盐分布特征 被引量:26
6
作者 何桐 谢健 +2 位作者 余汉生 方宏达 高全洲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2361-2368,共8页
通过2007年4月和8月2次对大亚湾内13个站位的采样分析,探讨了表层沉积物间隙水和上覆水中营养盐含量的时空分布特征,估算了沉积物-海水界面营养盐的扩散通量,并对间隙水和上覆水中的营养盐含量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大部分表层沉... 通过2007年4月和8月2次对大亚湾内13个站位的采样分析,探讨了表层沉积物间隙水和上覆水中营养盐含量的时空分布特征,估算了沉积物-海水界面营养盐的扩散通量,并对间隙水和上覆水中的营养盐含量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大部分表层沉积物间隙水中营养盐含量远高于上覆水,但两者不具有相同的含量分布趋势.PO43--P、SiO23--Si、NH4+-N、NO2--N和NO3--N在沉积物-海水界面的平均扩散通量分别为9.22、444.99、13.49、20.71、8.99μmol.m-.2d-1.相关性分析表明,营养盐在间隙水和上覆水中的含量均无明显相关性,说明间隙水中赋存营养盐的浓度并不是其上覆水中营养盐含量的决定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隙水 上覆 营养盐 扩散通量 大亚湾
下载PDF
贵州省草海表层水体和沉积物间隙水中汞的含量和形态分布初步研究 被引量:20
7
作者 钱晓莉 冯新斌 +4 位作者 闭向阳 何天容 郭艳娜 付学吾 李平 《湖泊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63-570,共8页
运用金汞齐-冷原子荧光光谱法(CVAFS)和气相色谱技术(GC),对贵州省草海不同水文季节(枯水期和丰水期)表层水中汞的各种赋存形态,包括总汞(HgT)、溶解态汞(HgD)、活性汞(HgR)、颗粒态汞(HgP)、总甲基汞(MeHgT)、溶解态甲基汞(MeHgD)和颗... 运用金汞齐-冷原子荧光光谱法(CVAFS)和气相色谱技术(GC),对贵州省草海不同水文季节(枯水期和丰水期)表层水中汞的各种赋存形态,包括总汞(HgT)、溶解态汞(HgD)、活性汞(HgR)、颗粒态汞(HgP)、总甲基汞(MeHgT)、溶解态甲基汞(MeHgD)和颗粒态甲基汞(MeHgP)以及沉积物间隙水剖面中的溶解态总汞和甲基汞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草海表层水体总汞浓度为1.7-9.0ng/L,活性汞浓度为0.06-1.4ng/L,总甲基汞浓度为0.11-0.67ng/L.沉积物间隙水中溶解态汞浓度为8.6-39.6ng/L,溶解态甲基汞浓度为0.11-4.9ng/L.实验数据表明,草海湖水以溶解态汞为主,其占总汞的比例为枯水期87%,丰水期51%,溶解态汞与总汞呈显著相关(丰水期P<0.01;枯水期P<0.05),颗粒态汞与总汞也呈显著相关(丰水期P<0.01;枯水期P<0.05).溶解态甲基汞与总甲基汞呈显著相关(丰水期P<0.01;枯水期P<0.05),表明溶解态甲基汞控制总甲基汞的分布.沉积物间隙水溶解态汞与溶解态甲基汞浓度明显高于上覆水体,表明沉积物为草海湖水中汞的一个重要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汞形态 表层 间隙水 含量分布 草海
下载PDF
滇池沉积物间隙水中氮、磷形态及相关性的研究 被引量:51
8
作者 胡俊 刘永定 刘剑彤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391-1396,共6页
对滇池40个样点沉积物间隙水中的氮、磷形态与浓度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滇池沉积物间隙水中磷的区域分布特征与其在水体中的分布特征相似,滇池南部间隙水中无机磷浓度较高,有机磷的浓度极低,而北部有机磷浓度较高;间隙水中氨氮(NH4+-N),浓... 对滇池40个样点沉积物间隙水中的氮、磷形态与浓度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滇池沉积物间隙水中磷的区域分布特征与其在水体中的分布特征相似,滇池南部间隙水中无机磷浓度较高,有机磷的浓度极低,而北部有机磷浓度较高;间隙水中氨氮(NH4+-N),浓度高出硝酸盐氮(NO3--N)浓度约2个数量级,间隙水中氮向上覆水的扩散主要以氨氮为主.滇池沉积物间隙水中氮、磷浓度远高于水体中氮磷浓度,有较强的释放趋势.进一步研究间隙水中氮、磷的关系则表明,沉积物间隙水中总磷和总氮未见明显相关性,但间隙水中总磷、有机磷均与硝酸盐态氮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隙水 沉积物 滇池
下载PDF
白塔堡河上覆水与沉积物间隙水N、P分布特征 被引量:17
