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2010—2020年阴山南北麓主要农作物的光温生产潜力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1
作者
呼日瓦
范嘉琦
+1 位作者
周瑞平
乌英嘎
《乡村科技》
2023年第1期132-136,共5页
应用逐级订正模型逐日计算2010—2020年阴山南北麓主要农作物玉米、小麦的光温生产潜力,并计算其潜力差。结果表明,2010—2020年阴山南北麓太阳辐射量呈上升趋势,空间变化趋势为西高东低;2010—2020年平均气温呈下降趋势,空间变化幅度...
应用逐级订正模型逐日计算2010—2020年阴山南北麓主要农作物玉米、小麦的光温生产潜力,并计算其潜力差。结果表明,2010—2020年阴山南北麓太阳辐射量呈上升趋势,空间变化趋势为西高东低;2010—2020年平均气温呈下降趋势,空间变化幅度不明显;阴山南北麓主要农作物的光温生产潜力在2010—2020年呈上升趋势,空间分布上表现为南高北低,普遍呈增加趋势。2010—2020年,阴山南北麓东部农田实际单产较低,光温生产差由南向北、由东向西递减,光温生产潜力和潜力差较高,具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温生产潜力
潜力差
逐级订正模型
阴山南北麓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近30年阴山南北麓农牧交错带标准耕作制度变化研究
被引量:
9
2
作者
汪芳甜
安萍莉
+2 位作者
刘毅
李胜
李学敏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90-696,共7页
标准耕作制度作为农用地分等定级的基础,是衡量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基于2012—2013年调研的农户数据、1980—2010年作物播种面积与农业气象数据,从种植结构变化、标准耕作制度类型的空间变化研究了阴山南北麓农牧交错带...
标准耕作制度作为农用地分等定级的基础,是衡量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基于2012—2013年调研的农户数据、1980—2010年作物播种面积与农业气象数据,从种植结构变化、标准耕作制度类型的空间变化研究了阴山南北麓农牧交错带标准耕作制度的变化规律,并从气候与经济效益两方面进行了变化原因分析。结果表明,1980—2010年,阴山北麓小麦种植面积比例从1980年40.00%下降至2010年的11.48%;莜麦种植面积比例从1980年30%左右下降到2010年的13%左右;马铃薯种植面积逐年增加,种植比重逐渐上升至2010年的47.32%。1980—1990年,阴山南麓小麦种植面积比例逐年增加至1990年21.70%,杂粮种植面积比例稳定在35%左右,同期玉米与马铃薯种植比例较小;1990—2010年,麦类作物种植面积比例逐年下降,2010年小麦种植比例仅为8.55%,杂粮种植面积所剩无几,同期玉米与马铃薯种植面积逐年扩大。标准耕作制度的空间变化特征表现为:阴山南北麓标准耕作制度由小麦、杂粮、小麦与杂粮类型变化为马铃薯、玉米、马铃薯与玉米、小麦与马铃薯类型。气候变化与经济效益共同影响着标准耕作制度的变化,气候暖干化及经济效益低导致麦类作物种植面积大幅度减小,经济效益明显是马铃薯与玉米种植面积迅速增加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山南北麓
农牧交错带
标准耕作制度
种植结构
气候暖干化
经济效益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2010—2020年阴山南北麓主要农作物的光温生产潜力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1
作者
呼日瓦
范嘉琦
周瑞平
乌英嘎
机构
内蒙古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土地利用与整治重点实验室
出处
《乡村科技》
2023年第1期132-136,共5页
文摘
应用逐级订正模型逐日计算2010—2020年阴山南北麓主要农作物玉米、小麦的光温生产潜力,并计算其潜力差。结果表明,2010—2020年阴山南北麓太阳辐射量呈上升趋势,空间变化趋势为西高东低;2010—2020年平均气温呈下降趋势,空间变化幅度不明显;阴山南北麓主要农作物的光温生产潜力在2010—2020年呈上升趋势,空间分布上表现为南高北低,普遍呈增加趋势。2010—2020年,阴山南北麓东部农田实际单产较低,光温生产差由南向北、由东向西递减,光温生产潜力和潜力差较高,具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关键词
光温生产潜力
潜力差
逐级订正模型
阴山南北麓
分类号
S162.3 [农业科学—农业气象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近30年阴山南北麓农牧交错带标准耕作制度变化研究
被引量:
9
2
作者
汪芳甜
安萍莉
刘毅
李胜
李学敏
机构
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出处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90-696,共7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271110)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2BAD09B02)
+1 种基金
国家重大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2012CB956204)
2012年度农用地质量等级更新调查评价与监测项目(2012-4-2)资助
文摘
标准耕作制度作为农用地分等定级的基础,是衡量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基于2012—2013年调研的农户数据、1980—2010年作物播种面积与农业气象数据,从种植结构变化、标准耕作制度类型的空间变化研究了阴山南北麓农牧交错带标准耕作制度的变化规律,并从气候与经济效益两方面进行了变化原因分析。结果表明,1980—2010年,阴山北麓小麦种植面积比例从1980年40.00%下降至2010年的11.48%;莜麦种植面积比例从1980年30%左右下降到2010年的13%左右;马铃薯种植面积逐年增加,种植比重逐渐上升至2010年的47.32%。1980—1990年,阴山南麓小麦种植面积比例逐年增加至1990年21.70%,杂粮种植面积比例稳定在35%左右,同期玉米与马铃薯种植比例较小;1990—2010年,麦类作物种植面积比例逐年下降,2010年小麦种植比例仅为8.55%,杂粮种植面积所剩无几,同期玉米与马铃薯种植面积逐年扩大。标准耕作制度的空间变化特征表现为:阴山南北麓标准耕作制度由小麦、杂粮、小麦与杂粮类型变化为马铃薯、玉米、马铃薯与玉米、小麦与马铃薯类型。气候变化与经济效益共同影响着标准耕作制度的变化,气候暖干化及经济效益低导致麦类作物种植面积大幅度减小,经济效益明显是马铃薯与玉米种植面积迅速增加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阴山南北麓
农牧交错带
标准耕作制度
种植结构
气候暖干化
经济效益
Keywords
North and south foothills of Yinshan Mountains
Agro-pastoral transition zone
Standard farming system
Planting structure
Climate warming
Economic benefit
分类号
S162.5 [农业科学—农业气象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2010—2020年阴山南北麓主要农作物的光温生产潜力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呼日瓦
范嘉琦
周瑞平
乌英嘎
《乡村科技》
202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近30年阴山南北麓农牧交错带标准耕作制度变化研究
汪芳甜
安萍莉
刘毅
李胜
李学敏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
9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