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阐释学翻译理论下斋林•旺多《西藏风土志》英译本的译者主体性研究
1
作者 乔现荣 罗紫薇 刘杨 《现代语言学》 2024年第1期310-318,共9页
藏族文学具有得天独厚的文化优势,是中国文学重要的一部分,而译者在藏族文学全面真实的对外传播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笔者通过对比赤列曲扎《西藏风土志》原作和斋林•旺多的英译本,结合阐释学翻译理论,从译前文本选择、翻译策略等方... 藏族文学具有得天独厚的文化优势,是中国文学重要的一部分,而译者在藏族文学全面真实的对外传播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笔者通过对比赤列曲扎《西藏风土志》原作和斋林•旺多的英译本,结合阐释学翻译理论,从译前文本选择、翻译策略等方面分析了斋林•旺多英译本中译者主体性的体现。《西藏风土志》特有的语言元素、藏族民风习俗和时代特性,通过斋林•旺多译者主体性的充分发挥,在英译本中得到了充分阐释,同时也拓宽了民族文学对外传播的研究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译者主体性 阐释学翻译理论 民族文学对外传播
下载PDF
从阐释学翻译理论看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的英译 被引量:1
2
作者 李晓萌 《海外英语》 2024年第1期29-31,共3页
阐释学翻译理论是将阐释学和翻译结合在一起。乔治·斯坦纳认为语言的产生和理解就是一个翻译的过程,理解即是翻译。中国古典诗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极其珍贵的一部分,英译中国古典诗词有益于中华文化的对外交流与传播。文章以辛弃... 阐释学翻译理论是将阐释学和翻译结合在一起。乔治·斯坦纳认为语言的产生和理解就是一个翻译的过程,理解即是翻译。中国古典诗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极其珍贵的一部分,英译中国古典诗词有益于中华文化的对外交流与传播。文章以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三个英译本为例,从斯坦纳阐释学翻译理论中的四个步骤入手,探究中国古典诗词的英译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阐释学翻译理论 文化外译 古典诗词 翻译过程
下载PDF
从乔治·斯坦纳的阐释学翻译观分析《青木川》英文译本 被引量:1
3
作者 刘中阳 彭潍坊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3年第19期173-177,共5页
阐释学作为一门研究理解和解释的学科,与翻译研究密切相关,因此翻译理论家又逐渐发展出阐释学翻译观,以进一步剖析、指导翻译研究和实践活动。陕西乡土文学作品作为中国乡土文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以其所在的地域环境为依托,通过一系列丰... 阐释学作为一门研究理解和解释的学科,与翻译研究密切相关,因此翻译理论家又逐渐发展出阐释学翻译观,以进一步剖析、指导翻译研究和实践活动。陕西乡土文学作品作为中国乡土文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以其所在的地域环境为依托,通过一系列丰富的人物形象、众多的自然景观和乡土风情的呈现,经过作家的生动描述和想象,勾勒出的一幅幅美轮美奂的文化图景。该文以乔治·斯坦纳的阐释学翻译观为理论基础,以陕西乡土文学作品《青木川》英译本Greenwood Riverside为分析案例,从信任、侵入、吸收、补偿4个分析步骤,对译者翻译译文时用到的处理方法进行探讨,以期归纳文学作品外译时文化现象的处理策略,旨在推动我国乡土地域文化更好地走出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阐释学翻译 乔治·斯坦纳 陕西乡土文学 《青木川》 文化现象 文学英译
下载PDF
浅析斯坦纳的阐释学翻译理论 被引量:22
4
作者 卢峰 《文教资料》 2011年第5期32-33,共2页
作为翻译理论的经典,英国翻译理论家乔治.斯坦纳(George Steiner)的阐释学翻译理论为翻译理论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本文围绕斯坦纳的阐释学翻译理论,对乔治.斯坦纳本人、阐释学理论的发展过程、乔治.斯坦纳阐释学翻译理论的依据、乔... 作为翻译理论的经典,英国翻译理论家乔治.斯坦纳(George Steiner)的阐释学翻译理论为翻译理论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本文围绕斯坦纳的阐释学翻译理论,对乔治.斯坦纳本人、阐释学理论的发展过程、乔治.斯坦纳阐释学翻译理论的依据、乔治.斯坦纳的阐释学翻译理论的四步骤进行了介绍与分析,重点阐释了斯坦纳翻译理论四步骤的内涵与外延,即信赖(trust)、侵入(aggression)、吸收(import)和补偿(compens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乔治·斯坦纳 阐释学翻译理论 四步骤 内涵与外延
下载PDF
