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哲学阐释学视角下的译者的主体性 被引量:2
1
作者 李新 周长丽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07-108,共2页
在中西方传统译学研究中,作者和原文一直处于中心和支配的地位,而译者总是被置于次要、从属甚至隐形的境地,其形象在历史上常常被比喻为"仆人"。[1]这种尴尬的地位使他们在翻译过程中必须遗忘自我,绝对客观忠实地传达原作者... 在中西方传统译学研究中,作者和原文一直处于中心和支配的地位,而译者总是被置于次要、从属甚至隐形的境地,其形象在历史上常常被比喻为"仆人"。[1]这种尴尬的地位使他们在翻译过程中必须遗忘自我,绝对客观忠实地传达原作者的创作意图,传达原文的一切。译者的主体性不被鼓励,也不被承认。自1990年苏珊·巴斯内特(Susan Bassnett)和安德烈·勒菲弗尔(Andr Lefevere)合编的《翻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性 哲学阐释 译学研究 巴斯内特 勒菲弗尔 安德烈 原文作者 阐释过程 阐释 视域融合
下载PDF
“听说读写思”思维下的大学语文诗歌教学——以《诗经·黍离》与屈原《国殇》比较阅读为例 被引量:1
2
作者 罗娜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20年第22期69-72,共4页
在大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让从教的老师每次必须思考的问题核心即是:什么是大学语文,大学语文教什么?老师在阐释过程中,努力解读开设大学语文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但翻开相关大语教材,教材的设置和多数高中语文课本类似,文本还是集中倾向文... 在大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让从教的老师每次必须思考的问题核心即是:什么是大学语文,大学语文教什么?老师在阐释过程中,努力解读开设大学语文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但翻开相关大语教材,教材的设置和多数高中语文课本类似,文本还是集中倾向文学经典,甚至有些是重复性的被选入,因此老师会模糊自己的课堂:大学语文对比高中语文,应该如何凸显其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中语文 大学语文 老师 听说读写思 文学经典 《国殇》 语文诗歌教学 阐释过程
下载PDF
回归本源的价值观建设——对中国当代文学研究的一种前提性思考 被引量:1
3
作者 于小植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4-10,共7页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经历了70余年的发展,在时间密度、历史厚度和思想深度上构筑了自我标识和主体认同。但在长时间的演进和阐释过程中仍然有一个核心问题没有梳理清楚和清理干净:中国当代文学研究如何借鉴西方文化资源,并在与西方文化资...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经历了70余年的发展,在时间密度、历史厚度和思想深度上构筑了自我标识和主体认同。但在长时间的演进和阐释过程中仍然有一个核心问题没有梳理清楚和清理干净:中国当代文学研究如何借鉴西方文化资源,并在与西方文化资源对话中展现自身的文化独立性和时代合理性。之所以提出这个问题,是因为长期以来,中国当代文学研究在处理与西方文化资源关系时呈现出一种失衡状态,西方文化资源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中国当代文学研究借鉴的主要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主体认同 价值观建设 思想深度 失衡状态 阐释过程 回归本源 合理性
下载PDF
关于开设《唐诗赏析》课的点滴体会
4
作者 陈维志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3年第3期87-89,共3页
培养能力始终是我国各级各类学校教学活动追求的目标.作为大学中文系的学生,在校学习期间,使其养成较强的文学分析鉴赏能力,这是我们各科教学共同努力欲达之重要目的.基于此认识,我在《唐诗赏析》这门课的教学实践中,做了一点小小的探索... 培养能力始终是我国各级各类学校教学活动追求的目标.作为大学中文系的学生,在校学习期间,使其养成较强的文学分析鉴赏能力,这是我们各科教学共同努力欲达之重要目的.基于此认识,我在《唐诗赏析》这门课的教学实践中,做了一点小小的探索.现将自己的做法及不成熟的一点体会略陈于下,以就教于各位同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鉴赏能力 教学活动 艺术表现手法 抄袭行为 艺术特色 本科班 阐释过程 艺术风格 课堂教学 意而
