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针密波刺激阴跷脉穴治疗中风后足内翻的临床疗效观察
1
作者 于泽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8期0089-0092,共4页
本研究旨在评估电针激发阴跷脉对中风后脚内翻病人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符合诊断标准的70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治疗组(35例),一组为对照组(35例),均予基础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电针激发阴跷脉穴。结... 本研究旨在评估电针激发阴跷脉对中风后脚内翻病人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符合诊断标准的70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治疗组(35例),一组为对照组(35例),均予基础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电针激发阴跷脉穴。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足内翻角度与治疗前比较均降低,FMA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增高,CSI评分与治疗前相比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疗组各项治疗结果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针激发阴跷脉穴能改善卒中后足内翻下肢功能及减轻足内翻的症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足内翻 中风后遗症 电针 阴跷脉
下载PDF
阴跷脉考辨 被引量:8
2
作者 王帅 侯中伟 《北京中医药》 2012年第5期347-350,共4页
阴跷脉是人体奇经八脉系统中的一条重要经脉,与阳跷脉相对应。研究发现,古代文献对阴跷脉相关理论的描述不尽相同,而道家结合自身修炼实证的经验记载在一定程度上补充了医家理论的不足之处,极大丰富了人体经脉气血循行流注理论的内涵。... 阴跷脉是人体奇经八脉系统中的一条重要经脉,与阳跷脉相对应。研究发现,古代文献对阴跷脉相关理论的描述不尽相同,而道家结合自身修炼实证的经验记载在一定程度上补充了医家理论的不足之处,极大丰富了人体经脉气血循行流注理论的内涵。笔者认为,阴跷脉从足至头连贯然谷、照海、交信、睛明四穴,并与手足太阳、足阳明、阳跷四阳经交汇于目内眦,同时经过人体两大关窍——虚危和泥丸,在调节人体营卫出入、气机运行、津液输布、阴阳平衡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跷脉 灵枢 奇经八脉考 八脉经
下载PDF
针刺足少阳结合阴跷脉穴治疗中风后足内翻疗效观察 被引量:12
3
作者 门会娟 潘永清 《上海针灸杂志》 2016年第12期1426-1428,共3页
目的观察针刺足少阳结合阴跷脉穴治疗中风后遗症足内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42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治疗组21例和对照组21例。治疗组针刺足少阳经之阳陵泉、足临泣穴,结合阴跷脉之照海穴,对照组选用常规穴位进行针刺,每日... 目的观察针刺足少阳结合阴跷脉穴治疗中风后遗症足内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42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治疗组21例和对照组21例。治疗组针刺足少阳经之阳陵泉、足临泣穴,结合阴跷脉之照海穴,对照组选用常规穴位进行针刺,每日1次,6 d为1个疗程,共治疗5个疗程。两组治疗前后以下肢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MA)、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MAS)评分以及修订的Barthel指数评分量表(ADL)为标准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组在改善患者足内翻、恢复下肢功能活动及生活能力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组内差异及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足少阳结合阴跷脉腧穴治疗中风后足内翻较常规针刺方法具有明显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胆经 阴跷脉 中风后遗症 足内翻
下载PDF
温通阴跷脉配合康复训练治疗卒中后足内翻疗效观察 被引量:7
4
作者 杜沐莲 许能贵 《上海针灸杂志》 2019年第10期1083-1086,共4页
目的观察温通阴跷脉配合康复训练治疗卒中后足内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卒中后足内翻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予常规治疗及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温通阴跷脉(常规针刺联合温和灸阴跷脉)。... 目的观察温通阴跷脉配合康复训练治疗卒中后足内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卒中后足内翻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予常规治疗及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温通阴跷脉(常规针刺联合温和灸阴跷脉)。两组治疗前后采用下肢运动功能评分(FMA)、临床痉挛指数(CSI)进行评价,并比较疗效差异。结果两组治疗后FMA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CSI评分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疗组治疗后各项指标皆优于对照组(P<0.01,P<0.05)。结论温通阴跷脉配合康复训练可改善卒中后足内翻患者的下肢功能,缓解肢体痉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足内翻 中风后遗症 艾条灸 阴跷脉 康复 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 临床痉挛指数
下载PDF
