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兔内毒素性急性肺损伤肺内NOS阳性细胞数及超微结构的变化
1
作者 周淑华 蒋小燕 +2 位作者 杨朝晖 王倩 黄庆华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1期81-84,119,共5页
目的 从病理学和组织化学角度观察内毒素性肺损伤时肺组织超微结构和 NOS阳性染色细胞数的变化。方法 采用电镜、还原型辅酶 - -黄递酶 (NADPH- d)组织化学技术观察兔内毒素性急性肺损伤时肺组织超微结构的改变和肺内小血管、细小支... 目的 从病理学和组织化学角度观察内毒素性肺损伤时肺组织超微结构和 NOS阳性染色细胞数的变化。方法 采用电镜、还原型辅酶 - -黄递酶 (NADPH- d)组织化学技术观察兔内毒素性急性肺损伤时肺组织超微结构的改变和肺内小血管、细小支气管、肺泡的 NOS阳性染色细胞数目的变化。结果 :内毒素注射后观察 30分钟组 (I3 0′组 )与内毒素注射后观察 1周组 (Iw 组 ) ,肺内小血管、 NOS阳性染色细胞数明显增多 ,细小支气管和肺泡则减少。 I3 0′组与 Iw 组分别与 C组比较 :(小动脉 :I3 0 vs C,P<0 .0 1;Iwvs C,P<0 .0 0 1;小静脉 :I3 0 vs C,P<0 .0 1;Iw vs C,P<0 .0 5 ;细小支气管 :I3 0vs C与 Iwvs C均为 P<0 .0 2 ;肺泡 :I3 0 vs C与 Iwvs C均为 P<0 .0 1)。电镜结果显示 ,I3 0′组部分肺毛细血管内见有大量红细胞集聚 ,毛细血管内皮变薄 ,微细结构不甚清楚 ,Iw组部分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状况较 I3 0′组更显严重 ,除较多见红细胞渗入肺泡腔外 ,尚见部分肺泡上皮结构不甚完整而呈泡状改变。结论 内毒素性肺损伤 ,肺内 NOS阳性染色细胞数在小血管明显增加 ,在支气管内 ,肺泡内则明显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毒素性急性肺损 NOS阳性细胞数 肺组织超微结构 一氧化氮合酶
下载PDF
鸡马立克氏病疫苗荧光抗体染色阳性细胞数与蚀斑数线性回归(FAC^+ PR)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2
作者 姜国华 胡小元 +1 位作者 张岐蜀 潘春刚 《中国兽药杂志》 2008年第2期23-26,共4页
为解决鸡马立克氏病(MD)疫苗,尤其是MD多价疫苗在生产中疫苗配制环节上的盲目性,本试验建立了MDCVI988/Rispens/B5疫苗荧光抗体染色阳性细胞数(FAC+/mL)与疫苗蚀斑数(PFU/mL)两个数量化指标的线性关系(FAC+PR)。统计学检验证明,在此双... 为解决鸡马立克氏病(MD)疫苗,尤其是MD多价疫苗在生产中疫苗配制环节上的盲目性,本试验建立了MDCVI988/Rispens/B5疫苗荧光抗体染色阳性细胞数(FAC+/mL)与疫苗蚀斑数(PFU/mL)两个数量化指标的线性关系(FAC+PR)。统计学检验证明,在此双变量下所建立的线性回归能客观反映该疫苗FAC+细胞数与疫苗PFU数之间的相互关系。将FAC+PR方法运用于MD疫苗的实验室制备,结果理论PFU/mL与实际PFU/mL的平均误差仅为5.4%。由此可见,采用这种方法可有效、准确估计出疫苗毒液中的PFU含量,并可以此为标准进行疫苗的配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马立克氏病 疫苗 荧光抗体染色阳性细胞数 蚀斑
下载PDF
肠复康抑制人大肠癌HT29裸小鼠移植瘤细胞增殖的机制 被引量:4
3
作者 王毅 刘碧清 +1 位作者 仝崇毅 熊绍权 《中国临床康复》 CAS CSCD 2003年第11期1652-1653,F003,共3页
