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中国阐释学理论资源整理及现代性转换问题
被引量:4
- 1
-
-
作者
卓今
-
机构
湖南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
出处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79-190,共12页
-
文摘
中国阐释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建构的路径和方法,在借鉴西方阐释学理论资源的同时,中国阐释理论资源的现实价值和当代意义值得重视。中国阐释学理论资源虽有已经成型的思想体系,更多的是偶然的、断裂的碎片化阐释实践案例。中国阐释学的本体论有其意义的源头和构成:由"言意之辩""名实之辩"引发的主客体关系探索,以及被意识支配的话语建构的行为和动机,发展出多种传统阐释模式:一是重辨析、考证、注疏和版本清理研究的"实证式阐释";二是以尚意、尚味、尚趣和尚情为旨归的"体悟式阐释";三是以感知、心解和"不立文字"为理解方法的"心证式阐释"。中国阐释学理论资源的现代性转换,有必要吸收西方阐释学优秀成果,外史与内史结合,在丰富的文献史料资源上进行细致的筛选、分离,使阐释学资源独立出来,用历时性表现和证明阐释学的共时性问题。史论结合、论从史出,建构中国阐释学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
-
关键词
话语体系建构
阐释学
中国阐释学
传统阐释学资源
现代性转换
-
分类号
I0
[文学—文学理论]
-
-
题名文学阐释活动中的视域重置
- 2
-
-
作者
庄鹏涛
-
机构
河南大学文学院
-
出处
《中州大学学报》
2008年第3期35-37,共3页
-
文摘
西方形而上学认识论传统中二元对立模式深深地影响着传统阐释活动的知识探究体系。主体与客体、审美观照与作者意图、作品本文与"隐秘意义"等对立的存在就深源自这种影响。伽达默尔的哲学阐释学以其理论的深广度揭示出传统阐释学的局限和弊病所在,是对传统阐释学的反叛与超越,它完成了诠释学从方法论到本体论的转变。其中对阐释活动中"视域融合"的讨论极具启迪和理论发生意义。
-
关键词
传统阐释学
二元对立
视域融合
-
Keywords
traditional hermeneutics
binary opposition
horizon fusion
-
分类号
I01
[文学—文学理论]
-
-
题名国学传统与模糊理论——古典文学研究断想
被引量:1
- 3
-
-
作者
何新文
-
出处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6年第2期137-137,共1页
-
文摘
长期以来,古典文学领域所形成的特别注重考订、笺注、训释的治学传统,可称之为“国学”的传统之一。不消说,这种传统的治学之道中,确有不少行之有效的经验和方法值得继承和发扬,有些考订、诠释也的确为推进研究工作提供了条件,应当得到肯定和尊重。但,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
-
关键词
国学传统
古典文学研究
模糊理论
治学之道
训释
经验和方法
重考
传统的阐释学
种传
生卒时间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阐释的多元化:中国古代阐释学的一个传统
被引量:1
- 4
-
-
作者
李熙
-
机构
四川大学中国俗文化研究所
-
出处
《求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86-188,共3页
-
文摘
中国古代存在着丰富的阐释学资源。通过运用和融合西方现代阐释学与儒家经典的理论观点,本文试图论证中国古代固有的阐释多元化传统。通过论证"知人论世"、"以意逆志"等阐释方法的不足,本文强调,重视阐释者历史性和读者反应的观点是一种具有理论价值的方法策略,普遍存在于古代的实际阐释活动中。具体剖析历代注疏家对儒家经典文本的阐释,亦可印证阐释多元化现象的合理性。本文还引用古代评论家对诗歌文本的不同阐释,分析了阐释多元化现象存在的各种原因,以此证明这种现象所具有的必然性。
-
关键词
阐释学传统
文本
阐释多元化
-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中国传统阐释学的哲学解读
被引量:1
- 5
-
-
作者
周文革
-
机构
湖南科技大学
-
出处
《求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23-125,共3页
-
基金
湖南省社科基金课题
09YBB152
-
文摘
我国早期译者虽都是接触外国文化的第一人,但其阐释并没有就近取譬,而是大都渊源有自,根植于中国悠久的传统文化,取诸古典文论和传统哲学。从阐释方法、阐释标准到阐释主体性,儒、道、佛三大主流学派思想无疑给传统阐释学注入了哲学元素。
-
关键词
传统阐释学
哲学
儒道佛
-
分类号
H059
[语言文字—语言学]
-
-
题名误译的肇因
被引量:2
- 6
-
-
作者
郭晓燕
-
机构
南昌大学公共外语教学部
-
出处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5年第2期116-118,34,共4页
-
文摘
本文用传统阐释学的方法探讨误译的肇因。指出应当首先通过局部去理解一部作品的整体,继而从作品的整体来检验局部的理解是否正确,如此循环往复,是正确领悟作品的一种有效途径,也是防止误译的一种有效手段。本文所提到的作品主旨和细节、作品人物性格基调和性格塑造的细部等关系,可作为翻译工作者理解较难作品时的一种借鉴。
-
关键词
误译
肇因
传统的阐释学
-
分类号
I046
[文学—文学理论]
-
-
题名中国古典阐释学的模式研究
- 7
-
-
作者
刘成纪
-
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价值与文化研究中心
-
出处
《中国哲学年鉴》
2019年第1期316-318,共3页
-
文摘
2017年,张江发表《“阐”“诠”辨》一文。该文以字义辨析为切入点,从本体论的高度为中国阐释学的体系建设规划了方向。如其所言:“中国阐释学何以构建,起点与路径在哪里,方向与目标是什么,功能与价值如何实现,是我们必须面对和解决的迫切问题。”而要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必须坚持以中国话语为主干,以古典阐释学为资源,以当代西方阐释学为借鉴,假以对照、选择、确义,由概念起,而范畴、而命题、而图式,以至体系,最终实现传统阐释学观点、学说之现代转义,建立彰显中国概念、中国思维、中国理论的当代中国阐释学”。这一论断对中国阐释学建设需要解决的问题和研究路径给予了清晰昭示,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
关键词
中国阐释学
中国话语
转义
功能与价值
需要解决的问题
传统阐释学
研究路径
本体论
-
分类号
H31
[语言文字—英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