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中的阳离子混排现象 被引量:5
1
作者 邢军龙 杨续来 《电池工业》 CAS 2013年第5期257-261,共5页
阳离子混排是锂离子电池材料中极为常见的物理现象,对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影响较大。对阳离子混排的形成机理和检测方法进行了描述,重点论述了阳离子混排的改善方法和研究现状,对易发生阳离子混排的材料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阳离子混排 可逆容量 倍率性能
下载PDF
通过Mo掺杂诱导低Li/Ni混排程度增强Li_(1.2)Ni_(0.13)Fe_(0.13)Mn_(0.54)O_(2)可逆容量与循环稳定性
2
作者 冉沛林 吴康 +2 位作者 赵恩岳 王芳卫 毋志民 《物理学报》 SCIE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02-309,共8页
富锂层状氧化物因能量密度高和成本低,有望成为下一代锂离子电池正极的重要候选材料.然而,富锂正极材料中阴离子氧化还原反应使晶格氧不稳定,导致电压衰减和不可逆容量损失.尽管铁代无钴富锂材料可以实现较少的电压衰减,但存在严重的阳... 富锂层状氧化物因能量密度高和成本低,有望成为下一代锂离子电池正极的重要候选材料.然而,富锂正极材料中阴离子氧化还原反应使晶格氧不稳定,导致电压衰减和不可逆容量损失.尽管铁代无钴富锂材料可以实现较少的电压衰减,但存在严重的阳离子混排和较差的动力学.采用一种简单易行的高价离子掺杂策略,在Li_(1.2)Ni_(0.13)Fe_(0.13)Mn_(0.54)O_(2)(LNFMO)中掺入Mo元素,拓宽了锂层间距,为Li^(+)的传输提供了更宽的通道,改善了Li^(+)的扩散动力学,有效抑制了阳离子混排,进一步稳定了层状结构.得益于此,Mo掺杂后的富锂材料表现出显著增强的电化学性能,在0.2 C电流密度下表现出209.48 mAh/g的初始放电比容量.1C下的初始放电比容量从137.02 mAh/g提高到165.15 mAh/g;循环300次后,仍有117.49 mAh/g的放电比容量,电压衰减由2.09 mV/cycle降低为1.66 mV/cycle.本文对Mo掺杂后的正极材料进行了系统表征并揭示了循环稳定的机理,为高性能富锂正极材料的设计提供了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电池 富锂层状氧化物 正极材料 阳离子混排
下载PDF
阳离子无序和表面化学残留物对层状氧化物阴极初始库仑效率影响的研究
3
作者 刘晋利 吴涵峰 +4 位作者 刘志北 吴英强 王莉 卑凤利 何向明 《电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99-109,共11页
锂层状氧化物LiNi_(0.6)Co_(0.2)Mn_(0.2)O_(2)(NCM622)是电动汽车高能锂离子电池中最有前途的正极材料之一。然而,目前NCM622的一个问题是其初始库仑效率(ICE)只有约87%,比LiCoO_(2)或LiFePO_(4)至少低6%。在本工作中,我们研究了在烧... 锂层状氧化物LiNi_(0.6)Co_(0.2)Mn_(0.2)O_(2)(NCM622)是电动汽车高能锂离子电池中最有前途的正极材料之一。然而,目前NCM622的一个问题是其初始库仑效率(ICE)只有约87%,比LiCoO_(2)或LiFePO_(4)至少低6%。在本工作中,我们研究了在烧结过程中形成的表面化学残留物(如LiOH和Li_(2)CO_(3))和Li/Ni阳离子混排对ICE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烧结温度从825℃提高到900℃时,样品的ICE从80.80%提高到86.68%,而相应的Li/Ni阳离子混排和表面化学残留物也有所减少。进一步地,我们使用HNO_(3)溶液洗涤去除825℃烧结后的样品的表面残留物,发现尽管Li/Ni阳离子紊乱有所增加,但ICE提高3.57%。这些结果表明,通过适当的烧结工艺和后处理技术将表面残留量和Li/Ni阳离子混排降至最低是获得高ICE并改善NCM622电化学性能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层状氧化物 首圈库仑效率 表面残碱 锂镍阳离子混排
下载PDF
镁掺杂协同氧化铝包覆优化锂离子电池高镍正极材料 被引量:2
4
作者 张德柳 张言 +5 位作者 王海 王佳东 高宣雯 刘朝孟 杨东润 骆文彬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39-348,共10页
