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姚鼐阳刚阴柔风格论刍议 被引量:1
1
作者 汪磊 李平 《成都教育学院学报》 2006年第8期90-92,110,共4页
姚鼐的“阳刚阴柔”风格理论是对传统文学风格理论的一个总结和发展,同时又与西方的崇高、优美风格有诸多异曲同工之妙。文章从追源溯流及中西比照的纵横两个角度考察姚氏的风格理论,有助于进一步认清姚氏风格论的意义、价值及不足之处。
关键词 姚鼐 阳刚阴柔 崇高优美 风格论
下载PDF
稼轩词阳刚阴柔的美学特征 被引量:1
2
作者 曾大兴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5年第2期33-39,共7页
辛稼轩是继苏东坡之后,审美情趣更为健全,更为独特的一位大词人。在他的作品里,既有骏马西风冀北的横槊气概,也有杏花春雨江南的娟秀情韵。而阳刚美和阴柔美的有机统一,其中又以阳刚美作为主要质素,则是稼轩词最基本的美学特征。阳刚美... 辛稼轩是继苏东坡之后,审美情趣更为健全,更为独特的一位大词人。在他的作品里,既有骏马西风冀北的横槊气概,也有杏花春雨江南的娟秀情韵。而阳刚美和阴柔美的有机统一,其中又以阳刚美作为主要质素,则是稼轩词最基本的美学特征。阳刚美主要表现为劲健和悲壮,阴柔美则主要表现为妩媚和疏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稼轩词 美学特征 阳刚阴柔 疏淡 婉约词 博山 词人 阳刚 清平乐 阴柔
下载PDF
妙在阳刚阴柔之间——中国古典诗歌的冲和平淡之美 被引量:1
3
作者 章楚藩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 1990年第5期30-36,共7页
中国古典诗文艺术风格的分类,曾经历了一个由简至繁、由繁而简的过程。魏时曹丕分为雅、理、实、丽四体;南齐刘勰分为典雅、远奥、精约、显附、繁缛、壮丽、新奇、轻靡八体;唐·李峤分形似、质气、情理、直置、雕藻、影带、宛转、... 中国古典诗文艺术风格的分类,曾经历了一个由简至繁、由繁而简的过程。魏时曹丕分为雅、理、实、丽四体;南齐刘勰分为典雅、远奥、精约、显附、繁缛、壮丽、新奇、轻靡八体;唐·李峤分形似、质气、情理、直置、雕藻、影带、宛转、飞动、清切、精华十体;皎然分“十九体”;晚唐司空图则有“二十四诗品”;宋·严羽渐归为高、古、深、远、长、雄浑、飘逸、悲壮、凄婉九体,优游不迫、沉着痛快两大类;清·姚鼐则明确归为阳刚、阴柔对立之两大类。姚鼐本《周易》“一阴一阳之谓道”之说,用一系列形象比喻说明两类艺术风格的特色:“其得于阳与刚之美者,则其文如霆,如电,如长风之出谷,如崇山峻崖,如决大川,如奔骐骥;其光也,如呆日,如火,如金镠铁;其于人也,如凭高视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刚阴柔 中国古典诗歌 冲淡美 司空图 姚鼐 诗品 “淡” 艺术风格 清奇 至味
下载PDF
试论稼轩词阳刚阴柔的美学特征
4
作者 邢颖立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4年第2期68-73,共6页
辛弃疾是一位伟大的不为南宋词风所笼罩的杰出作者,也是流传作品数量最多、内容最广、风格最富变化的词家。他的许多凝聚着生命的感情的篇章,于豪迈中可见精致,于妩媚中可见筋骨,或激昂奋发,或纤秾绵密,大声鞺(革答),小声铿鍧,阳刚阴柔... 辛弃疾是一位伟大的不为南宋词风所笼罩的杰出作者,也是流传作品数量最多、内容最广、风格最富变化的词家。他的许多凝聚着生命的感情的篇章,于豪迈中可见精致,于妩媚中可见筋骨,或激昂奋发,或纤秾绵密,大声鞺(革答),小声铿鍧,阳刚阴柔,相得益彰。形成了稼轩词独有的美学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稼轩词 阳刚阴柔 南宋词 美学特征 词家 婉约词 辛稼轩 阳刚 玉骨冰姿 路提点刑狱公事
下载PDF
论姚鼐的阳刚阴柔说
5
作者 胡金望 《安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6年第1期94-100,共7页
桐城派文论的集大成者姚鼐提出的阳刚阴柔说是中国古代散文风格学和审美理论的一个重要命题。它不仅是对桐城派前辈方苞、刘大櫆文论的扩充和发展,而且也是对整个中国古代文论的一个重要理论贡献。探讨这一命题的历史渊源和基本涵义,评... 桐城派文论的集大成者姚鼐提出的阳刚阴柔说是中国古代散文风格学和审美理论的一个重要命题。它不仅是对桐城派前辈方苞、刘大櫆文论的扩充和发展,而且也是对整个中国古代文论的一个重要理论贡献。探讨这一命题的历史渊源和基本涵义,评价和认识它的理论价值和借鉴作用,对于批判地继承古代文论遗产,提高阅读和欣赏古代散文的水平,为繁荣今天的散文创作服务,无疑是很有意义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章风格 刚柔 风格学 文体学 阳刚阴柔 古代散文 古典散文
