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通督扶阳灸法联合穴位贴敷治疗阳虚瘀阻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观察 被引量:13
1
作者 任彦景 李振彬 +2 位作者 张彦敏 王力 温晓华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21年第12期1277-1281,共5页
目的观察通督扶阳灸法联合夹脊穴穴位贴敷治疗阳虚瘀阻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9年1—10月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〇医院诊治的60例阳虚瘀阻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布... 目的观察通督扶阳灸法联合夹脊穴穴位贴敷治疗阳虚瘀阻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9年1—10月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〇医院诊治的60例阳虚瘀阻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布洛芬缓释胶囊、甲钴胺片口服,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通督扶阳灸法和夹脊穴穴位贴敷治疗,观察2组治疗后第7,14,28天视觉模拟疼痛(VAS)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中医症状积分变化。结果治疗后第7,14,28天,2组患者VAS评分、HAMD评分、PSQI评分、中医症状积分均较同组前一时间点显著降低(P均<0.05);治疗后第7天,2组上述各项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第14,28天,试验组上述各项评分均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P均<0.05)。结论通督扶阳灸法联合夹脊穴穴位贴敷治疗可明显减轻阳虚瘀阻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疼痛,改善患者抑郁情绪及睡眠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督扶阳灸法 夹脊穴 穴位贴敷 阳虚瘀阻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下载PDF
温阳化瘀汤治疗前列腺增生阳虚瘀阻证46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1
2
作者 李斌 《内蒙古中医药》 2015年第2期31-32,共2页
目的:观察温阳化瘀汤治疗前列腺增生阳虚瘀阻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在我科治疗的前列腺增生患者9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其中观察组予口服自拟温阳化瘀汤,对照组予口服非那雄胺片,1次/d,5mg/次。两组患者均治疗3w。结果:... 目的:观察温阳化瘀汤治疗前列腺增生阳虚瘀阻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在我科治疗的前列腺增生患者9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其中观察组予口服自拟温阳化瘀汤,对照组予口服非那雄胺片,1次/d,5mg/次。两组患者均治疗3w。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1.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6%,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治疗后排尿症状IPSS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温阳化瘀汤治疗前列腺增生阳虚瘀阻证的临床效果肯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阳化 前列腺增生 阳虚瘀阻
下载PDF
温阳通脉汤对脑梗死恢复期(阳虚痰瘀阻络证)患者神经功能及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3
作者 张玫 邢栋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 2023年第12期15-19,共5页
目的:观察温阳通脉汤对脑梗死恢复期(阳虚痰瘀阻络证)患者神经功能及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90例脑梗死恢复期(阳虚痰瘀阻络证)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45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温阳通脉汤治... 目的:观察温阳通脉汤对脑梗死恢复期(阳虚痰瘀阻络证)患者神经功能及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90例脑梗死恢复期(阳虚痰瘀阻络证)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45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温阳通脉汤治疗。两组治疗2个月后,比较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畏寒肢冷、倦怠懒言、便溏、目眩头晕、痰多)、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日常自理能力(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神经相关因子[神经元特异性醇化酶(NSE)、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脑血流动力学指标[脑动脉平均血流速度(Vm)、搏动指数(PI)、收缩期峰值速度值(Vs)],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和治疗安全性。