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172
篇文章
<
1
2
…
10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基于“阴病治阳”治则浅析“重阳思想”在抑郁症诊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
5
1
作者
邵帅
王永强
+1 位作者
石悦
王珑
《上海中医药杂志》
CSCD
2024年第2期74-78,共5页
从阴阳观来看,抑郁症主症、发病机制、患病人群性别差异、患病季节及时空差异具有阴之属性,在宏观疾病观上抑郁症属阴病范畴,因此将抑郁症的病机归为阳虚阴盛;基于《黄帝内经》“阴病治阳”的治则,浅析以扶阳为主的“重阳思想”在抑郁...
从阴阳观来看,抑郁症主症、发病机制、患病人群性别差异、患病季节及时空差异具有阴之属性,在宏观疾病观上抑郁症属阴病范畴,因此将抑郁症的病机归为阳虚阴盛;基于《黄帝内经》“阴病治阳”的治则,浅析以扶阳为主的“重阳思想”在抑郁症诊疗过程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黄帝内经》
阴病
治阳
中医理论
中医药疗法
临床应用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黄帝内经》五脏辨证与《伤寒论》六经辨证中三阴病关系研究
被引量:
3
2
作者
崔亚东
刘晓燕
+4 位作者
张玉鑫
张文静
黄雪杰
申占国
陈辛生
《陕西中医》
CAS
2024年第1期80-83,87,共5页
脏腑理论体系是《黄帝内经》中的核心理论体系,五脏辨证是《黄帝内经》中重要的辨证方法,也是目前较为普遍的辨证方法。《伤寒论》的六经辨证体系是经过临床实践的行之有效辨证方法。现将五脏辨证与六经辨证中的三阴病进行了结合,总结...
脏腑理论体系是《黄帝内经》中的核心理论体系,五脏辨证是《黄帝内经》中重要的辨证方法,也是目前较为普遍的辨证方法。《伤寒论》的六经辨证体系是经过临床实践的行之有效辨证方法。现将五脏辨证与六经辨证中的三阴病进行了结合,总结出太阴与脾相通应,少阴与肾、心相通应,厥阴与肝相通应的观点,并将三阴病进行了分型,使五脏辨证与六经辨证得以转化,能够丰富对《伤寒论》辨证思路的理解,从而为学习和应用《伤寒论》提供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帝内经
五脏辨证
伤寒论
六经辨证
三
阴病
五运六气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王长松运用桂枝法治疗三阴病经验
被引量:
3
3
作者
王志鹏
王长松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16年第4期114-116,共3页
《伤寒论》桂枝汤在太阳病中以大量条文论述,堪称“伤寒第一方”,在三阴病篇也接二连三提及桂枝的使用,如太阴兼太阳合病条文“太阴病,脉浮者,可发汗,宜桂枝汤”(《伤寒论·辨太阴病脉证并治》),虽桂枝汤为太阳病主方,于太阴兼太...
《伤寒论》桂枝汤在太阳病中以大量条文论述,堪称“伤寒第一方”,在三阴病篇也接二连三提及桂枝的使用,如太阴兼太阳合病条文“太阴病,脉浮者,可发汗,宜桂枝汤”(《伤寒论·辨太阴病脉证并治》),虽桂枝汤为太阳病主方,于太阴兼太阳合病中散太阳之邪,但仲景并未提及太阴病某个方药与桂枝汤连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名医经验
王长松
三
阴病
桂枝
扶阳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试析“阳病治阴,阴病治阳”
被引量:
3
4
作者
粟胜勇
邓柏颖
《江苏中医药》
CAS
2004年第7期7-7,共1页
关键词
阳
病
治
阴
阴病
治阳
中医学术发掘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伤寒论》三阴病篇对肿瘤治疗的启发
被引量:
5
5
作者
潘宗奇
蔡陈浩
邓宏
《新中医》
CAS
2012年第8期198-199,共2页
《伤寒论》其开创了辨证论治先河,创造性地提出六经辨证,即三阳病症(太阳、阳明、少阳)和三阴病症(太阴、少阴、厥阴),内涵丰富,体系完备,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有理有法。六经辨证在后世医家看来,是仲景辨外感病的方法,但临床实践中,...