阐释学翻译理论下的译者主体性——《红楼梦》两译本对比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来春燕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年第1期133-135,共3页
文中根据英国翻译理论家斯坦纳(George Steiner)的阐释学翻译理论,通过列举王熙凤的个性语言翻译实例,比较杨译本和霍译本两者译者主体性之体现。
关键词 阐释学翻译理论 译者主体性 个性语言
下载PDF
阐释学翻译观与视界融合——以《南非之父:纳尔逊·曼德拉》的翻译为例 被引量:1
6
作者 刘小林 《浙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2期125-129,共5页
阐释学翻译观是国内外译界近年来研究的热点之一,在国内也经历了数十年的译介和传承。在梳理阐释学翻译观起源及发展的基础上,分析了阐释学翻译观的视界融合及主体间性理论,结合翻译实践,对阐释学翻译观的理论内核进行了论证,从而揭示... 阐释学翻译观是国内外译界近年来研究的热点之一,在国内也经历了数十年的译介和传承。在梳理阐释学翻译观起源及发展的基础上,分析了阐释学翻译观的视界融合及主体间性理论,结合翻译实践,对阐释学翻译观的理论内核进行了论证,从而揭示了阐释学翻译观作为翻译理论研究史上开拓性成就的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阐释学翻译 视界融合 主体间性 《南非之父 纳尔逊· 曼德拉》
下载PDF
跨语境的他述:论《浮生六记》英译者格雷厄姆·桑德斯的阐释学翻译观 被引量:1
7
作者 梁林歆 《外语教育研究》 2020年第3期40-45,共6页
理解即翻译,而真正的理解是做出符合原作内涵和外延的创造性的新阐释。从乔治·斯坦纳的阐释学翻译观出发,对加拿大学者格雷厄姆·桑德斯英译中国古典文学《浮生六记》的“阐释运作”过程进行分析,发现桑德斯在翻译过程中遵循... 理解即翻译,而真正的理解是做出符合原作内涵和外延的创造性的新阐释。从乔治·斯坦纳的阐释学翻译观出发,对加拿大学者格雷厄姆·桑德斯英译中国古典文学《浮生六记》的“阐释运作”过程进行分析,发现桑德斯在翻译过程中遵循着信任、侵入、吸收和补偿的阐释学翻译观,最大限度地再现了原作的内涵和外延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生六记》 格雷厄姆·桑德斯 阐释学翻译
下载PDF
阐释学翻译思想的演进与启示
8
作者 范司永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 2015年第10期67-71,共5页
阐释学翻译思想经历了创生、发展到多元的演进历程,呈现出"阐释即翻译、有效性翻译、多元性翻译"征象,为文本翻译研究拓宽了新的领域;由于阐释各派翻译观点不一,引发了翻译标准问题的争论,为阐释学翻译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提供... 阐释学翻译思想经历了创生、发展到多元的演进历程,呈现出"阐释即翻译、有效性翻译、多元性翻译"征象,为文本翻译研究拓宽了新的领域;由于阐释各派翻译观点不一,引发了翻译标准问题的争论,为阐释学翻译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研究空间,也为翻译学提供了新的知识增长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研究 阐释学翻译 翻译思想
下载PDF
阐释学翻译视阈下老舍作品中本源概念翻译策略研究——基于《二马》汉英双语平行语料库的个案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袁艳玲 刘嫦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6期111-115,共5页
文章以老舍《二马》及其英译本为语料建立汉英双语平行语料库,旨在探讨该作品中本源概念的分布及其翻译策略,并从阐释学翻译理论的视角,探寻译者如何运用各种翻译策略成功传递本源概念信息,做到最佳阐释。研究表明,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必... 文章以老舍《二马》及其英译本为语料建立汉英双语平行语料库,旨在探讨该作品中本源概念的分布及其翻译策略,并从阐释学翻译理论的视角,探寻译者如何运用各种翻译策略成功传递本源概念信息,做到最佳阐释。研究表明,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深入理解本源概念的文化内涵,深刻领会原文作者的表达意图,恰当选用一种或多种翻译策略来阐释和传递本源概念,从而使译者对原文做出最佳阐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源概念 语料库 阐释学翻译理论 翻译策略
下载PDF
阐释学翻译视域下《猫城记》本源概念英译研究——基于汉英双语平行语料库的分析
10
作者 杨宏 袁艳玲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 2019年第10期18-20,共3页