结果:两组治疗后畏寒肢冷、倦怠懒言、便溏、目眩头晕、痰多积分,NIHSS评分,MRS评分,NSE、GFAP水平,PI指标水平均降低(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以上积分及实验室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Barthel指数评分,BDNF水平,Vm、Vs指标水平均升高(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以上评分及实验室指标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1.1%,41/45)优于对照组(75.6%,34/45)(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未发生明显药物不良反应。结论:温阳通脉汤治疗脑梗死恢复期(阳虚痰瘀阻络证)疗效确切,能够有效缓解临床症状,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改善日常自理能力,与常规西医联合治疗能够产生协同作用,且治疗安全性高,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改善脑血流动力学和调节神经相关因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恢复期 阳虚络证 温阳通脉汤 神经功能 脑血流动力学 神经相关因子
下载PDF
强脊粉热敷联合针刺对阳虚瘀阻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脊柱功能障碍的改善效果
4
作者 高纪林 王俊平 +1 位作者 颜义 董长勇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1年第6期47-49,56,共4页
目的探讨强脊粉热敷联合针刺对阳虚瘀阻型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患者脊柱功能障碍的改善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7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阳虚瘀阻型AS患者7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各38例。两组患者均采... 目的探讨强脊粉热敷联合针刺对阳虚瘀阻型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患者脊柱功能障碍的改善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7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阳虚瘀阻型AS患者7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各38例。两组患者均采用针刺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患者强脊粉热敷。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2、4周后,治疗组中医证候、晨僵时间及脊柱和胸廓活动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和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阳虚瘀阻型AS患者采用强脊粉热敷联合针刺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晨僵症状,缓解患者的功能障碍,在减轻机体炎症因子水平的同时控制病情发展,临床治疗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阳虚瘀阻 针刺 强脊粉热敷 脊柱功能障碍 脊柱活动度
原文传递
温阳涤痰消瘀汤联合穴位针刺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阳虚痰瘀阻络证患者血液流变学及血浆GMP-140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3
5
作者 王振斋 苏庆杰 +2 位作者 梁尊孝 李宋廷 侯怡翔 《四川中医》 2021年第6期145-148,共4页
目的:观察温阳涤痰消瘀汤联合穴位针刺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I)阳虚痰瘀阻络证患者血液流变学及血浆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140(GMP-140)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1月~2020年11月本院收治的ACI阳虚痰瘀阻络证患者70例,随机数表法分为... 目的:观察温阳涤痰消瘀汤联合穴位针刺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I)阳虚痰瘀阻络证患者血液流变学及血浆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140(GMP-140)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1月~2020年11月本院收治的ACI阳虚痰瘀阻络证患者70例,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对照组给予抗血小板聚集、神经保护等常规治疗联合温阳涤痰消瘀汤口服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穴位针刺治疗,并观察两组患者的功能评分指标和中医证候积分、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清学指标和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29%,高于对照组的68.57%(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分值、中医证候积分均减少,正常生活功能评分(BI)增大,并且观察组NIHSS分值、中医证候积分较对照组低,正常生活功能评分(BI)分值较对照组高(P<0.05)。两组患者的全血比粘度、血浆比粘度和纤维蛋白原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指标较对照组低(P<0.05)。两组患者的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GMP-140、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温阳涤痰消瘀汤联合穴位针刺治疗ACI阳虚痰瘀阻络证的临床效果好,并能更好地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和血浆GMP-140等血清学指标水平,临床上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阳涤痰消 穴位针刺 急性脑卒中 阳虚 血液流变学