《伤寒论》其开创了辨证论治先河,创造性地提出六经辨证,即三阳病症(太阳、阳明、少阳)和三阴病症(太阴、少阴、厥阴),内涵丰富,体系完备,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有理有法。六经辨证在后世医家看来,是仲景辨外感病的方法,但临床实践中,各科疾病均常出现病机病证与六经病相符的情况,根据"有是证用是方"和"异病同治"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三
阴病
《伤寒论》
辨证论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从三阴病论治对难治性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
3
6
作者
马普伟
彭林
林锡芬
《中医临床研究》
2017年第11期27-30,共4页
目的:探讨从三阴病论治对难治性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难治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以辨三阴病为纲辨证治疗,治疗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生...
目的:探讨从三阴病论治对难治性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难治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以辨三阴病为纲辨证治疗,治疗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生存质量。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7%,两组临床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Mayo评分及IBDQ评分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从三阴病辨证治疗难治性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显著,可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中医药疗法
三
阴病
经方
生存质量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伤寒论》三阴病之由阴转阳
被引量:
2
7
作者
王萌
张毅
+1 位作者
李娟
李金田
《中医研究》
2016年第2期4-5,共2页
三阴病是外感热病后期的全身虚衰性疾病,三阴虽以阴液的多寡来命名,但也反映了其阳气的不足。阳气来复作为疾病得以治疗或向愈的机转,使仲景在诊疗疾病时尤其注重阳气的存亡,得一分阳气,便得一分生机。这种机转不仅与患者的体质、机能...
三阴病是外感热病后期的全身虚衰性疾病,三阴虽以阴液的多寡来命名,但也反映了其阳气的不足。阳气来复作为疾病得以治疗或向愈的机转,使仲景在诊疗疾病时尤其注重阳气的存亡,得一分阳气,便得一分生机。这种机转不仅与患者的体质、机能状态有关,也与脏腑的生理特性及药食的干预有关,对指导临床治疗阴病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论》
三
阴病
阳气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三阴病红外皮温热像图特点及相应中医非药物疗法选析
被引量:
9
8
作者
谢胜
张越
周晓玲
《亚太传统医药》
2012年第3期51-53,共3页
根据红外热像图显示的体质相关疾病经络皮温图象特点,指导中医非药物疗法应用。针对三阴病证,进行红外皮温热像图特点分析及治疗方法举例:太阴病证以腹部、四肢皮温低为主,治疗以贴敷、温灸等以温中阳。少阴病证,热化时督脉红外轨迹断续...
根据红外热像图显示的体质相关疾病经络皮温图象特点,指导中医非药物疗法应用。针对三阴病证,进行红外皮温热像图特点分析及治疗方法举例:太阴病证以腹部、四肢皮温低为主,治疗以贴敷、温灸等以温中阳。少阴病证,热化时督脉红外轨迹断续,全身皮温较高,治疗以刺络放血、针刺等调阴血;寒化时周身皮温偏低,督脉红外轨迹或有局限,治以贴敷、灸法等以温养;有独头面或手足心皮温高,余处低温者为阴盛格阳,治以贴敷、刺络放血,引火归元。厥阴病证皮温高低错杂,治疗以调和阴阳为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
阴病
红外热像技术
经穴皮温
中医非药物疗法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宋金时期伤寒三阴病证治探幽
被引量:
1
9
作者
程传浩
张海燕
+1 位作者
王梦婷
蔡永敏
《国医论坛》
2023年第2期6-9,共4页
通过对宋金代表性伤寒著作的分析,认为此时期医家多从广义伤寒来认识《伤寒论》六经病证,主张六经皆为热病,三阴病亦属热证,病在里而当以下法为主治疗。分析其原因在于宋金医家研究伤寒以外感热病为主,方法以文献汇集补亡为主,未能突破...
通过对宋金代表性伤寒著作的分析,认为此时期医家多从广义伤寒来认识《伤寒论》六经病证,主张六经皆为热病,三阴病亦属热证,病在里而当以下法为主治疗。分析其原因在于宋金医家研究伤寒以外感热病为主,方法以文献汇集补亡为主,未能突破“热论”及“伤寒例”之范围。随着明清时期对《伤寒论》研究的深入,医家主张的三阴多虚多寒、治宜温补等问题才得到厘清,使得六经学说得到新的突破与发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金
伤寒
三
阴病
学术脉络
张仲景学术学说研究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阳病治阴,阴病治阳”释义及其思想原理
被引量:
10
10
作者
金光亮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18年第9期34-37,共4页
分析历代对"阳病治阴,阴病治阳"的主要注释,指出将此语解为针对阴虚、阳虚证的治法是错误的,此"阴阳"当指人体不同部位。全句意应为:阳部之病可从阴位治,阴位之病可从阳部治。与阳病治阳、阴病治阴相对照,"阳...
