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953—1957年我国农民“闹粮”“闹退社”事件的深层原因探析 被引量:1
1
作者 江业文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3期72-77,共6页
作为过渡时期社会主义改造一翼的统购统销与农业合作化,在其贯彻实施与快速推进中,不可避免地实行了对农民的"剥夺"。加之,在其推行中,生产关系变革的某些环节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实际,激化了国家与农民、工人与农民以及农民... 作为过渡时期社会主义改造一翼的统购统销与农业合作化,在其贯彻实施与快速推进中,不可避免地实行了对农民的"剥夺"。加之,在其推行中,生产关系变革的某些环节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实际,激化了国家与农民、工人与农民以及农民内部之间的矛盾,引起部分农村地区"生产力起来暴动"。这是1953—1957年我国农民"闹粮""闹退社"事件的深层次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 闹退社 事件 深层原因
下载PDF
1953—1957年我国农民“闹粮”“闹退社”事件直接原因分析
2
作者 江业文 彭轩雁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5期95-98,共4页
在统购统销的贯彻实施和农业合作化的快速推进中,农村基层干部强迫命令甚至违法乱纪的工作作风,以及农民眼前的经济利益受到侵犯,是1953—1957年我国部分农村地区爆发"闹粮""闹退社"事件的直接原因。
关键词 粮” 闹退社 直接原因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对1953—1957年“闹粮”“闹退社”事件的应对与处置
3
作者 江业文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12年第10期104-108,共5页
如何应对与处置发生在1953—1957年间我国部分农村地区的农民"闹粮""闹退社"事件,成为刚刚在全国范围内执政不久的中国共产党面对的一个崭新课题。由于时代的局限和理论理解的偏差,应对与处置事件的实践中,党经历... 如何应对与处置发生在1953—1957年间我国部分农村地区的农民"闹粮""闹退社"事件,成为刚刚在全国范围内执政不久的中国共产党面对的一个崭新课题。由于时代的局限和理论理解的偏差,应对与处置事件的实践中,党经历了一个艰难而曲折的探索过程。其中,正确与错误、经验与教训并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 闹退社 中国共产党 应对 处置 经验教训
下载PDF
1953-1957年中共应对“闹粮”“闹退社”事件的经验及教训
4
作者 江业文 《长江论坛》 2012年第5期79-83,共5页
1953-1957年间我国部分农村地区的农民"闹粮""闹退社"事件,成为刚刚在全国范围内执政不久的中国共产党面对的一个崭新课题。由于时代的局限和理论理解的偏差,对这一事件的处置,我党经历了一个艰难而曲折的探索过程... 1953-1957年间我国部分农村地区的农民"闹粮""闹退社"事件,成为刚刚在全国范围内执政不久的中国共产党面对的一个崭新课题。由于时代的局限和理论理解的偏差,对这一事件的处置,我党经历了一个艰难而曲折的探索过程。其中,正确与错误,经验与教训并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53-1957 粮”“闹退社 经验教训
下载PDF
难以适应的集体化——皖西北农业合作化中的“闹、退社”问题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满永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48-157,共10页
1956年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不少农村出现了"闹、退社"问题。本文通过对皖西北地区的研究发现,"闹、退社"现象出现的原因除了农民收入下降,还在于其难以适应社会主义改造提前结束后的乡村形势转变。文章认为,195... 1956年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不少农村出现了"闹、退社"问题。本文通过对皖西北地区的研究发现,"闹、退社"现象出现的原因除了农民收入下降,还在于其难以适应社会主义改造提前结束后的乡村形势转变。文章认为,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的提前完成,使乡村在技术经验和社会心理两个方面都存在着适应困难。技术经验障碍主要表现在干部匮乏和集体生产的管理经验不足;社会心理障碍则反映在乡村的利己主义思想与集体主义原则的矛盾。而政府在"反右"形势下以"辩论斗争"的方式应对适应难题,非但未见其效,反而催生了贯穿整个乡村集体化时代的"适应性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体化 闹退社 政治应对 适应性行为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