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00—2018年新疆阿克苏地区防风固沙服务功能时空变化特征
1
作者 潘婷婷 张永福 《中南农业科技》 2024年第1期108-115,共8页
土壤风蚀是干旱半干旱地区的主要生态问题,防风固沙功能评价作为定量评估区域土壤风蚀量的方法,是评估区域生态安全程度的重要指标。基于修正风蚀方程与GIS技术,分析2000—2018年新疆阿克苏地区防风固沙服务功能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 土壤风蚀是干旱半干旱地区的主要生态问题,防风固沙功能评价作为定量评估区域土壤风蚀量的方法,是评估区域生态安全程度的重要指标。基于修正风蚀方程与GIS技术,分析2000—2018年新疆阿克苏地区防风固沙服务功能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2000—2018年研究区土壤实际风蚀量整体呈增长趋势,2000年、2010年、2018年皆以轻度侵蚀、剧烈侵蚀为主,高值主要在南部,低值主要分布于塔克拉玛干沙漠北部;2000—2018年研究区单位面积防风固沙量和防风固沙总量呈增长趋势,防风固沙功能北部、南部较低,中部绿洲区较高。空间分布以低等级为主;研究区防风固沙主要受风速、土壤湿度、植被覆盖率、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风固沙服务功能 土地利用 修正风蚀模型(RWEQ) 时空分异 新疆阿克苏地区
下载PDF
无定河流域防风固沙服务流动模拟
2
作者 王国宇 李晶 张娅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323-2336,共14页
无定河流域包括毛乌素沙漠部分区域,土壤风蚀显著,研究防风固沙服务有利于保持土壤、保护生态环境与维持良好的人地关系。利用RWEQ(Revised Wind Erosion Equation)模型与HYSPLIT(Hybrid Single-Particle Langrangian Integrated Trajec... 无定河流域包括毛乌素沙漠部分区域,土壤风蚀显著,研究防风固沙服务有利于保持土壤、保护生态环境与维持良好的人地关系。利用RWEQ(Revised Wind Erosion Equation)模型与HYSPLIT(Hybrid Single-Particle Langrangian Integrated Trajectory Model)模型模拟无定河流域2000年、2005年、2010年、2015年以及2018年的土壤风蚀量以及防风固沙服务流的时空变化,并分析受益人口与real GDP。结果表明:(1)2000年至2018年无定河流域风蚀总量与防风固沙量呈“降低-增加-降低”的波动变化整体下降的趋势,在空间分布上,无定河流域西部及西北部沙地土壤风蚀较为剧烈,东部及东南部的旱地土壤风蚀较为缓和;(2)2000年至2018年防风固沙服务流动路径模拟总数分别为494条、504条、537条、482条与437条,整体上呈降低的趋势,受益区主要分布于我国的中部及东部地区以及俄罗斯、韩国等周边国家;(3)2000年至2018年防风固沙服务全国受益人口与受益real GDP均占据总数一定比例;(4)无定河流域防风固沙服务物质流以陕西北部、山西西部地区为中心呈圈层状递减,影响范围扩散到了东亚和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结果模拟了无定河流域土壤风蚀以及防风固沙服务流,为服务供给区和受益区之间的生态补偿提供科学依据,对植被恢复与防风固沙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可为其他流域的防风固沙服务流动模拟和整个三北地区的防风固沙生态工程的规划、建设、评估提供重要的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 防风固沙服务 RWEQ HYSPLIT 无定河流域
下载PDF
辽西北地区防风固沙服务空间流动与辐射效应 被引量:1
3
作者 王耕 张红玉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52-59,共8页
生态系统服务空间流动及其辐射区的研究,有助于明确生态系统服务供给区与辐射区之间的空间联系。基于修正风蚀方程模型(RWEQ)评估辽西北地区防风固沙空间分布格局,利用混合单颗粒拉格朗日整合轨迹(HYSPLIT)模型模拟辽西北地区防风固沙... 生态系统服务空间流动及其辐射区的研究,有助于明确生态系统服务供给区与辐射区之间的空间联系。基于修正风蚀方程模型(RWEQ)评估辽西北地区防风固沙空间分布格局,利用混合单颗粒拉格朗日整合轨迹(HYSPLIT)模型模拟辽西北地区防风固沙服务空间流动路径,识别与计算防风固沙服务的辐射区和辐射效应。结果表明,2020年辽西北地区防风固沙总量为1220万t,防风固沙能力整体表现为西南部偏高、中部和东北部相对较低,防风固沙服务空间流动路径为195条,大部分向东北和东南方向扩散,两个方向分别为83和70条,占总数的78.46%,辐射范围主要涉及东北、华北及黄渤海海域。中国境内陆地部分辐射区面积为184.82万km~2,防风固沙服务减少下风向沙尘量为597.78万t,受益地区包括内蒙古、黑龙江、吉林、山东、北京、河北和辽宁等11个省(区、市)。该研究对辽西北防护林工程防风固沙服务辐射效应实现了量化评估,可为筑牢该地区生态屏障提供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风固沙服务 空间流动 辐射效应 辽西北地区
