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阐释间距与伊藤漱平《红楼梦》日译本的演化
被引量:2
- 1
-
-
作者
吴珺
-
机构
北京语言大学东方语言文化学院
-
出处
《曹雪芹研究》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29-144,共16页
-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基于语料库的伊藤漱平《红楼梦》日译研究”
北京语言大学院级项目“基于语料库的中华文化特有词汇日译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为17YJA740056
18YJ020017
-
文摘
阐释间距产生阐释张力,而阐释者为了消除张力必然会展开有意识地阐释行为。伊藤漱平在其近五十年的翻译生涯中三次改译《红楼梦》日译本,为《红楼梦》的翻译倾注了一生的心血。作为源文本的读者、译者和阐释者,伊藤漱平对“阐释间距”的理解孕育出独特的阐释意识和阐释行为。本研究通过考察伊藤《红楼梦》日译本中阐释间距的意识、逐步“雅化”的局部以及对文眼的阐释,概括出其阐释从局部到整体,又由整体回到局部,呈现出不断循环、从未完成的特征。其译本在一次次改译中得以完善和升华,实现了译文的演化。
-
关键词
红楼梦
日译
阐释间距
文眼
译本的演化
-
分类号
I046
[文学—文学理论]
H36
[语言文字—日语]
-
-
题名既远且近的悖论——阐释间距与文学典籍翻译创生
- 2
-
-
作者
刘晓晖
-
机构
大连外国语大学应用英语学院
-
出处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
2015年第4期24-29,共6页
-
文摘
阐释学的间距理念为文学典籍的翻译创生提供了深刻启示。译者与源语文本之间、历史与当下之间形成的间距为翻译创生提供了无限可能。翻译的重要意义在于让远古的文本在当下的跨文化语境中复活,从而实现文学典籍生命的无限延伸。对于译者而言,文学典籍既远在天边又近在眼前。处理好既远且近的悖论关系,在翻译的历史性与当下性之间巧取妙舍是翻译创生的关键。
-
关键词
阐释间距
文学典籍翻译
创生
-
Keywords
hermeneutical distance
the translation of Chinese classics
innovative generation
-
分类号
H059
[语言文字—语言学]
I046
[文学—文学理论]
-
-
题名近年来中国电影书写历史创伤研究
- 3
-
-
作者
储双月
-
机构
中国艺术研究院
-
出处
《内蒙古艺术学院学报》
2019年第3期74-79,共6页
-
文摘
客观叙述历史创伤需要超党派视角、时间间距以及对话性等要求。为了达到对历史创伤的正确理解,必须要克服与历史之间的时间间距的障碍。相反,时间间距对历史理解提供了富于建设性的可能性,我们对历史的价值和意义有永无穷尽的发现就是借助它实现的。无论采取怎样的叙述视角,提供怎样的新思考和新认知,都要紧紧抓住人类终极关怀的观照,并给以生命以无限之价值意义的信仰承诺。只有对那些给民族国家造成心灵创伤的历史事件赋予人类终极之追问,并给出一个合理或者合乎情感的诠释,才能让观众走出历史创痛,更好地面对自己和世界。
-
关键词
历史创伤
时间间距阐释
历史叙事
英雄主义
-
Keywords
Historical trauma
Interpretation of time interval
Historical narrative
heroism
-
分类号
G63
[文化科学—教育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