目的探讨肠复康抑制人大肠癌HT29裸小鼠移植瘤细胞增殖的机制。方法建立人大肠癌HT29癌细胞株裸小鼠皮下移植瘤模型,免疫组化染色结合图像分析系统半定量检测移植瘤细胞KI-67阳性细胞数、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 目的探讨肠复康抑制人大肠癌HT29裸小鼠移植瘤细胞增殖的机制。方法建立人大肠癌HT29癌细胞株裸小鼠皮下移植瘤模型,免疫组化染色结合图像分析系统半定量检测移植瘤细胞KI-67阳性细胞数、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fetalliverkinase-1,FLK-1)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growthfactorbeta1,TGF-β1)的积分光密度(integraopticaldensit,IOD),并使用逐步引入剔出模型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与模型组比,肠复康组和西药组均使移植瘤KI-67阳性细胞数明显减少(P<0.001),同时能显著降低瘤细胞VEGF、FLK-1和TGF-β1的含量(P<0.05~0.001);回归分析结果,移植瘤KI-67阳性细胞数与瘤细胞VEGF和FLK-1含量呈明显正相关(前者r=0.802,P<0.001;后者r=0.668,P<0.001)。结论肠复康能抑制人大肠癌HT29裸小鼠移植瘤细胞增殖,其机制之一可能是减少瘤细胞的VEGF、FLK-1和TGF-β1的生成,特别是减少VEGF和FLK-1的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转化生长因子β1 肠复康 大肠癌 HT29细胞 免疫组织化学 移植癌 KI-67阳性细胞数
下载PDF
创面愈合过程中创缘表皮干细胞的再分布 被引量:1
4
作者 李建福 付小兵 +1 位作者 盛志勇 孙同柱 《感染.炎症.修复》 2002年第3期180-180,共1页
目的:研究皮肤干细胞在全层皮肤创面愈合过程中的分布与增殖分化特征,以及该特征在创面愈合过程中的作用。方法:10只Wistar大鼠背部各制备4个面积为2.54cm^2的全层皮肤创面,将创面随机分为2组,即银锌霜治疗组(20个创面),空白对照组(20... 目的:研究皮肤干细胞在全层皮肤创面愈合过程中的分布与增殖分化特征,以及该特征在创面愈合过程中的作用。方法:10只Wistar大鼠背部各制备4个面积为2.54cm^2的全层皮肤创面,将创面随机分为2组,即银锌霜治疗组(20个创面),空白对照组(20个创面)。分别于伤后3d、1周、2周和3周以组织学检查动态观察各组治疗效果,并以β_1整合素、角蛋白19(K19)免疫组化法检测表皮干细胞在创面愈合过程中的表达情况。结果:两面创面愈合率为银锌霜组80%(16/20)。两组创面肉芽组织于各时相点均未见β_1整合素、K19阳性细胞出现,但于创缘表皮的层或颗粒层出现了散在的β_1整合和K19同时染色阳性细胞。且越接近创面这些阳性细胞越密集,组织学上与基底层的阳性细胞无直接联系,其数量随着创面的缩小渐渐增加,直到创面愈合。上皮化后,这些阳性细胞逐渐减少,并随着愈合创面表皮脚的出现而消失,而感染创面的阳性细胞数量明显少于未感染创面的阳性细胞数。结论:表皮干细胞能动地与创面的修复,创缘表皮干细胞再分布的主要功能可能促进创面再上皮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的:研究皮肤干细胞在全层皮肤创面愈合过程中的分布与增殖分化特征 以及该特征在创面愈合过程中的作用.方法:10只 Wistar 大鼠背部各制备4个面积为2.54cm^2的全层皮肤创面 将创面随机分为2组 即银锌霜治疗组(20个创面) 空白对照组(20个创面).分别于伤后3d、1周、2周和3周以组织学检查动态观察各组治疗效果 并以β_1整合素、角蛋白19(K19)免疫组化法检测表皮干细胞在创面愈合过程中的表达情况.结果:两组创面愈合率为银锌霜组80%(16/20) 对照组60%(12/20).两组创面肉芽组织于各时相点均未见β_1整合素、K19阳性细胞出现 但于创缘表皮的棘层或颗粒层出现了散在的β_1整合素和 K19同时染色阳性细胞.且越接近创面这些阳性细胞越密集 组织学上与基底层的阳性细胞无直接联系 量随着创面的缩小渐渐增加 直到创面愈合.上皮化后 这些阳性细胞逐渐减少 并随着愈合创面表皮脚的出现而消失 而感染创面的阳性细胞数量明显少于未感染创面的阳性细胞数.结论:表皮干细胞能动地参与创面的修复 创缘表皮干细胞再分布的主要功能可能促进创面再上皮化.