下载PDF
防风固沙型重点生态功能区防风固沙服务的评估与受益区识别 被引量:41
4
作者 徐洁 肖玉 +3 位作者 谢高地 王洋洋 江源 陈文辉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6期5857-5873,共17页
防风固沙型重点生态功能区是我国主要的防沙屏障带,对保障全国的生态环境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基于RWEQ模型评估了防风固沙型重点生态功能区防风固沙服务的空间格局,利用HYSPLIT模型模拟了防风固沙型重点生态功能区防风固沙服务的空间流... 防风固沙型重点生态功能区是我国主要的防沙屏障带,对保障全国的生态环境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基于RWEQ模型评估了防风固沙型重点生态功能区防风固沙服务的空间格局,利用HYSPLIT模型模拟了防风固沙型重点生态功能区防风固沙服务的空间流动路径,从生态系统服务流动的角度建立了防风固沙型重点生态功能区及其防风固沙服务受益区之间的时空联系。研究表明,2010年防风固沙型重点生态功能区的防风固沙总量为5.55×1012 kg,受益区总面积为32.16×106 km2,涉及防风固沙服务流动路径755条。受益区主要位于中国的西北、华北、东北的广大区域,朝鲜半岛,日本,俄罗斯远东地区和北太平洋的广大海域,其中中国境内的受益区占比24.12%,受益草地面积最大,受益建设用地占中国建设用地总面积的比例最高,受益效益更为明显。在空间分布上,防风固沙服务流动效益以各防风固沙型重点生态功能区为中心呈现明显的圈层式递减特征。防风固沙型重点生态功能区的防风固沙服务流动对下风向受益区的生产生活具有重要的保障作用,研究能够为防风固沙型重点生态功能区的区域间生态补偿政策制定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从而进一步提升防风固沙型重点生态功能区的屏障作用,保障国家生态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风固沙服务 受益区 区域间生态补偿 防风固沙型重点生态功能区
下载PDF
2000—2015年锡林郭勒盟防风固沙服务功能变化驱动因素分析 被引量:19
5
作者 张玥 许端阳 +1 位作者 王子玉 张晓宇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603-614,共12页
防风固沙服务功能是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生态系统提供的重要防护性功能,探索其时空演化及其驱动机制对于区域生态治理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研究对其空间格局形成及演化过程中自然和人为因子的贡献及交互作用仍缺乏准确认知。以锡林郭勒盟为... 防风固沙服务功能是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生态系统提供的重要防护性功能,探索其时空演化及其驱动机制对于区域生态治理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研究对其空间格局形成及演化过程中自然和人为因子的贡献及交互作用仍缺乏准确认知。以锡林郭勒盟为研究区,采用修正风蚀模型评估其2000—2015年防风固沙服务功能时空变化,应用地理探测器模型分析自然和人为因子对该区域防风固沙服务功能空间格局形成及演变过程中的贡献及交互作用。结果表明:(1)防风固沙服务功能空间分布差异显著,呈现为东南部温带落叶阔叶林、灌丛区域高,东北部草原草甸地区较高,西部荒漠区域低的分布格局;防风固沙服务功能转移以低功能区向中低功能区转移为主;防风固沙量总体上呈增加趋势,增加区域面积为115104 km^(2),减少区域面积为84756 km^(2)。(2)土壤类型在锡林郭勒盟防风固沙服务功能空间分布格局中发挥最重要的作用,其P_(D,SF)值最高且与其它因子具有显著性差异,植被类型、人工造林面积、牲畜数量、年均风速等因子对防风固沙量空间分布影响较强。(3)防风固沙服务功能变化区域的2000—2015年动态地理探测结果显示土壤类型、植被类型均具有较高的解释力且相对稳定,功能增强区域年均风速、降水量等气候因子的P_(D,SF)值呈现出减少区域,人为因子表现先增加后减少趋势,功能减弱区域变化趋势大体与之相反,探测因子之间交互作用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风固沙服务功能 探测因子 地理探测器 锡林郭勒盟
下载PDF
1980—2018年浑善达克地区防风固沙服务时空变化及其驱动因素 被引量:3
6
作者 黄孟冬 肖玉 +6 位作者 秦克玉 甘爽 谢高地 刘婧雅 王洋洋 牛樱楠 刘佳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8期7612-7629,共18页