分析历代对"阳病治阴,阴病治阳"的主要注释,指出将此语解为针对阴虚、阳虚证的治法是错误的,此"阴阳"当指人体不同部位。全句意应为:阳部之病可从阴位治,阴位之病可从阳部治。与阳病治阳、阴病治阴相对照,"阳病治阴,阴病治阳"的思维特点是将局部病痛放在整体关系中加以审视,重视并充分调动机体各部分在疾病治疗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
病
治
阴
阴病
治阳
阳
病
治阳
阴病
治
阴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伤寒论》三阳病和三阴病的辨证论治规律
被引量:
8
11
作者
柴瑞震
《河南中医》
2014年第8期1437-1441,共5页
张仲景在《伤寒论》中,用"六病"与"八纲"的辨证纲领和论治准则,明示了"六病"的辨证论治规律:一般三阳病正盛邪实,属表、属热、属实,以祛邪为主,多用汗、吐、下、消、清、泄法,兼以养阴生津;三阴病正虚邪...
张仲景在《伤寒论》中,用"六病"与"八纲"的辨证纲领和论治准则,明示了"六病"的辨证论治规律:一般三阳病正盛邪实,属表、属热、属实,以祛邪为主,多用汗、吐、下、消、清、泄法,兼以养阴生津;三阴病正虚邪恋,以扶正为主,多用温补回阳法,兼以散寒。在施治的原则中,彰显了扶正祛邪、表里先后、正治反治等证治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论》
三阳
病
三
阴病
“六
病
”
“八纲”
证治规律
张仲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伤寒论》三阳三阴病证的证素辨证研究
被引量:
2
12
作者
樊新荣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5年第1期41-43,共3页
《伤寒论》中"病"是广义层次上的"证",该书之"病"与"证"属于中医证的范畴,两者无本质区别。其三阳三阴辨证是贯穿《伤寒论》的主线,而绝大多数条文以汤证命名,缺乏具体明确的证型名称,存在一...
《伤寒论》中"病"是广义层次上的"证",该书之"病"与"证"属于中医证的范畴,两者无本质区别。其三阳三阴辨证是贯穿《伤寒论》的主线,而绝大多数条文以汤证命名,缺乏具体明确的证型名称,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不利于对条文全面系统的理解与掌握。应用该书辨证体系的实质,试从"根据证候,辨别证素,组成证名"的证素辨证对三阳三阴病证进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论
三阳
病
证
三
阴病
证
证素
辨证
病
位
病
性
十纲辨证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伤寒论》三阴病证与晚期肿瘤辨证论治的探讨
被引量:
5
13
作者
高振华
《中医研究》
2009年第9期3-4,共2页
本文通过对《伤寒论》三阴病证与晚期肿瘤病机特点和证治规律的分析、归纳,认识到晚期肿瘤患者的病机特点和证治规律与《伤寒论》三阴病证具有颇多吻合之处,临床以六经辨证理论指导晚期肿瘤患者的治疗,多能收到显著的疗效。
关键词
《伤寒论》
三
阴病
证
晚期肿瘤/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刘明怀从“三阴病”论治慢性心力衰竭经验总结
被引量:
3
14
作者
石立鹏
杜旭勤
+1 位作者
刘明怀
刘云昇
《中医药导报》
2017年第19期31-33,共3页
刘明怀认为,慢性心力衰竭的主要病机是阴阳失和,阴盛阳病;主病少阴,心肾阳微;合病厥阴,气机逆滞;并病太阴,津液不转。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应立足"阴阳",以"和"为贵;贯通"三阴",主张以温真阳制阴寒为本,以达...