下载PDF
聚肌胞对人早孕绒毛外滋养细胞TLR3表达的调节作用
5
作者 王菊 钟刚 《医学信息》 2011年第23期141-143,共3页
目的通过体外实验研究Toll样受体3(TLR3)在人早孕绒毛外滋养细胞株TEV—I的表达及聚肌胞(PolyI:c)对TLR3mRNA和蛋白的调节作用,方法体外培乔TEV—I细胞;用不同时间及浓度聚肌胞刺激TEV~I细胞后RT—PCR和流式细胞仪检测其TLR3mRN... 目的通过体外实验研究Toll样受体3(TLR3)在人早孕绒毛外滋养细胞株TEV—I的表达及聚肌胞(PolyI:c)对TLR3mRNA和蛋白的调节作用,方法体外培乔TEV—I细胞;用不同时间及浓度聚肌胞刺激TEV~I细胞后RT—PCR和流式细胞仪检测其TLR3mRNA和蛋白的表达变化;免疫细胞化学SP染色法检测TLR3蛋白的定位表达。结果①PolyI:C刺激可上调TEv—I细胞株TLR3raRNA的表达(P〈0.01),且与刺激时间和剂量呈正相关。②PolyI:C刺激可上调TEV—I细胞株TLR3蛋白表达的平均荧光强度,(P〈0.01);但荧光阳性细胞数刺激12h与刺激前比较无统计学意义(胗005);刺激24h、48h的荧光阳性细胞数与刺激时间和剂量呈正关。(24hP〈0.05;48hP〈0.01)。③免疫细胞化学显示TLR3主要定位于TEV—I细胞株的细胞浆。结论TEV—I细胞株TLR3的mRNA及蛋白的表达与poly(I:C)刺激时间及剂量呈正相关;TLR3主要定位于TEV—I细胞株的细胞浆,而细胞核及细胞膜没有观测到明显表达。提示人早孕绒毛外滋养细胞可能通过细胞浆的TLR3参与早孕母一胎界面的免疫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LR3 poly(I:C) TEV—I细胞 流式细胞仪:平均荧光强度 荧光阳性细胞数 免疫细胞化学
下载PDF
小檗碱在预防家兔颈动脉粥样硬化中对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的影响 被引量:6
6
作者 何国厚 周岚 +1 位作者 王云甫 艾志兵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12期1035-1037,共3页
目的探讨小檗碱在预防家兔颈动脉粥样硬化中对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的影响。方法32只雄性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成正常组、颈动脉粥样硬化组(模型组)、生理盐水组(对照组)、小檗碱预防组(小檗碱组)。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建立颈动脉粥样硬化... 目的探讨小檗碱在预防家兔颈动脉粥样硬化中对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的影响。方法32只雄性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成正常组、颈动脉粥样硬化组(模型组)、生理盐水组(对照组)、小檗碱预防组(小檗碱组)。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建立颈动脉粥样硬化模型,术前1周分别给予对照组和小檗碱组肌注生理盐水和小檗碱,术后4周内继续进行上述干预。第5周麻醉处死后取右侧颈动脉,行HE染色和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HE染色发现模型组颈动脉血管病变以泡沫细胞为主,形成动脉粥样斑块;对照组病理改变与模型组类似;小檗碱组血管内膜轻度增厚。颈动脉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发现,模型组和对照组颈动脉粥样硬化组织中平滑肌细胞和泡沫细胞胞膜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表达丰富,阳性细胞数密度较正常组明显增高;小檗碱组血管中膜平滑肌细胞仅有少量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表达,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阳性细胞数密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檗碱预防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可能与其对颈动脉组织中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表达的调节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小檗碱 颈动脉粥样硬化 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 阳性细胞数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