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少阳为枢”探析小阴阳旦汤 被引量:1
1
作者 梁永林 李金田 +3 位作者 李应存 史光伟 韩琦 贾斌 《中医药学报》 CAS 2016年第4期3-5,共3页
本文拟运用开阖枢理论的"少阳为枢"思想对源于《汤液经法》的《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所载小阴、阳旦汤开展研究,以期对源于《汤液经法》的《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对应的桂枝汤、黄芩汤有新的理论认识,更好地指导临床应用。
关键词 少阳为枢 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 小阴旦 阳旦汤
下载PDF
敦煌“大阳旦汤”与《金匮》阳旦汤关系考 被引量:3
2
作者 牟慧琴 《甘肃中医》 1997年第3期3-3,共1页
敦煌“大阳旦汤”与《金匮》阳旦汤关系考牟慧琴甘肃中医学院(730000)敦煌医学卷子自出土以来,其历史研究价值及临床实用价值不断得到中医专家的肯定。他不仅弥补了隋唐时期医学文献的空白,更为我们研究古代经典医籍,提供了... 敦煌“大阳旦汤”与《金匮》阳旦汤关系考牟慧琴甘肃中医学院(730000)敦煌医学卷子自出土以来,其历史研究价值及临床实用价值不断得到中医专家的肯定。他不仅弥补了隋唐时期医学文献的空白,更为我们研究古代经典医籍,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敦煌出土的《辅行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匮 阳旦汤 中药
下载PDF
从阳旦汤的争论看《伤寒杂病论》对临床的意义
3
作者 余豆豆 付小忍 沈涛 《内蒙古中医药》 2018年第12期44-45,共2页
《伤寒杂病论》中的阳旦汤,有方无药,众说纷纭,争论不休。现对其中3种主要的学术观点进行分析,以案例加以验证,进而探讨《伤寒杂病论》对临床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阳旦汤 伤寒杂病论 临床意义
下载PDF
阳旦汤释疑 被引量:3
4
作者 罗培成 罗晓红 《四川中医》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1期14-14,共1页
《伤寒杂病论》中的阳旦汤 ,有方无药 ,历代众说纷纭 ,争论不休 ,经多年研究验证阳旦汤是桂枝汤原方外 ,更增桂二两 ,加附子一枚。
关键词 《伤寒杂病论》 阳旦 阳旦汤 桂枝
下载PDF
阴旦汤、阳旦汤与阴阳治则治法 被引量:2
5
作者 于畅 《光明中医》 2010年第10期1768-1769,共2页
桂枝汤被称为阳旦汤,柴胡汤被称为阴旦汤。我们提出两类治则治法,以桂枝汤为代表的阳法,以柴胡汤为代表的阴法。这里论述的阴阳不能直接理解为阴血阴津和阳气,而是影响人体各种生理活动和气机运行的两个方面。
关键词 《伤寒论》阳旦汤 阴旦 桂枝 柴胡 阳法 阴法
下载PDF
巧用小阳旦汤加减治疗泄泻
6
作者 高希文 张智珍 赵泉霖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14年第8期93-94,共2页
泄泻是临床常见的症状,也是中医重要的疾病,更是造成其他疾病的根源,因此研习治疗泄泻方法显得意义重大.明代医家李士材提出治泻九法,李克绍老先生在此基础上,根据前人治泻效方,结合临床体会,整理为渗利、升提、清凉、疏利、甘缓、酸收... 泄泻是临床常见的症状,也是中医重要的疾病,更是造成其他疾病的根源,因此研习治疗泄泻方法显得意义重大.明代医家李士材提出治泻九法,李克绍老先生在此基础上,根据前人治泻效方,结合临床体会,整理为渗利、升提、清凉、疏利、甘缓、酸收、固涩、健脾、温肾、平肝治泻十法.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变化,过食寒凉已成为引起泄泻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针对此病因,运用小阳旦汤加减治疗泄泻能取得满意疗效.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旦汤 食凉泄泻 中医方剂