9
作者 杨楠 于会彬 +3 位作者 宋永会 郅二铨 袁林江 彭剑峰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728-735,共8页
为研究河流沉积物与间隙水间营养盐的迁移规律,采集白塔堡河干流平水期上覆水和沉积物间隙水样品,分析N、P分布特征,计算沉积物-水界面N、P扩散通量,并对上覆水与间隙水中营养盐含量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上覆水和间隙水中ρ(TN)、ρ(N... 为研究河流沉积物与间隙水间营养盐的迁移规律,采集白塔堡河干流平水期上覆水和沉积物间隙水样品,分析N、P分布特征,计算沉积物-水界面N、P扩散通量,并对上覆水与间隙水中营养盐含量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上覆水和间隙水中ρ(TN)、ρ(NH3-N)和ρ(TP)均为农村带河段最低,城镇带和城市带河段较高.N、P的主要来源,农村带河段为农村灰水和面源污染,城镇带河段为生活污水和工业园排水,城市带河段为城市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间隙水中各营养盐质量浓度基本上都高于上覆水,空间分布趋势相似.NH3-N、NO2--N、NO3--N和PO43--P在沉积物-水界面的平均扩散通量分别为0.429、0.134、0.080和0.143μmol(m2.d),表明沉积物是上覆水重要的N、P源.表层沉积物间隙水与上覆水中的ρ(NH3-N)(R2=0.874,P=0.000 2)和ρ(PO43--P)(R2=0.704,P=0.000 5)均呈极显著相关,ρ(NO2--N)呈显著相关(R2=0.501,P=0.002 0),ρ(NO3--N)的相关性(R2=0.353,P=0.015 0)不显著,说明白塔堡河沉积物间隙水中的N主要以NH3-N形态向上覆水中扩散;而间隙水中的P主要以PO43--P形态向上覆水中扩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覆 间隙水 氮磷 扩散通量 空间分布
下载PDF
巢湖沉积物磷的形态及其与间隙水磷的关系 被引量:25
10
作者 汤宝靖 陈雷 +1 位作者 姜霞 金相灿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867-1873,共7页
采用磷形态的连续提取法,研究了巢湖沉积物中磷的地球化学形态及间隙水中总溶解性磷(DTP)、可溶性磷酸盐(DIP)、可溶性有机磷(DOP)含量的垂向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西湖区的沉积物总磷含量明显高于东湖区。表层沉积物中活性磷含量占总磷的... 采用磷形态的连续提取法,研究了巢湖沉积物中磷的地球化学形态及间隙水中总溶解性磷(DTP)、可溶性磷酸盐(DIP)、可溶性有机磷(DOP)含量的垂向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西湖区的沉积物总磷含量明显高于东湖区。表层沉积物中活性磷含量占总磷的44%~81%,金属氧化物结合态磷(NaOH-P)作为活性磷的主要存在形式,在西湖区含量比例达到47%~60%,对磷释放起重要贡献;磷形态剖面表明,西湖区的金属氧化物结合态磷、可还原态磷(BD-P)含量高于东湖区,金属氧化物结合态磷、可还原态磷、钙结合态磷(HCl-P)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有机磷(Org-P)受外源磷污染影响很小;BD-P、NaOH-P随深度增加而减小,说明巢湖近期磷负荷有增加的趋势;DTP、DIP、DOP在水-沉积物界面的浓度梯度反映它们有自间隙水向上覆水扩散的趋势;巢湖间隙水不同形态磷与BD-P、NaOH-P显著相关(α=0.01)。这项研究可为巢湖内源污染和富营养化的控制与治理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巢湖 沉积物 形态分布 间隙水
下载PDF
南大洋沉积物间隙水中营养盐分布及扩散通量研究 被引量:15
11
作者 扈传昱 潘建明 +2 位作者 刘小涯 于培松 薛斌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02-107,共6页
利用中国第18次南极考察获得的沉积物样品,对南大洋沉积物间隙水中营养盐的含量及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估算了营养盐的底部通量.结果表明,南大洋沉积物间隙水中的营养盐以高含量的硅酸盐、铵盐为主.在垂向分布上,硅酸盐在沉积物-水界面... 利用中国第18次南极考察获得的沉积物样品,对南大洋沉积物间隙水中营养盐的含量及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估算了营养盐的底部通量.结果表明,南大洋沉积物间隙水中的营养盐以高含量的硅酸盐、铵盐为主.在垂向分布上,硅酸盐在沉积物-水界面呈现出明显的浓度梯度,这种分布特征表明,在硅的早期成岩过程中溶出是主要过程.沉积物中有机物的降解反应主要在还原状态下进行.硅酸盐与铵盐存在明显的向上释放的通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养盐 间隙水 沉积物 南大洋