下载PDF
论曾国藩对姚鼐“阳刚阴柔”说的发展
6
作者 吕坤鹏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1期71-73,共3页
阳刚阴柔是中国哲学和文论中的重要命题,从《典论·论文》开始,文论家们多有涉及,姚鼐集前人之大成,明确提出这一概念。门人后学多继承姚鼐的观点却鲜有发展。曾国藩继承并发展了姚鼐的"阳刚阴柔"说,将"阳刚阴柔&qu... 阳刚阴柔是中国哲学和文论中的重要命题,从《典论·论文》开始,文论家们多有涉及,姚鼐集前人之大成,明确提出这一概念。门人后学多继承姚鼐的观点却鲜有发展。曾国藩继承并发展了姚鼐的"阳刚阴柔"说,将"阳刚阴柔"二端引申为"雄直怪丽茹远洁适"八字,并明确表明自己对阳刚之美的偏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桐城派 阳刚阴柔 姚鼐 曾国藩
下载PDF
我国民族调式的阳刚阴柔之美
7
作者 谢崇抒 《民族艺术研究》 1998年第3期7-13,共7页
从本世纪二十年代西方音乐理论传入中国后,人们已习惯于这样的公式,即:大调式明亮,小调式暗淡.于是,从调式结构的形式出发,把我国的宫、徵调式视为类似于大调明亮色彩的调式,把羽、角、商调式看成是有小调暗淡色彩的调式.对于这样的观点... 从本世纪二十年代西方音乐理论传入中国后,人们已习惯于这样的公式,即:大调式明亮,小调式暗淡.于是,从调式结构的形式出发,把我国的宫、徵调式视为类似于大调明亮色彩的调式,把羽、角、商调式看成是有小调暗淡色彩的调式.对于这样的观点,我不尽赞同.因为,从创作的实践以及对民歌的研究分析中,我们明显地看到,曲调的明亮暗淡,调式并非唯一的决定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羽调式 五声调式 阳刚阴柔 民族调式 调式色彩 阴柔之美 阳刚之美 商调式 中心音 和声大调
下载PDF
“阴柔”与“阳刚”的交汇共鸣——浅谈《诗经》与《孙子兵法》
8
作者 扈光珉 《孙子研究》 2021年第2期112-118,共7页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优美典雅,古朴流芳,总体上是阴柔之美。《孙子兵法》讲战胜攻取,计谋策略,是阳刚之美。两部经典阴阳相生、刚柔相济、和谐共鸣:颂歌和平与慎战止争的共鸣;同仇敌忾与上下同欲的共鸣;崇勇尚武与血性刚烈的共...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优美典雅,古朴流芳,总体上是阴柔之美。《孙子兵法》讲战胜攻取,计谋策略,是阳刚之美。两部经典阴阳相生、刚柔相济、和谐共鸣:颂歌和平与慎战止争的共鸣;同仇敌忾与上下同欲的共鸣;崇勇尚武与血性刚烈的共鸣;华美词章与辞如珠玉的共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经 孙子兵法 阴柔”与“阳刚 交汇共鸣
下载PDF
中国戏曲舞蹈的传统审美观 被引量:5
9
作者 冯百跃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60-165,共6页
千百年来历经动荡变迁与世事洗礼的中国戏曲舞蹈以它独有的传统审美特征,深深影响着中国近代古典舞蹈的形成与发展,它为中国古典舞蹈所提供的严格的程式,虚拟的表现手法,阴柔、阳刚的美妙线条,圆润流畅的曲折变化,完善化了的审美意象,... 千百年来历经动荡变迁与世事洗礼的中国戏曲舞蹈以它独有的传统审美特征,深深影响着中国近代古典舞蹈的形成与发展,它为中国古典舞蹈所提供的严格的程式,虚拟的表现手法,阴柔、阳刚的美妙线条,圆润流畅的曲折变化,完善化了的审美意象,丰富的舞蹈文化遗存等这些独特的舞蹈参照样式,犹如春天的雨露滋润着中国的舞蹈事业茁壮成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舞蹈 严格程式 阴柔阳刚 圆润流畅 审美意象
下载PDF
儒道互补与武术人文精神 被引量:5
10
作者 李圣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53-54,57,共3页
从传统文化的视角,对儒家和道家思想的差异与互相补充进行分析,从天道与人道之互补、入世与出世之互补、阳刚与阴柔之互补、对生命价值不同看法之互补等四个方面,探讨了儒道互补对中国武术人文精神的深刻影响。
