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闽江河口区湿地景观格局演变研究 被引量:96
1
作者 郑彩红 曾从盛 +1 位作者 陈志强 林茂昌 《湿地科学》 CSCD 2006年第1期29-35,共7页
利用1986年和2002年遥感影像作为基本信息源,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支持下,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选取反应景观空间结构和景观异质性的指数,对闽江河口区湿地的整体景观格局和类型景观格局及其动态变化进行定量分析。景观指数计算的... 利用1986年和2002年遥感影像作为基本信息源,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支持下,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选取反应景观空间结构和景观异质性的指数,对闽江河口区湿地的整体景观格局和类型景观格局及其动态变化进行定量分析。景观指数计算的结果表明:整体景观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增加,优势组分水田、河流对景观的控制作用有所减弱,其它景观类控制作用相对增强,整体景观破碎程度增强,斑块间离散度增大,景观形状变得较为复杂。各类景观要素也发生了较复杂的结构变化,各类景观的斑块数、平均斑块面积、斑块密度、斑块分维数和凝聚度指数的分析结果显示,各类景观格局时间序列上存在明显差异性变化。由于人类日渐增强的干扰活动和自然演变的作用,景观之间存在明显的相互转化和逆转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格局 景观指数 闽江河口区湿地 RS GIS
下载PDF
用氢氧稳定同位素评价闽江河口区地下水输入 被引量:19
2
作者 章斌 郭占荣 +3 位作者 高爱国 袁晓婕 李开培 马志勇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39-548,共10页
通过分析闽江河口区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氢氧稳定同位素特征,揭示降水的环境同位素效应和地下水的形成演化规律,定量评价河口区多种水体的混合过程及地下水输入量。夏季的降水氢氧同位素组成相对贫化,呈现出降雨量效应。在δ18O与δ... 通过分析闽江河口区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氢氧稳定同位素特征,揭示降水的环境同位素效应和地下水的形成演化规律,定量评价河口区多种水体的混合过程及地下水输入量。夏季的降水氢氧同位素组成相对贫化,呈现出降雨量效应。在δ18O与δD关系图上,闽江北岸基岩裂隙水、平原及丘陵区浅层地下水均落在福州降水线上,而南岸平原及丘陵区浅层地下水大部分落在福州降水线右下方,其拟合线与降水线交点与5~9月农灌期降水氢氧同位素加权值接近,表明北岸地下水主要来自降水补给,而南岸地下水同时接受灌溉水和降水补给,并在入渗过程中经历了不同程度的蒸发作用。闽江河口段除接受两岸地下水补给外,局部河段还接受断裂带裂隙水补给。将线性端元混合模型、数字高程模型和地下水文分析法结合起来定量评价地下水的输入和各水体的混合过程,结果显示,在河口段淡水区,地下水混合比率上限为8.8%,其中包括0.4%的断裂带裂隙水;在河口段淡咸水混合区,淡水(河水、地下水)和海水的混合比为53∶47,其中地下水的保守混合比率为1.7%;枯水期闽江河口段地下水保守输入量为87.0 m3/s,是闽江径流量的12.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河水 海水 氢氧稳定同位素 线性端元混合模型 地下水输入通量 闽江河口区
下载PDF
闽江河口区水体氯离子浓度与电导率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洪小筠 《水利科技》 2010年第4期31-32,60,共3页
该文对闽江河口区水体氯离子浓度与电导率相关性进行了研究。为了解闽江河口区水体氯离子浓度与电导率相关关系,对闽江河口区不同监测点的氯离子与电导率进行调查采样,采用线性拟合方法分别对各监测点的氯离子浓度与电导率的相关性进行... 该文对闽江河口区水体氯离子浓度与电导率相关性进行了研究。为了解闽江河口区水体氯离子浓度与电导率相关关系,对闽江河口区不同监测点的氯离子与电导率进行调查采样,采用线性拟合方法分别对各监测点的氯离子浓度与电导率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闽江河口区水体氯离子浓度与电导率相关系数在0.9024~0.9668,相关性较高;越靠近闽江口的水体氯离子浓度与电导率相关性越高;受污染少、水质好的水体氯离子浓度与电导率相关性高于水质差的水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闽江河口区 氯离子浓度 电导率
