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翻译中文本理解与阐释的多元化 被引量:2
1
作者 裘姬新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8年第6期9-13,19,共6页
哲学阐释学中关于文本理解与解释的理论为翻译研究提供了理论与逻辑上的契机。翻译是理解与表达的双向过程,译者首先是作为原文本的读者,先有译者自身对原文本的理解、阐释,才有译本的诞生。本文从理解的历史性,原作者与理解者视域融合... 哲学阐释学中关于文本理解与解释的理论为翻译研究提供了理论与逻辑上的契机。翻译是理解与表达的双向过程,译者首先是作为原文本的读者,先有译者自身对原文本的理解、阐释,才有译本的诞生。本文从理解的历史性,原作者与理解者视域融合的必要性,以及理解者对文本空白填空的合法性等三方面,对文本的解读过程予以理论展开,分析不同译者对同一原著的不同理解,论证阐释多元化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本理解 阐释 理解的历史性 视域融合 阐释多元化
下载PDF
从“视域融合”看阐释的多元化——析《名利场》的两个中译本
2
作者 康玲瑜 《海外英语》 2014年第5X期164-165,共2页
伽达默尔提出了哲学阐释学三大著名原则:"理解的历史性"、"视域融合"和"效果历史"。其中"视域融合"很好地解释了"文化过滤"现象,动摇了作者至高无上的权威地位,证明了同一文本有多... 伽达默尔提出了哲学阐释学三大著名原则:"理解的历史性"、"视域融合"和"效果历史"。其中"视域融合"很好地解释了"文化过滤"现象,动摇了作者至高无上的权威地位,证明了同一文本有多元阐释和多重译本的合理性。该文试图运用"视域融合"原则,从语言和文化层面对比分析《名利场》两个中译本中的"文化过滤"现象,论证阐释多元化的合理性和必然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域融合 文化过滤 阐释多元化
下载PDF
“心所同然”与“各有会心”——宋明以来诗学中以解释者为中心的主观性阐释方法摭谈
3
作者 刘凤霞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51-155,共5页
宋明以来文人对诗歌进行的主观性评点和鉴赏成为中国古代阐释学的一大景观。其主观性不仅表现为对诗人"心所同然"的知音式共赏,还表现为"各有会心"的个体性解读。究其原因,除了以"言不尽意"、"诗无... 宋明以来文人对诗歌进行的主观性评点和鉴赏成为中国古代阐释学的一大景观。其主观性不仅表现为对诗人"心所同然"的知音式共赏,还表现为"各有会心"的个体性解读。究其原因,除了以"言不尽意"、"诗无达诂"和"六经注我"为代表的诗学阐释传统,还包括宋明理学、心学背景下,由"尚意"到"尚味"诗学精神的转变,以及随之而来的"反诠释"倾向。其后,在清代学者毁誉参半的评价体系下,古代诗歌的阐释呈现出多元共生的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观阐释 “心所同然” “各有会心” 阐释多元化
下载PDF
阐释的多元化:中国古代阐释学的一个传统 被引量:1
4
作者 李熙 《求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86-188,共3页
中国古代存在着丰富的阐释学资源。通过运用和融合西方现代阐释学与儒家经典的理论观点,本文试图论证中国古代固有的阐释多元化传统。通过论证"知人论世"、"以意逆志"等阐释方法的不足,本文强调,重视阐释者历史性... 中国古代存在着丰富的阐释学资源。通过运用和融合西方现代阐释学与儒家经典的理论观点,本文试图论证中国古代固有的阐释多元化传统。通过论证"知人论世"、"以意逆志"等阐释方法的不足,本文强调,重视阐释者历史性和读者反应的观点是一种具有理论价值的方法策略,普遍存在于古代的实际阐释活动中。具体剖析历代注疏家对儒家经典文本的阐释,亦可印证阐释多元化现象的合理性。本文还引用古代评论家对诗歌文本的不同阐释,分析了阐释多元化现象存在的各种原因,以此证明这种现象所具有的必然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阐释学传统 文本 阐释多元化
原文传递
艺术哲学的理论形态与研究范式 被引量:1
5
作者 夏燕靖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7-36,共10页
近年来,在艺术学理论研究中,艺术与哲学的互动渐成显学,尤其是艺术学理论学科增列“艺术哲学”研究方向,其研究视域极大拓展了艺术学理论学科运用辩证法、辩证逻辑思考艺术问题的空间。其实,艺术与哲学的关系问题在没有学科参与之前,就... 近年来,在艺术学理论研究中,艺术与哲学的互动渐成显学,尤其是艺术学理论学科增列“艺术哲学”研究方向,其研究视域极大拓展了艺术学理论学科运用辩证法、辩证逻辑思考艺术问题的空间。其实,艺术与哲学的关系问题在没有学科参与之前,就已经存在于哲人对艺术问题的思考中,艺术哲学的研究形态一直致力于回答“艺术是什么”的问题。然而,在学科体系中再次提出“艺术是什么”这一设问,则需要在阐释哲学与艺术基本认知的基础上加以反思,以解答“艺术做什么”的问题。故而,借助相应的研究范式对艺术学理论学科发展中的艺术形而上问题进行阐释,则可以借助哲学认识论形成多元把握艺术哲学的范式理路,比如以艺术的主体性和主体间性来思考并回答“艺术做什么”的问题。这或许是一条解释艺术学理论内在、外在结构问题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哲学 多元化阐释艺术 理论形态 研究范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