关键词 武术人文精神 儒道互补 天人合一 入世与出世 阳刚阴柔
下载PDF
周代服饰文化审美风尚——以《诗经》为中心的考察 被引量:1
11
作者 白路 《服饰导刊》 2012年第A02期16-20,共5页
先秦时代已经进入了审美自觉的时代,在《诗经》中有丰富的史料,反映出周代服饰文化的审美风尚。其中,服饰仪表体现出彬彬有礼的等级秩序,着装仪态传达出阳刚阴柔的性别审美倾向。审美观念上的"男女有别"与社会性别制度的"... 先秦时代已经进入了审美自觉的时代,在《诗经》中有丰富的史料,反映出周代服饰文化的审美风尚。其中,服饰仪表体现出彬彬有礼的等级秩序,着装仪态传达出阳刚阴柔的性别审美倾向。审美观念上的"男女有别"与社会性别制度的"男女有别"则是融为一体、互为因果。社会性别制度深化了社会性别审美观念,而社会性别审美观念也进一步顺应了社会性别制度。周代服饰文化风尚是周代礼制文化与性别文化的表达方式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经》 仪表仪态 阳刚阴柔 社会性别
下载PDF
论唐宋词的阳刚阴柔之美
12
作者 杨世宇 《芒种(下半月)》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01-102,共2页
"阳刚阴柔"之说源自《周易》,是中国美学范畴中两种不同形态的艺术存在,文学作品中"阳刚阴柔"之美,在感情表达、艺术表现、言辞选择等诸多方面表现出迥异的艺术特质。阳刚与阴柔既对立又统一,既冲突又和谐,相辅相成,相克相济,共同... "阳刚阴柔"之说源自《周易》,是中国美学范畴中两种不同形态的艺术存在,文学作品中"阳刚阴柔"之美,在感情表达、艺术表现、言辞选择等诸多方面表现出迥异的艺术特质。阳刚与阴柔既对立又统一,既冲突又和谐,相辅相成,相克相济,共同构成了具有汉民族特色的美学图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宋词 艺术风格 阳刚阴柔
原文传递
简论农业文化与古代文学的民族特征
13
作者 邓乔彬 《中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3-29,共7页
我国古代受农业文化的影响 ,很早就萌生了天人合一观 ,生产对象改造了生产主体 ,也使之变为审美主体 ,使情景交融遍及古代文学的所有样式。在生产劳动中观察自然、气象 ,形成了“有机”自然观 ,导致了阳刚阴柔说及相关的正变说产生 ,方... 我国古代受农业文化的影响 ,很早就萌生了天人合一观 ,生产对象改造了生产主体 ,也使之变为审美主体 ,使情景交融遍及古代文学的所有样式。在生产劳动中观察自然、气象 ,形成了“有机”自然观 ,导致了阳刚阴柔说及相关的正变说产生 ,方法论则使古代文学具有传神写意的特点 ,且体现在文学创作和理论中 ,形式的简约凝练 ,规范性与程式化等 ,是主要的表现。从劳动的主体而言 ,农业社会中氏族组织得到充分发展 ,血缘亲属成为社会基础 ,其生活结构和社会心理生成的伦理核心导致了古代文学以情理和谐、美善相兼为尚 ,祖先崇拜和血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文化 古代文学 民族特征 中国 “天人合一” 情景交融 阳刚阴柔 正变观 “传神写意” 形式 艺术手法 规范性 程式性 情感 道德 尚古意识 传世观念
下载PDF
晚清广西诗人甘曦诗作美学溯源
14
作者 赵棚鸽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08年第2期41-44,共4页
杜甫的"沉郁顿挫"、陆游的雄浑悲壮与清新婉丽以及姚鼐的"阳刚阴柔"等美学风格,虽个人气质有别,提出时代不同,但其内核却有着极大的共通之处。甘曦于古诗文有五车之富,加之时代气氛影响、人生经历所致,他在情感上... 杜甫的"沉郁顿挫"、陆游的雄浑悲壮与清新婉丽以及姚鼐的"阳刚阴柔"等美学风格,虽个人气质有别,提出时代不同,但其内核却有着极大的共通之处。甘曦于古诗文有五车之富,加之时代气氛影响、人生经历所致,他在情感上很自然地接受了这些前辈的理论主张。推而广之,中国优秀的传统美学在清末民初再度被广泛借鉴运用,有着活跃的生命力和广阔的理论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曦 美学渊源 阳刚阴柔 清末民初
下载PDF
桐城派"文气"理论述评
15
作者 第环宁 《丝绸之路》 2004年第S2期72-75,共4页
历来文学家、文论家对"气"都多有论述,清桐城派尤甚。本文选"桐城三祖"--方苞、刘大櫆、姚鼐,对他们的"文气"理论作简要评介,以擘肌分理,显其脉络。
关键词 义法 雅洁 神气 阳刚阴柔
下载PDF
朱光潜和桐城派的学理联系
16