为进一步提高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传播中国文学也是关键的一步。所以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学的翻译也得到了重视,本源概念就是其中之一。本篇文章就是以老舍的《猫城记》及其英译本Cat Country为研究对象,建立一个小型的汉英双语平行数据库... 为进一步提高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传播中国文学也是关键的一步。所以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学的翻译也得到了重视,本源概念就是其中之一。本篇文章就是以老舍的《猫城记》及其英译本Cat Country为研究对象,建立一个小型的汉英双语平行数据库,从阐释学翻译理论视角下,归纳出该书中本源概念的分类情况和翻译策略,并分析译文如何体现阐释学翻译理论的四步骤。研究表明,在翻译过程中,译者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深入理解原文以及原文作者的写作意图,选择最佳的翻译策略来翻译文中的本源概念,使译文与原文更贴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源概念 阐释学翻译理论 翻译策略 语料库
下载PDF
阐释学翻译理论视角下科幻小说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分析--以《三体》英译本为例
11
作者 孙泽鹏 周柳琴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第5期113-118,共6页
文化负载词代表着某种文化在一定的历史进程中所特有的词或短语,用于表述特定事物或概念,是区别其他民族文化的独特标志。中国科幻小说《三体》英译本在海外大受好评,文章从斯坦纳的阐释学翻译理论视角分析《三体》英译本中译者对文化... 文化负载词代表着某种文化在一定的历史进程中所特有的词或短语,用于表述特定事物或概念,是区别其他民族文化的独特标志。中国科幻小说《三体》英译本在海外大受好评,文章从斯坦纳的阐释学翻译理论视角分析《三体》英译本中译者对文化负载词的处理和翻译策略,旨在为推动中国科幻小说走向世界提供新的思路,有利于中国文化的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阐释学翻译理论 文化负载词 《三体》 翻译策略
下载PDF
斯坦纳阐释学翻译理论关照下的译者主体性——以李继宏译《追风筝的人》为例
12
作者 赵凡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 2016年第11期40-41,共2页
自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之后,译者的地位有了很大提高,译者主体性的研究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阐释学就是研究译者主体性的一个重要视角。本文以乔治·斯坦纳的阐释学翻译理论为基础,对畅销小说《追风筝的人》李继宏译本中体现出的译者... 自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之后,译者的地位有了很大提高,译者主体性的研究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阐释学就是研究译者主体性的一个重要视角。本文以乔治·斯坦纳的阐释学翻译理论为基础,对畅销小说《追风筝的人》李继宏译本中体现出的译者主体性进行分析,说明译者的主体性贯穿翻译的的四步骤,即信任、侵入、吸收和补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乔治·斯坦纳 阐释学翻译 译者主体性 《追风筝的人》
下载PDF
从阐释学翻译理论视角探讨译者主体性——以《醉翁亭记》两个英译版本为例 被引量:3
13
作者 潘珺华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7年第8期125-127,共3页
英国翻译理论家乔治·斯坦纳将阐释学理论与翻译研究结合,提出翻译活动的四步骤,即信赖,侵入,吸收,补偿。该理论将译者主体性的概念分解到翻译活动的这四个环节,为译者主体性研究提供了新的知识架构。论文从阐释学翻译理论视角分析... 英国翻译理论家乔治·斯坦纳将阐释学理论与翻译研究结合,提出翻译活动的四步骤,即信赖,侵入,吸收,补偿。该理论将译者主体性的概念分解到翻译活动的这四个环节,为译者主体性研究提供了新的知识架构。论文从阐释学翻译理论视角分析比较中国古典名作《醉翁亭记》的不同英译版本,发现译者由于文化背景,知识经验等因素影响,采取的翻译策略也不尽相同,充分证实了在翻译策略选择中译者本身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阐释学翻译理论 译者主体性 英译
下载PDF
从阐释学翻译理论视角探讨译者主体性——以《桃花源记》两个英译本为例
14
作者 韦静雯 《科教文汇》 2016年第33期165-166,共2页
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后,译者主体性成为了近年来翻译界关注的重点之一。本文以乔治·斯坦纳的阐释学翻译理论四步骤为指导,选择陶渊明的代表作《桃花源记》的两个颇具代表性的译本——林语堂译本和James R.Hightower的译本作为对比... 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后,译者主体性成为了近年来翻译界关注的重点之一。本文以乔治·斯坦纳的阐释学翻译理论四步骤为指导,选择陶渊明的代表作《桃花源记》的两个颇具代表性的译本——林语堂译本和James R.Hightower的译本作为对比研究对象,将译者主体性这一概念分解到斯坦纳的四个翻译步骤中,以期证实两位译者主体性在翻译过程中的体现,为进一步确立译者主体地位和作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阐释学翻译理论 翻译四步骤 译者主体性 翻译过程
