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0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佛教冥神信仰——“阎罗王”流行中国考
1
作者 王文丹 《历史学研究》 2023年第3期172-178,共7页
“阎罗王”本为婆罗门教原始冥神信仰,佛教的地狱观里继承了这位冥神。“阎罗王”初至中土,常被比附于传统民间信仰的“泰山府君”。自北朝至隋唐,在社会经济基础及民众思想水平不断演替的情况下,威严而又近似无情的“泰山府君”被更鲜... “阎罗王”本为婆罗门教原始冥神信仰,佛教的地狱观里继承了这位冥神。“阎罗王”初至中土,常被比附于传统民间信仰的“泰山府君”。自北朝至隋唐,在社会经济基础及民众思想水平不断演替的情况下,威严而又近似无情的“泰山府君”被更鲜活生动且富有人情味的“阎罗王”所替代,直至成为“阎罗王”的下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阎罗王 泰山府君 民间信仰 文化交流
下载PDF
《俄藏敦煌文献》中《阎罗王授记经》缀合研究 被引量:12
2
作者 党燕妮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04-109,共6页
敦煌本《阎罗王授记经》(《佛说十王经》)显示了中古时期敦煌乃至中国十王信仰的盛行,是研究中古时期民众信仰及佛教本土化、民间化表现的重要资料。本文对《俄藏敦煌文献》中的10件《佛说阎罗王授记令四众逆修生七斋功德往生净土经》... 敦煌本《阎罗王授记经》(《佛说十王经》)显示了中古时期敦煌乃至中国十王信仰的盛行,是研究中古时期民众信仰及佛教本土化、民间化表现的重要资料。本文对《俄藏敦煌文献》中的10件《佛说阎罗王授记令四众逆修生七斋功德往生净土经》残卷进行了释录缀合,并对相关问题做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阎罗王授记经》 《佛说十王经》 十王 敦煌文献
下载PDF
泰山府君与阎罗王更替考 被引量:11
3
作者 刘影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36-41,共6页
先秦乃至两汉,中国文化的重心在齐鲁之地。齐鲁德生、方士以他们深厚的文化传统使泰山这一地方信仰转为全国信仰,遂有帝王受命的“封禅”出现。随着这一仪式的巩固,特别是禅地的意义,使东汉末年泰山主死之说开始流行世间。两晋南北... 先秦乃至两汉,中国文化的重心在齐鲁之地。齐鲁德生、方士以他们深厚的文化传统使泰山这一地方信仰转为全国信仰,遂有帝王受命的“封禅”出现。随着这一仪式的巩固,特别是禅地的意义,使东汉末年泰山主死之说开始流行世间。两晋南北朝占据统治地位的冥神──泰山府君在唐宋之际逐渐被佛教的地狱之主阎罗王取代,以至近世湮没无闻,其原因正在于佛教以地狱受苦说和冥间写经修福说,塑造了阎罗王既威严又富有人情味的形象,相对于泰山府君的空洞无物,更易深入人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泰山 泰山府君 阎罗王
下载PDF
唐代小说中的阎罗王——印度地狱神的中国化 被引量:7
4
作者 范军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1期92-98,共7页
佛教自两汉之际传入中土,其地狱观念伴随佛经传译和教义的流行而逐渐播布华夏。魏晋以降,外来的地狱信仰与本土固有的冥界思想相互融合,开始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地狱观念。本文从阎罗地狱信仰在唐代融入中国民众信仰的神谱,阎罗信仰与地... 佛教自两汉之际传入中土,其地狱观念伴随佛经传译和教义的流行而逐渐播布华夏。魏晋以降,外来的地狱信仰与本土固有的冥界思想相互融合,开始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地狱观念。本文从阎罗地狱信仰在唐代融入中国民众信仰的神谱,阎罗信仰与地藏信仰合流的原因和影响,以及阎罗地狱信仰在唐代小说中世俗化的表现等方面进行分析论述,认为佛教地狱观念经过中国文化的洗礼在唐代基本完成了“中国化”的过程,形成了植根中国文化土壤的阎罗地狱信仰,阎罗王也由印度的地狱神演变为中国的“世俗化”的地狱主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阎罗王 地狱 中国化 世俗化 唐代小说
下载PDF
试论《西藏度亡经》与敦煌写本《阎罗王授记(十王)经》的关系
5
作者 钱光胜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1期105-110,162,共7页
藏地流传之《西藏度亡经》和敦煌写本《阎罗王授记(十王)经》分别代表了藏汉两地的冥界观念。文章从年代、内容及功用等方面对两个文本进行分析比较,表明两经之间相同点颇多,可能与安史之乱后吐蕃王朝统治敦煌时期藏汉两地的文化交流有关。