下载PDF
长江口最大浑浊带潮滩沉积物间隙水营养盐剖面研究 被引量:14
12
作者 高磊 李道季 +5 位作者 王延明 余立华 孔定江 李玫 李云 方涛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744-1752,共9页
2005—03~2006—02对长江口崇明东滩高、中、低潮滩3个典型站点沉积物间隙水中各营养盐成分含量及其随深度的变化做了为期1a的逐月观测。结果显示,研究区域间隙水中NH4^+和SiO3^2-的浓度一般在200~500μmol/l之间,高、中、低潮滩... 2005—03~2006—02对长江口崇明东滩高、中、低潮滩3个典型站点沉积物间隙水中各营养盐成分含量及其随深度的变化做了为期1a的逐月观测。结果显示,研究区域间隙水中NH4^+和SiO3^2-的浓度一般在200~500μmol/l之间,高、中、低潮滩间显示出了不同的分布态势;与高潮滩和中潮滩相比,没有植被覆盖、粒径较粗的低潮滩往往具有较高的NH4^+浓度和较低的SiO3^2-浓度;SiO3^2-随季节的变化主要受温度的影响,而NH4^+的变化则较为复杂,较低值往往出现在植物生长旺盛的春、夏季,与NH4^+和SiO3^2-的浓度相比,NO2^-+NO3^-和PO4^3-在间隙水中的浓度往往要低2~3个数量级,但由于受到生物扰动等因素的影响,沉积物表层NO2^-+NO3^-浓度在某些月份可能出现几十μmol/l。的高值,较高的NO2^-+NO3^-浓度以及沉积物中氧化环境向还原环境的快速转变为显著的反硝化反应的发生提供了物质基础与环境基础,从而可能对生源要素在长江口陆海相互作用地区的生物地球化学行为产生深刻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隙水 营养盐 季节变化 长江口
下载PDF
鸭绿江口潮滩沉积物间隙水中的营养盐 被引量:31
13
作者 叶曦雯 刘素美 张经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92-96,共5页
通过对鸭绿江口潮滩区 2个采样点采集的柱状样分析、培养实验 ,测定了沉积物间隙水中的营养盐和沉积物中的S2 - .结果表明 ,鸭绿江口潮滩区沉积物间隙水中的NO- 3含量平均值为 3 0 μmol/L ,垂直分布变化不大 .PO3- 4和SiO2 - 3的含量... 通过对鸭绿江口潮滩区 2个采样点采集的柱状样分析、培养实验 ,测定了沉积物间隙水中的营养盐和沉积物中的S2 - .结果表明 ,鸭绿江口潮滩区沉积物间隙水中的NO- 3含量平均值为 3 0 μmol/L ,垂直分布变化不大 .PO3- 4和SiO2 - 3的含量范围分别为 0 8~ 70 4μmol/L ,1 1 1 6~ 1 0 5 4 3 μmol/L ,且两者垂直变化类似 ,随沉积物深度的增加先增加后下降 .沉积物中硫化物的分布是随深度增加 ,含量升高 .鸭绿江口潮滩区沉积物Eh、pH的测定结果显示 ,在 1 3cm以下 ,Eh降为负值 ,沉积物还原性逐渐增强 .而 pH自上而下变化不大 .由分子扩散公式计算结果表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绿江口 潮滩区 沉积物 间隙水
下载PDF
保安湖沉积物和间隙水中氮和磷的含量及其分布 被引量:28
14
作者 张水元 刘瑞秋 黎道丰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434-438,共5页
保安湖沉积物中氮(N)的含量平均为5.20mg/g,平面分布以桥墩湖区含量最高。沉积物中磷(P)的含量平均为0.75mg/g,平面分布以扁担塘湖区含量最高。沉积物间隙水中总氮的平均含量为3.63mg/L,无机氮中以氨氮的含量最高,占总氮的57.2%;... 保安湖沉积物中氮(N)的含量平均为5.20mg/g,平面分布以桥墩湖区含量最高。沉积物中磷(P)的含量平均为0.75mg/g,平面分布以扁担塘湖区含量最高。沉积物间隙水中总氮的平均含量为3.63mg/L,无机氮中以氨氮的含量最高,占总氮的57.2%;间隙水中总磷的含量平均为0.098mg/L,磷酸盐占总磷的50.0%。间隙水中氮和磷含量的平面分布差异不明显。间隙水中氮和磷的含量比湖水中含量高,但除氨氮外,一般不超过5倍,表明湖水和沉积物间隙水之间营养交换十分强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安湖 沉积物 间隙水 含量 分布
下载PDF
光裸方格星虫(Sipunculus nudus)生物扰动对混养系统沉积物及间隙水中营养物质的影响 被引量:14
15
作者 李俊伟 朱长波 +3 位作者 郭永坚 颉晓勇 黄国强 陈素文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03-110,共8页