作者 任雪山 《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3期60-65,共6页
朱光潜是桐城人,与桐城派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学理联系。具体表现为,对桐城派的义法理论、因声求气理论和阳刚阴柔诸理论均有全面的继承和发展。某种程度上,这种继承和发展,为中国现代学术的构建,提供了一种理论范式,即:立足传统,面向现... 朱光潜是桐城人,与桐城派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学理联系。具体表现为,对桐城派的义法理论、因声求气理论和阳刚阴柔诸理论均有全面的继承和发展。某种程度上,这种继承和发展,为中国现代学术的构建,提供了一种理论范式,即:立足传统,面向现代,融会中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光潜 桐城派 学术联系 义法 因声求气 阳刚阴柔
下载PDF
情动而言形,理发而文见--《登泰山记》的创作风格
17
作者 李张锋 《中学语文》 2022年第29期61-62,共2页
学好古诗文不仅对于继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而且能够帮助学生提高文学鉴赏力,陶冶高尚情操,增强爱国情感。本文以《登泰山记》为例分析其语言特色,探究其创作风格的阴柔阳刚、境界、韵理等丰富内涵,让学生领略到中国... 学好古诗文不仅对于继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而且能够帮助学生提高文学鉴赏力,陶冶高尚情操,增强爱国情感。本文以《登泰山记》为例分析其语言特色,探究其创作风格的阴柔阳刚、境界、韵理等丰富内涵,让学生领略到中国古典文学的无穷魅力,感受作者对祖国山河的深情眷恋,在培养文学鉴赏能力的同时,激发学生爱国之情,传承民族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登泰山记》 创作风格 阴柔阳刚 境界韵理
下载PDF
文气说考论 被引量:1
18
作者 杨翃 《唐都学刊》 1992年第4期45-48,共4页
“气”是我国一个古老的哲学概念,以气论文的文气说则是我国古代文论的一个悠久传统。然而,由于历史的沉积,气论的源头及其向文坛转化、运用的流程已模糊难辨,本文旨在透过依稀的历史帷摹,对气论的产生、与文坛的结合和发展的流程,以及... “气”是我国一个古老的哲学概念,以气论文的文气说则是我国古代文论的一个悠久传统。然而,由于历史的沉积,气论的源头及其向文坛转化、运用的流程已模糊难辨,本文旨在透过依稀的历史帷摹,对气论的产生、与文坛的结合和发展的流程,以及文气说的美学意蕴,进行初步的考论,力图展示这一古老学说的历史面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气说 知言养气 气盛言宜 阳刚阴柔风格 神气说 美学意义
下载PDF
目连戏音乐程式的文化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施文楠 《铜陵学院学报》 2007年第2期75-76,共2页
本文通过七个腔式音象的文化涵义说明目连戏的意义,并结合曲牌体音乐程式的文化研究阐述中国文化与中国人的音乐审美心理特征,即阴柔与阳刚并济的中国人心理结构之美学范畴。
关键词 目连戏 音乐程式 曲牌体 文化涵义 文化地理学 采集文化 阴柔阳刚
下载PDF
论黄绮的书法艺术
20
作者 郗吉堂 《河北学刊》 CSSCI 2004年第3期192-194,共3页
黄绮卓越的书法艺术表现在,他把千余年来被禁锢于冰冷线条中的书法之象解放出来,使之成为人的自由审美精神的显现形式。其书法形象就其本体意义而言是意象造型,即在形象思维作用下激活汉字中象的意味,实现审美。黄绮书法对形式要求特别... 黄绮卓越的书法艺术表现在,他把千余年来被禁锢于冰冷线条中的书法之象解放出来,使之成为人的自由审美精神的显现形式。其书法形象就其本体意义而言是意象造型,即在形象思维作用下激活汉字中象的意味,实现审美。黄绮书法对形式要求特别强烈,其书法的结构性线条实现了线与象的统一,使对书法的审美自觉地集中于书法形式自身。由于形式承载着巨大的审美信息,黄绮书法极重视形式感因素的对立统一,阳刚美与阴柔美既各有明显特征又相辅相成融为一体,这使审美书法获得了最充分的审美品格,也使审美书法获得了一个理想的存在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绮书法 审美艺术 意象造型 结构性线条 阳刚美与阴柔美的统一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