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3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类命运共同体文化构建的当代任务及其哲学阐释
1
作者 刘同舫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12,共8页
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马克思共同体思想中国化时代化的具体方案,蕴含深厚的理论智慧和哲学基础。在存在论层面,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化构建应当聚焦剖析文化发展的“动力因”,营造公平合理的全球化发展图式,推动多元文化交流共鉴,凝聚全球... 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马克思共同体思想中国化时代化的具体方案,蕴含深厚的理论智慧和哲学基础。在存在论层面,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化构建应当聚焦剖析文化发展的“动力因”,营造公平合理的全球化发展图式,推动多元文化交流共鉴,凝聚全球发展的思想共识。在认识论层面,人类迈向“命运共同体”的力量遵循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人类命运共同体文化构建需要在准确认识历史必然趋势的基础上,树立共同利益至上与“和而不同”的交往原则,秉承互惠互利的合作理念。在价值论层面,从“市民社会”到“人类社会”的转变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文化构建提供了价值立场上的理论遵循,指引其在与西方“普世价值”截然不同的“全人类共同价值”的理论高度上重构世界文明整体及其精神内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命运共同体 文化构建 哲学阐释
下载PDF
水伦理价值体系构建的生态哲学阐释——评《水伦理的生态哲学基础研究》
2
作者 雒新艳 李玉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I0001-I0001,共1页
当前,全球水环境面临严峻挑战,水资源短缺、水污染、水生态失衡等问题日益突出,不仅影响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而且威胁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在这种背景下,水伦理价值体系的构建显得尤为重要,有助于我们重新审视人与水的关系,从伦理... 当前,全球水环境面临严峻挑战,水资源短缺、水污染、水生态失衡等问题日益突出,不仅影响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而且威胁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在这种背景下,水伦理价值体系的构建显得尤为重要,有助于我们重新审视人与水的关系,从伦理道德的角度去规范人类的水资源利用行为,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基于此,本文参阅《水伦理的生态哲学基础研究》一书,结合生态哲学理论分析阐释水伦理价值体系的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伦理 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伦理价值体系 生态哲学 哲学阐释 生态失衡 伦理道德 生态系统
下载PDF
化学科学发展的哲学阐释——评《化学哲学概论》
3
作者 尼玛巴姆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I0004-I0004,共1页
化学作为一门研究物质组成、结构、性质等活动的自然科学,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这个过程中不仅是对物质世界的深入探索,更是对哲学观念的实践与检验。基于此,本文参阅由邱道骥编著、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化学哲学概论》一书,从... 化学作为一门研究物质组成、结构、性质等活动的自然科学,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这个过程中不仅是对物质世界的深入探索,更是对哲学观念的实践与检验。基于此,本文参阅由邱道骥编著、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化学哲学概论》一书,从哲学视角出发对化学科学的发展进行阐释分析。对化学知识的形成、发展和检验进行了深入探讨,指出化学知识的产生并非是孤立的,而是与人类的认识方式和思维方式紧密相连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知识 哲学概论 哲学视角 哲学阐释 紧密相连 哲学观念 科学的发展 发展历程
下载PDF
哲学阐释学的拓展与翻译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梁真惠 耿强 《外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83-88,共6页