下载PDF
阳旦症与阳旦汤 被引量:1
7
作者 巫君玉 《光明中医》 1995年第4期3-5,共3页
阳旦症与阳旦汤巫君玉北京市中医医院100010阳旦症名,一见于《伤寒论·辨太阳病脉症并治。上》:问曰,“症象阳旦,按法治之而增剧。”一见于《金匮要略·妇人产后病脉症治第二十一》:“虽久,阳旦症续在耳,可与阳旦... 阳旦症与阳旦汤巫君玉北京市中医医院100010阳旦症名,一见于《伤寒论·辨太阳病脉症并治。上》:问曰,“症象阳旦,按法治之而增剧。”一见于《金匮要略·妇人产后病脉症治第二十一》:“虽久,阳旦症续在耳,可与阳旦汤。”阳旦汤仅于此条《金匮》文见到,但未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旦 阳证 阳旦汤 桂枝 方剂
下载PDF
桂枝汤别名阳旦汤释义及临床意义
8
作者 胡剑北 赵建敏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1994年第2期168-169,共2页
桂枝汤别名阳旦汤释义及临床意义胡剑北,赵建敏(中医文献研究室)(合肥庐阳饭店医务室)桂枝汤是著名的辛温解表方剂,首见于《伤寒论》,其别名又称阳旦汤。如《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法上第五》载:"问曰:证象阳旦、按法... 桂枝汤别名阳旦汤释义及临床意义胡剑北,赵建敏(中医文献研究室)(合肥庐阳饭店医务室)桂枝汤是著名的辛温解表方剂,首见于《伤寒论》,其别名又称阳旦汤。如《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法上第五》载:"问曰:证象阳旦、按法治之而增剧,厥逆、咽中干,两胫拘急而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枝 阳旦汤 临床应用 方剂
下载PDF
阳旦汤方证考略
9
作者 魏雪舫 陈忠琳 《河南中医》 北大核心 1991年第6期4-6,共3页
仲景所述的阳旦证究竟系何证,阳旦汤系何方?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归纳起来,不外两说:一是从宋本《伤寒论》、《金匮要略》之说,认为'阳旦证'病机属于风寒,而'阳旦烫'即桂枝汤:一是遵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的记载... 仲景所述的阳旦证究竟系何证,阳旦汤系何方?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归纳起来,不外两说:一是从宋本《伤寒论》、《金匮要略》之说,认为'阳旦证'病机属于风寒,而'阳旦烫'即桂枝汤:一是遵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的记载,认为'阳旦证'属热证,治疗不可再用辛温之剂。二者孰是孰非,尚待今后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旦汤 寒热辨证
下载PDF
基于“少阳为枢”图解大阴阳旦汤 被引量:15
10
作者 梁永林 李金田 +4 位作者 王凯莉 史光伟 李应存 韩琦 贾斌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4442-4445,共4页
文章拟运用开阖枢理论的"少阳为枢"思想对源于《汤液经法》的《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所载大阴、阳旦汤开展研究,以期对源于《汤液经法》的《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对应的黄芪建中汤加人参、小柴胡汤加芍药有新的理论认识,... 文章拟运用开阖枢理论的"少阳为枢"思想对源于《汤液经法》的《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所载大阴、阳旦汤开展研究,以期对源于《汤液经法》的《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对应的黄芪建中汤加人参、小柴胡汤加芍药有新的理论认识,更好地指导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阳为枢 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 大阴旦 阳旦汤 小阴旦 阳旦汤