下载PDF
闽江河口区水体抗生素污染特征及风险评价 被引量:3
4
作者 刘四光 张乐蒙 +3 位作者 黄智伟 陈岚 王键 陈凯 《渔业研究》 2022年第5期426-443,共18页
2018年11月(旱季)和2019年9月(雨季)在闽江河口区域24个站位采集表层水,以固相萃取和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HPLC-MS/MS)为检测手段分析表层水中抗生素类污染物的含量,探讨抗生物类污染物的时空变化特征,并采用商值法评价其可能潜在的生态... 2018年11月(旱季)和2019年9月(雨季)在闽江河口区域24个站位采集表层水,以固相萃取和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HPLC-MS/MS)为检测手段分析表层水中抗生素类污染物的含量,探讨抗生物类污染物的时空变化特征,并采用商值法评价其可能潜在的生态风险。结果显示,1)闽江河口区域共检出5类(磺胺类、大环内酯类、喹诺酮类、氯霉素类、硝基咪唑类)17种抗生素,总量变化范围为26.31~155.39 ng/L。2)闽江河口上游、北港和南港水体中抗生素总量变化不大,河口下游呈一定的下降趋势;不同种类的抗生素具有不同的空间分布特征;抗生素检出种类及含量表现为旱季显著高于雨季。3)生态风险评价结果显示,在旱季,磺胺甲恶唑具有高生态风险,红霉素和林可霉素具有中等生态风险;在雨季,仅红霉素具有中等生态风险。混合风险商(MHQ)结果显示,闽江河口区大部分站位处于生态风险阈值,需要进一步关注并加强管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闽江河口区 抗生素类污染物 表层水体 生态风险评价
下载PDF
闽江河口区弯道凸岸码头港池航道治理及数学模型试验研究
5
作者 梁金焰 《水运工程》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72-76,85,共6页
河口区弯道凸岸段水深治理 ,在不改变大河势前提下 ,其技术难度较大。采用“人工江心岛”整治技术 ,使原凸岸为“人工江心岛”支汊弯道凹岸 ,经数学模型仿真试验 ,在闽江河口区弯道凸岸段马尾渔业公司码头港池航道治理中取得成功 。
关键词 闽江河口区 码头港池航道治理 试验研究 弯道凸岸 工程治理 人工江心岛 数学模型
下载PDF
闽江口晚第四纪海侵地层的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杨建明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3年第1期86-90,共5页
大量钴孔岩芯的岩性特征,微体古生物硅藻和有孔虫化石组合,以及^(14)C测年结果揭示,闽江河口区发育两期海侵地层。表明本区在晚第四纪期间至少经历了两次海侵事件,发生于距今44000~22000a的玉木亚间冰期海侵相对较弱,其范围仅达福州市... 大量钴孔岩芯的岩性特征,微体古生物硅藻和有孔虫化石组合,以及^(14)C测年结果揭示,闽江河口区发育两期海侵地层。表明本区在晚第四纪期间至少经历了两次海侵事件,发生于距今44000~22000a的玉木亚间冰期海侵相对较弱,其范围仅达福州市区一带,另一次海侵发生于距今12000a以来的冰后期,该次海侵较为广泛,其范围可达闽侯的甘蔗一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闽江河口区 海侵地层 第四纪
下载PDF
基于决策树模型的湿地信息挖掘与结果分析 被引量:20
7
作者 李慧 余明 《地球信息科学》 CSCD 2007年第2期60-64,73,共6页
目前湿地成为地学、生态学研究热点,如何快速获得区域内湿地基础信息,对实现湿地的动态监测及其他领域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引入地学知识的基础上,设计并实现了两景研究区不同时相影像的湿地信息提取决策树模型。评价结果显示Kappa... 目前湿地成为地学、生态学研究热点,如何快速获得区域内湿地基础信息,对实现湿地的动态监测及其他领域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引入地学知识的基础上,设计并实现了两景研究区不同时相影像的湿地信息提取决策树模型。评价结果显示Kappa系数均较高,分别为0.88和0.91,表明该模型快速提取湿地信息有一定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 遥感 信息提取 决策树模型 闽江河口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