刘明怀认为,慢性心力衰竭的主要病机是阴阳失和,阴盛阳病;主病少阴,心肾阳微;合病厥阴,气机逆滞;并病太阴,津液不转。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应立足"阴阳",以"和"为贵;贯通"三阴",主张以温真阳制阴寒为本,以达风木畅气机、复中阳运津液为旨。以自拟方三阴复脉汤治疗,三阴复脉汤为真武汤、吴茱萸汤、理中汤合方加减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
三
阴病
刘明怀
经验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许履和外科医案医话集》男子前阴病辨治特色
被引量:
2
15
作者
何映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0年第1期62-63,共2页
《许履和外科医案医话集》男子前阴病部分,贯穿了许履和"外科实从内出"的学术思想,其脏腑辨证重在肝肾两脏及"实则治肝,虚则治肾"的治疗原则在男子外阴病的辨治中独具特色。并在医案医话中将古方今用、前阴急性感...
《许履和外科医案医话集》男子前阴病部分,贯穿了许履和"外科实从内出"的学术思想,其脏腑辨证重在肝肾两脏及"实则治肝,虚则治肾"的治疗原则在男子外阴病的辨治中独具特色。并在医案医话中将古方今用、前阴急性感染和慢性炎症的同病异治、异病同治及外治法作了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许履和外科经验
男子前
阴病
重肝肾
古方今用
外治法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伤寒论》三阴病方治疗肿瘤病案举隅
被引量:
1
16
作者
高振华
《国医论坛》
2011年第4期7-8,共2页
《伤寒论》三阴病证与肿瘤病证在症状表现和病机特点上有颇多吻合之处,笔者根据“异病同治”的原则,临床以《伤寒论》三阴病方辨治肿瘤病证,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兹举验案数则,以供同道参考。
关键词
《伤寒论》
三
阴病
经方
肿瘤治疗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从三阴病论治胃食管反流病
被引量:
1
17
作者
覃婧
《河南中医》
2012年第10期1276-1277,共2页
治疗胃食管反流病首先必须准确地判断疾病的病因病机,准确抓住三阴病的主证是辨证的关键,其次是结合辨病,一病多方,再次是多方合用,更新治法,既要重视疾病的主要方面,又要注意到疾病的次要方面,方可取效。
关键词
胃食管反流
病
三
阴病
太
阴
脾虚证
少
阴
寒化证
厥
阴
寒热错杂证
《伤寒论》
张仲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运用补气行气法治疗二阴病证的心得
18
作者
吴国水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05年第2期205-205,共1页
关键词
补气行气
二
阴病
证
中气不足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张良英教授治疗外阴病经验
19
作者
叶建州
姜丽娟
杨雪松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09年第5期1-2,共2页
关键词
张良英
外
阴病
名医经验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龙胆泻肝汤治疗男子外阴病举隅
20
作者
张亚东
《江苏中医》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2期41-41,共1页
龙胆泻肝汤系《医方集解》方,主要用于肝胆实火上炎及肝经湿热下注之证。笔者在临床用于治疗男子外阴病证,效果显著,现举案如下:1腮腺炎并发睾丸炎李某,男,28岁。1987年2月6日诊。患者5天前开始发热,体温39℃~40...
龙胆泻肝汤系《医方集解》方,主要用于肝胆实火上炎及肝经湿热下注之证。笔者在临床用于治疗男子外阴病证,效果显著,现举案如下:1腮腺炎并发睾丸炎李某,男,28岁。1987年2月6日诊。患者5天前开始发热,体温39℃~40℃,持续不退,双侧腮颊肿痛,睾丸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男性外
阴病
龙胆泻肝汤
男性
中医药疗法
睾丸炎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阴病治阳”治则浅析“重阳思想”在抑郁症诊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
5
1
作者
邵帅
王永强
石悦
王珑
机构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
上海市养志康复医院中医科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针灸三科
出处
《上海中医药杂志》
CSCD
2024年第2期74-78,共5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1303044)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中医药创新骨干人才项目(2019-2022)
+3 种基金
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LH2022H082)
黑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博士后科研启动金项目(LBH-Q19185)
黑龙江省中医药管理局项目(ZHY2020-120)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创新科研项目(2020yjscx016)。
文摘
从阴阳观来看,抑郁症主症、发病机制、患病人群性别差异、患病季节及时空差异具有阴之属性,在宏观疾病观上抑郁症属阴病范畴,因此将抑郁症的病机归为阳虚阴盛;基于《黄帝内经》“阴病治阳”的治则,浅析以扶阳为主的“重阳思想”在抑郁症诊疗过程中的应用。