关键词 西藏度亡经 敦煌写本 阎罗王授记(十王)经 吐蕃 中阴 地狱
下载PDF
浅析唐代两京地区“阎罗王”信仰
6
作者 张莹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4期35-37,共3页
唐代长安、洛阳两地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空前发展,佛教在此迅速传播。佛教的宣扬者"阎罗王"成为佛教进军民间的率领者,其形象喜好以及是非观念在当地表现明显,为民众表达心声提供了另一种有效的途径。与此同时,这与两京地区... 唐代长安、洛阳两地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空前发展,佛教在此迅速传播。佛教的宣扬者"阎罗王"成为佛教进军民间的率领者,其形象喜好以及是非观念在当地表现明显,为民众表达心声提供了另一种有效的途径。与此同时,这与两京地区各方面的发展状况紧密联系,呈现一定的佛教民众化内容,部分反映了两京的社会现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 两京地区 佛教民间化 阎罗王
下载PDF
浅析唐两京地区“地狱说”与“阎罗王”观念——关于佛教民间化问题的研究
7
作者 张莹 《陕西教育(高教版)》 2012年第10期15-15,共1页
佛教在传播过程中对于民间化的问题很关注,尤其在唐代两京地区,为了迅速占领市场,其运用各种方式影响人们,其中,地狱说和阎罗王观念是佛教传播的两大法宝,通过它们很快将佛教发扬光大。本文通过对唐两京地区有关地狱说和阎罗王观念的论... 佛教在传播过程中对于民间化的问题很关注,尤其在唐代两京地区,为了迅速占领市场,其运用各种方式影响人们,其中,地狱说和阎罗王观念是佛教传播的两大法宝,通过它们很快将佛教发扬光大。本文通过对唐两京地区有关地狱说和阎罗王观念的论述,说明佛教在民间化过程中重视采取这两种途径去渗透和影响当地人们,这二者对于佛教在民间扩大传播有重要作用,增强佛教对大众的影响,并且通过此也可反映当时两京社会的一些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 两京地区 地狱说 阎罗王 佛教民间化
下载PDF
由“阎罗王审断图”及其所附冥律看唐初的佛教政策 被引量:1
8
作者 杨玉明 《青海社会科学》 CSSCI 2012年第3期147-153,共7页
唐初统治者对佛教充满了敌意与戒心,他们不断从政治、经济、法律等方面加强对佛教界的社会控制,导致两者关系紧张、冲突不断。成于贞观十三年(公元639年)的"阎罗王审断图"及其所附冥律,从另外一个角度形象地对唐初统治者的佛... 唐初统治者对佛教充满了敌意与戒心,他们不断从政治、经济、法律等方面加强对佛教界的社会控制,导致两者关系紧张、冲突不断。成于贞观十三年(公元639年)的"阎罗王审断图"及其所附冥律,从另外一个角度形象地对唐初统治者的佛教政策及其态度进行了描述,因此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阎罗王审断图 唐初 佛教政策
下载PDF
论经变画中地狱阎罗王信仰的本土化
9
作者 欧玄子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13年第6期20-23,共4页
本文运用经变画结合文献分析法,以阎罗王从印度极乐世界的引导者变为中国小说传统中的苦痛之最——地狱的统治者这一过程为研究内容,在分别介绍印度、中国两地的地狱信仰情况后,将佛教地狱取代中国本土宗教地狱信仰及之后继续本土化的历... 本文运用经变画结合文献分析法,以阎罗王从印度极乐世界的引导者变为中国小说传统中的苦痛之最——地狱的统治者这一过程为研究内容,在分别介绍印度、中国两地的地狱信仰情况后,将佛教地狱取代中国本土宗教地狱信仰及之后继续本土化的历史,按时间顺序分为秦汉、魏晋南北朝、唐五代和宋四个阶段,从地狱和地狱的统治者两个方面描绘了不同时期的地狱信仰情况,对民间地狱信仰中佛道融合相互渗透的现象做了一些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泰山治鬼 酆都 阎罗王 地狱
下载PDF
“阎罗王”在我国传播流变考 被引量:1
10
作者 佟彤 《前沿》 2013年第18期145-146,共2页
"阎罗王"是中国鬼话传说中最重要的形象之一,也是极具象征意义的文化符号。其形象是随着佛教在中国的传播过程进入中原地区,逐渐与中国本土原有的"泰山府君"形象合流并出现世俗化倾向,成为民间流行的掌管冥间的神。... "阎罗王"是中国鬼话传说中最重要的形象之一,也是极具象征意义的文化符号。其形象是随着佛教在中国的传播过程进入中原地区,逐渐与中国本土原有的"泰山府君"形象合流并出现世俗化倾向,成为民间流行的掌管冥间的神。"阎罗王"形象在我国的演变标志着佛教冥报思想中国化得最终成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阎罗王 泰山府君 本土化 世俗化
原文传递
哪位将军变成了阎罗王?