国内翻译界对阐释学的研究大多局限于哲学阐释学的三大原则,即"理解的历史性"、"效果历史"和"视阈融合",而忽视了其它阐释学流派持论的合理性。很多著者基本未加批判就直接借用阐释学原则来研究翻译现象... 国内翻译界对阐释学的研究大多局限于哲学阐释学的三大原则,即"理解的历史性"、"效果历史"和"视阈融合",而忽视了其它阐释学流派持论的合理性。很多著者基本未加批判就直接借用阐释学原则来研究翻译现象,导致两种结果:第一,文本阐释的有效性被置换,这对翻译学科的本体研究构成了威胁;第二,将哲学阐释学原则直接应用到翻译实例分析上,这也在某种程度上误读了哲学阐释学的理论品格。针对上述问题,本文主张应重点从文本意义的有效性与文本意义生成机制两个方面去拓展哲学阐释学的应用空间,以适应翻译学科的理论需要和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阐释 翻译学科 作者意图 文本意图
下载PDF
医学阐释学——医学哲学研究新视角 被引量:4
5
作者 张铁山 李殿富 《医学与哲学》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8-21,共4页
医学阐释学是哲学阐释学在医学领域的应用,是医学与哲学交叉的一个新领域。简述哲学阐释学的发展以及其主要观点,并集中讨论了医学阐释学研究的范畴,其中包括人体的现象学、健康和病患的意义、医患关系、生命伦理学、医学的目的。指出... 医学阐释学是哲学阐释学在医学领域的应用,是医学与哲学交叉的一个新领域。简述哲学阐释学的发展以及其主要观点,并集中讨论了医学阐释学研究的范畴,其中包括人体的现象学、健康和病患的意义、医患关系、生命伦理学、医学的目的。指出医学阐释学对医学哲学、医学人文科学研究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阐释 医学阐释 医学哲学 医学人文科学
下载PDF
中国方案的哲学阐释 被引量:4
6
作者 唐爱军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82-84,共3页
面对"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的"时代之问",针对治理赤字、信任赤字、和平赤字和发展赤字等全球性挑战,中国方案应运而生,它是为应对全球性挑战、破解人类共同难题而提出的中国理念、中国主张。中国方案有着深刻... 面对"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的"时代之问",针对治理赤字、信任赤字、和平赤字和发展赤字等全球性挑战,中国方案应运而生,它是为应对全球性挑战、破解人类共同难题而提出的中国理念、中国主张。中国方案有着深刻的哲学意蕴与价值理念,从哲学高度阐释中国方案,可以从"如何看待这个世界""如何推动这个世界进步""这个世界的相处之道是什么"三个逻辑层次揭示其所蕴含的独特的、新型的世界观、国家观、制度观、发展观、治理观、文明观、和平观和义利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代之问 中国方案 哲学阐释
下载PDF
关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法哲学阐释: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原创性贡献初论 被引量:5
7
作者 公丕祥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5-16,共12页
深刻理解与论述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原创性理论贡献,这是新时代中国法学界关于习近平法治思想研究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马克思的两个伟大发现之一,就是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基于习近平法治思想对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法哲学阐释... 深刻理解与论述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原创性理论贡献,这是新时代中国法学界关于习近平法治思想研究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马克思的两个伟大发现之一,就是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基于习近平法治思想对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法哲学阐释,深入探讨习近平法治思想对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发展的原创性贡献,我们可以看到,习近平法治思想站在世界历史的高度,创造性地阐发马克思主义法哲学关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基本原理,悉心把握人类法治文明发展趋势,科学揭示人类法治文明发展的多样性统一规律和交流互鉴规律;创造性地提出"人类文明新形态"的重大命题,深刻确证当代中华法治文明亦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明历史性生成的内在必然性;创造性地论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崭新理念,为重构全球秩序体系确立了价值基石,指明了人类文明进步的前行方向,从而彰显了科学法治理论逻辑的真理性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法治思想 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人类法治文明新形态 哲学阐释
下载PDF
哲学阐释原则视域中的中国新现代性之辨——兼论马克思社会建设逻辑理论的合理性 被引量:1
8
作者 曹典顺 卞伟伟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0-65,共6页