关键词
抑郁症
《黄帝内经》
阴病
治阳
中医理论
中医药疗法
临床应用
Keywords
depression
Huangdi Neijing
yin disease treating yang
theor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herap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linical application
分类号
R277.7 [医药卫生—中医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黄帝内经》五脏辨证与《伤寒论》六经辨证中三阴病关系研究
被引量:
3
2
作者
崔亚东
刘晓燕
张玉鑫
张文静
黄雪杰
申占国
陈辛生
机构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
出处
《陕西中医》
CAS
2024年第1期80-83,87,共5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81973716)。
文摘
脏腑理论体系是《黄帝内经》中的核心理论体系,五脏辨证是《黄帝内经》中重要的辨证方法,也是目前较为普遍的辨证方法。《伤寒论》的六经辨证体系是经过临床实践的行之有效辨证方法。现将五脏辨证与六经辨证中的三阴病进行了结合,总结出太阴与脾相通应,少阴与肾、心相通应,厥阴与肝相通应的观点,并将三阴病进行了分型,使五脏辨证与六经辨证得以转化,能够丰富对《伤寒论》辨证思路的理解,从而为学习和应用《伤寒论》提供新路径。
关键词
黄帝内经
五脏辨证
伤寒论
六经辨证
三
阴病
五运六气
Keywords
Huangdi Neijing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of five internal organs
Shanghanlun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of six meridians
Three yin diseases
Five movements and six qi
分类号
R722 [医药卫生—儿科]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王长松运用桂枝法治疗三阴病经验
被引量:
3
3
作者
王志鹏
王长松
机构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中医内科
出处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16年第4期114-116,共3页
文摘
《伤寒论》桂枝汤在太阳病中以大量条文论述,堪称“伤寒第一方”,在三阴病篇也接二连三提及桂枝的使用,如太阴兼太阳合病条文“太阴病,脉浮者,可发汗,宜桂枝汤”(《伤寒论·辨太阴病脉证并治》),虽桂枝汤为太阳病主方,于太阴兼太阳合病中散太阳之邪,但仲景并未提及太阴病某个方药与桂枝汤连用。
关键词
名医经验
王长松
三
阴病
桂枝
扶阳
分类号
R249.7 [医药卫生—中医临床基础]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试析“阳病治阴,阴病治阳”
被引量:
3
4
作者
粟胜勇
邓柏颖
机构
广西中医学院
出处
《江苏中医药》
CAS
2004年第7期7-7,共1页
关键词
阳
病
治
阴
阴病
治阳
中医学术发掘
分类号
R221.3 [医药卫生—中医基础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伤寒论》三阴病篇对肿瘤治疗的启发
被引量:
5
5
作者
潘宗奇
蔡陈浩
邓宏
机构
广东省中医院
广州中医药大学
出处
《新中医》
CAS
2012年第8期198-199,共2页
文摘
《伤寒论》其开创了辨证论治先河,创造性地提出六经辨证,即三阳病症(太阳、阳明、少阳)和三阴病症(太阴、少阴、厥阴),内涵丰富,体系完备,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有理有法。六经辨证在后世医家看来,是仲景辨外感病的方法,但临床实践中,各科疾病均常出现病机病证与六经病相符的情况,根据"有是证用是方"和"异病同治"原则,
关键词
肿瘤
三
阴病
《伤寒论》
辨证论治
分类号
R73 [医药卫生—肿瘤]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从三阴病论治对难治性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
3
6
作者
马普伟
彭林
林锡芬
机构
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中山市中医院
出处
《中医临床研究》
2017年第11期27-30,共4页
基金
中山市科技局立项资助课题
编号为2015B1054
文摘
目的:探讨从三阴病论治对难治性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难治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以辨三阴病为纲辨证治疗,治疗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生存质量。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7%,两组临床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Mayo评分及IBDQ评分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从三阴病辨证治疗难治性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显著,可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中医药疗法
三
阴病
经方