防风固沙服务是干旱半干旱地区生态系统提供的最重要的防护型服务,对风蚀地区及周边区域的生态环境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修正的土壤风蚀方程(RWEQ)模型模拟了1980—2018年浑善达克地区防风固沙服务的时空变化,利用地理探测器分析了包... 防风固沙服务是干旱半干旱地区生态系统提供的最重要的防护型服务,对风蚀地区及周边区域的生态环境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修正的土壤风蚀方程(RWEQ)模型模拟了1980—2018年浑善达克地区防风固沙服务的时空变化,利用地理探测器分析了包括数值和类型变量的自然与社会经济因素对该区防风固沙服务空间格局的影响及交互作用。研究结果显示:(1)1980—2018年,单位面积防风固沙量波动下降,2015年单位面积防风固沙量最小,为13.01 kg/m^(2)。同时,防风固沙保有率波动增加,2018年保有率达到最大值,为94.28%;(2)土壤类型、年末牲畜数量、年降水量与人工造林面积是影响防风固沙服务空间变化的主要因素,其中,土壤类型对防风固沙服务空间变化的影响最大,q值为75.15%;(3)各驱动因素间的交互作用都会放大单因子对浑善达克地区防风固沙服务空间分布的影响。其中,年均温对防风固沙服务空间分布变化具有较强的间接影响。因此,在土壤类型、年均温的间接作用下,1980—2018年浑善达克重点生态功能区防风固沙能力整体提高、风蚀程度有所缓解与年均风速、年降水量变化,以及2000年之后京津风沙源工程引起的人工造林面积、年末牲畜数量的空间分布格局变化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风固沙服务 修正的土壤风蚀方程(RWEQ) 时空变化 地理探测器 浑善达克地区
下载PDF
基于RWEQ模型的疏勒河流域防风固沙功能价值评估
7
作者 蔺阿荣 周冬梅 +3 位作者 马静 朱小燕 江晶 张军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8-67,共10页
疏勒河流域地处西北内陆,是“一带一路”的关键节点。近年来随着全球变化与经济社会活动强度增加,导致建设用地快速扩张、土地沙化等问题,影响区域生态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疏勒河流域处于北方防沙带中心,开展其防风固沙价值评估对... 疏勒河流域地处西北内陆,是“一带一路”的关键节点。近年来随着全球变化与经济社会活动强度增加,导致建设用地快速扩张、土地沙化等问题,影响区域生态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疏勒河流域处于北方防沙带中心,开展其防风固沙价值评估对于构建区域生态安全格局和保障流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生态意义。基于修正风蚀方程模型(RWEQ)对2008—2018年疏勒河流域防风固沙功能及其价值进行评估。结果表明:(1)2008—2018年疏勒河流域防风固沙总量为43.927×10^(4)~129.530×10^(4)t·km^(-2),防风固沙量呈上升趋势。(2)2008—2018年疏勒河流域防风固沙价值快速增加,其多年平均价值占比由高到低依次为减少土地损失价值(99.46%)、保持土壤肥力价值(0.47%)、保持土壤有机质价值(0.04%)、减少交通运输经济损失价值(0.03%)。(3)流域防风固沙功能与土地利用密切相关,防风固沙能力较强的区域主要分布在草地、耕地等植被覆盖率较高区域;低值区主要分布在流域土地利用类型为未利用地区域。(4)相较社会因素,自然指标因子对流域防风固沙功能价值影响更大。研究结果可为确定流域生态补偿主客体及补偿标准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风固沙服务 修正的土壤风蚀方程(RWEQ) 价值评估 疏勒河流域
下载PDF
黄土高原北部风蚀区防风固沙服务时空分异及驱动因素 被引量:1
8
作者 王金凤 刘小玲 +2 位作者 李庆 王仁德 王盛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20-230,共11页
黄土高原北部是黄河流域土壤风蚀典型区,评估防风固沙服务对黄河流域生态安全屏障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效益评价中的风蚀模型估算黄土高原北部风蚀区固沙量,定量评估2000—2020年防风固沙服务,并结合土地利用、植... 黄土高原北部是黄河流域土壤风蚀典型区,评估防风固沙服务对黄河流域生态安全屏障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效益评价中的风蚀模型估算黄土高原北部风蚀区固沙量,定量评估2000—2020年防风固沙服务,并结合土地利用、植被覆盖度与气候变化分析其驱动机制。结果表明:(1)2000—2020年黄土高原北部风蚀区年均固沙量5.52亿t,年际变化总体呈减少趋势,平均变化率-0.12 t·hm^(-2)·a^(-1);而防风固沙服务保有率以每年0.50%的速率增加,研究区植被防风固沙服务增强。空间分布上榆林北部风沙区、宁夏东部风沙区、甘肃庆阳、毛乌素沙地中南部及沙地北部达拉特旗植被防风固沙服务有所增强。(2)草地是控制土壤风蚀、发挥防风固沙作用的主要土地利用类型。荒漠化逆转与退耕还草明显增强了防风固沙能力,草地退化将造成固沙服务显著减弱。(3)风速是引起黄土高原北部风蚀区防风固沙服务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植被恢复对库布齐沙漠和毛乌素沙地等关键区域的防风固沙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风固沙 防风固沙服务保有率 风蚀模型 黄土高原
原文传递
北方防沙带河西走廊段景观格局时空演变及其防风固沙服务响应 被引量:3
9