中国道路应该坚持现代性哲学的"发展"的社会逻辑,还是选择后现代性哲学的"进步"的社会逻辑,抑或确立实践性哲学的"建设"的社会逻辑,是哲学家们必须澄清的重大理论问题。现代性论者认为,中国新现代性不应... 中国道路应该坚持现代性哲学的"发展"的社会逻辑,还是选择后现代性哲学的"进步"的社会逻辑,抑或确立实践性哲学的"建设"的社会逻辑,是哲学家们必须澄清的重大理论问题。现代性论者认为,中国新现代性不应该脱离现代文明的大道,应该秉承以"同一性"为原则、以科学技术创新推动"理性自由"实现的"社会发展逻辑";后现代性论者认为,中国新现代性应该汲取现代化发展损害个性发展的教训,树立以"解构性"为原则、以实现个体生存方式自由为理想的"社会进步逻辑";马克思哲学论者认为,中国新现代性应该以当下中国的发展水平为背景,坚持以"实践性"为原则、以人们物质文化需要满足为主旨的"社会建设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道路 中国新现代性 哲学阐释原则 马克思的社会建设逻辑
下载PDF
典籍译者主体性的哲学阐释学观照——以“易安词”英译为例 被引量:2
9
作者 葛文峰 季淑凤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1期107-110,共4页
哲学阐释学的三个原则———"理解的历史性"、"视阈融合"与"效果历史"应用在"易安词"英译的个案分析中,误读、文化过滤与复译(重译)现象证明了典籍译者在翻译活动中不可避免的主观能动性。哲... 哲学阐释学的三个原则———"理解的历史性"、"视阈融合"与"效果历史"应用在"易安词"英译的个案分析中,误读、文化过滤与复译(重译)现象证明了典籍译者在翻译活动中不可避免的主观能动性。哲学阐释学本体论思维辨证证实了典籍译者主体性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典籍 哲学阐释 译者主体性 英译 “易安词”
下载PDF
哲学阐释学与文化模式 被引量:2
10
作者 夏宁 《求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140-142,共3页
20世纪兴起的阐释学是基于语言在社会中的特殊作用而成为一门学科。本文拟从现代哲学阐释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解的历史性、偏见观、视域融合几个核心原则入手,论证理解观的演变发展对阐释学和文化交流的影响。而海德格尔提出的"先理解... 20世纪兴起的阐释学是基于语言在社会中的特殊作用而成为一门学科。本文拟从现代哲学阐释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解的历史性、偏见观、视域融合几个核心原则入手,论证理解观的演变发展对阐释学和文化交流的影响。而海德格尔提出的"先理解"和斯坦纳的"阐释过程"丰富了文化交流的文本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阐释 理解 先理解 模式
下载PDF
“两弹一星”精神的历史与时代价值之哲学阐释 被引量:1
11
作者 金鑫 白晓峰 范植开 《高原文化研究》 2023年第1期1-11,共11页
成功研制“两弹一星”是中华民族复兴道路上的重要里程碑。“两弹一星”精神是中华民族的辉煌篇章。“两弹一星”精神作为一种历史文化资源,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新中国科技发展的伟大实践成果,此精神蕴含了崇高的理想信念、中华传统文化的... 成功研制“两弹一星”是中华民族复兴道路上的重要里程碑。“两弹一星”精神是中华民族的辉煌篇章。“两弹一星”精神作为一种历史文化资源,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新中国科技发展的伟大实践成果,此精神蕴含了崇高的理想信念、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科学的战略决策、顽强拼搏的干劲、艰苦奋斗的创业等一系列精神特质,具有丰富的历史价值与时代价值。“两弹一星”精神的历史价值在于为党和国家的事业积淀了成功的宝贵经验,主要体现在中国共产党核心领导层战略决策的重要作用与党的集中统一领导的政治体制,老一辈科学家发挥核心作用做出的突出贡献,广大参与研制人员的集体攻关,以及造就出一支敢打硬仗的政治思想与业务过硬的队伍。“两弹一星”精神的时代价值在于这种精神是广大科技人员的核心理念、思想境界、价值追求与行为的基本要求,并奠定了事业红色基因。主要体现在筑牢理想信念有信仰,坚定文化自信有情怀,树立光辉典范有榜样,强化育人引路有作为,激励攻坚克难有创新等方面。“两弹一星”成功研制所产生的巨大精神成果,是中国共产党人卓越智慧、科学家奉献精神与中华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结晶,是新中国一代知识分子的精神特质,是滋养事业接力前行的动力源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弹一星”精神 历史价值 时代价值 哲学阐释
下载PDF
哲学阐释学对变译的解释 被引量:6
12
作者 文玲霞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12-117,共6页
伽达默尔哲学阐释学研究的重点是理解的问题,其理论的一些方面已经为翻译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切入点。以伽达默尔哲学阐释学三条重要原则:理解的历史性、历史的未完成性和文本意义的不确定性、视域与视域的融合为基础强调翻译总是在特... 伽达默尔哲学阐释学研究的重点是理解的问题,其理论的一些方面已经为翻译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切入点。以伽达默尔哲学阐释学三条重要原则:理解的历史性、历史的未完成性和文本意义的不确定性、视域与视域的融合为基础强调翻译总是在特定历史片断中进行;不同时代的译者(阐释者)对文本意义的解读都打上了历史的烙印;翻译是译者个体视域与文本视域相融合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阐释 伽达默尔 历史性 未完成性 视域 重译
