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研究与展望 被引量:1
1
作者 安志装 索琳娜 刘宝存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422-1436,共15页
农业面源污染会带来一定的生态环境风险。经过20多年的治理,我国面源污染基础研究和防控工作取得重要进展,构建了流域、区域或国家尺度农业面源污染源汇路径全过程监测与评估体系,基本厘清了不同生态条件下农田系统中氮磷流失的主控因子... 农业面源污染会带来一定的生态环境风险。经过20多年的治理,我国面源污染基础研究和防控工作取得重要进展,构建了流域、区域或国家尺度农业面源污染源汇路径全过程监测与评估体系,基本厘清了不同生态条件下农田系统中氮磷流失的主控因子,初步探明了农田有毒有害化学/生物污染与防控机制。在防控技术层面,研发出新型、绿色肥料替代常规化肥减量投入技术与产品,氮、磷高效利用污染负荷减排技术,土壤氮、磷增容负荷减排技术,坡耕地氮磷流失阻控技术,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与消纳装备。我国农业氮、磷排放污染负荷虽整体呈下降趋势,但依然是影响我国环境质量的首要污染因子,且农业面源污染呈现新的特征,表现为养殖业尤其是水产养殖业污染问题逐渐突出,残留地膜、农药、抗生素、激素、病原微生物等新型污染物污染问题不容忽视,面源污染途径从以径流扩散为主转向淋溶、挥发、累积并重的阶段,污染介质从单一地表水体转向包括地下水体、大气以及农田生态系统并存的状态。未来应以本领域我国取得科研成果和相关信息资源为基础,利用数字技术和AI技术,构建我国农业面源污染防控技术和管理融合大数据模型和系统理论,持续加强田块、流域、区域等多尺度面源污染防控技术集成配套与工程化应用研究,培育绿色低碳农业新质生产力产业,落实防控技术工程“政—产—学—研—用”保障机制与措施,以提升区域或流域尺度面源污染防控技术的环境、经济和社会综合效益,全面推进我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工作,促进农业高质量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面源污染 污染特征 技术产品与装备 防控思路与策略
下载PDF
冠状病毒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策略 被引量:33
2
作者 任成山 林辉 +2 位作者 杨仕明 李琦 钱桂生 《中华肺部疾病杂志(电子版)》 CAS 2020年第1期1-5,共5页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医学研究不断取得新进步,人们认识到病毒引发的传染性疾病仍然对人类健康构成巨大威胁,据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宣布,地球上对人类危害最大的有九大病毒:(1)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病毒(Crimean...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医学研究不断取得新进步,人们认识到病毒引发的传染性疾病仍然对人类健康构成巨大威胁,据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宣布,地球上对人类危害最大的有九大病毒:(1)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病毒(Crimean-Congo haemorrhagic fever virus,CCHFV);(2)埃博拉病毒(Ebola virus,EBOV);(3)马尔堡病毒(Marburg virus,MBV);(4)艾滋病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5)寨卡病毒(Zika virus,ZKV);(6)狂犬病毒(rabies virus,RBV);(7)流感病毒(influenza virus,FLV);(8)尼帕病毒和裂谷热病毒(Nipah virus and riftvelley fever virus,NV-RFV);(9)冠状病毒(coronavirus,CoV),其中包括中东呼吸综合征(Middle East respiratory syndrome,MERS)和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等。特别是EBOV和CoV传播较快,病死率高,造成了严重公共健康危机[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防控与策略
原文传递
绵阳市涪城区2012—2021年梅毒流行特征及防控措施探讨 被引量:4
3
作者 鲁新华 向仁强 +3 位作者 李洁 陈红 张先德 王晓丽 《医学动物防制》 2023年第8期745-749,共5页
目的分析绵阳市涪城区2012—2021年梅毒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和分布规律,为该地区制定梅毒防控措施和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绵阳市涪城区2012—2021年梅毒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绵阳市涪城区2012—2... 目的分析绵阳市涪城区2012—2021年梅毒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和分布规律,为该地区制定梅毒防控措施和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绵阳市涪城区2012—2021年梅毒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绵阳市涪城区2012—2021年共报告梅毒病例2746例,死亡1例,年均发病率为46.47/10万,死亡率为0.02/10万,病死率为0.04%。不同年份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3.74,P<0.01),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χ^(2)_(趋势)=68.17,P<0.01)。城区发病率高于乡镇(χ^(2)=53.96,P<0.01);全年各月均有发病,梅毒发病无季节聚集性(r=0.03,P>0.05)。男性发病率低于女性(χ^(2)=50.98,P<0.01);≥80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174.75/10万),不同年龄组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41.02,P<0.01),发病率随年龄增加呈上升趋势(χ_(趋势)^(2)=161.25,P<0.01);梅毒发病人群职业以家务及待业为主,占35.14%;其临床诊断病例均为确诊病例。结论2012—2021年绵阳市涪城区梅毒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应采取综合性防控措施与策略,以减轻梅毒的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毒 流行特征 防控措施与策略 传染病
原文传递
绵阳市涪城区2012—2021年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张薇 邓炯 +3 位作者 彭秀 李亚楠 陈红 王欢 《医学动物防制》 2023年第7期668-671,675,共5页
目的 分析绵阳市涪城区2012—2021年病毒性肝炎流行特征,为其防控措施和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绵阳市涪城区2012—2021年病毒性肝炎网络报告资料进行流行病学特征分析。结果 绵阳市涪城区2012—2021年共报告... 目的 分析绵阳市涪城区2012—2021年病毒性肝炎流行特征,为其防控措施和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绵阳市涪城区2012—2021年病毒性肝炎网络报告资料进行流行病学特征分析。结果 绵阳市涪城区2012—2021年共报告病毒性肝炎8 071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136.59/10万,甲、乙、丙、丁、戊和未分型病毒性肝炎发病率分别为0.85/10万、 87.41/10万、 43.49/10万、 0.03/10万、 2.27/10万和2.54/10万;死亡4例(乙型病毒性肝炎),死亡率为0.07/10万,病死率为0.05%。各年份病毒性肝炎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1.27,P<0.01),发病呈逐年上升趋势(X2趋势=78.15,P<0.01)。城区病毒性肝炎发病率低于乡镇,(X2=169.14,P<0.01),无季节性发病高峰(r=0.03,P>0.05);发病年龄以50~<60岁最高(300.28/10万),0~<10岁最低(4.85/10万),不同年龄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 581.86,P<0.01);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χ^(2)=392.21,P<0.01);发病人群职业以农民及民工为主(34.21%)。病毒性肝炎发病类型构成比较大的是乙型和丙型。结论 绵阳市涪城区2012—2021年病毒性肝炎发病呈上升趋势,应加强防控,采取综合性防控策略和措施,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 病毒性肝炎 发病率 预防接种 流行特征 防控措施与策略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