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面对“阐释危机”:电影“想象力消费”的理论自觉与方法论思考 被引量:4
1
作者 陈旭光 张明浩 《民族艺术研究》 2023年第3期5-16,共12页
电影“想象力消费”理论是面对“阐释危机”的一次理论自觉建构,旨在为想象力消费类电影提供有效阐释的理论批评体系,同时秉承“以人为本”和为青年一代的审美消费自主与话语表达权力发声的初衷。想象力消费理论面对想象力消费类电影不... 电影“想象力消费”理论是面对“阐释危机”的一次理论自觉建构,旨在为想象力消费类电影提供有效阐释的理论批评体系,同时秉承“以人为本”和为青年一代的审美消费自主与话语表达权力发声的初衷。想象力消费理论面对想象力消费类电影不断崛起但“阐释”不足的现实,以解决现实问题和建构直面阐释危机的电影理论、批评研究范式为旨归。“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是想象力消费理论的方法论原则。想象力消费的“理论批评化”实践对分析具体文本、样式、文化现象和产业格局等,有一定的有效性。想象力消费理论的建构需要不断自省,要意识到理论的限度,警惕理论先行,坚守理论实践性,知行合一,经世致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想象力消费理论 想象力消费类电影 阐释危机 理论自觉 理论方法 理论批评化 理论自省
下载PDF
当下中国电影艺术性反思:从阐释危机到专业精神
2
作者 邵猛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4期7-14,共8页
近年来,中国电影的一大突出问题是专业精神的流失,电影的商品性、产业性、媒介性被持续放大,艺术性话题愈发失语。电影作为“第七艺术”所面临的当代危机,与其说是艺术表征模式危机,不如说是电影美学的阐释危机;在商业资本的把持下,中... 近年来,中国电影的一大突出问题是专业精神的流失,电影的商品性、产业性、媒介性被持续放大,艺术性话题愈发失语。电影作为“第七艺术”所面临的当代危机,与其说是艺术表征模式危机,不如说是电影美学的阐释危机;在商业资本的把持下,中国电影出现了从工业资本主义到审美资本主义的变异;艺术感染力缺失表现为叙事文本的弱化,掀起一场能指的狂欢;当资本逻辑逐渐替代艺术逻辑,中国电影亟待唤回“工匠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阐释危机 审美资本主义 叙事弱化 资本逻辑 工匠精神
下载PDF
新媒介时代“电影阐释”之思:理论、方法与视野——专访知名学者、影视评论家陈旭光教授 被引量:1
3
作者 陈旭光 张明浩 李立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3期4-11,共8页
“阐释的危机”意识在电影阐释过程中是“历时”的“存在”,是数代学人在启蒙与文化建设使命下的自省与自觉。从电影阐释的“整体观”视野来看,当下“阐释的危机”表现在宏大理论与具体现实游离,未能聚焦“真问题”等方面。我们期待的... “阐释的危机”意识在电影阐释过程中是“历时”的“存在”,是数代学人在启蒙与文化建设使命下的自省与自觉。从电影阐释的“整体观”视野来看,当下“阐释的危机”表现在宏大理论与具体现实游离,未能聚焦“真问题”等方面。我们期待的“有效阐释”需要阐释者将理论内化为自己的血肉,在批评实践中不断校正,在理论与阐释行为之间进行一种“现象学式”的互动、互文、互见与汇通。理论批评应该坚守“问题”意识,坚持“以人为本”、经世致用等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阐释 阐释危机 理论 方法 视野
下载PDF
精英的误读——评《阐释与批判——当代文化消费中的异化与危机》
4
作者 吴小玲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5期91-93,102,共4页
 站在精英的立场上,《阐释与批判———当代文化消费中的异化与危机》认为大众文化的身体化、视觉化、商业化是当代人异化的表现,反过来又进一步加重了人的异化。针对上述观点进行反驳:用精英的标准对大众文化进行解读必然造成对大众...  站在精英的立场上,《阐释与批判———当代文化消费中的异化与危机》认为大众文化的身体化、视觉化、商业化是当代人异化的表现,反过来又进一步加重了人的异化。针对上述观点进行反驳:用精英的标准对大众文化进行解读必然造成对大众文化的误读,因此应坚持把大众的还给大众,把精英的还给精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阐释与批判——当代文化消费中的异化与危机 大众文化 刘士林 文化产业
下载PDF
对当代中国文论有效性的质疑与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王纪人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46-49,共4页
任何有效的文论都应具备实践性的品格,可是当代文论与我们所处的生活世界和艺术实践严重脱节。许多理论观点在文论圈内热热闹闹,一出圈外则乏人问津。即使如“新写实”、“后现代”一类口号似乎与部分创作现象相吻合,但问题在于它们是... 任何有效的文论都应具备实践性的品格,可是当代文论与我们所处的生活世界和艺术实践严重脱节。许多理论观点在文论圈内热热闹闹,一出圈外则乏人问津。即使如“新写实”、“后现代”一类口号似乎与部分创作现象相吻合,但问题在于它们是否真正回答了时代向文学提出的课题,是否担负起文论疏导创作的使命,以及从学理的角度阐明或探索相应的艺术规律。“新写实主义”的理论以“新写实”的名义取消了创作主体的能动性,是从“文学主体性”立场上的倒退,与平庸的现实达成妥协。“后现代”贯穿一切的主张则表现为语境错位,妨碍中国文化的现代性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文论 语境错位 阐释危机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