11
作者 陆弃 孙玉良 《意林文汇》 2018年第3期92-94,共3页
在中国历代的战将中,没有哪一位比隋朝的韩擒虎更富有传奇色彩了。他曾凭借三寸不烂之舌,说服久攻不下的另一位著名战将开城投降,他曾率五百铁骑兵不血刃,攻破一国,活捉天子与王后;他曾用威严的目光令突厥使者丧胆,他曾用一世英名令被... 在中国历代的战将中,没有哪一位比隋朝的韩擒虎更富有传奇色彩了。他曾凭借三寸不烂之舌,说服久攻不下的另一位著名战将开城投降,他曾率五百铁骑兵不血刃,攻破一国,活捉天子与王后;他曾用威严的目光令突厥使者丧胆,他曾用一世英名令被征服国箪食壶浆,他生前就被人看到阴司派人迎驾,说他是阴间的"阎罗王",三日大笑而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阎罗王 将军 传奇色彩
原文传递
阎罗王大失算
12
作者 木下顺二 申非 《日语学习与研究》 1979年第1期115-122,共8页
阎罗王大失算从前有一个铁匠,长期害疝气,终于丧了命。于是他被人给他穿上白衣裳,必须到冥土去受阎罗大王的审判。到冥土的路是漫长的,把铁匠累的够呛,他无精打彩慢吞吞地向前赶路。这时候,只听后面有人间道:“前面走的是谁?干嘛那么急... 阎罗王大失算从前有一个铁匠,长期害疝气,终于丧了命。于是他被人给他穿上白衣裳,必须到冥土去受阎罗大王的审判。到冥土的路是漫长的,把铁匠累的够呛,他无精打彩慢吞吞地向前赶路。这时候,只听后面有人间道:“前面走的是谁?干嘛那么急,等一下,一起走不好吗?”铁匠回头一看,原来也是个穿白衣裳的,于是边走边问,这才知道他在尘世时是个变戏法儿的,因为得了痢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阎罗大王 玄师 牙科医生 一生一代 下乙 阎罗王 地狱 尘世
原文传递
《聊斋志异》中的阎罗世界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富伟 《蒲松龄研究》 2001年第1期76-78,109,共4页
关键词 《聊斋志异》 阎罗王 天子 唐宋 传说 阴阳 官府 设立 管辖
下载PDF
《地狱变相》初探 被引量:10
14
作者 杜斗城 《敦煌学辑刊》 1989年第2期73-84,共12页
“地狱”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是一个非常可怕的名词。在漫长的中国封建社会中,“地狱观念”对中国民众的规范、抑制是非常强烈的。正因很多人怕死后堕入“地狱”,其反抗压迫的勇气大都被逆来顺受、委屈求全所代替了。封建王朝因为有... “地狱”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是一个非常可怕的名词。在漫长的中国封建社会中,“地狱观念”对中国民众的规范、抑制是非常强烈的。正因很多人怕死后堕入“地狱”,其反抗压迫的勇气大都被逆来顺受、委屈求全所代替了。封建王朝因为有“地狱”,使得其统治得以延长,中国人民敢于斗争的精神,因为有“地狱”而被消除了大半,尽管有时我们还可看到“地狱”带有劝善戒恶、鞭挞丑恶一面,但其在中国文化思想史上所起的主要作用还是消极的。那么,“地狱”到底是什么?它是如何产生,并用什么手段来影响人们的思想?本文试图用敦煌所出的资料及佛教石刻中的《地狱变相》来说明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教典籍 佛经 敦煌本 大足石刻 阎罗王 封建王朝 劝善 中国民众 地藏 佛教寺院
下载PDF
论敦煌民间文学与明清小说 被引量:1
15
作者 高国藩 《明清小说研究》 CSSCI 1989年第3期144-155,共12页
敦煌民间文学不管是变文、话本、故事赋、词文、对明清白话章回体小说,在内容、形式和风俗的传承上,都有明显的影响。
关键词 民间文学 敦煌变文 敦煌本 明清时代 明清小说 民间风俗 民间传说 阎罗王 庐山 民族
下载PDF
泰山信仰功能的演变与佛教中国化进程 被引量:3
16
作者 崔峰 《甘肃高师学报》 2011年第6期132-136,共5页
泰山治鬼观念在两汉时期民间已普遍流行。佛教初传中国,为了传播的需要迎合民众的传统思想将地狱说成泰山。魏晋时期,在佛道两教的共同利用下泰山府君成为民间流行的掌管冥间之神。随着佛教的深入发展,人们普遍接受因果报应和轮回转世说... 泰山治鬼观念在两汉时期民间已普遍流行。佛教初传中国,为了传播的需要迎合民众的传统思想将地狱说成泰山。魏晋时期,在佛道两教的共同利用下泰山府君成为民间流行的掌管冥间之神。随着佛教的深入发展,人们普遍接受因果报应和轮回转世说,梁齐以后,阎罗王信仰开始占据优势。唐代,地藏菩萨特殊的地狱救度功能使它在民间迅速流行逐步成为地狱之主,阎罗王和泰山王变为冥神之一。至五代宋初,形成了以地藏菩萨为主神与阎罗王和泰山王等十殿阎王结合的地狱诸神体系,实现了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也标志着佛教冥报思想中国化的最终成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泰山信仰 佛教 地狱 阎罗王
