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文化-生态系统耦合协调发展研究
1
作者 丘金莲 林明水 +2 位作者 吴诗雨 刘邦 张雨寒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9-117,共9页
以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为例,在综合评价2011—2020年文化与生态系统发展水平的基础上,通过耦合协调度模型和灰色关联度模型对两个系统的耦合协调程度及影响因素展开研究。结果表明:(1)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厦漳泉3市文化综合发展水平整体... 以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为例,在综合评价2011—2020年文化与生态系统发展水平的基础上,通过耦合协调度模型和灰色关联度模型对两个系统的耦合协调程度及影响因素展开研究。结果表明:(1)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厦漳泉3市文化综合发展水平整体呈平稳上升趋势,地区之间具有明显差异性,各城市文化发展不平衡;(2)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厦漳泉3市文化生态系统耦合水平均处于良性耦合阶段,各城市的耦合协调指数均呈现小幅上升的态势,两个系统之间的相互促进作用明显加强,协调发展优化趋势明显;(3)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厦漳泉3市的影响因素是复杂多样的,生态系统中的森林覆盖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和一般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对文化生态耦合系统影响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 文化-生态系统 耦合协调 灰色关联度
下载PDF
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之民间音乐生态保护的思考 被引量:4
2
作者 王丹丹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94-197,共4页
文化部于2007年6月批准在泉州、厦门、漳州设立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这是我国首个汉族文化生态保护区,通过设立和优化,使该地区成为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与自然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和谐共处协调发展的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 文化部于2007年6月批准在泉州、厦门、漳州设立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这是我国首个汉族文化生态保护区,通过设立和优化,使该地区成为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与自然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和谐共处协调发展的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在保护区的设立和优化过程中,认真思考有三:其一即关于增强和构建音乐文化整体性的生态研究的思考;其二是关于增强和提升"文化自觉"理念的思考;其三关于"以人为本"促进文化生态的生活生产、经济建设的和谐发展的思考。通过保护实验区的设立与运行,俾使珍贵的优秀文化遗产得到真正的抢救与保护,俾使文化国宝大师与文化瑰宝免于流失与消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 文化生态 文化自觉 以人为本
下载PDF
关于拓展闽南文化生态研究学术视野的思考——以加强泉州学、潮州学、温州学的协作研究为视角 被引量:2
3
作者 陈桂炳 《泉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第3期11-15,共5页
语言是文化的第一载体。研究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应尽可能把讲闽南语的族群纳入研究者的学术视野。从海峡西岸经济区的主体福建省及纳入该经济区的邻省有关地区看来,在属于闽南语系的族群中,有开展本区域学科研究且与闽南文化有关的地方学... 语言是文化的第一载体。研究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应尽可能把讲闽南语的族群纳入研究者的学术视野。从海峡西岸经济区的主体福建省及纳入该经济区的邻省有关地区看来,在属于闽南语系的族群中,有开展本区域学科研究且与闽南文化有关的地方学,主要是闽南的泉州学、粤东的潮州学和浙南的温州学。加强泉州学、潮州学、温州学协作研究,有助于拓展闽南文化生态研究的学术视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泉州学 潮州学 温州学 协作研究 闽南文化生态 学术视野
下载PDF
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情况简介 被引量:1
4
作者 马建华 《福建艺术》 2008年第3期17-21,共5页
今年6月14日,我们迎来了我国的第三个文化遗产日,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迎来了她的第一个生日。文化生态保护是一件长期而复杂的工作,但在短短的一年中,实验区建设工作在各级党和政府。
关键词 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文化生态保护区 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文化遗产保护
下载PDF
基于文化生态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研究——以历史文化名城泉州为例 被引量:3
5
作者 郭丽妮 李文实 黄志宏 《泉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第2期94-100,共7页