作者 连虎刚 曲张明 +1 位作者 刘春芳 贺扬希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2518-2526,共9页
景观格局是影响生态系统服务供给和维持的重要因素,也是区域生态系统健康稳定和土地利用优化决策的基础。本研究以北方防沙带河西走廊段为研究区,运用Fragstats 4.2软件、修正风蚀模型、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量化并分析了2000—2020年间... 景观格局是影响生态系统服务供给和维持的重要因素,也是区域生态系统健康稳定和土地利用优化决策的基础。本研究以北方防沙带河西走廊段为研究区,运用Fragstats 4.2软件、修正风蚀模型、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量化并分析了2000—2020年间景观格局和防风固沙服务的时空演变及响应关系。结果表明:2000—2020年间,研究区土地利用类型景观格局变化明显,以戈壁转向耕地以及草地与耕地间的相互转变为主,景观格局更趋于多样化、异质化和破碎化。研究区防风固沙服务空间格局总体呈现“东南高、西北低”的特点,防风固沙量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耕地和草地的防风固沙量较高,裸地和建设用地等景观防风固沙量较低。研究期内,Shannon多样性、斑块密度和景观形状指数与防风固沙服务均呈正相关,平均斑块面积与防风固沙服务呈负相关。说明在以戈壁荒漠为主导景观的北方防沙带河西走廊段,景观异质性增加、分布越均匀、斑块数量越多、景观形状越复杂等特征对防风固沙服务有促进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方防沙带 景观格局指数 防风固沙服务 修正风蚀方程 空间自相关
原文传递
黄河流域生态安全屏障防风固沙时空变化及驱动因素 被引量:7
10
作者 王晓峰 马嘉豪 +5 位作者 冯晓明 贾子续 张欣蓉 延雨 孙泽冲 周继涛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660-671,共12页
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和经济区,防风固沙服务及其驱动机制的研究对于筑牢黄河流域生态安全屏障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修正土壤风蚀模型(RWEQ)定量评估黄河流域2000—2018年防风固沙服务时空变化,采用相关分析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 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和经济区,防风固沙服务及其驱动机制的研究对于筑牢黄河流域生态安全屏障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修正土壤风蚀模型(RWEQ)定量评估黄河流域2000—2018年防风固沙服务时空变化,采用相关分析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WR)从社会、气候、土壤、植被、地形等角度探究各驱动因素对黄河流域防风固沙服务影响的空间异质性。结果表明:(1)2000—2018年黄河流域土壤风蚀模数与单位面积防风固沙量分别以0.04 t hm^(-2)a^(-1)和0.14 t hm^(-2)a^(-1)的速率下降,而防风固沙保有率和植被覆盖度则分别以0.05%·a^(-1)和0.26%·a^(-1)的速率上升。(2)黄河流域土壤风蚀以微度(<2 t hm^(-2)a^(-1))和轻度(2—25 t hm^(-2)a^(-1))为主,共占研究区面积的96.28%。土壤风蚀在空间分布呈现西北高东南低的特点,而防风固沙服务高值则主要分布于西北部和下游流域。(3)各驱动因素对黄河流域防风固沙服务的影响具有明显的空间异质性,其中降水、温度、实际蒸散量、土壤黏粒含量、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坡度以负面抑制作用为主,而风速、气压、归一化植被指数和土壤粗砂含量则主要呈现正向促进作用。本研究结果可为黄河流域荒漠化防治和生态保护修复提供一定参考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防风固沙服务 地理加权回归 驱动因素
下载PDF
基于防风固沙服务空间流动的区域关联度——以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区为例 被引量:9
11
作者 张彪 王爽 +1 位作者 李庆旭 谢高地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969-979,共11页