采用养殖水化学测定方法分析沉积物中有机质和营养盐含量变化,研究方格星虫生物扰动对混养系统中沉积物的生态效应。混养试验在20个养殖桶内(水体积550 L)进行,方格星虫(1.2±0.1 g)养殖在桶底沙层中,其放养密度为0、50、100和150条... 采用养殖水化学测定方法分析沉积物中有机质和营养盐含量变化,研究方格星虫生物扰动对混养系统中沉积物的生态效应。混养试验在20个养殖桶内(水体积550 L)进行,方格星虫(1.2±0.1 g)养殖在桶底沙层中,其放养密度为0、50、100和150条/桶;鲻(24.5±0.5 g)的放养密度为3尾/桶,养殖在水体中的网箱中(直径0.8 m、高度0.6 m)。试验共分4个处理组(T0、T50、T100和T150),每个处理组各设5个重复。结果显示,与对照组(T0)相比,方格星虫组底层(6–8 cm)沙中有机质含量有所增加,但未达到统计学显著差异(P>0.05)。随着试验的进行,4个试验组的间隙水中硝态氮(NO3-N)、氨氮(NH4-N)以及活性磷(SRP)浓度均呈现出升高的趋势。试验结束时,T100和T150组各层间隙水的NO3-N浓度均低于T0组(P<0.05),且底层间隙水的NO3-N浓度随方格星虫密度的增加而降低;T0组表层NH4-N浓度高于方格星虫组,而底层氨氮却显著低于高密度方格星虫组(T100和T150)(P<0.05)。结果表明,方格星虫的生物扰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沉积物表层的有机质向底层转移,从而影响间隙水中氮、磷营养盐的转化和释放。方格星虫的生物扰动在精养池塘中的底质修复作用仍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格星虫 生物扰动 沉积物 间隙水 营养物质
下载PDF
物理改良对湖泊沉积物和间隙水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10
16
作者 古小治 王强 +3 位作者 张雷 申秋实 王兆德 范成新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56-262,共7页
采用物理改良措施覆沙和底质疏松,对南四湖湿地沉积物-水微界面氧化还原状况及间隙水营养盐垂向分布特征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改良措施能够有效地改善沉积物的物理结构及氧气的垂向分布.在沉积物-水界面附近,覆沙和底质疏松均能... 采用物理改良措施覆沙和底质疏松,对南四湖湿地沉积物-水微界面氧化还原状况及间隙水营养盐垂向分布特征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改良措施能够有效地改善沉积物的物理结构及氧气的垂向分布.在沉积物-水界面附近,覆沙和底质疏松均能显著提高界面处氧化层的厚度,覆沙效果最佳.随着剖面深度的增加,间隙水中NH4+和可溶性PO43-浓度呈指数关系增长,改良措施能有效降低间隙水中PO43-的含量,轻度底质疏松的效果最佳,差异显著(P<0.05).而界面以下NO3-和氧气浓度呈指数关系下降,在沉积物中10cm以下时营养盐接近一个常数,在4mm以下溶解氧接近0.对剖面沉积物不同形态的磷组分进行统计检验表明,改良措施能有效提高表层沉积物中NH4Cl-P及BD-P(铁磷)的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四湖 沉积物 间隙水 磷形态
下载PDF
沉水植物生长对沉积物间隙水中的氮磷分布及界面释放的影响 被引量:34
17
作者 包先明 陈开宁 范成新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15-522,共8页
采集未破坏沉积物结构的柱状沉积物样品,通过室内41 d的培养实验,研究了沉水植物生长过程对间隙水中NH_4^+-N和PO_4^(3-)-P的浓度的动态影响,分析了沉水植物生物量与沉积物中氮磷释放通量的对应关系.结果表明:随沉水植物生长和生物量... 采集未破坏沉积物结构的柱状沉积物样品,通过室内41 d的培养实验,研究了沉水植物生长过程对间隙水中NH_4^+-N和PO_4^(3-)-P的浓度的动态影响,分析了沉水植物生物量与沉积物中氮磷释放通量的对应关系.结果表明:随沉水植物生长和生物量增加,上部0-5 cm沉积物垂向各层间隙水中NH_4^+-N含量呈逐步降低,表现出沉积物-水界面氮的释放通量与沉水植物生物量存在负相关性;而间隙水PO_4^(3+)-P含量则随沉水植物生长呈单峰型变化,磷释放通量与生物量相关性不明显.初步反映沉水植物在沉积物的生长过程中对氮磷吸收的生物地球化学机制是不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生长 间隙水 氮和磷 释放 生物地球化学
下载PDF
南黄海中部海水、间隙水和沉积物中多环芳烃的分布及源分析 被引量:14
18