阐述旅游开发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影响以及文化生态保护的理念.以泉州为例,从文化生态保护的视角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进行探讨.认为应坚持文化生态保护的核心理念,选择文化生态旅游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模式,结合... 阐述旅游开发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影响以及文化生态保护的理念.以泉州为例,从文化生态保护的视角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进行探讨.认为应坚持文化生态保护的核心理念,选择文化生态旅游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模式,结合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的具体措施,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产品,并提出组合型旅游产品开发、旅游商品开发、客源市场开拓与宣传促销的具体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旅游开发 文化生态 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
下载PDF
多元宗教文化影响下的闽南民间雕刻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黄坚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250-256,共7页
闽南地区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多元宗教文化在此交汇、融合,影响着该地区文化生态的变化,反过来该地区的文化生态也影响着该地区各种民间艺术的走向和风格。闽南民间雕刻多样风格也是现实世界本身的多元文化的体现,从闽南雕刻发展的历史性... 闽南地区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多元宗教文化在此交汇、融合,影响着该地区文化生态的变化,反过来该地区的文化生态也影响着该地区各种民间艺术的走向和风格。闽南民间雕刻多样风格也是现实世界本身的多元文化的体现,从闽南雕刻发展的历史性和逻辑性看,多种宗教文化的存在从很多方面促进了闽南雕刻的繁荣和发展。宗教与当地多元文化的有机互渗、共构共存,既保留了各自原有的特质,也会引发一些新的结合与发展。这些都对当代闽南民间雕刻的发展具有启发和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闽南文化生态 民间雕刻 多元宗教文化
下载PDF
一部弘扬闽南方言文化的力作——读林华东新著《泉州方言研究》
7
作者 马重奇 《泉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8年第3期24-25,共2页
研究汉语,得从研究活生生的方言入手。泉州方言作为古汉语的"活化石",同时承载着丰厚的闽南文化。林华东教授《泉州方言研究》就泉州方言作了深入的源流考察和理论阐释,在泉州方言语言、词汇、语法特点探索的基础上展开文化... 研究汉语,得从研究活生生的方言入手。泉州方言作为古汉语的"活化石",同时承载着丰厚的闽南文化。林华东教授《泉州方言研究》就泉州方言作了深入的源流考察和理论阐释,在泉州方言语言、词汇、语法特点探索的基础上展开文化层面的系统分析,对语言的生存和流播以及泉州方言研究的方法论问题等作了富有见地的探索,提出了令人信服的见解。该书的出版,对于发掘和弘扬泉州方言乃至闽南方言、实践闽南文化生态的保护等,都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泉州方言研究》 闽南 泉州方言 闽南文化生态
下载PDF
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化传播的制度考辨——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的意涵特性、经验坐标及未来面向 被引量:2
8
作者 陈瑞祥 肖伟坤 +2 位作者 刘美君 葛志远 汪全莉 《传播与版权》 2021年第10期100-102,共3页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是非遗整体性保护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探析其丰厚的意涵特性、经验坐标及未来面向,将有效助益非遗活化传播的创新实践,也可完善非遗活化传播利用体系和健全非遗现代化治理体系。
关键词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非物质文化遗产 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 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
下载PDF
基于文化生态可持续发展的传统聚落保护研究——以长泰珪塘非遗保护为例 被引量:1
9
作者 林银焕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3期22-25,43,共5页
当前传统聚落保护中存在的一个痼疾就是因聚落变迁和农村空心化而造成的传统文化生态式微、消亡问题。本文以"中国传统村落"长泰珪后村的文化生态可持续发展为研究对象,对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中的长泰珪塘活态标本进行研究,并... 当前传统聚落保护中存在的一个痼疾就是因聚落变迁和农村空心化而造成的传统文化生态式微、消亡问题。本文以"中国传统村落"长泰珪后村的文化生态可持续发展为研究对象,对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中的长泰珪塘活态标本进行研究,并探讨和总结传统聚落非遗活态保护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生态 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 传统聚落 非遗保护
下载PDF
文化生态保护与海峡两岸文化整合初探
10
作者 张建鹏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年第2期61-63,共3页
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是首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文化生态的保护有利于文化的传承与延续,也有利于人类的健康发展。两岸要实现统一在文化上要有相应的整合,文化生态保护将有利于两岸文化的进一步整合。闽南建立文化生态保护区对于祖国... 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是首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文化生态的保护有利于文化的传承与延续,也有利于人类的健康发展。两岸要实现统一在文化上要有相应的整合,文化生态保护将有利于两岸文化的进一步整合。闽南建立文化生态保护区对于祖国统一有着重要的意义。在文化生态保护上应该从整合文化资源、繁荣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这三个方面进行维护,以利于闽南文化生态的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生态 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 两岸文化整合
