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阐释学方法述评 被引量:3
1
作者 陈鸣树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36-43,共8页
一、阐释学及其美学文学理论 阐释学最早的起源一直可以追溯到古希腊,但那是指一种传达神谕、解释经典的学问。施莱尔马赫(1768—1834)是古典阐释学的开山,他把文献学的方法归入阐释之中,并规定了浯法解释的细则多至44条,如认为“每一... 一、阐释学及其美学文学理论 阐释学最早的起源一直可以追溯到古希腊,但那是指一种传达神谕、解释经典的学问。施莱尔马赫(1768—1834)是古典阐释学的开山,他把文献学的方法归入阐释之中,并规定了浯法解释的细则多至44条,如认为“每一在一给定文本中需要充分确定的东西只有参照作者与他最初的公众共有的语言领域才能确定”。前者具有心理解释的特色,后者实际上提出了一种语境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阐释学方法 述评 美学 文学理论
下载PDF
方法论还是本体论——施特劳斯与伽达默尔阐释学之争的学理重省
2
作者 朱海坤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6-104,共9页
方法论与本体论是西方现代阐释学互相对立的两种理论形态。施特劳斯与伽达默尔之争在学理层面揭开了它们之间的深刻矛盾。首先,在意义旨归上,方法论阐释学主张意义的先在性,追求理解的同一性;本体论阐释学强调意义的生产性,肯定理解的... 方法论与本体论是西方现代阐释学互相对立的两种理论形态。施特劳斯与伽达默尔之争在学理层面揭开了它们之间的深刻矛盾。首先,在意义旨归上,方法论阐释学主张意义的先在性,追求理解的同一性;本体论阐释学强调意义的生产性,肯定理解的差异性。其次,在本体论上,方法论阐释学以西方传统形而上学的自然本体论为基础,而哲学阐释学以海德格尔的本体论变革为前提,主张理解即存在。再次,在价值论上,方法论阐释学秉持价值优先原则,而伽达默尔坚守事实理性,面临价值相对主义的问题。施特劳斯与伽达默尔之争为中国阐释学建构的路径选择和学理奠基提供了必要参考。中国阐释学应当以方法论为主,强化价值论维度,从民族文化传统中确立其学理根据,化解方法论与本体论的冲突,避免因激进历史主义而造成价值虚无主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特劳斯与伽达默尔之争 方法阐释学 本体论阐释学 中国阐释学
下载PDF
施莱尔马赫与伽达默尔阐释学对比研究
3
作者 刘栎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2016年第8期7-8,共2页
本文主要讨论施莱尔马赫的方法论阐释学如何向伽达默尔的本体论阐释学转变,并对二者的翻译观点进行分析比较。施莱尔马赫被誉为"阐释学史上最重要的代表",使阐释学从特殊阐释学转化为普遍阐释学,是现代阐释学的奠基人。伽达... 本文主要讨论施莱尔马赫的方法论阐释学如何向伽达默尔的本体论阐释学转变,并对二者的翻译观点进行分析比较。施莱尔马赫被誉为"阐释学史上最重要的代表",使阐释学从特殊阐释学转化为普遍阐释学,是现代阐释学的奠基人。伽达默尔的哲学阐释学以本体论为主要取向,是哲学阐释学的集大成者。通过对二者的阐释学观点进行对比,期望更深入地了解二者翻译观点的精髓,为今后的学习研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莱尔马赫 方法阐释学 伽达默尔 本体论阐释学
下载PDF
阐释学视域下黑格尔“艺术终结论”的再审视 被引量:7
4
作者 朱立元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40-157,共18页
“艺术终结论”向来是国内学界的关注热点,但多数研究者都将“艺术终结论”视作黑格尔首先提出的命题。那么,在对特定文本阐释时探寻作者本意是否有一定的合法性?本体论阐释学的两位代表人物海德格尔、伽达默尔分别以“伟大艺术终结”... “艺术终结论”向来是国内学界的关注热点,但多数研究者都将“艺术终结论”视作黑格尔首先提出的命题。那么,在对特定文本阐释时探寻作者本意是否有一定的合法性?本体论阐释学的两位代表人物海德格尔、伽达默尔分别以“伟大艺术终结”论和“艺术的过去特征”论来概括黑格尔美学的相关言论和思想。通过对读和细析黑格尔的文本与海德格尔、伽达默尔对黑格尔的阐释可见,黑格尔本人并未提出过“艺术终结论”的命题。而海德格尔和伽达默尔对黑格尔的概括和论述虽然都依托于本体论阐释学的框架,创造性地发挥着自己的见解,有意无意地偏离了黑格尔的本意;但在具体分析时则往往试图贴合黑格尔论述的原意。这一特殊的阐释学现象意味着,方法论阐释学寻找作者原意的主张并没有完全过时,在特定条件下能与本体论阐释学形成互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格尔 艺术终结论 方法阐释学 本体论阐释学 海德格尔“伟大艺术终结” 伽达默尔“艺术的过去特征”
原文传递
浅析《哈姆莱特》剧本中人物情感的瑕疵 被引量:1
5
作者 幸香兰 《时代文学(下半月)》 2009年第12期118-119,共2页
本文通过还原《哈姆莱特》文本的真实语境,以阐释学方法论为基础,从人物情感的角度出发,剖析剧本中莎士比亚对情人之间、母子之间的情感描写,不符合人类普通的真实情感,旨在说明任何伟大作家及其作品均存在自身缺陷,真实体现马克思主义... 本文通过还原《哈姆莱特》文本的真实语境,以阐释学方法论为基础,从人物情感的角度出发,剖析剧本中莎士比亚对情人之间、母子之间的情感描写,不符合人类普通的真实情感,旨在说明任何伟大作家及其作品均存在自身缺陷,真实体现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姆莱特 阐释学方法 人物情感
原文传递
《红楼梦人物论》研究述评 被引量:2
6
作者 王丽华 《红楼梦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01-217,共17页
红学史上不乏大家身影,相关的研究著作无论是质量还是数量,在中国古代小说研究史上都是空前的。其中,王昆仑的《红楼梦人物论》是着重对《红楼梦》里的人物形象进行分析和研究的第一部著作。鉴于《红楼梦人物论》在红学史上的重要作用,... 红学史上不乏大家身影,相关的研究著作无论是质量还是数量,在中国古代小说研究史上都是空前的。其中,王昆仑的《红楼梦人物论》是着重对《红楼梦》里的人物形象进行分析和研究的第一部著作。鉴于《红楼梦人物论》在红学史上的重要作用,自其问世以来,多有著作和论文涉及到对该书的再评价问题。笔者通过翻阅相关的研究文献,从成书背景、思想内容、艺术成就、存在问题和对后世影响等方面加以梳理,以期对王昆仑和《红楼梦人物论》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知与把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人物论 王昆仑 红学批评派 唯物 史观 阐释学方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