原文传递
基于“少阳为枢”图解小阴旦汤、小阳旦汤 被引量:12
11
作者 梁永林 李金田 +3 位作者 史光伟 李应存 韩琦 贾斌 《中医学报》 CAS 2016年第6期807-811,共5页
小阴旦汤证是外感阳邪致"精化为气"太过,则少阳生气太过,少阳为枢功能偏向于助东方升气,使六经升的力量表现太过,总体上表现"天气下降"不及,则取芍药"酸收"以抑太阳之开(少阳升气),取黄芩"苦降"... 小阴旦汤证是外感阳邪致"精化为气"太过,则少阳生气太过,少阳为枢功能偏向于助东方升气,使六经升的力量表现太过,总体上表现"天气下降"不及,则取芍药"酸收"以抑太阳之开(少阳升气),取黄芩"苦降"以助阳明之合(少阳天气),更取姜草枣正补脾胃"地气",用药之性味补入下降的力量,矫正少阳为枢偏于升太过的病证;而小阳旦汤证是外感阴邪致"精化为气"受阻(不及),则少阳生气不及,少阳为枢功能难以使地气上升,使六经升的力量表现不及,总体上表现"地气上升"不及,则取桂枝"辛开"以助太阳之开(少阳升气),取赤芍"酸收"以助降南方火气和西方天气,再取姜草枣正补脾胃"地气",用药之性味补入上升的力量,矫正少阳为枢偏于升不及的病证。至于赤白芍之活用,则根据二者对阴的力量赤泄白补,小阴旦汤用白芍助阴以增加降的力量,小阳旦汤改用赤芍药则恰为防止白芍助阴而更加阻碍"地气上升",且能泻南方火气太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阳为枢” 小阴旦 阳旦汤 《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
下载PDF
伤寒论评话 第14章 张仲景并非“群方之祖”,桂枝汤即是“小阳旦汤”——气津两虚证的误治与救治
12
作者 梁华龙 《中医学报》 CAS 2013年第2期180-183,共4页
目的:探讨气津两虚证的误治与救治机理。方法:对《伤寒论》第29条、第30条进行分析。结果:①《伤寒论》的大多方剂是对汉代以前经方的收集和加减应用,所以说"群方之祖"的说法不够恰切;②桂枝汤就是六神方中的小阳旦汤,桂枝汤... 目的:探讨气津两虚证的误治与救治机理。方法:对《伤寒论》第29条、第30条进行分析。结果:①《伤寒论》的大多方剂是对汉代以前经方的收集和加减应用,所以说"群方之祖"的说法不够恰切;②桂枝汤就是六神方中的小阳旦汤,桂枝汤证也就是小阳旦汤证;③原文第29条、第30条误治之前是气津两虚证,用桂枝汤加附子误治后出现的厥逆、挛急、谵语为阴阳不相顺接兼有内热证,并非阴阳两虚,而与厥阴病类似,当属厥阴病之轻者;④甘草干姜汤和芍药甘草汤是一对调理阴阳为主的方剂,是针对厥逆、挛急两个症状而设,如同调胃承气汤针对谵语一样;⑤《伤寒杂病论》是张仲景口述和日常诊疗记录,经过别人记录、整理,编纂而成。结论:气津两虚证在治疗时要分步实施,调理阴阳,归复原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论 气津两虚证 桂枝 阳旦汤
下载PDF
关于阳旦证与阳旦汤的思考 被引量:4
13
作者 赵婧玮 梁启超 《中医学报》 CAS 2019年第5期912-915,共4页
阳旦证就是中风证,也被称为桂枝证。阳旦汤是由《汤液经法》中小阳旦汤剂量加减后又重新命名的桂枝汤。"经方"的概念源自《汉书·艺文志·方技略》,是《伤寒论》对《汤液经法》中方剂的传承。张仲景在其著作中,时时强... 阳旦证就是中风证,也被称为桂枝证。阳旦汤是由《汤液经法》中小阳旦汤剂量加减后又重新命名的桂枝汤。"经方"的概念源自《汉书·艺文志·方技略》,是《伤寒论》对《汤液经法》中方剂的传承。张仲景在其著作中,时时强调"证"与"汤"的对应,提出了方证辨证的概念。方证辨证是与六经辨证、八纲辨证、脏腑辨证同等重要的辨证方法之一,是中医理论需要挖掘和完善的重要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旦 阳旦汤 方证辨证 六经辨证 八纲辨证 脏腑辨证 “六神十三方” “经方” 《伤寒论》