下载PDF
村俗文化生态保护区的规划 被引量:1
11
作者 令昕陇 《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I0050-I0051,共2页
随着中国对文化遗产重视程度的不断加深,文化保护理念也在不断更新升级,而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正是迎合中国文化保护理念的重要举措。自2007年国家在福建省设立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以来,社会各界对文化生态... 随着中国对文化遗产重视程度的不断加深,文化保护理念也在不断更新升级,而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正是迎合中国文化保护理念的重要举措。自2007年国家在福建省设立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以来,社会各界对文化生态保护区的实践探索愈发精进,经过10余年发展,国家文化生态保护区已具备一定规模,其中,村俗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果,成功建设山西运城阎景村、江西安福塘边村、江苏南京湖熟村以及云南弥勒可邑村等一众特色村俗文化生态保护区。结合《村俗文化生态保护区规划》一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生态保护区 江苏南京 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 山西运城 更新升级 保护理念 实践探索 可邑村
原文传递
中国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的现状分析与未来走向
12
作者 楚国帅 《新华文摘》 2021年第19期116-118,共3页
我国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进行整体性保护的实验性探索实践,旨在保护以非遗为核心的文化形态,及与之有关的物质文化遗产和人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自2007年至今,文化和旅游部先后设立了24个国家级... 我国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进行整体性保护的实验性探索实践,旨在保护以非遗为核心的文化形态,及与之有关的物质文化遗产和人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自2007年至今,文化和旅游部先后设立了24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2019年12月文化和旅游部将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等7个保护实验区正式公布为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这标志着我国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果,迈入了新的建设征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生态保护区 物质文化遗产 阶段性成果 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 实验性探索 整体性保护 未来走向 现状分析
原文传递
泉州市高甲戏传承中心
13
《剧本》 2023年第2期F0003-F0003,共1页
泉州市高甲戏传承中心(泉州市高甲戏剧团、泉州市打城戏传承中心)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高甲戏、打城戏的保护单位和泉州市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示范点,历史悠久,精英荟萃,实力雄厚,示范性突出,特色性明显。曾多次出访港、澳... 泉州市高甲戏传承中心(泉州市高甲戏剧团、泉州市打城戏传承中心)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高甲戏、打城戏的保护单位和泉州市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示范点,历史悠久,精英荟萃,实力雄厚,示范性突出,特色性明显。曾多次出访港、澳、台地区,日本、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孟加拉等东南亚国家以及英国、美国、法国、德国等欧美国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甲戏 打城戏 闽南文化生态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精英荟萃 孟加拉 印度尼西亚 泉州市
原文传递
走进泉州看宋元中国
14
作者 李艺斌 黄梓濠(图) +3 位作者 罗春晓(图) 陈英杰(图) 张梓昌(图) 陈志勇(图) 《市场瞭望》 2023年第19期3-6,共4页
福建省泉州市,是福建省三大中心城市之一,这里历史悠久,唐朝时为中国对外贸易四大口岸之一,宋元时期为“东方第一大港”,是国务院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东亚文化之都、联合国认定的“海上丝绸之路”起点,也是国家级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核心... 福建省泉州市,是福建省三大中心城市之一,这里历史悠久,唐朝时为中国对外贸易四大口岸之一,宋元时期为“东方第一大港”,是国务院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东亚文化之都、联合国认定的“海上丝绸之路”起点,也是国家级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核心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世界多元文化展示中心”定址泉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丝绸之路 展示中心 福建省泉州市 对外贸易 世界多元文化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历史文化名城 闽南文化生态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