下载PDF
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哲学阐释 被引量:2
13
作者 刘淑英 王垚 《长白学刊》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8-43,共6页
正确认识和准确把握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对于确定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和工作重点,解决当代中国所面临的突出问题,实现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主要矛盾学说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理论范畴,展现出了马克思主义矛盾学说的... 正确认识和准确把握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对于确定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和工作重点,解决当代中国所面临的突出问题,实现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主要矛盾学说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理论范畴,展现出了马克思主义矛盾学说的思想逻辑。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是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得出的科学结论。对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进行哲学维度的解读,就是要在"两个已变""两个没变""变与不变"和"因变而变"中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把握新时代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辩证关系,探索化解新矛盾、解决新问题的根本方法和现实路径,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社会主要矛盾 哲学阐释
下载PDF
再现中国古典诗词意境美:哲学阐释学视域下的英译探索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静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75-179,共5页
哲学阐释学是研究文本意义和解释的理论,它要求译者在理解和解释原文的过程中,拓展自己的视域并与原文视域交融,实现跨越时空界限的"视域融合"。中国古典诗词是意境美、音韵美和形式美的和谐统一。意境是诗歌的灵魂,意象是意... 哲学阐释学是研究文本意义和解释的理论,它要求译者在理解和解释原文的过程中,拓展自己的视域并与原文视域交融,实现跨越时空界限的"视域融合"。中国古典诗词是意境美、音韵美和形式美的和谐统一。意境是诗歌的灵魂,意象是意境营造的核心词。由于东西方民族文化积淀的差异,相同意象的诗词可能会在属于不同文化群体的译者思想中形成不同的理解。因此,译者应从阐释学视角,融合自身和原文视域,努力接近原作者的初始视域,正确地呈现意象,再现中国古典诗词的意境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阐释 视域融合 古典诗词 意境美
下载PDF
唤起我们时代的成人自觉——读刘铁芳《追寻生命的整全:个体成人的教育哲学阐释》 被引量:4
15
作者 刘莉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23-124,共2页
刘铁芳教授新著《追寻生命的整全:个体成人的教育哲学阐释》(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年4月出版,以下简称《追寻生命的整全》,该书入选2016年国家社科文库)以教育何以关注个体成长的整体性为中心,针对当下教育的碎片化、无序化,提出了具... 刘铁芳教授新著《追寻生命的整全:个体成人的教育哲学阐释》(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年4月出版,以下简称《追寻生命的整全》,该书入选2016年国家社科文库)以教育何以关注个体成长的整体性为中心,针对当下教育的碎片化、无序化,提出了具有整体性、渐进性的整全性教育,强调以爱来唤醒个体生命的自觉、以哲学教育促成个体人格的完成,最终回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这一人类恒久的主题,由此而廓清通往整全的教育路径,提出了“整全性教育”一说,即“从身体出发,经由体育、美育、德育、智育的逐步展开,以爱的生长为动力,以个体生命自觉为指向,最终达成个体人格精神的完善”.可以说整全性教育的宗旨就是要帮助个体实现生命的完整与健全,从而成就个体的德性与幸福.纵观整全性教育,可以发现一个由身之健全到心之完善的上升,而构建这一上升的要素中有三点最为重要:作为起点的“身体”,作为上升动力的“爱”,以及作为终点的“整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体成长 个体生命 人的教育 哲学阐释 自觉 高等教育出版社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成人
下载PDF
“新格义”阐释:西方哲学阐释学的本土化问题 被引量:3
16