生存质量
Keywords
Ulcerative colitis
The TCM therapy
Sanyinbing
Classical prescription
Quality of lif
分类号
R574.62 [医药卫生—消化系统]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伤寒论》三阴病之由阴转阳
被引量:
2
7
作者
王萌
张毅
李娟
李金田
机构
甘肃中医药大学
出处
《中医研究》
2016年第2期4-5,共2页
文摘
三阴病是外感热病后期的全身虚衰性疾病,三阴虽以阴液的多寡来命名,但也反映了其阳气的不足。阳气来复作为疾病得以治疗或向愈的机转,使仲景在诊疗疾病时尤其注重阳气的存亡,得一分阳气,便得一分生机。这种机转不仅与患者的体质、机能状态有关,也与脏腑的生理特性及药食的干预有关,对指导临床治疗阴病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伤寒论》
三
阴病
阳气
分类号
R222 [医药卫生—中医基础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三阴病红外皮温热像图特点及相应中医非药物疗法选析
被引量:
9
8
作者
谢胜
张越
周晓玲
机构
柳州市中医院脾胃病科
出处
《亚太传统医药》
2012年第3期51-53,共3页
文摘
根据红外热像图显示的体质相关疾病经络皮温图象特点,指导中医非药物疗法应用。针对三阴病证,进行红外皮温热像图特点分析及治疗方法举例:太阴病证以腹部、四肢皮温低为主,治疗以贴敷、温灸等以温中阳。少阴病证,热化时督脉红外轨迹断续,全身皮温较高,治疗以刺络放血、针刺等调阴血;寒化时周身皮温偏低,督脉红外轨迹或有局限,治以贴敷、灸法等以温养;有独头面或手足心皮温高,余处低温者为阴盛格阳,治以贴敷、刺络放血,引火归元。厥阴病证皮温高低错杂,治疗以调和阴阳为要。
关键词
三
阴病
红外热像技术
经穴皮温
中医非药物疗法
Keywords
Diseases of the Three Yin Channels
Infrared Thermography
Skin Temperature of Meridian
Non-drug Therapy of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分类号
R445 [医药卫生—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宋金时期伤寒三阴病证治探幽
被引量:
1
9
作者
程传浩
张海燕
王梦婷
蔡永敏
机构
河南中医药大学
出处
《国医论坛》
2023年第2期6-9,共4页
基金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张仲景传承与创新专项”(GZY-KJS-2022-045-2)
河南省中医药文化与管理研究项目(TCM2020025
+1 种基金
TCM2020023)
中华古籍保护计划项目《中华医藏·伤寒金匮类》编纂(KJS-ZHYZ-2018-002)。
文摘
通过对宋金代表性伤寒著作的分析,认为此时期医家多从广义伤寒来认识《伤寒论》六经病证,主张六经皆为热病,三阴病亦属热证,病在里而当以下法为主治疗。分析其原因在于宋金医家研究伤寒以外感热病为主,方法以文献汇集补亡为主,未能突破“热论”及“伤寒例”之范围。随着明清时期对《伤寒论》研究的深入,医家主张的三阴多虚多寒、治宜温补等问题才得到厘清,使得六经学说得到新的突破与发扬。
关键词
宋金
伤寒
三
阴病
学术脉络
张仲景学术学说研究
分类号
R222 [医药卫生—中医基础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阳病治阴,阴病治阳”释义及其思想原理
被引量:
10
10
作者
金光亮
机构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
出处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18年第9期34-37,共4页
基金
北京中医药大学科研发展基金项目(2010072120002)
文摘
分析历代对"阳病治阴,阴病治阳"的主要注释,指出将此语解为针对阴虚、阳虚证的治法是错误的,此"阴阳"当指人体不同部位。全句意应为:阳部之病可从阴位治,阴位之病可从阳部治。与阳病治阳、阴病治阴相对照,"阳病治阴,阴病治阳"的思维特点是将局部病痛放在整体关系中加以审视,重视并充分调动机体各部分在疾病治疗中的作用。
关键词
阳
病
治
阴
阴病
治阳
阳
病
治阳
阴病
治
阴
Keywords
treating yin in the yang disease
treating yang in the yin disease
treating yang in the yang disease
treating yin in the yin disease
分类号
R22 [医药卫生—中医基础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伤寒论》三阳病和三阴病的辨证论治规律
被引量:
8
11
作者
柴瑞震
机构
运城市中医医院
出处
《河南中医》
2014年第8期1437-1441,共5页
文摘
张仲景在《伤寒论》中,用"六病"与"八纲"的辨证纲领和论治准则,明示了"六病"的辨证论治规律:一般三阳病正盛邪实,属表、属热、属实,以祛邪为主,多用汗、吐、下、消、清、泄法,兼以养阴生津;三阴病正虚邪恋,以扶正为主,多用温补回阳法,兼以散寒。在施治的原则中,彰显了扶正祛邪、表里先后、正治反治等证治规律。
关键词
《伤寒论》
三阳
病
三
阴病
“六
病
”
“八纲”
证治规律
张仲景
Keywords
Treatise on Febrile Disease
three - yang diseases
three - yin diseases
" six kinds of diseases"
" eight principles"
rules of treatment based on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Zhang Zhongjing
分类号
R222.2 [医药卫生—中医基础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伤寒论》三阳三阴病证的证素辨证研究