下载PDF
温阳化痰通络汤治疗阳虚痰瘀阻络型脑卒中痉挛性偏瘫 被引量:31
6
作者 赵雪梅 《吉林中医药》 2018年第3期304-306,共3页
目的分析温阳化痰通络汤治疗阳虚痰瘀阻络型脑卒中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8例阳虚痰瘀阻络型脑卒中痉挛性偏瘫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9例。对照组给予豨簽通栓丸,观察组给予温阳化痰通络汤,对比2组... 目的分析温阳化痰通络汤治疗阳虚痰瘀阻络型脑卒中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8例阳虚痰瘀阻络型脑卒中痉挛性偏瘫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9例。对照组给予豨簽通栓丸,观察组给予温阳化痰通络汤,对比2组临床疗效、改良Barthel指数及Fugl-Meyer平衡功能评分。结果 2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分级均降低;观察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分级降低更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Barthel指数与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均升高,观察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上述评分升高更加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温阳化痰通络汤治疗阳虚痰瘀阻络型中风痉挛性偏瘫可通过发挥温阳益气、化瘀祛痰的功效从而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有效改善肢体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阳化痰通络汤 阳虚 卒中 痉挛性偏瘫 温阳益气 祛痰
下载PDF
扶正助脉方对缓慢性心律失常大鼠一氧化氮、Na^+-K^+-ATP酶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李雅彬 任万强 +1 位作者 梁君昭 窦建卫 《中国中医急症》 2012年第7期1092-1094,共3页
目的研究扶正助脉方对阳虚瘀阻证缓慢性心律失常大鼠一氧化氮(NO)、Na+-K+-ATP酶的影响,探讨其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皮下注射氢化可的松造肾虚模型的基础上强迫大鼠游泳诱导劳倦过度并注射盐酸可乐定的方法,建立阳虚... 目的研究扶正助脉方对阳虚瘀阻证缓慢性心律失常大鼠一氧化氮(NO)、Na+-K+-ATP酶的影响,探讨其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皮下注射氢化可的松造肾虚模型的基础上强迫大鼠游泳诱导劳倦过度并注射盐酸可乐定的方法,建立阳虚瘀阻证缓慢性心律失常大鼠模型。随机将大鼠分为高、中、低剂量组、模型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测定大鼠心率及血清NO含量、Na+-K+-ATP酶活性。结果与模型对照组相比,高、中剂量组大鼠血清NO含量降低;低、中剂量组大鼠血清Na+-K+-ATP酶活性升高,高剂量组大鼠血清Na+-K+-ATP酶活性明显升高。结论扶正助脉方很可能是通过降低缓慢性心律失常大鼠血清NO含量,增高其Na+-K+-ATP酶活性达到抗心律失常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慢性心律失常 阳虚瘀阻 扶正助脉方 一氧化氮 NA+-K+-ATP酶
下载PDF
从脏络论治缓慢性心律失常的临证思路与方法 被引量:17
8
作者 梁君昭 《中医药学报》 CAS 2008年第6期23-25,共3页
缓慢性心律失常,是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发病率逐年增高。针对目前中医药治疗中存在作用机制研究不够清晰的问题,笔者结合多年的中医经典学习和临床研究,试图对阳虚瘀阻证缓慢性心律失常从中医发病机制、病理特征,中医治疗思路和方法... 缓慢性心律失常,是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发病率逐年增高。针对目前中医药治疗中存在作用机制研究不够清晰的问题,笔者结合多年的中医经典学习和临床研究,试图对阳虚瘀阻证缓慢性心律失常从中医发病机制、病理特征,中医治疗思路和方法上进行探讨,为临床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开拓研究和治疗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 缓慢性心律失常 阳虚瘀阻 临床证治
下载PDF
党安琪主任医师脂肪肝两型辨证学术思想 被引量:6
9
作者 王永贞 党安琪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6年第6期1145-1148,共4页
党安琪主任医师认为,脂肪肝属"肝积"范畴,饮食失节、缺乏运动、年老体弱等为其基本病因,气虚为其基本病机,湿滞、血瘀为气虚的病理产物,相互胶着,积于肝脏形成肝积。疾病日久,湿滞、血瘀加重,进一步损伤脾肾阳气,故气虚湿阻... 党安琪主任医师认为,脂肪肝属"肝积"范畴,饮食失节、缺乏运动、年老体弱等为其基本病因,气虚为其基本病机,湿滞、血瘀为气虚的病理产物,相互胶着,积于肝脏形成肝积。疾病日久,湿滞、血瘀加重,进一步损伤脾肾阳气,故气虚湿阻血瘀为脂肪肝的早期,阳虚湿阻血瘀为脂肪肝的晚期,形成脂肪肝两型辨证学术思想,有效的指导了临床。在治疗脂肪肝的过程中,强调饮食、运动、中医药早期干预;重视微观辨证与宏观辨证相结合;把握病症结合,分型制宜;突出益气论治。研制出血脉舒通口服液,用于治疗脂肪肝、血脂异常、肥胖病、冠心病、代谢综合征等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肝 肝积 气虚湿 阳虚湿 党安琪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