作者 谷鹏飞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3-20,177,共9页
西方哲学阐释学的本土化不是哲学普遍的具体化,而是具体哲学的有差别的展开。由于西方哲学阐释学本土化的理想性本质设定至今尚处于发展过程之中,故而需要运用“新格义”阐释法加以推进。西方哲学阐释学的本土化,是将西方哲学阐释学与... 西方哲学阐释学的本土化不是哲学普遍的具体化,而是具体哲学的有差别的展开。由于西方哲学阐释学本土化的理想性本质设定至今尚处于发展过程之中,故而需要运用“新格义”阐释法加以推进。西方哲学阐释学的本土化,是将西方哲学阐释学与中国传统哲学阐释学各自具有的“创造的诠释学”内涵作“共现”“分梳”“比堪”“融通”的“对位阐释”,从而形成一种以文本与阐释者意义建构为双焦点,以文本的言内之义与言外之义为双向阐释路径,以文本的真理性意义生发与阐释者生存意义的获得为双向阐释目标,通过文本诸要素与阐释者诸要素的相互感发,最终实现文本阐释共同体建构的过程。在此文本阐释共同体建构过程中,“新格义”阐释将使每一个文本都可以滋生无限意涵,每一次阐释都是文本意义的新发现,每一次阐释活动都是阐释者创新自我并理解自我的新方式。这样的阐释将最终成为一种行动事件,文本的意义也最终呈现为一种开放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哲学阐释 本土化 创造的诠释学 新格义
下载PDF
教育理解与人的自我回归——评刘铁芳教授新著《什么是好的教育:学校教育的哲学阐释》 被引量:1
17
作者 熊金菊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F0002-F0002,F0003,共2页
教育理解意指教育者能深入教育实践情境或教育文本,真实进入儿童的生活及内心世界或文本作者的内在思维逻辑,从而获得意义,藉以指导教育行动。在这个过程中,教育者自我全身心投入,带着自我过去的经验、认同与个性特质进入教育实践... 教育理解意指教育者能深入教育实践情境或教育文本,真实进入儿童的生活及内心世界或文本作者的内在思维逻辑,从而获得意义,藉以指导教育行动。在这个过程中,教育者自我全身心投入,带着自我过去的经验、认同与个性特质进入教育实践或文本的情境中,达成教育理解的同时,获得自我认识或自我超越。因此,教育理解是教育实践能力提升的前提,教育者的自我回归是加深教育理解能力的关键,而自我认识是教育理解的达成目标。在教育实践中,教育者通过回归自我来理解教育并见证自我。通过不断回归自我,教育者可以更深切理解教育;而教育的更深切理解又能帮助教育者更好回归自我,更多自我认识。在这种循环往复中教育者以自我融人的方式与儿童进行教育性交往,以身体直接感受及自我认同发生变化的体知性理解方式面对儿童,实现对儿童成长的教育引导作用。换言之,教育实践从教育理解开始,通过自我回归的方式,最终指向教育者的自我认识与自我提升,从教育者的体知性理解达到对教育实践及儿童成长的引领作用。刘铁芳教授的新著《什么是好的教育:学校教育的哲学阐释》体现了作者教育理解一回归自我一自我认识一教育再理解一自我提升的循环往复的过程,从自我生活情境、自我存在式语言及自我理论体系三个方面诠释了教育理解与人的自我回归这一相互关系及其教育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教育 哲学阐释 回归 教授 教育实践 自我认识 儿童成长 生活情境
下载PDF
哲学阐释学视角下汉诗英译的“三美”原则研究——再现中国古典诗词英译意境美 被引量:4
18
作者 冯菲菲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4期61-65,共5页
从哲学阐释学视角出发,以唐朝著名诗人柳宗元的诗《江雪》为例,分别列举三位学者对该诗歌的翻译版本,从"意美""音美""形美"角度分析三个翻译版本的优劣,进而论证哲学阐释学和"三美"原则在汉诗... 从哲学阐释学视角出发,以唐朝著名诗人柳宗元的诗《江雪》为例,分别列举三位学者对该诗歌的翻译版本,从"意美""音美""形美"角度分析三个翻译版本的优劣,进而论证哲学阐释学和"三美"原则在汉诗英译中的可行性。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以斯坦纳的翻译四步骤和许渊冲的"三美"原则为具体标准,可以达到汉诗英译的完美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诗英译 “三美”原则 哲学阐释
下载PDF
哲学阐释学视野下翻译过程探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赵丹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32-37,共6页
哲学阐释学突破了传统阐释学的限制,可以揭示出翻译过程中文本理解和生成的阐释机制,其理论思想对翻译过程研究发挥了重要效用,涉及语言观、文本理解、译者主体性以及文本理解语境等方面的翻译过程框架构建,并引发对哲学阐释学视野下文... 哲学阐释学突破了传统阐释学的限制,可以揭示出翻译过程中文本理解和生成的阐释机制,其理论思想对翻译过程研究发挥了重要效用,涉及语言观、文本理解、译者主体性以及文本理解语境等方面的翻译过程框架构建,并引发对哲学阐释学视野下文本误读的产生和同时代多译本存在及复译等翻译问题的进一步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阐释 翻译过程 文本理解 文本语境
下载PDF
和谐理论的哲学阐释 被引量:2
20
作者 孟威佳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09年第11期112-113,共2页
本文通过对和谐所作的哲学阐释,从系统的角度揭示了和谐社会的本质内涵,在挖掘传统哲学资源的同时,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与实践提出了几点辩证思考。
关键词 和谐 和谐社会 哲学阐释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