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合金钢网石兜在海挡外移工程堤头防冲保护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韩雪红 《科技资讯》 2013年第1期42-42,44,共2页
天津市汉沽区海挡外移工程(防波堤工程)大堤内侧围区很大,储水量约7900万立方米,导致涨落潮时口门位置流速达到6~8 m/s,口门位置滩面沙砾流失严重,危及工程安全。通过抛填合金钢网石兜对堤头进行防冲保护,有效的遏制了水流对堤头的冲刷... 天津市汉沽区海挡外移工程(防波堤工程)大堤内侧围区很大,储水量约7900万立方米,导致涨落潮时口门位置流速达到6~8 m/s,口门位置滩面沙砾流失严重,危及工程安全。通过抛填合金钢网石兜对堤头进行防冲保护,有效的遏制了水流对堤头的冲刷,消除了隐患,达到了预期的防冲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堤 合金钢网石兜 防冲保护 治理措施
下载PDF
河流涌潮区段粉砂地基抛石防冲保护施工方法和防冲效果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孙张波 张茂军 《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学报》 2005年第4期26-28,共3页
通过绍兴县口门治江中片围涂工程为例,详细阐述了防冲保护(抛石护底法)的施工方法和施工原理.结合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实际情况,对实测数据进行分析,对抛石护底的防冲效果进行评价,同时指出了抛石护底的实施方法、实施要点和实施效果.综合... 通过绍兴县口门治江中片围涂工程为例,详细阐述了防冲保护(抛石护底法)的施工方法和施工原理.结合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实际情况,对实测数据进行分析,对抛石护底的防冲效果进行评价,同时指出了抛石护底的实施方法、实施要点和实施效果.综合论述了河流涌潮区段粉砂地基抛石护底防冲保护方案的可行性、经济性和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刷 防冲保护 抛石护底 水利条件
下载PDF
厚砂层上土石围堰的防冲保护及土工布的应用
3
作者 曾陈平 黄星炎 《广东水利水电》 2002年第A02期25-25,共1页
结合工程介绍了利用土工布辅助护脚以减少防冲堆石体的填筑和拆除工作量 ,提高了防冲保护的可靠性。
关键词 厚砂层 土石围堰 防冲保护 土工布 可靠性
下载PDF
金沙水电站导流明渠设计及出口防冲措施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胡田清 赵颖 朱信波 《四川水力发电》 2018年第2期21-24,共4页
金沙水电站采用明渠导流、工程分三期施工的方案。为了最大限度地缩小明渠规模,充分节省工程投资,同时避免出现施工期临时淹没,将导流明渠底宽确定为35 m以满足施工期上游水位不高于水库移民搬迁水位的要求。同时,导流明渠边坡地质条件... 金沙水电站采用明渠导流、工程分三期施工的方案。为了最大限度地缩小明渠规模,充分节省工程投资,同时避免出现施工期临时淹没,将导流明渠底宽确定为35 m以满足施工期上游水位不高于水库移民搬迁水位的要求。同时,导流明渠边坡地质条件复杂,岩体节理裂隙发育,分布花石崖1#、2#挠曲、F22断层、牛筋树堆积体等较大不良地质体,部分边坡含炭质粉砂质泥岩,边坡软岩变形及稳定问题突出。通过采取有针对性地工程措施,使边坡稳定满足要求;同时,导流明渠出口流速大,最大垂直平均流速达12.18 m/s,而下游河道,特别是冷轧厂堆积体基础为深厚砂砾石覆盖层,抗冲能力弱,动床模型试验表明:明渠出口冲坑最深达35.5 m,需采用合金网石兜、格宾石笼护脚加钢丝石笼护坡的防护方案,以满足明渠出口下游防冲刷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沙水电站 导流明渠 边坡 防冲保护 合金网石兜
下载PDF
嘉陵江亭子口水利枢纽导流明渠设计 被引量:6
5
作者 陈超敏 鄢双红 詹金环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6期8-10,20,共4页
亭子口水利枢纽采用三期导流方案,二期基坑施工期间由导流明渠过流。由于导流明渠底宽受到限制,使设计单宽流量增大,明渠出口消力池消能效果差,出口流速大,且坝址岩层为近水平向构造,岩石裂隙发育,整体性差,下游冲刷严重。通过分析研究... 亭子口水利枢纽采用三期导流方案,二期基坑施工期间由导流明渠过流。由于导流明渠底宽受到限制,使设计单宽流量增大,明渠出口消力池消能效果差,出口流速大,且坝址岩层为近水平向构造,岩石裂隙发育,整体性差,下游冲刷严重。通过分析研究,采用下游天然河道消能,对明渠出口进行适当的防冲保护,能确保明渠运行安全。现导流明渠工程已建成通水,并经过了2010年汛期洪水的考验,运行情况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工导流 导流明渠 单宽流量 防冲保护 亭子口水利枢纽
下载PDF
Energy conversion in woodpecker on successive peckings and its role on anti-shock protection of brain 被引量:2
6
作者 ZHU ZhaoDan ZHANG Wei WU ChengWei 《Science China(Technological Sciences)》 SCIE EI CAS 2014年第7期1269-1275,共7页
To investigate the mechanism of brain protection of woodpecker,we built a finite element model of a whole woodpecker using computed topography scanning technique and geometry modeling.Dynamic analyses reveal:(i)99.7%o... To investigate the mechanism of brain protection of woodpecker,we built a finite element model of a whole woodpecker using computed topography scanning technique and geometry modeling.Dynamic analyses reveal:(i)99.7%of the impact energy is converted into strain energy in the bulk of body and 0.3%is converted into strain energy in the head after three successive peckings,indicating the majority of the impact energy is stored in the bulk of body;(ii)the strain energy in brain is mainly converted into the dissipated energy,alleviating the mechanical injury to brain;(iii)the deformation and the effective energy dissipation of the beaks facilitate the decrease of the stress and impact energy transferred to the brain;(iv)the skull and dura mater not only provide the physical protection for the brain,but also diminish the strain energy in the brain by energy dissipation;(v)the binding of skull with the hyoid bone enhances the anti-shock ability of head.The whole body of the woodpecker gets involved in the energy conversion and forms an efficient anti-shock protection system for bra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OODPECKER ANTI-SHOCK energy conversion brain protection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