下载PDF
小阳旦汤与阳虚证 被引量:1
14
作者 余洁茹 孙磊涛 +1 位作者 朱爱松 张光霁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798-800,共3页
整理归纳小阳旦汤即《伤寒杂病论》桂枝汤相关条文的主治证候,通过方名的意义、药物的组成属性及阳虚的角度论述小阳旦汤(桂枝汤)与阳气的关系及病机演变过程,诠释其组方内涵、主治证候、类方、加减化裁治疗脏腑阳虚的特点,并通过临床... 整理归纳小阳旦汤即《伤寒杂病论》桂枝汤相关条文的主治证候,通过方名的意义、药物的组成属性及阳虚的角度论述小阳旦汤(桂枝汤)与阳气的关系及病机演变过程,诠释其组方内涵、主治证候、类方、加减化裁治疗脏腑阳虚的特点,并通过临床病案具体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旦汤 桂枝 阳虚证 阳气
原文传递
浅析阳旦汤证及其类似证
15
作者 宋淑娟 《中国水电医学》 2004年第3期173-174,共2页
《伤寒论》原文第30条有"证象阳旦,按法治而增剧"一句,及至《金匮要略·妇人产后病脉并证治》中有 "阳旦证续在耳,可与阳旦汤"之说。但二书均未明言药物的组成,诸家苦心探索,结果仍是各执一说,至今未有令人信... 《伤寒论》原文第30条有"证象阳旦,按法治而增剧"一句,及至《金匮要略·妇人产后病脉并证治》中有 "阳旦证续在耳,可与阳旦汤"之说。但二书均未明言药物的组成,诸家苦心探索,结果仍是各执一说,至今未有令人信服的结论。对此,笔者试探证如下。一、阳旦汤即桂枝增桂加附子汤所谓"证象阳旦",什么证侯似阳旦汤证呢?如《伤寒论》原文第29条称:"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旦汤 小便数 产后病脉 伤寒论 自汗出 脉浮 证侯 金匮要略 附子 桂枝
原文传递
桂枝汤及其类方的源流衍化考 被引量:4
16
作者 吴红彦 刘喜平 李沛清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544-545,共2页
目的 :探讨桂枝汤及其类方的源流衍化及与阳旦汤的关系。方法 :以敦煌遗书《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为主要依据 ,结合相关医籍文献 ,进行比较研究。结果 :桂枝汤类方与阳旦汤类方在主治、组成、剂量、方名和方义等方面有一定的联系。结论 ... 目的 :探讨桂枝汤及其类方的源流衍化及与阳旦汤的关系。方法 :以敦煌遗书《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为主要依据 ,结合相关医籍文献 ,进行比较研究。结果 :桂枝汤类方与阳旦汤类方在主治、组成、剂量、方名和方义等方面有一定的联系。结论 :桂枝汤可能源于古《汤液经法》之“小阳旦汤” ,敦煌遗书《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枝 敦煌遗书 源流衍化 方剂 阳旦汤
下载PDF
从桂枝汤及其类方看仲景“调整阴阳”的学术思想 被引量:2
17
作者 孙其然 胡炳文 《辽宁中医杂志》 CAS 1987年第8期7-9,共3页
《伤寒论》创造性地继承了《内经》中阴阳学说的思想,并深刻地分析了外感疾病邪正斗争,对人体阴阳消长变化的影响以及体内阴阳变化的规律,客观地反映了邪正斗争的情况。仲景将阴阳失调作为疾病发生、发展的总规律,把调整阴阳作为用药的... 《伤寒论》创造性地继承了《内经》中阴阳学说的思想,并深刻地分析了外感疾病邪正斗争,对人体阴阳消长变化的影响以及体内阴阳变化的规律,客观地反映了邪正斗争的情况。仲景将阴阳失调作为疾病发生、发展的总规律,把调整阴阳作为用药的基本大法。论中将桂枝汤列为群方之首,开宗明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仲景 调整阴阳 甘草 方剂 补气药 阳旦汤 桂枝 类方