定量评价生态系统服务供给区与受益区的生态联系程度是制定区域生态补偿政策的重要依据。该文基于修正风蚀方程(RWEQ),并结合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区(以下简称"工程区")的风向、风速与土壤尘粒组成,构建了由防风固沙供给度与影... 定量评价生态系统服务供给区与受益区的生态联系程度是制定区域生态补偿政策的重要依据。该文基于修正风蚀方程(RWEQ),并结合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区(以下简称"工程区")的风向、风速与土壤尘粒组成,构建了由防风固沙供给度与影响度组成的区域关联度模型,分析了2015年工程区与北京市之间的防风固沙服务关联度。结果表明:工程区内不同县域与北京市的防风固沙关联度介于0%~13.43%。其中赤城县最高,苏尼特左旗、宣化区、怀安县、下花园区和苏尼特右旗等地区较高,翁牛特旗、承德县、宁城县、蓟县与阳原县等地区与北京市的防风固沙关联度不明显。整体来看,区域防风固沙关联度呈现出西高东低、多区镶嵌的空间格局,这主要与工程区主导风向和防风固沙能力的差异有关。此外,工程区内不同县域的防风固沙关联度与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有一定程度的负相关。因此,作为防风固沙服务的受益区,北京市应优先考虑工程区西部高度关联地域的生态补偿,提高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进而保障防风固沙服务的持续供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风固沙服务 空间流动 生态联系 区域关联度 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区
原文传递
基于HYSPLIT和PSCF的防风固沙生态服务功能空间模拟 被引量:6
12
作者 苏凯 王计平 +3 位作者 王茵然 郭红琼 李松 龙芊芊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232-242,共11页
针对以盐渍化影响和风沙活动为特征的北方农牧交错带,研究其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空间差异及其流变机制,有助于明确服务提供区(SPA)与服务受益区(SBA)之间的空间关系,制定跨区生态补偿方案。采用混合单粒子拉格朗日积分轨道(HYSPLIT)模型和... 针对以盐渍化影响和风沙活动为特征的北方农牧交错带,研究其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空间差异及其流变机制,有助于明确服务提供区(SPA)与服务受益区(SBA)之间的空间关系,制定跨区生态补偿方案。采用混合单粒子拉格朗日积分轨道(HYSPLIT)模型和源贡献潜势(PSCF)模型,模拟了大型盐碱沙尘源地(安固里淖干涸盐碱湖)防风固沙生态系统服务(SSS)对风蚀的影响,确定了在土地覆盖、人口和国内生产总值(GDP)方面的辐射效益,并以辐射效益结果为依据提出跨地区的横向生态补偿方案。结果表明:在2015年,安固里淖干涸盐碱湖生态系统SSS效益显著,固沙量达到367.93万t;研究区SSS传输路径向东部延伸,主要影响我国华北和东北地区,SBA土地面积为189.37万km^2,占全国总面积的19.66%,受益范围包括北京市等15个省(市、区),是研究区面积的41167倍;受益人口达5.27亿人,受益GDP总量为28.37万亿元;研究区生态系统提供的SSS使得SBA降尘量减少147.17万t,直接经济效益达44.26亿元;研究区投入生态建设的资金应由北京市等15个受益省(市)共同承担,黑龙江省和内蒙古自治区补偿金额最大,其次为河北省、吉林省和辽宁省等,浙江省需支付的生态补偿金额最少。本研究通过横向生态补偿促进生态建设,以减轻由土壤风蚀造成的损害,可为有关部门的政策决策者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风固沙生态服务 空间模拟 HYSPLIT模型 生态效益 生态补偿
下载PDF
1990—2020年土地利用和气候变化对青藏高原生态系统调节服务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何再军 程江浩 +1 位作者 刘悦俊 张燕杰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616-1628,共13页
气候变化和土地利用是影响生态系统服务的两类主要因素,然而其具体影响却很难量化区分。本研究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与权衡综合评估模型(Integrated Valuation of Ecosystem Service and Trade-offs,InVEST)及修正土壤风蚀方程模型(Revised ... 气候变化和土地利用是影响生态系统服务的两类主要因素,然而其具体影响却很难量化区分。本研究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与权衡综合评估模型(Integrated Valuation of Ecosystem Service and Trade-offs,InVEST)及修正土壤风蚀方程模型(Revised Wind Erosion Equstion,RWEQ),对青藏高原1990—2020年6个时期的水土保持服务和防风固沙服务进行情景分析,量化区分土地利用和气候变化对两项服务的影响。结果表明:气候变化主导了青藏高原大部分区域的水土保持和防风固沙服务(贡献度>70%),年降水量和年均气温是引起水土保持服务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年均风速则是影响防风固沙服务的主要因素。然而,1990—2000年西北部是土地利用类型转化明显的区域,生态保护政策成功实施导致土地利用成为水土保持和防风固沙服务增加的主导因素;2000—2010年,青藏高原东北部农田向城镇用地转变主导了防风固沙服务的增加,西北部草地向未利用土地转变主导了水土保持服务和防风固沙服务的减少;2010—2020年,在西北部草地转变为未利用土地的地区以及东南部林地转变为草地的地区,土地利用主导了水土保持和防风固沙服务的减少。本研究有助于深入理解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对青藏高原的土地利用政策制定及生态修复决策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服务 水土流失 防风固沙服务 气候变化 青藏高原