锂离子电池高镍Li Ni_(x)Co_(y)Mn_(1-x-y)O_(2)(NCM,x≥0.6)正极材料因具有较高的能量密度和低成本等优势在电池领域备受关注,然而随着镍含量的升高,材料锂镍混排严重且热稳定性下降,导致高镍三元材料的循环稳定性和安全性恶化。本研... 锂离子电池高镍Li Ni_(x)Co_(y)Mn_(1-x-y)O_(2)(NCM,x≥0.6)正极材料因具有较高的能量密度和低成本等优势在电池领域备受关注,然而随着镍含量的升高,材料锂镍混排严重且热稳定性下降,导致高镍三元材料的循环稳定性和安全性恶化。本研究针对高镍三元材料阳离子无序排列严重和循环稳定性差的问题,通过共沉淀法在前驱体合成过程中将Mg掺杂进入晶体,得到Li Ni_(0.8)Co_(0.1)Mn_(0.09)Mg_(0.01)O_(2)(Mg1.0)活性材料,进一步利用液相法在材料表面包覆Al_(2)O_(3),成功制备Al_(2)O_(3)涂覆的Li Ni_(0.8)Co_(0.1)Mn_(0.09)Mg_(0.01)O_(2)复合材料(Mg1.0@Al)。X射线衍射(XRD)结果表明,Mg掺杂能够有效扩大材料层间距,抑制阳离子混排;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结合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结果表明,改性未对NCM811材料整体形貌造成影响,同时能够明显地观察到通过液相法在材料表面包覆的Al_(2)O_(3)涂层。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镁铝协同改性可以稳定NCM811材料结构,减少阴极的界面极化,遏制材料与电解液发生副反应,使得材料表现出优越的电化学性能。Mg1.0@Al在1 C循环100次后表现出稳定的放电电压(ΔV=5.2 m V)、较低的电荷转移阻抗(R_(ct)=51.66Ω)和卓越的锂离子扩散系数(D_(Li)=4.05×10^(-14)cm^(2)/s)。同时,Mg1.0@Al材料在2.8~4.3V电压范围下,展现出卓越的循环性能和倍率性能:1 C下循环100次和400次后仍有188.58 m Ah/g和147.47 m Ah/g的放电比容量,容量保持率分别为95.18%和74.54%;5 C大倍率电流下,放电比容量高达146.3 m Ah/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电池 共沉淀 掺杂包覆 镁铝协同作用 阳离子混排 高镍正极材料
下载PDF
电辅助吸附法提锂电极循环稳定性试验研究
5
作者 单坤鹏 洪子鑫 +2 位作者 毛铭冉 胡雪蛟 江海峰 《化工矿物与加工》 CAS 2024年第1期1-7,共7页
电辅助吸附法提锂是一种重要的盐湖提锂方法,其核心是吸附电极,吸附电极在多次提锂过程中的循环稳定性会显著影响其使用寿命,进而影响提锂的运行成本。然而电辅助吸附法提锂研究大多关注吸附电极单次提锂性能,忽略了电极循环稳定性的影... 电辅助吸附法提锂是一种重要的盐湖提锂方法,其核心是吸附电极,吸附电极在多次提锂过程中的循环稳定性会显著影响其使用寿命,进而影响提锂的运行成本。然而电辅助吸附法提锂研究大多关注吸附电极单次提锂性能,忽略了电极循环稳定性的影响。基于此,开展了电辅助吸附法中的离子捕获系统试验,提出了镍钴锰三元电极在多次提锂循环过程中的电极脱落物理模型,即在多次循环过程中,三元电极初级晶粒首先出现裂纹,暴露出内部的二级晶粒,电压过高将导致二级晶粒出现裂纹而失效,通过控制吸附解离过程中的截止电压在1 V以下可以较好地维持电极材料的循环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辅助吸附法 提锂 循环稳定性 阳离子混排 截止电压 电场调控 晶粒
下载PDF
金属钛离子掺杂对LiNi0.8Co0.1Mn0.1O2正极材料的改性研究
6
作者 刘艳 秦文超 +2 位作者 张登科 冯黎伟 吴磊 《应用技术学报》 2020年第4期381-384,共4页
LiNi0.8Co0.1Mn0.1O2材料(NCM)具有比容量高、成本低等优点,被认为是最理想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之一[1-4]。然而,此材料的首圈库仑效率低、结构稳定性差阻碍了其商业化的发展[5-6]。NCM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变差的主要原因是由于阳离子混... LiNi0.8Co0.1Mn0.1O2材料(NCM)具有比容量高、成本低等优点,被认为是最理想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之一[1-4]。然而,此材料的首圈库仑效率低、结构稳定性差阻碍了其商业化的发展[5-6]。NCM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变差的主要原因是由于阳离子混排效应、相转变、晶格不稳定和氧缺陷导致的[7-13]。而离子掺杂被证明是改善NCM电化学性能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极材料 阳离子混排 离子掺杂 氧缺陷 金属钛 电化学性能 库仑效率 稳定性差
