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古田临水宫“请香接火”仪式初探
被引量:2
- 1
-
-
作者
黄建兴
-
机构
福建师范大学社会历史学院
-
出处
《闽台文化研究》
2009年第1期102-109,共8页
-
文摘
临水夫人陈靖姑,又称为闾山夫人教法主神和妇幼生育保护神,其祖庙为福建古田临水宫。多年来,闽台两岸学术界对陈靖姑信仰的形成及其在各地的流播情况;陈靖姑信仰的小说、戏剧和习俗;陈靖姑信仰的社会价值及其影响等内容,从不同角度作了许多有益的探讨。然而纵观陈靖姑信仰的研究概况,我们发现对于陈靖姑信仰祖庙——古田临水宫的关注似乎还远远不够,特别是对临水宫的祖庙地位和影响方面的相关专题研究至今尚不多见。近年来,笔者通过在古田及其临水宫的实地调查,发现临水宫无论是在正月陈靖姑圣诞期间。
-
关键词
古田临水宫
临水夫人
陈靖姑
秋祭
古田县志
科仪
土地神
闾山
洒净
闽都记
-
分类号
B933
[哲学宗教—宗教学]
-
-
题名明传奇《千斛记》本事考
- 2
-
-
作者
郑政
-
机构
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
-
出处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1期98-100,共3页
-
基金
福建省社科规划重点项目:明清福建文人戏曲研究(2011A017)
-
文摘
传奇《千斛记》为明代福建戏曲家王应山所作,该剧今无传本,本事不详。检索王应山《闽大记》、《闽都记》两部重要著作,并结合方志中相关线索进行分析,可考出《千斛记》所述本事应为王应山先祖王益祥不忘恩情,每年以千斛赡养恩人之后的事迹。
-
关键词
千斛记
王应山
闽大记
闽都记
本事
-
Keywords
Qianhuji
Wang Yingshan
Chronicle of Min
Chronicle of Min Capital
original story
-
分类号
I207.41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明末福建戏曲家、方志家王应山生卒年、家世考辨
- 3
-
-
作者
郑政
-
机构
泉州师范学院文学与传播学院
-
出处
《宜春学院学报》
2020年第5期91-97,共7页
-
基金
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福建明代戏曲家、方志家王应山研究”(项目编号:JAS170424)。
-
文摘
王应山是明末福建著名的戏曲家、方志家,著有《千斛记》《闽大记》《闽都记》等。历来关于他的研究成果大多散见于对福建戏曲家生平进行考证的论文和方志研究文章中,较为零散,且存在一定错漏。结合已有成果、相关方志、诗话及王应山现存著作《闽大记》《闽都记》等资料进行考辨,可知王应山生于1521年,卒于1606-1610年之间,为明初“闽中十才子”之一王褒的来孙,曾祖、祖父、父亲、族兄、儿子等人在为官、为文等方面都各有成就,从中可见家族对其影响之大。
-
关键词
王应山
生卒年
家世
《闽大记》
《闽都记》
-
Keywords
Wang Yingshan
year of birth and death
family background
Min Daji
Min Duji
-
分类号
K825.78
[历史地理—历史学]
-
-
题名志苑新书
- 4
-
-
-
出处
《福建史志》
2004年第5期F002-F002,共1页
-
文摘
《闽都记》//《南平年鉴》
-
关键词
《闽都记》
《南平年鉴》
福建
地方志
书评
-
分类号
K295.7
[历史地理—中国史]
G236
[文化科学]
-
-
题名从定量分析看《闽都别记》词汇的文白语体特征
- 5
-
-
作者
王进安
林玥
-
机构
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
-
出处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5-125,128,共12页
-
文摘
论文以将《闽都别记》的语体色彩作为分析对象,以蒋绍愚、雅洪托夫等人总结出的文言文、白话文中词汇语法系统的特点作为定量统计的标准,从不同词类的使用频次、不同词汇组合结构使用频次和方言色彩等三个维度出发,利用Jieba分词、NLTK等工具,分析《闽都别记》词汇语法系统中的文言文、白话文特征及其方言色彩,以期从定量的角度分析小说语体特征,描写这部异质系统的中性语体文本。
-
关键词
《闽都别记》
词汇
定量统计
语体色彩
-
Keywords
Mindu Bieji(《闽都别记》)
vocabulary
quantitative statistics
style color
-
分类号
H131
[语言文字—汉语]
-
-
题名《闽都别记》语料的词汇史价值
被引量:3
- 6
-
-
作者
陈泽平
-
机构
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