下载PDF
Evaluation of Inner Mongolia Wind Erosion Prevention Service based on Land Use and the RWEQ Model 被引量:4
14
作者 WANG Yangyang XIAO Yu +6 位作者 XU Jie XIE Gaodi QIN Keyu LIU Jingya NIU Yingnan GAN Shuang HUANG Mengdong 《Journal of Resources and Ecology》 CSCD 2022年第5期763-774,共12页
Inner Mongolia is the important ecological barrier zone in northern China,which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wind in the regional ecosystem.Based on the Revised Wind Erosion Equation(RWEQ)m... Inner Mongolia is the important ecological barrier zone in northern China,which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wind in the regional ecosystem.Based on the Revised Wind Erosion Equation(RWEQ)model and the cost-recovery method,this study simulated the wind erosion prevention service(WEPS)in Inner Mongolia in 2010 and 2015,investigated the spatial pattern of material and monetary value of WEPS,and analyzed the differences among various cities and various ecosystems.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total WEPS of Inner Mongolia was estimated to be 73.87×10^(8) t in 2015,which was 4.61×10^(8) t less than in 2010,while the monetary value of WEPS was calculated to be 738.66×10^(8) yuan in 2015,which was 46.16×10^(8) yuan less than in 2010.Among all the leagues and cities,Xilin Gol League supported the highest WEPS,reaching 18.65×10^(8) t in 2015,while Wuhai provided the lowest.The WEPS of Hulunbeier increased the most,by 4.37×10^(8) t from 2010 to 2015.The WEPS in the grassland ecosystem was the highest among the different ecosystems,accounting for more than55%of the total WEPS in Inner Mongolia,but it was reduced by 1.05×10^(8) t during the same period.The WEPS in the forest ecosystem increased the most,reaching 0.19×10^(8) t.This study found that the implementation of projects such as returning farmland to forests and grasses and sand control effectively increased the WEPS by increasing the forest area.However,unsuitable land use increased the desertification of ecosystems which resulted in a reduction of WEPS in Inner Mongoli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ind erosion prevention service revised wind erosion equation ecological technology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