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阴搏阳别”小议
1
作者 孙玉信 《现代中医药》 CAS 1989年第1期31-32,共2页
“阴搏阳别”语出《素问·阴阳别论》,云:“阴搏阳别,谓之有子”。历代医家对此解释不一,概括起来有三:一是把阴阳释为尺寸,即阴指尺部脉,阳指寸部脉。如王冰曰:“阴,谓尺中也,搏,谓搏触于手也,尺脉搏击与寸口殊别,阳气挺然,则有妊... “阴搏阳别”语出《素问·阴阳别论》,云:“阴搏阳别,谓之有子”。历代医家对此解释不一,概括起来有三:一是把阴阳释为尺寸,即阴指尺部脉,阳指寸部脉。如王冰曰:“阴,谓尺中也,搏,谓搏触于手也,尺脉搏击与寸口殊别,阳气挺然,则有妊子兆。”二是阴指少阴之脉,阳指脉搏冲和之象,如张景岳云:“阴如前手之少阴也,或兼足少阴亦可,……阳别者,言阴脉搏手,似乎阳邪,然其鼓动滑利,本非邪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搏阳别 少阴 阴阳别论 指寸 王冰 寸口脉 妊子 指尺 人迎脉 手少阴之脉
下载PDF
妊娠脉考 被引量:4
2
作者 寇美静 王忆勤 《中医文献杂志》 2006年第2期14-15,共2页
本文收集、分析历代医家对于妊娠脉象的相关论述,包括描述妊娠脉特征、判断妊娠有无、推测妊娠月份、推测妊娠男女、推断妊娠结局、判定即将生产等内容。
关键词 妊娠脉 手少阴脉 阴搏阳别 《内经》《脉经》
下载PDF
从“一气周流”思想探析妊娠病脉证并治
3
作者 张彦辉 邓小雨 雷磊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38-140,共3页
"一气周流"思想源于清代名医黄元御《四圣心源》,"一气"即中焦土气,所谓脾胃之气。故运用"一气周流"思想对妊娠病脉证并治及养胎之法作一简要论述,认为妊妇结胎之初易见"阴搏阳别"之病理状态,... "一气周流"思想源于清代名医黄元御《四圣心源》,"一气"即中焦土气,所谓脾胃之气。故运用"一气周流"思想对妊娠病脉证并治及养胎之法作一简要论述,认为妊妇结胎之初易见"阴搏阳别"之病理状态,故妊娠之初脉象见"尺微而寸洪",待母体中土之气健、木火生长之气旺,则妊妇尺中脉见阴中生阳之搏击动数之象。而"胎妊之结,生长资乎木火,收成藉乎金水,土者四象之母",故养胎之要在于强健中土,中土健而后"凉润于东南,以治木火,则血调矣;温燥于西北,以治金水,则气调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病脉证并治 养胎 一气周流 阴搏阳别
下载PDF
妊娠脉初探 被引量:3
4
作者 鲍庆堂 《甘肃中医学院学报》 2004年第2期7-7,16,共2页
关于《内经》 :“阴搏阳别谓之有子”、“妇人手少阴脉动甚者 ,妊子也”的论述 ,历代医家众说不一 ,为指导临床与教学分别进行了探讨。“阴搏阳别”一句 ,非言脉象 ,而是论述妇女孕后体内阴阳正常变化的状况与机理 ;“手少阴脉动甚” ,... 关于《内经》 :“阴搏阳别谓之有子”、“妇人手少阴脉动甚者 ,妊子也”的论述 ,历代医家众说不一 ,为指导临床与教学分别进行了探讨。“阴搏阳别”一句 ,非言脉象 ,而是论述妇女孕后体内阴阳正常变化的状况与机理 ;“手少阴脉动甚” ,乃指孕后脉象的一般变化。认为 ,由于各种因素影响 ,诊断是否妊娠和孕后脉象正常与否 ,还须结合四诊 ,以便作出正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脉 阴搏阳别 手少阴脉动甚 探讨
下载PDF
妊娠脉诊及其意义 被引量:4
5
作者 张富强 钟丽 《中医学报》 CAS 2019年第4期710-713,共4页
妊娠脉诊是中医学的一大特色。根据脉象可判断妊娠与否,推测妊娠的月份、预测胎儿性别、判定生产日期和指导产后康复。但历代医籍对此众说纷纭,或语焉不详,致使后学者难以运用。笔者查阅相关经典古籍和文献报道并进行总结,详细论述妊娠... 妊娠脉诊是中医学的一大特色。根据脉象可判断妊娠与否,推测妊娠的月份、预测胎儿性别、判定生产日期和指导产后康复。但历代医籍对此众说纷纭,或语焉不详,致使后学者难以运用。笔者查阅相关经典古籍和文献报道并进行总结,详细论述妊娠脉象中少阴脉动甚、阴脉小弱、阴搏阳别的滑数脉、身有病而无邪脉、神门脉动,天突穴脉动;诊脉辨男女;离经脉中脉象散乱与中冲脉动;产后脉象由滑数而重按无力变为平和而呈虚缓。临证之时,因妊娠之人禀赋各不相同,健康状况各异,故诊断妊娠与否,当四诊合参,并且需长期认真体会,熟练掌握,方可得出正确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 脉诊 少阴脉动甚 阴脉小弱 阴搏阳别 滑脉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