下载PDF
锂离子电池富镍正极基础科学问题:前驱体高温锂化过程结构演变及调控
7
作者 任莉 王鑫 +7 位作者 王硕 武文斌 左美华 邢王燕 范未峰 张彬 张军 向伟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93-1502,共10页
为合成高性能富镍正极,需采用较优的煅烧温度、煅烧时间、降温程序等锂化特定形态的氢氧化物前驱体,以可控形成具有较优晶体结构及晶粒形态的正极材料。然而,由于煅烧过程涉及参数多且变化范围大,合理设计制备具有理想结构和形态的富镍... 为合成高性能富镍正极,需采用较优的煅烧温度、煅烧时间、降温程序等锂化特定形态的氢氧化物前驱体,以可控形成具有较优晶体结构及晶粒形态的正极材料。然而,由于煅烧过程涉及参数多且变化范围大,合理设计制备具有理想结构和形态的富镍正极所需煅烧工艺仍然具有挑战性。为此,需深入理解前驱体和锂盐高温煅烧为正极过程的物相、结构、形貌等的演变方式及形成规律,以为富镍正极煅烧工艺设计及材料定向调控提供参考。本文首先介绍了前驱体高温锂化过程物相、结构演变及反应机制,包括从热力学相平衡角度简要分析的相组成变化、基于原位测试及理论计算分析的前驱体锂化过程反应机制及物相演变以及降温过程发生的显著影响富镍正极材料性能的表面重构现象。其次,介绍了前驱体锂化过程的形貌影响因素及演变方式。最后,对富镍正极煅烧过程面临的问题进行了探讨。本文系统总结了前驱体煅烧过程结构演变及调控规律,以期为相关专业人员开发富镍正极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镍正极材料 高温煅烧 表面重构 阳离子混排 物相转变
原文传递
Li与Ni+Co+Mn摩尔比对LixNi1/3Co1/3Mn1/3O2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彭庆文 刘兴江 唐致远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456-460,共5页
采用氢氧化物共沉淀前驱体高温固相反应制备了层状LixNi1/3Co1/3Mn1/3O2(0.95≤x≤1.14)正极材料,应用ICP-OES、AAS对材料进行了成分分析,并采用X射线衍射光谱法(XRD)、晶格精修、扫描电子显微镜法(SEM)、差示扫描量热法(DSC)以及充放... 采用氢氧化物共沉淀前驱体高温固相反应制备了层状LixNi1/3Co1/3Mn1/3O2(0.95≤x≤1.14)正极材料,应用ICP-OES、AAS对材料进行了成分分析,并采用X射线衍射光谱法(XRD)、晶格精修、扫描电子显微镜法(SEM)、差示扫描量热法(DSC)以及充放电测试表征了n(Li)∶n(Ni+Co+Mn)对材料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x≥1.00时,随x值的增大,峰I003/I004的比值R、首次放电比容量及DSC峰值温度均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并在x=1.05附近具有极大值;晶格精修表明阳离子混排率呈现先减后增的趋势,在x=1.08附近具有最小混排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电池 LiXNi1/3CO1/3Mn1/3O2 结构 阳离子混排 性能
下载PDF
富锂锰基层状正极材料0.6Li[Li_(1/3)Mn_(2/3)]O_2·0.4LiNi_xMn_yCo_(1-x-y)O_2(x<0.6,y>0)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冯海兰 刘亚飞 陈彦彬 《电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80-487,共8页