下载PDF
从王梵志诗看初盛唐时期民间的地狱观 被引量:1
17
作者 钱光胜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3期42-46,93,共6页
敦煌写本通俗白话诗王梵志诗较为真实、全面地反映了初盛唐时期民间信仰的重要组成部分———地狱观。其主要内容有:阎罗王取代了太山府君,成为地狱的主宰;"冥判"是地狱的中心环节;"奈河"已在冥界出现。这种观念世... 敦煌写本通俗白话诗王梵志诗较为真实、全面地反映了初盛唐时期民间信仰的重要组成部分———地狱观。其主要内容有:阎罗王取代了太山府君,成为地狱的主宰;"冥判"是地狱的中心环节;"奈河"已在冥界出现。这种观念世俗化为"七七斋"在民间流行。王梵志诗还反映了初盛唐时期佛教地狱观念与儒家孝道文化在民间的初步融合,表明佛教地狱思想已开始中土化、世俗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梵志诗 地狱观 敦煌写本 初盛唐时期 阎罗王 奈河 “七七斋”
下载PDF
十王信仰:唐宋地狱说之成型 被引量:10
18
作者 姜守诚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0年第9期81-87,共7页
该文以唐宋时民间盛行的十王信仰为中心予以考释,并结合有关道教文献对时人丧葬礼俗及宗教信仰加以探讨。笔者着眼于从唐宋道教文化入手分析当时汉地民众的丧葬行事和冥界观念,将有助于深化道书文献的理解,也有助于全面揭示所处历史跨... 该文以唐宋时民间盛行的十王信仰为中心予以考释,并结合有关道教文献对时人丧葬礼俗及宗教信仰加以探讨。笔者着眼于从唐宋道教文化入手分析当时汉地民众的丧葬行事和冥界观念,将有助于深化道书文献的理解,也有助于全面揭示所处历史跨度下的文化背景和宗教氛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王信仰 唐宋地狱说 阎罗王 十殿真君
下载PDF
依敦煌本缀理耀州《十王经》新得——兼及相关文献整理方法
19
作者 张总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20-135,共16页
陕西耀州神德寺塔与浙江台州灵石寺塔均发现了敦煌本以外的《十王经》,然而两者相差极大。台州所出五件完整,为白描图写本,耀州编号十余件但均有残破。这些抄出的经本,尤其耀州所出经本与敦煌本关系及价值如何,参照晚期续藏经的内容,的... 陕西耀州神德寺塔与浙江台州灵石寺塔均发现了敦煌本以外的《十王经》,然而两者相差极大。台州所出五件完整,为白描图写本,耀州编号十余件但均有残破。这些抄出的经本,尤其耀州所出经本与敦煌本关系及价值如何,参照晚期续藏经的内容,的确不能明晰。本文根据丰富的敦煌本内容,缀合耀州本后,力求理出其经本类型,分析其与敦煌本的差异,比定出其过渡类型、原创元素的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王经 阎罗王授记经 经本类型 文献整理
下载PDF
佛教研究的另一种思路:太史文《<十王经>和中国中世纪佛教地狱观念的形成》评介
20
作者 张贤明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16年第8期177-178,184,共3页
敦煌本《佛说十王经》(以下简称《十王经》)又称《阎罗王授记经》,其发现引起许多学者的关注,杜斗城先生首先进行了录文并进行了初步的分类和研究。他把《十王经》按经文、图、赞齐全的和只有经文,无图无赞的分为甲、乙两类,并对经中... 敦煌本《佛说十王经》(以下简称《十王经》)又称《阎罗王授记经》,其发现引起许多学者的关注,杜斗城先生首先进行了录文并进行了初步的分类和研究。他把《十王经》按经文、图、赞齐全的和只有经文,无图无赞的分为甲、乙两类,并对经中表现的地狱观念在中国佛教史上的地位及其演变进行了分析。[1]随后许多学者对《十王经》文本进行进一步研究,在经文的缀补方面,尤其以张总先生和党燕妮女士的成果尤为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王经 阎罗王授记经 杜斗 敦煌本 疑伪经 中国佛教史 敦煌遗书 敦煌地区 写经 史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