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流动景观与在地叙述:中国电影的阈限书写(2012—2023)
1
作者 李超 周正浩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34-40,共7页
在过去的十年(2012—2023)里,中国电影中的地域空间呈现突破了传统全球化/在地化二元冲突模式,聚焦废墟的流动景观,穿越怀旧的迷雾,深入流动社会中的意义结点和情感网络,通过“全球在地性”阈限书写叙事,将中国的日常空间经验转化为文... 在过去的十年(2012—2023)里,中国电影中的地域空间呈现突破了传统全球化/在地化二元冲突模式,聚焦废墟的流动景观,穿越怀旧的迷雾,深入流动社会中的意义结点和情感网络,通过“全球在地性”阈限书写叙事,将中国的日常空间经验转化为文化感召力。在“流动”与“在地”相互转换的过程中,中国电影呈现出了生成性、冲突性和开放性的阈限书写特质,建构起与全球共同体共在的地方自我主体想象,在这短暂的阈限期内,人们可以重新获得生机和创造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景观 阈限书写 时代精神价值
下载PDF
从阈限书写进入:文学人类学研究的一个视角 被引量:6
2
作者 李永平 李泽涛 《中国比较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69-186,共18页
文学人类学从历史边缘、附属、间隙、未定等地带发掘出人与物的"新元素"即阈限书写。文学人类学中的"阈限性"指涉着神话叙事中的时空通道、民俗仪式活动中的身份转换和族群认同中的边界效应。"阈限性"促... 文学人类学从历史边缘、附属、间隙、未定等地带发掘出人与物的"新元素"即阈限书写。文学人类学中的"阈限性"指涉着神话叙事中的时空通道、民俗仪式活动中的身份转换和族群认同中的边界效应。"阈限性"促使文学人类学研究遵循一种新的价值观并催生出新的视域——阈限学。"阈限学"出场的意义有四个方面:一是为人们认识文化文本(Culture as Text)提示了一种新的认知范式;二是感知不同事物之间的"边界"可能孕育着彼此的链接"通道";三是助力人们在事物"模棱两可"的过渡、转换的界面中获得自我澄明之境,追求澄明之境的"和"与"和解""融汇贯通",而非唯我独尊的"同";四是有利于人们在观照他者文明时摒弃"中心-边缘"范式,从西方佛卢瑟、德勒兹、加塔利、海德格尔以及朱利安的"间性"论视角重新认识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人类学 阈限书写 价值遵循 阈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