被引量:
2
12
作者
樊新荣
机构
中国中医科学院
出处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5年第1期41-43,共3页
基金
国家中医药行业科研专项资助项目(201407004)
中医诊断学国家重点学科开放基金项目资助
文摘
《伤寒论》中"病"是广义层次上的"证",该书之"病"与"证"属于中医证的范畴,两者无本质区别。其三阳三阴辨证是贯穿《伤寒论》的主线,而绝大多数条文以汤证命名,缺乏具体明确的证型名称,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不利于对条文全面系统的理解与掌握。应用该书辨证体系的实质,试从"根据证候,辨别证素,组成证名"的证素辨证对三阳三阴病证进行研究。
关键词
伤寒论
三阳
病
证
三
阴病
证
证素
辨证
病
位
病
性
十纲辨证
Keywords
Treatise on Febrile Diseases
Three-Yang disease
Three-Yin disease
syndrome-element
differentiation
diseaselocation
nature of disease
ten syndromes differentiation
分类号
R241 [医药卫生—中医诊断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伤寒论》三阴病证与晚期肿瘤辨证论治的探讨
被引量:
5
13
作者
高振华
机构
马鞍山十七冶医院
出处
《中医研究》
2009年第9期3-4,共2页
文摘
本文通过对《伤寒论》三阴病证与晚期肿瘤病机特点和证治规律的分析、归纳,认识到晚期肿瘤患者的病机特点和证治规律与《伤寒论》三阴病证具有颇多吻合之处,临床以六经辨证理论指导晚期肿瘤患者的治疗,多能收到显著的疗效。
关键词
《伤寒论》
三
阴病
证
晚期肿瘤/中医药疗法
分类号
R222 [医药卫生—中医基础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刘明怀从“三阴病”论治慢性心力衰竭经验总结
被引量:
3
14
作者
石立鹏
杜旭勤
刘明怀
刘云昇
机构
湖南中医药大学
重庆市垫江县中医院
出处
《中医药导报》
2017年第19期31-33,共3页
基金
重庆市卫生局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资助项目(zy201602139)
国家科技惠民计划项目(2013GS500101-02)
重庆市卫计委中医药重点学科
文摘
刘明怀认为,慢性心力衰竭的主要病机是阴阳失和,阴盛阳病;主病少阴,心肾阳微;合病厥阴,气机逆滞;并病太阴,津液不转。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应立足"阴阳",以"和"为贵;贯通"三阴",主张以温真阳制阴寒为本,以达风木畅气机、复中阳运津液为旨。以自拟方三阴复脉汤治疗,三阴复脉汤为真武汤、吴茱萸汤、理中汤合方加减而成。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
三
阴病
刘明怀
经验
分类号
R249 [医药卫生—中医临床基础]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许履和外科医案医话集》男子前阴病辨治特色
被引量:
2
15
作者
何映
机构
江苏省中医院
出处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0年第1期62-63,共2页
文摘
《许履和外科医案医话集》男子前阴病部分,贯穿了许履和"外科实从内出"的学术思想,其脏腑辨证重在肝肾两脏及"实则治肝,虚则治肾"的治疗原则在男子外阴病的辨治中独具特色。并在医案医话中将古方今用、前阴急性感染和慢性炎症的同病异治、异病同治及外治法作了论述。
关键词
许履和外科经验
男子前
阴病
重肝肾
古方今用
外治法
分类号
R249 [医药卫生—中医临床基础]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伤寒论》三阴病方治疗肿瘤病案举隅
被引量:
1
16
作者
高振华
机构
安徽省马鞍山市十七冶医院
出处
《国医论坛》
2011年第4期7-8,共2页
文摘
《伤寒论》三阴病证与肿瘤病证在症状表现和病机特点上有颇多吻合之处,笔者根据“异病同治”的原则,临床以《伤寒论》三阴病方辨治肿瘤病证,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兹举验案数则,以供同道参考。
关键词
《伤寒论》
三
阴病
经方
肿瘤治疗
分类号
R289.5 [医药卫生—方剂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从三阴病论治胃食管反流病
被引量:
1
17
作者
覃婧
机构
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出处
《河南中医》
2012年第10期1276-1277,共2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代码H2708)
文摘
治疗胃食管反流病首先必须准确地判断疾病的病因病机,准确抓住三阴病的主证是辨证的关键,其次是结合辨病,一病多方,再次是多方合用,更新治法,既要重视疾病的主要方面,又要注意到疾病的次要方面,方可取效。
关键词
胃食管反流
病
三
阴病
太
阴
脾虚证
少
阴
寒化证
厥
阴
寒热错杂证
《伤寒论》
张仲景
分类号
R241.5 [医药卫生—中医诊断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运用补气行气法治疗二阴病证的心得
18
作者
吴国水
机构
浙江省绍兴市人民医院
出处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05年第2期205-205,共1页
关键词
补气行气
二
阴病
证
中气不足
分类号
R256.5 [医药卫生—中医内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张良英教授治疗外阴病经验