作者 韩彬 蒋凤华 +3 位作者 李培昌 张新庆 宋转玲 王小如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33-242,共10页
利用液液萃取、固相微萃取及快速溶剂萃取法对2007年9月南黄海中部海洋环境调查采集的31个调查站位的表层、30m层、底层海水及表层沉积物样品进行前处理,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检测其中的多环芳烃(PAHs)。结果显示:站位表层、30m层和底层... 利用液液萃取、固相微萃取及快速溶剂萃取法对2007年9月南黄海中部海洋环境调查采集的31个调查站位的表层、30m层、底层海水及表层沉积物样品进行前处理,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检测其中的多环芳烃(PAHs)。结果显示:站位表层、30m层和底层海水中总PAHs的质量浓度分别为37.77~233.39ng.L-1,39.45~213.27ng.L-1,15.76~202.55ng.L-1;表层沉积物(干重)总PAHs的质量比为16.33~229.58ng.g-1,间隙水和上覆水中总PAHs的质量浓度为11.98~386.66ng.L-1。间隙水的总PAHs普遍高于上覆水的,而沉积物和间隙水中的大于表层、30m层及底层海水中的。经特征PAHs组分分析判定南黄海中部海水中PAHs的来源主要为石油及其产品,而表层沉积物中PAHs的主要来源可能为高温燃烧后的矿物燃料残余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黄海 间隙水 沉积物 多环芳烃(PAHs)
下载PDF
秦淮河底泥及间隙水氮磷垂直分布及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3
19
作者 罗玉兰 徐颖 曹忠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245-1249,共5页
采用现场采样及室内分析测试方法,研究了内秦淮河沉积物间隙水中营养盐状况。结果表明,间隙水中氮磷浓度均远高于上覆水中氮磷浓度,有较强的释放趋势,间隙水中PO34--P及NH_4^+-N含量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大,但PO34--P含量增加幅度不及NH4... 采用现场采样及室内分析测试方法,研究了内秦淮河沉积物间隙水中营养盐状况。结果表明,间隙水中氮磷浓度均远高于上覆水中氮磷浓度,有较强的释放趋势,间隙水中PO34--P及NH_4^+-N含量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大,但PO34--P含量增加幅度不及NH4+-N明显。相关系数显著性检验表明,间隙水中总溶解性磷(TDP)与PO34--P、Fe2+与PO43--P及NH4+-N、沉积物中总磷(TP)与间隙水中PO34--P均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其中TDP与PO43--P、Fe2+与PO43--P相关程度较高,说明间隙水中TDP的变化主要受PO43--P的影响,沉积物中磷的释放与沉积物氧化还原条件密切相关。这项研究可为内秦淮河内源污染与富营养化的控制和治理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隙水 沉积物 相关关系
下载PDF
太湖底泥间隙水中金属离子分布特征及相关性 被引量:10
20
作者 王建军 范成新 +2 位作者 张路 朱育新 郑超海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20-124,共5页
在太湖梅梁湾应用peeper(渗析膜式)技术获取底泥间隙水及近界面上覆水,对其中的溶解性金属的垂直分布特征及与氧化还原等特性的相互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除Mg元素外,自上覆水向下层底泥,Na、K、Ca、Sr、Ba含量逐渐减少,反映这些元... 在太湖梅梁湾应用peeper(渗析膜式)技术获取底泥间隙水及近界面上覆水,对其中的溶解性金属的垂直分布特征及与氧化还原等特性的相互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除Mg元素外,自上覆水向下层底泥,Na、K、Ca、Sr、Ba含量逐渐减少,反映这些元素有自上覆水向底泥中扩散的趋势.其中,溶解态的Ca、Sr元素之间呈明显的正相关性(r=0.994,n=30);氧化还原电位(Eh)对间隙水中Fe2+和Mn2+含量分布有显著影响,但近界面上Fe2+含量对氧化还原电位的突变略有滞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元素 分布特征 间隙水 peeper(渗析膜式) 氧化还原电位 太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