下载PDF
人体前沿科学计划简介
5
作者 黎裕 《生命科学》 CSCD 1989年第3期42-43,共2页
自从有机体在地球上出现以来,通过数拾亿年的进化历程,生物的调控机制变得极为精妙。然而现代科学仅几百年的历史,大量的科学技术仍需从生命机体的调控机制过程中汲取。事实上,目前最新的信息加工技术也远比精妙的人脑思维与认知功能简... 自从有机体在地球上出现以来,通过数拾亿年的进化历程,生物的调控机制变得极为精妙。然而现代科学仅几百年的历史,大量的科学技术仍需从生命机体的调控机制过程中汲取。事实上,目前最新的信息加工技术也远比精妙的人脑思维与认知功能简单,而且人类还远不能准确了解生物在分子水平上的调节功能,虽然在这方面已取得了很大成功。所以,这个阐释过程既是对人类智能的挑战,又可大力促进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发展,甚至可能导致建立一个在自然与人类之间和谐的相互作用基础上的新科技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沿科学 人脑思维 科技系统 现代科学 人类智能 生命机体 认知功能 信息加工 进化历程 阐释过程
下载PDF
“跻僖公”三传阐释考
6
作者 马清源 《北大史学》 CSSCI 2014年第1期13-23,374-375,共13页
关于'跻僖公'的讨论,是经学史上一个有趣的范例。事实上,这一看似简单的问题,由于'臣子一例'解释体系的确立,使得经学的讨论偏离了核心而横生枝蔓。关于'臣子一例'原则的确认及对其的否定,构成了讨论这个问题... 关于'跻僖公'的讨论,是经学史上一个有趣的范例。事实上,这一看似简单的问题,由于'臣子一例'解释体系的确立,使得经学的讨论偏离了核心而横生枝蔓。关于'臣子一例'原则的确认及对其的否定,构成了讨论这个问题的核心线索,而由'臣子一例'与否所引发出的兄弟昭穆异同问题,使得问题的解释更趋复杂。在由经及传再及注疏的阐释过程中,存在后世的引申和发挥。本文即以'经—传—注—疏'为考察对象,阐述在'跻僖公'问题上所展示之各家解释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问题的核心 经学史 公羊传 庶兄 孔疏 弗忌 公之 皇皇后帝 阐释过程 婴齐
原文传递
文学的对话性与文学研究的对话性 被引量:5
7
作者 周宪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8-11,共4页
张江先生: 读了你的第五封信,我感到你的思想有了进一步的伸展。你在这封信里对“前见”和“立场”做了明晰的区分和界定。在你看来,“前见”是无意识的,是一个人所处的文化传统对其所形成的影响,它对文学研究是必要的,且不会导致强... 张江先生: 读了你的第五封信,我感到你的思想有了进一步的伸展。你在这封信里对“前见”和“立场”做了明晰的区分和界定。在你看来,“前见”是无意识的,是一个人所处的文化传统对其所形成的影响,它对文学研究是必要的,且不会导致强制阐释。真正导致强制阐释的根源是文学阐释过程中的“立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话性 文本意义 交互主体性 前见 阐释 张江 复调小说 阐释过程 特定语言 语法能力
原文传递
作为自我教育与成长的文学批评
8
作者 张涛 《南方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1,F0002,共2页
文学批评面对的是作家和作品。一般而言,作为批评者往往是一个"置身事外"的主体,以此来呈现批评活动的"客观"与"真实"。但是,我以为一种好的文学批评,应该是批评者充分参与到文学文本中去的。这里所言的&... 文学批评面对的是作家和作品。一般而言,作为批评者往往是一个"置身事外"的主体,以此来呈现批评活动的"客观"与"真实"。但是,我以为一种好的文学批评,应该是批评者充分参与到文学文本中去的。这里所言的"充分",主要是指批评者作为"主体"在对作家与文本的阐释过程中,完成批评者在思想、情感、经验等方面的自我教育与成长。这种教育与成长不是单向的,而是"交互性"的,既是批评者在作品中获得了"自我",同时,也是批评者赋予了作品新的意义与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批评 教育与成长 文学文本 阐释过程 批评者 交互性 自我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