采用碳酸盐共沉淀法合成出前驱体,然后通过高温固相法制备了富锂锰基材料0.6Li[Li1/3Mn2/3]O2·0.4Li NixMnyCo1-x-yO2(x〈0.6,y〉0).使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以及电化学方法等手段进行了表征.高温原位XRD测试结果... 采用碳酸盐共沉淀法合成出前驱体,然后通过高温固相法制备了富锂锰基材料0.6Li[Li1/3Mn2/3]O2·0.4Li NixMnyCo1-x-yO2(x〈0.6,y〉0).使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以及电化学方法等手段进行了表征.高温原位XRD测试结果表明,随着温度和Ni含量增加,材料的晶胞参数发生较大变化,温度达800 o C时,高Ni组成的材料阳离子混排现象严重,并伴有尖晶石相生成.电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在充放电电压为2.0~4.6 V、电流密度20m A·g-1条件下,低Ni含量材料表现出较好的电化学性能,首周放电容量达260.1 m Ah·g-1,首次效率为83.2%,经过50次循环后放电容量保持率高达99.7%,且在电池循环过程中,放电电压平台下降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沉淀法 富锂锰基材料 原位XRD 阳离子混排
下载PDF
Li(Ni,Co,Mn)O_2合成过程中的结构变化
10
作者 张建 杨传铮 +2 位作者 张熙贵 李佳 夏保佳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824-828,共5页
根据Li(Ni,Co,Mn)O2晶体中Li+和Ni2+的阳离子混排占位模型进行模拟计算,建立了(I003/I104)1/2、(I101/I012)1/2(、I101/I104)1/2等特征衍射线强度比与混排占位参数x的线性方程式。结合实验测得的X-射线衍射谱和混排占位模型研究了Li(Ni,... 根据Li(Ni,Co,Mn)O2晶体中Li+和Ni2+的阳离子混排占位模型进行模拟计算,建立了(I003/I104)1/2、(I101/I012)1/2(、I101/I104)1/2等特征衍射线强度比与混排占位参数x的线性方程式。结合实验测得的X-射线衍射谱和混排占位模型研究了Li(Ni,Co,Mn)O2合成过程中的结构演变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Ni CO Mn)O2 阳离子混排 结构演变 X-射线衍射
下载PDF
三元镍钴锰正极材料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丁 《世界有色金属》 2018年第17期245-245,247,共2页
便携式电子设备的更新换代以及新能源汽车的蓬勃发展对锂离子电池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正极材料决定着锂离子电池的电化学性能。本文介绍了当前三元正极材料的特性和基本理化性能,在此基础之上,简述了三元材料的发展历史和存在的问题,... 便携式电子设备的更新换代以及新能源汽车的蓬勃发展对锂离子电池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正极材料决定着锂离子电池的电化学性能。本文介绍了当前三元正极材料的特性和基本理化性能,在此基础之上,简述了三元材料的发展历史和存在的问题,可为三元正极材料的开发和制备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电池 三元正极材料 阳离子混排 含锂化合物
下载PDF
电池材料LiNi_(0.7)Mn_(0.3)O_2在熔盐中的生长与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5
12
作者 范凤松 徐唱 +2 位作者 钟盛文 张骞 刘小林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77-180,共4页
以NaCl为熔剂,采用熔盐法制备了锂离子正极材料LiNi_(0.7)Mn_(0.3)O_2,通过X射线衍射光谱法(XRD)、扫描电子显微镜法(SEM)及充放电曲线测试对材料结构、形貌以及对应的电化学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熔盐与产物摩尔比例为4,温度850... 以NaCl为熔剂,采用熔盐法制备了锂离子正极材料LiNi_(0.7)Mn_(0.3)O_2,通过X射线衍射光谱法(XRD)、扫描电子显微镜法(SEM)及充放电曲线测试对材料结构、形貌以及对应的电化学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熔盐与产物摩尔比例为4,温度850℃下保温8 h时,可得到晶格发育较好、阳离子混排度低的正极材料,该材料在2.75~4.2 V电压范围内0.2 C充放电,首次放电比容量达180 m Ah/g左右,循环50次后,比容量约保持在160 m Ah/g。而850℃下保温6 h合成的材料晶粒较小但不均匀,具有最大的首次放电比容量,其放电平台较窄,应用受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熔盐法 电化学性能 结构 形貌 阳离子混排
