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蒙古阴山北麓地区不同品系藜麦防风效果研究
1
作者 杨广源 郭占斌 +4 位作者 刘瑞香 王树彦 陈琦 王建瑞 高万隆 《绿色科技》 2024年第10期53-63,71,共12页
对内蒙古阴山北麓地区不同品系藜麦采用人工栽培的方法,利用HOBO数采仪观测了灌浆期和成熟期藜麦田在不同株距和行距配置下的防风效果。结果表明:①在不同株距下,不同品系藜麦田,防风效能随着背风面的距离增大而减小,防风效能随着株距... 对内蒙古阴山北麓地区不同品系藜麦采用人工栽培的方法,利用HOBO数采仪观测了灌浆期和成熟期藜麦田在不同株距和行距配置下的防风效果。结果表明:①在不同株距下,不同品系藜麦田,防风效能随着背风面的距离增大而减小,防风效能随着株距增大而减小,成熟期防风效能均大于灌浆期,比灌浆期高4.02%,WD-9藜麦防风效能为8.63%~68.83%,比灌浆期高9.28%,W-7藜麦防风效能为2.14%~56.46%,比灌浆期高15.12%。②在不同株距下,地表粗糙度的变化规律与防风效能相同,比灌浆期藜麦田后1H处平均粗糙度高0.65 cm。灌浆期WD-9藜麦粗糙度最大为6.73 cm,W-19藜麦粗糙度最小为2.79 cm,成熟期WD-9藜麦田粗糙度最大为7.50 cm,W-19藜麦田粗糙度最小为3.56 cm。③在不同行距下,不同品系藜麦田,成熟期防风效能均大于灌浆期,均在藜麦田后1H处达到最大,其中WD-9藜麦田后1H处的防风效能为76.44%~69.89%,比灌浆期高10.48%;藜麦田背风面0H~5H,防风效能均随着行距的增大而降低,平均防风效能比灌浆期高5.71%,藜麦田背风面7H~9H,防风效能均随着行距的增大而提高,平均防风效能比灌浆期高2.00%。④在不同株距下,地表粗糙度的变化规律与防风效能相同,在背风面1H处粗糙度最大,其中WD-9藜麦平均粗糙度最大为10.91 cm,比灌浆期增大0.98 cm,W-19藜麦平均粗糙度最小为6.88 cm,比灌浆期减小0.42 cm。藜麦田背风面0H~5H,粗糙度随着行距的增大而降低,比灌浆期高10.48%,藜麦田背风面7H~9H,粗糙度随着行距的增大而提高,比灌浆期高10.48%。不同品系藜麦中WD-9藜麦在不同配置条件下均可以有更好的防风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藜麦 防风效果 内蒙古阴山北麓地区 地表粗糙度
下载PDF
阴山北麓地区土壤侵蚀的时空变化及驱动力 被引量:1
2
作者 吴帅 阿如旱 潘海伟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380-390,共11页
[目的]分析2000—2020年阴山北麓地区土壤侵蚀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素,为该区土壤侵蚀治理与国土空间规划提供科学指导。[方法]基于降水、土地利用、土壤和遥感影像等数据,采用GIS技术和RUSLE模型开展研究。[结果](1)2000—2020年阴山北... [目的]分析2000—2020年阴山北麓地区土壤侵蚀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素,为该区土壤侵蚀治理与国土空间规划提供科学指导。[方法]基于降水、土地利用、土壤和遥感影像等数据,采用GIS技术和RUSLE模型开展研究。[结果](1)2000—2020年阴山北麓地区土壤侵蚀强度主要以微度侵蚀和轻度侵蚀为主,高等级侵蚀面积不断增加,阴山北麓地区土壤侵蚀状况十分严峻;(2)阴山北麓地区土壤侵蚀严重区主要分布在阴山山脉沿线和内蒙古多伦县大部分地区;(3)土地利用类型是阴山北麓地区土壤侵蚀主要影响因子,各因子解释力大小依次为:土地利用类型>植被覆盖度>降雨>坡度。土地利用类型为耕地,植被覆盖度小于0.3,坡度在15°~20°和降雨量在365~413 mm之间的地区为高风险侵蚀区域。[结论]阴山北麓地区土壤侵蚀程度整体偏高。植被覆盖度低的耕地和草地应为阴山北麓地区土壤侵蚀治理重点区域,应采取植树造林种草,扩大林草覆盖面,改善植被覆盖率,降低地表径流速率,提高下渗能力,来控制土壤侵蚀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侵蚀 RUSLE模型 地理探测器 阴山北麓地区
下载PDF
基于GIS的阴山北麓地区土地生态安全评价 被引量:7
3
作者 张宏伟 阿如旱 +1 位作者 孙紫英 包亮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2421-2426,共6页
以阴山北麓地区为研究区,利用遥感影像数据、图形矢量数据、统计监测数据,运用GIS空间叠加法,以30 m×30 m栅格为评价单元,对土地生态安全状况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2013年阴山北麓地区土地安全级别、较安全级别、较不安全级别... 以阴山北麓地区为研究区,利用遥感影像数据、图形矢量数据、统计监测数据,运用GIS空间叠加法,以30 m×30 m栅格为评价单元,对土地生态安全状况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2013年阴山北麓地区土地安全级别、较安全级别、较不安全级别和不安全级别区域面积分别占研究区总土地面积的18.48%、58.31%、20.95%、2.26%;研究区土地生态安全空间分异特征明显,土地生态安全状态以安全和较安全状态为主,土地整体生态安全状况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学 土地生态安全 综合评价 栅格 阴山北麓地区
下载PDF
内蒙古阴山北麓地区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海山 阿拉腾图雅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76-78,共3页
本文在分析内蒙古阴山北麓地区生态环境恶化现状及其形成原因的基础上 ,提出了以建立健全机制为主的实现可持续发展对策。
关键词 阴山北麓地区 生态环境 人地关系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阴山北麓地区土地利用/覆盖及景观格局变化分析
5
作者 乌云娜 许田 +1 位作者 阿里穆斯 牛晓倩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2143-2146,共4页
利用1989年和2002年生长季的Landsat TM/ETM+卫星遥感数据,采用非监督分类方法,处理并提取阴山北麓地区土地利用/土地覆盖的相关信息,在地理信息系统(GIS)支持下,开展景观格局变化的空间分析。结果表明:①耕地、灌木林地、高覆盖草地和... 利用1989年和2002年生长季的Landsat TM/ETM+卫星遥感数据,采用非监督分类方法,处理并提取阴山北麓地区土地利用/土地覆盖的相关信息,在地理信息系统(GIS)支持下,开展景观格局变化的空间分析。结果表明:①耕地、灌木林地、高覆盖草地和中覆盖草地是这一地区土地利用的主体类型。从相对动态度来看,未利用土地类型是景观格局中变化程度最剧烈的单元;从绝对动态度来看,中覆盖草地类型对阴山北麓地区的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的贡献最大。②从土地利用转化矩阵来看,研究区的耕地、林地、灌木林地、低覆盖草地和未利用地类型都明显增加,高覆盖草地和中覆盖草地类型显著减少,而水体和城镇用地占地面积小,变化不明显。③1989~2002年,研究区斑块密度、边界密度都有所增加,聚合度减少,说明在这13年间这一地区景观破碎化程度加重,多样性指数减少,说明景观类型呈现单一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土地覆盖 景观指数 阴山北麓地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