下载PDF
桂枝汤药理作用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0
18
作者 田安民 张玉芝 +3 位作者 赵海善 朱宝林 李明亮 何伊霞 《中成药》 CAS 1983年第3期25-28,共4页
古方桂枝汤由桂枝、芍药、生姜、大枣、甘草等药组成。解热试验表明,75%桂枝汤能使发热免肛温降低0.71℃,皮温试验也可使小鼠正常皮肤温度降低8.13%;镇痛实验结果表明,在120分钟时,37.5%、75%桂枝汤使小鼠基础痛阈分别增高64.82%和105.3... 古方桂枝汤由桂枝、芍药、生姜、大枣、甘草等药组成。解热试验表明,75%桂枝汤能使发热免肛温降低0.71℃,皮温试验也可使小鼠正常皮肤温度降低8.13%;镇痛实验结果表明,在120分钟时,37.5%、75%桂枝汤使小鼠基础痛阈分别增高64.82%和105.35%;与0.1%吗啡(20mg/kg)的作用相近;37.5%桂枝汤对小鼠扭体反应的抑制率为80%,75%桂枝汤的抑制率为90%;桂枝汤也有较强抗甲醛性炎症作用,致炎后1小时,137.5%和75%桂枝汤的肿胀抑制率分别为85.72%和84.77%;实验还表明桂枝汤能抑制小鼠自由活动,增强巴比妥类催眠作用。临床广泛应用于治疗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等症,这与药理实验结果具有较强的解热、镇痛、抗炎、镇静作用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枝 镇静作用 扭体反应 对照组 抗炎作用 抑制率 阳旦汤 小鼠扭体 腹腔注射 肛温 后足 生理盐水 戊巴比妥钠
下载PDF
从《汤液经法》初探《伤寒论》三阴三阳辨证论治体系构架 被引量:2
19
作者 梁铨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1期3-5,共3页
《汤液经法》与《伤寒论》之间存在明显的对应关系。《汤液经法》强调天人相应,主要从人体正气、生理的角度来探讨疾病诊疗规律,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全面论述了经方的组方规律。《伤寒论》则是从临床角度出发,收集大量的临床病案,综合... 《汤液经法》与《伤寒论》之间存在明显的对应关系。《汤液经法》强调天人相应,主要从人体正气、生理的角度来探讨疾病诊疗规律,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全面论述了经方的组方规律。《伤寒论》则是从临床角度出发,收集大量的临床病案,综合人体正气和外感邪气两方面的因素,撰用《素问.热论篇》的相关内容,创造性地总结出三阴三阳辨证论治体系,将外感天行病分为太阳病、阳明病、少阳病三阳病和太阴病、少阴病、厥阴病三阴病,并在《汤液经法》经方的基础上,加减化裁,"论广"而成,重释了《汤液经法》经方的方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经法 伤寒论 张仲景 阳旦汤 阴旦 三阳辨证 三阴辨证
下载PDF
“桂枝汤不是发汗剂”吗?——与陈治凎同志商榷
20
作者 刘亚生 《福建中医药》 1985年第4期55-56,共2页
陈治淦同志在贵刊1984年第6期上发表了《桂枝汤不是发汗剂》一文,提出了桂枝汤应属于和解剂的观点。这种勇于创新,敢于发表已见的精神,确实可嘉。然而,其论则难以赞同,特提出商榷,敬请鉴谅和赐教. 一、桂枝汤与发汗陈氏在讨论太阳中风... 陈治淦同志在贵刊1984年第6期上发表了《桂枝汤不是发汗剂》一文,提出了桂枝汤应属于和解剂的观点。这种勇于创新,敢于发表已见的精神,确实可嘉。然而,其论则难以赞同,特提出商榷,敬请鉴谅和赐教. 一、桂枝汤与发汗陈氏在讨论太阳中风的病机“营弱卫强”时认为是“营卫俱虚”,我认为此说欠妥,实际上是因外邪的侵犯破坏了营卫的平衡,“卫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枝 和解剂 临床应用 伤寒 阳旦汤 方剂 沙门氏杆菌病 陈治 自汗出 自汗 发汗剂 解表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