下载PDF
湿化学法合成LiNi_(1/3)Mn_(1/3)Co_(1/3)O_2及其表征(英文) 被引量:4
13
作者 张晓雨 江卫军 +1 位作者 朱晓沛 其鲁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507-1514,共8页
利用琥珀酸为鳌合剂的湿化学法成功合成了一系列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Ni1/3Mn1/3Co1/3O2,在合成过程中改变琥珀酸与金属离子摩尔比(R)并研究了这一参数对合成LiNi1/3Mn1/3Co1/3O2材料物理及电化学性质的影响.采用热重、X射线衍射、Rietv... 利用琥珀酸为鳌合剂的湿化学法成功合成了一系列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Ni1/3Mn1/3Co1/3O2,在合成过程中改变琥珀酸与金属离子摩尔比(R)并研究了这一参数对合成LiNi1/3Mn1/3Co1/3O2材料物理及电化学性质的影响.采用热重、X射线衍射、Rietveld精修、扫描电镜以及超导量子干涉仪对反应机理、材料的结构、形貌以及磁学性质进行了详细表征.得到最佳合成条件为R=1,此时LiNi1/3Mn1/3Co1/3O2的阳离子混排度最低.此外,通过Rietveld精修得到该材料阳离子混排度的结果与通过磁学方法得到的结果定量相符,如对于在R=1条件下合成的样品,Rietveld精修结果显示其阳离子混排度为1.85%,而超导量子干涉仪的测试结果为1.80%.当充放电区间为3.0-4.3V,电流密度为0.2C(1C=160mA·g-1)时,该样品的首次放电容量为161mAh·g-1,库仑效率为93.1%,经过50次循环后,容量保持率可达9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电池 LiNi1/3Mn1/3Co1/3O2 湿化学法 阳离子混排 磁学性质
下载PDF
锂离子电池富镍正极基础科学问题:关键元素掺杂及其作用机制 被引量:7
14
作者 邓中莉 吕卓赟 +3 位作者 范未峰 张燕辉 左美华 向伟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143-1154,共12页
富镍层状氧化物因其相对较高的比容量成为高能量密度锂离子电池的首选正极,进一步提高Ni含量,材料特性趋向于LiNiO_(2),电化学和结构稳定性恶化。晶格元素掺杂是提升LiNiO_(2)稳定性的有效策略。厘清LiNiO_(2)正极材料结构并明晰掺杂元... 富镍层状氧化物因其相对较高的比容量成为高能量密度锂离子电池的首选正极,进一步提高Ni含量,材料特性趋向于LiNiO_(2),电化学和结构稳定性恶化。晶格元素掺杂是提升LiNiO_(2)稳定性的有效策略。厘清LiNiO_(2)正极材料结构并明晰掺杂元素对其影响及规律,对开发Ni含量大于90%的富镍正极材料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介绍了LiNiO_(2)材料结构及面临的稳定性问题。然后综述了Co、Mn、Al、Mg、Ti、Zr、W等典型掺杂元素对LiNiO_(2)的影响及规律,并讨论了阴离子和多元素掺杂以及有潜力的掺杂元素。本文旨在对LiNiO_(2)掺杂提供一个新的视角,以期使用更有效的掺杂方案开发可用于动力电池的高容量稳定的富镍正极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镍正极材料 元素掺杂 阳离子混排 掺杂机制 晶格改性
原文传递
富镍系层状正极材料的研究进展
15
作者 郭慧 《九江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8年第3期32-36,共5页