19
作者
叶建州
姜丽娟
杨雪松
机构
云南省中医医院
云南省中医医院新迎门诊部
出处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09年第5期1-2,共2页
关键词
张良英
外
阴病
名医经验
分类号
R711.3 [医药卫生—妇产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龙胆泻肝汤治疗男子外阴病举隅
20
作者
张亚东
机构
高邮市人民医院
出处
《江苏中医》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2期41-41,共1页
文摘
龙胆泻肝汤系《医方集解》方,主要用于肝胆实火上炎及肝经湿热下注之证。笔者在临床用于治疗男子外阴病证,效果显著,现举案如下:1腮腺炎并发睾丸炎李某,男,28岁。1987年2月6日诊。患者5天前开始发热,体温39℃~40℃,持续不退,双侧腮颊肿痛,睾丸坠...
关键词
男性外
阴病
龙胆泻肝汤
男性
中医药疗法
睾丸炎
分类号
R277.570.5 [医药卫生—中医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基于“阴病治阳”治则浅析“重阳思想”在抑郁症诊疗中的应用
邵帅
王永强
石悦
王珑
《上海中医药杂志》
CSCD
2024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黄帝内经》五脏辨证与《伤寒论》六经辨证中三阴病关系研究
崔亚东
刘晓燕
张玉鑫
张文静
黄雪杰
申占国
陈辛生
《陕西中医》
CAS
2024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王长松运用桂枝法治疗三阴病经验
王志鹏
王长松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16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试析“阳病治阴,阴病治阳”
粟胜勇
邓柏颖
《江苏中医药》
CAS
2004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伤寒论》三阴病篇对肿瘤治疗的启发
潘宗奇
蔡陈浩
邓宏
《新中医》
CAS
2012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从三阴病论治对难治性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观察
马普伟
彭林
林锡芬
《中医临床研究》
2017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论《伤寒论》三阴病之由阴转阳
王萌
张毅
李娟
李金田
《中医研究》
2016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三阴病红外皮温热像图特点及相应中医非药物疗法选析
谢胜
张越
周晓玲
《亚太传统医药》
2012
9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宋金时期伤寒三阴病证治探幽
程传浩
张海燕
王梦婷
蔡永敏
《国医论坛》
2023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阳病治阴,阴病治阳”释义及其思想原理
金光亮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18
1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伤寒论》三阳病和三阴病的辨证论治规律
柴瑞震
《河南中医》
2014
8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2
《伤寒论》三阳三阴病证的证素辨证研究
樊新荣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5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3
《伤寒论》三阴病证与晚期肿瘤辨证论治的探讨
高振华
《中医研究》
2009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4
刘明怀从“三阴病”论治慢性心力衰竭经验总结
石立鹏
杜旭勤
刘明怀
刘云昇
《中医药导报》
2017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5
《许履和外科医案医话集》男子前阴病辨治特色
何映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0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6
《伤寒论》三阴病方治疗肿瘤病案举隅
高振华
《国医论坛》
2011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7
从三阴病论治胃食管反流病
覃婧
《河南中医》
2012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8
运用补气行气法治疗二阴病证的心得
吴国水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05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9
张良英教授治疗外阴病经验
叶建州
姜丽娟
杨雪松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09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0
龙胆泻肝汤治疗男子外阴病举隅
张亚东
《江苏中医》
北大核心
1998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2
…
109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