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Brief Introduction Of High Frequency Electrocardiogram and lts Application 1930年Reid,Groedel,等先后报告了常规心电图(ECG)上存在高频成分。1949年Gilford用阴极射线示波器发现了ECG的高频成份,1952年Langner用宽带阴极射...The Brief Introduction Of High Frequency Electrocardiogram and lts Application 1930年Reid,Groedel,等先后报告了常规心电图(ECG)上存在高频成分。1949年Gilford用阴极射线示波器发现了ECG的高频成份,1952年Langner用宽带阴极射线示波器快速扫描,快速拍照,记录标准十二导联ECG,对冠心病患者QRS波上的高频成份——切迹、扭结、顿挫作了观察并进行了系列研究和报道。此后,Irisaw,Brody,Wilson,Reynolds,Flowers,Sapoznikov,Raunio,Abboud等人开始将HFECG应用于临床。国内于1976年由陈达光教授首先介绍了HFECG技术的临床应用。八十年代后,HFECG的研究在国内逐渐发展起来,此后朱卫平、解景田、胡文尧、徐成斌、祝惠民、高书旺等教授对HFECG的产生机理及临床应用进行了大量研究。当时应用的检测手段大多沿用示波器观察及拍照记录或紫外线感光纸记录。1985年南京大学宁新宝等首先提出采用高保真放大和计算机技术对高频心电进行检测与分析(时域分析、频域分析)。1988年首次推出一套HFECG检测研究的微机系统,为临床诊断更广泛的应用提供了有效检测手段,该系统获国家专利(专利号92106124.3)并多次获奖。展开更多
文摘The Brief Introduction Of High Frequency Electrocardiogram and lts Application 1930年Reid,Groedel,等先后报告了常规心电图(ECG)上存在高频成分。1949年Gilford用阴极射线示波器发现了ECG的高频成份,1952年Langner用宽带阴极射线示波器快速扫描,快速拍照,记录标准十二导联ECG,对冠心病患者QRS波上的高频成份——切迹、扭结、顿挫作了观察并进行了系列研究和报道。此后,Irisaw,Brody,Wilson,Reynolds,Flowers,Sapoznikov,Raunio,Abboud等人开始将HFECG应用于临床。国内于1976年由陈达光教授首先介绍了HFECG技术的临床应用。八十年代后,HFECG的研究在国内逐渐发展起来,此后朱卫平、解景田、胡文尧、徐成斌、祝惠民、高书旺等教授对HFECG的产生机理及临床应用进行了大量研究。当时应用的检测手段大多沿用示波器观察及拍照记录或紫外线感光纸记录。1985年南京大学宁新宝等首先提出采用高保真放大和计算机技术对高频心电进行检测与分析(时域分析、频域分析)。1988年首次推出一套HFECG检测研究的微机系统,为临床诊断更广泛的应用提供了有效检测手段,该系统获国家专利(专利号92106124.3)并多次获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