便携式电子工具、电动汽车的发展,对锂离子电池提供出了更高的能量密度要求,促使了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往高比能量、低成本发展。富镍系层状材料可以在4. 3V下脱出高达80%的锂,即达到220mAh/g的容量,且采用了相对低廉的Ni元素,成为近几... 便携式电子工具、电动汽车的发展,对锂离子电池提供出了更高的能量密度要求,促使了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往高比能量、低成本发展。富镍系层状材料可以在4. 3V下脱出高达80%的锂,即达到220mAh/g的容量,且采用了相对低廉的Ni元素,成为近几年研究的热点。文章对富镍系正极材料的结构和反应机理、制备方法和改性研究进行了归纳总结,富镍系正极材料的改善效果是明显的,但Li+/Ni2+阳离子混排导致的结构不稳定和锂扩散受阻,表面副反应引起的容量损失,过度脱锂带来安全性能下降,依然是富镍系层状材料所面临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 正极材料 富镍 阳离子混排
下载PDF
Li、Al、Mg掺杂对LiNi0.8Co0.1Mn0.1O2正极材料晶格结构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6
作者 元莎 刘良彬 +1 位作者 黄瑞安 郭玉忠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6年第3期29-36,共8页
采用共沉淀高温固相反应法合成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Ni_(0.8)Co_(0.1)Mn_(0.1)O_2(811),通过掺入Li、Mg和Al元素,并采用SEM、XRD、电化学测试,研究掺杂对材料晶体结构和电化学性能影响规律.实验结果表明:共沉淀过程中三价金属离子(Mn^(... 采用共沉淀高温固相反应法合成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Ni_(0.8)Co_(0.1)Mn_(0.1)O_2(811),通过掺入Li、Mg和Al元素,并采用SEM、XRD、电化学测试,研究掺杂对材料晶体结构和电化学性能影响规律.实验结果表明:共沉淀过程中三价金属离子(Mn^(3+)、Al^(3+))出现会促使少量α-Ni(OH)2形成,而Li^+、Mg^(2+)和Al^(3+)均溶入晶格无杂相析出.高温融锂反应中,三种掺杂元素显著削弱Ni^(2+)出现数量,抑制Ni^(2+)混排进入Li^+格位,大幅提升811基体可逆容量;Mg^(2+)、Al^(3+)掺杂进一步增强基体晶格稳定性,改善其循环性能;Li^+-Al^(3+)共掺杂使之达到最佳:首次充电效率ICE超过90%,0.2C倍率下50次循环容量达195.8 m Ah/g、容量保持率为96.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电池 LiNi0.8Co0.1Mn0.1O2 Li、Mg、Al掺杂 阳离子混排 循环性能
原文传递
高性能LiNi_(0.8)Co_(0.1)Mn_(0.1)O_(2)正极材料的合成及其电化学性能
17
作者 蔡厚雪 袁安 +4 位作者 冯茹茜 邓颜 汤昊 谭龙 孙润光 《复合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882-1889,共8页
通过改变煅烧过程中的气氛条件,以简单的固相法合成工艺获得了优异性能的LiNi_(0.8)Co_(0.1)Mn_(0.1)O_(2)(NCM811)材料,并探究了不同O_(2)流量对样品的结构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O_(2)流量为0.1 L/min时,所合成的LiNi_(0.8)C... 通过改变煅烧过程中的气氛条件,以简单的固相法合成工艺获得了优异性能的LiNi_(0.8)Co_(0.1)Mn_(0.1)O_(2)(NCM811)材料,并探究了不同O_(2)流量对样品的结构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O_(2)流量为0.1 L/min时,所合成的LiNi_(0.8)Co_(0.1)Mn_(0.1)O_(2)样品具有最低的阳离子混乱程度和较大的晶面间距。该样品在1 C、4.3 V下循环100次后的放电容量为174 mA·h·g^(-1),容量保持率高达98.3%;在更高的2 C倍率下循环100次后的保持率也达96.8%,并在高截止电压条件下表现良好。从实验结果还可得出,过低的O_(2)流量不利于Ni^(2+)转化为Ni^(3+),从而造成较高的阳离子混排度,而过高的O_(2)流量则会使所合成LiNi_(0.8)Co_(0.1)Mn_(0.1)O_(2)材料的晶胞体积减小,不利于Li+的脱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LiNi_(0.8)Co_(0.1)Mn_(0.1)O_(2) O_(2)气氛 阳离子混排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