-
出处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8-13,共6页
-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明清南方方言书面化变形研究"(14BYY035)的阶段性成果
-
文摘
《闽都别记》是在福州以及整个闽东地区久负盛名的长篇白话小说,凡四百零一回,一百四十余万字,是明清白话小说中篇幅最大的一部。但迄今为止的白话小说语言研究都没有将其纳入语料采集范围;《闽都》的研究价值远未得到充分的认识和恰当的评价。本文以"梅洗""公祖""洋客"等词为例,说明这样的忽略是令人遗憾的。
-
关键词
《闽都别记》
白话
梅洗
公祖
洋客
-
Keywords
Mindu Bieji(闽都别记)
vernacular
meixi(梅洗)
gongzu(公祖)
yangke(洋客)
-
分类号
H031
[语言文字—语言学]
-
-
题名《闽都别记》的“会”字句
被引量:1
- 7
-
-
作者
陈泽平
-
机构
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
-
出处
《中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31-235,256,共6页
-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明清官话与闽方言的接触研究"(17BYY011)的资助
-
文摘
本文分析《闽都别记》中能性助动词"会"的语义,分为8类,认为至少其中3类是闽方言"解"的书面变形。并由此提出:从文献中观察到的某个虚字的功能扩张,不一定都是"语用-认知"引导的语法化发展,也有可能是方言接触的结果。
-
关键词
会
解
语法化
《闽都别记》
-
Keywords
hui(会)
hai(解)
auxiliary verb
grammaticalization
Mindu Bieji(闽都别记)
-
分类号
H177
[语言文字—汉语]
-
-
题名福州官话与福州白话
被引量:2
- 8
-
-
作者
陈泽平
-
机构
福建师范大学
-
出处
《中国方言学报》
2017年第1期62-69,共8页
-
文摘
明清时期南方方言区的语言生活中除了方言,也有通语。白话是一种文化模因,通过阅读传播,被模仿复制,而模仿复制过程也出现了种种变异性的拷贝。《闽都别记》的语言不是福州方言,而是'福州白话'。研究《闽都别记》这一类南方方言区的白话小说的语言,可以丰富我们对明清白话的认识。
-
关键词
福州方言
模因
白话
《闽都别记》
-
Keywords
Fuzhou dialect
meme
vernacular
Mindu Bieji 闽都别记
-
分类号
H17
[语言文字—汉语]
-
-
题名三本福建方志 探隋代台湾居民迁徙福清秘史
- 9
-
-
作者
林蔚文
-
机构
福建省文联
福建省闽台传统文化研究会
-
出处
《福建人》
2015年第3期70-75,共6页
-
文摘
公元610年,隋炀帝派兵至台湾,"虏其男女数千人,载军实而还"。这些台湾居民之后被安置于何方,现存隋唐史籍中都未见明确记载。本文作者根据三本重要福建方志,结合有关资料,考证出了他们移居的具体地点,当在今福清龙田镇至港头乡沿海一带。
-
关键词
台湾居民
闽书
福清县
三山志
闽都记
军实
何乔远
东南沿海
叶向高
安夷
-
分类号
K29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拥江望海五虎山
- 10
-
-
作者
珊瑚
-
出处
《闽都文化》
2018年第3期34-38,共5页
-
文摘
打小生活在乌龙江北岸的螺洲江边,人生认识的第一座山,就是五虎山。小时候,常坐在洲头店前闽侯印刷厂(现在的天后宫)门前的大榕树下,或江墘头的石板上,脚下是奔流不息的乌龙江,呆呆地望着南岸,那是山形奇特、雄伟巍峨的五虎山。五虎山、乌龙江,天造地设,自然虎踞龙盘,风生水起;五虎山下走出林森,乌龙江畔有陈宝琛,天人感应、地灵人杰。
-
关键词
五虎山
福州城区
乌龙江
方山寺
南书院
祥谦镇
闽侯县
三山志
闽都记
八一七路
-
分类号
K925.7
[历史地理—人文地理学]
-
-
题名今向虎山行
- 11
-
-
作者
唐颐
-
出处
《福建乡土》
2017年第4期38-39,64,共3页
-
文摘
五虎山位于福州市区南部,范围涉及闽候县祥谦镇、南通镇与尚干镇,是旧时闽县和侯官县的天然界线,因五座山峰高度相若、形势虎头而得名。五座山峰自北向南排列,名'小虎'、'大虎'、'白面虎'、'岐尾虎'、'回头虎'(又称尾虎顶)。从福州市区向南望,山形端方如几,故又名'方山'。宋朝理学家朱熹赋有诗篇《方山》
-
关键词
五虎山
方山寺
方山茶
福州市
梁克家
三山志
闽都记
乌龙江
吕洞宾
古驿道
唐宪宗
麟德殿
-
分类号
K925.7
[历史地理—人文地理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