下载PDF
浅谈阐释学翻译理论视角下如何平衡译文
15
作者 魏琪琪 《海外英语》 2020年第17期199-200,共2页
翻译是一项严密而又自由的语言和思维活动。翻译过程中所涉及的主客观因素很大程度上增加了译者对原文理解和阐释的难度。该文在阐释学翻译理论视角下,以辜鸿铭和理雅各二人各自的《论语》英译本片段为例,探究如何在该理论下的四个翻译... 翻译是一项严密而又自由的语言和思维活动。翻译过程中所涉及的主客观因素很大程度上增加了译者对原文理解和阐释的难度。该文在阐释学翻译理论视角下,以辜鸿铭和理雅各二人各自的《论语》英译本片段为例,探究如何在该理论下的四个翻译步骤推进的过程中深入理解原文、正确发挥译者的主体性、进行合理的翻译补偿,以实现译文和原文的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阐释学翻译 翻译四步骤 背景 译者主体性 补偿 《论语》英译
下载PDF
从阐释学翻译动态理论分析译者主体性
16
作者 赵蕴睿 秦伟 《现代商贸工业》 2022年第7期177-178,共2页
《边城》具有浓厚诗学色彩和民族风情,自出版以来被译为多国语言,倍受世界各地读者喜爱。本文从乔治·斯坦纳阐释学翻译动态理论出发,探讨戴乃迭、金介甫《边城》英译本中译者的主体性,以期为研究译者主体性提供新的视角。
关键词 译者主体性 阐释学翻译动态理论 《边城》
下载PDF
阐释学视域下民俗文化词英译策略研究——以《西和乞巧歌》英译本为例
17
作者 谢晓科 《甘肃高师学报》 2024年第3期48-52,共5页
二十一世纪初,以彭建明、蒋贤萍等为代表的学者将赵逵夫先生主编的《西和乞巧歌》翻译成英文,这对于向英语世界传播中国民间歌谣及民间民俗文化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文章以乔治·斯坦纳阐释学翻译理论四步骤为指引,分析了原作中祭... 二十一世纪初,以彭建明、蒋贤萍等为代表的学者将赵逵夫先生主编的《西和乞巧歌》翻译成英文,这对于向英语世界传播中国民间歌谣及民间民俗文化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文章以乔治·斯坦纳阐释学翻译理论四步骤为指引,分析了原作中祭祀礼俗类以及婚姻礼俗类民俗文化词的内涵意义,并结合译本中翻译的实例及乞巧歌、英语歌谣的特点展开研究。研究发现,译者对于此类民俗文化词的翻译,基于归化、异化以及中西文化缺省补偿原则的翻译策略,采用了意译、直译或音译加注释的翻译方法,准确、有效地传递了具有地方特色的乞巧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和乞巧歌 民俗文化词 阐释学翻译理论 翻译策略
下载PDF
斯坦纳阐释学翻译模式关照下的三个《庄子》译本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吴志萌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1期147-150,共4页
《庄子》是中国哲学史上的重要著作,而其英译问题同样值得重视。本文利用斯坦纳的阐释学翻译模式,分别从信任,侵入,吸收与平衡这三大步骤对汪榕培,冯友兰和美国著名汉学家梅恒的三个英译本进行比较,分析他们不同的翻译特色,指出值得商... 《庄子》是中国哲学史上的重要著作,而其英译问题同样值得重视。本文利用斯坦纳的阐释学翻译模式,分别从信任,侵入,吸收与平衡这三大步骤对汪榕培,冯友兰和美国著名汉学家梅恒的三个英译本进行比较,分析他们不同的翻译特色,指出值得商榷的地方。并作出了一些关于翻译的阐释学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斯坦纳 阐释学翻译模式 《庄子》英译本比较研究
原文传递
阐释学理论观照下的翻译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宁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9期67-69,共3页
作为一种研究意义理解和阐释的理论,阐释学的历史由来已久。与此同时,阐释学翻译观则致力于从哲学层面解释和理解翻译现象。文章通过对阐释学理论的相关梳理,发掘其对翻译研究带来的启示。
关键词 阐释学 阐释学翻译 翻译研究
下载PDF
阐释学视角下的译者主体性——以《小王子》中译本为例
20
作者 周梦莹 郑丽萍 《现代语言学》 2023年第9期3976-3981,共6页
翻译不能局限地定义为语言的转换。译者具有一定的主观能动性,是翻译活动的重要主体。在翻译儿童文学作品时,翻译过程中,译者的主观能动性无法避免,译者主体性甚至决定译作的好坏,因此译者主体性的发挥尤其重要。本文以李继宏和周克希... 翻译不能局限地定义为语言的转换。译者具有一定的主观能动性,是翻译活动的重要主体。在翻译儿童文学作品时,翻译过程中,译者的主观能动性无法避免,译者主体性甚至决定译作的好坏,因此译者主体性的发挥尤其重要。本文以李继宏和周克希的《小王子》两个中译本为例,在斯坦纳的阐释学翻译四步骤理论的指导下,运用具体实例分析儿童文学作品翻译中译者主体性的发挥。笔者给出了提高儿童文学作品翻译质量的建议,即译者要结合作品特点和目标受众,采取合适的翻译方法,总结其中运用的翻译策略,包括直译,意译,增译,减译等等,促进儿童文学翻译理论与实践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王子》 儿童文学 译者主体性 阐释学翻译四步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