针刺足少阳、阴跷脉穴结合站立位重心控制练习对中风后足内翻患者康复的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吕凤立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1年第6期207-210,共4页
目的探究针刺足少阳、阴跷脉穴结合站立位重心控制练习对中风后足内翻患者康复影响。方法研究共计纳入102例中风后足内翻患者,均由该院康复科2017年1月—2020年1月收治,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51例)采取站立位重心... 目的探究针刺足少阳、阴跷脉穴结合站立位重心控制练习对中风后足内翻患者康复影响。方法研究共计纳入102例中风后足内翻患者,均由该院康复科2017年1月—2020年1月收治,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51例)采取站立位重心控制练习康复训练,观察组患者(51例)则给予针刺足少阳、阴跷脉穴结合站立位重心控制练习康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康复治疗效果、治疗前后holden功能性步行分级(FAC)情况变化、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下肢肌张力评分、步速变化及平均跨步长度变化、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足内翻角度、下肢功能障碍程度(FMA-L)、日常生活活动量表(ADL)评分变化、患者对本次康复治疗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康复治疗有效率(96.08%,49/51)高于对照组(82.35%,42/51)(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FAC、下肢肌张力评分、步速变化及平均跨步长度、足内翻角度、FMA-L及ADL评分等指标比较(P>0.05),治疗后各组患者FAC、下肢肌张力评分、、步速变化及平均跨步长度、足内翻角度、FMA-L及ADL评分等指标均改善,观察组患者治疗后FAC、下肢肌张力评分、、步速变化及平均跨步长度、足内翻角度、FMA-L及ADL评分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本次康复治疗满意率(98.04%,50/51)高于对照组(82.35%,42/51)(P<0.05)。结论针刺足少阳、阴跷脉穴结合站立位重心控制练习可显著提升中风后足内翻临床疗效,患者下肢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提升,患者十分满意,值得推广以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后足内翻 针刺 足少阳 阴跷脉 站立位重心控制练习 康复
下载PDF
温通阴跷脉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足内翻临床观察 被引量:1
6
作者 周磊 牟艳 《上海针灸杂志》 2015年第4期303-304,共2页
目的观察温通阴跷脉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足内翻的临床疗效,为患者寻求最佳的治疗方案。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脑卒中后足内翻患者90例,随机分为针刺组、康复组、联合组,分别予以温通阴跷脉法治疗、康复治疗、温通阴跷脉法联合康... 目的观察温通阴跷脉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足内翻的临床疗效,为患者寻求最佳的治疗方案。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脑卒中后足内翻患者90例,随机分为针刺组、康复组、联合组,分别予以温通阴跷脉法治疗、康复治疗、温通阴跷脉法联合康复治疗。结果 2个疗程后,针刺组足内翻积分与康复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针刺组和康复组足内翻积分分别与联合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针刺组下肢运动功能积分与康复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针刺组和康复组下肢运动功能积分分别与联合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足内翻的恢复程度均优于针刺组及康复组。结论针对脑卒中后足内翻的患者,温通阴跷脉配合康复训练的临床疗效较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阴跷脉 康复训练 中风并发症 足内翻
下载PDF
阴跷脉考辨 被引量:1
7
作者 王帅 侯中伟 《中医文献杂志》 2012年第3期38-38,共1页
有关跷脉的理论最早散栽于《黄帝内经》,《难经》有相对详细的论述,后世医籍基本都依从上述医经之论。直至北宋张紫阳《八脉经》有关奇经八脉的论述与前人有所不同,并着重强调了阴跷一脉的特殊性,而后李时珍《奇经八脉考》一书中的... 有关跷脉的理论最早散栽于《黄帝内经》,《难经》有相对详细的论述,后世医籍基本都依从上述医经之论。直至北宋张紫阳《八脉经》有关奇经八脉的论述与前人有所不同,并着重强调了阴跷一脉的特殊性,而后李时珍《奇经八脉考》一书中的跷脉理论已臻完善。1、循行分布。阴跷脉是足少阴肾经之别出,起于然骨之后方,上内踝前方,沿下肢内侧上行到阴部,经腹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跷脉 奇经八脉考 考辨 《黄帝内经》 足少阴肾经 《难经》 跷脉理论 循行分布
下载PDF
阴跷脉
8
作者 孙立艳 《开卷有益(求医问药)》 2018年第5期48-50,共3页
阴跷脉是"奇经八脉"系统中的一条重要经脉,与阳跷脉相对应。它不是独立的经脉,没有所属的脏腑器官及穴位,它是由足少阴肾经分出的支脉。阴阳跷脉的"跷"字均是足跟的含意,阴跷脉刚好从人体下肢足跟开始沿着腿的内侧上行至头面,具有... 阴跷脉是"奇经八脉"系统中的一条重要经脉,与阳跷脉相对应。它不是独立的经脉,没有所属的脏腑器官及穴位,它是由足少阴肾经分出的支脉。阴阳跷脉的"跷"字均是足跟的含意,阴跷脉刚好从人体下肢足跟开始沿着腿的内侧上行至头面,具有通调一身阴阳之气,调节肢体运动的功用,所以能够使人的下肢运动灵活。另外,人体卫气的运行主要是通过阴阳跷脉而散布全身的,跷脉的功能关系人的活动与睡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跷脉 奇经八脉 目内眦 照海穴 阴阳跷脉
下载PDF
基于“肾-髓-脑”轴和“阴跷脉”探析儿童遗尿症的病机及治疗思路
9
作者 张博 任献青 +6 位作者 傅文 孙宇莹 刘晓羽 宋纯东 张霞 郭庆寅 丁樱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909-914,共6页
以“肾生髓”理论为指导,从经脉循行和脏腑关系角度阐述阴跷脉循行路线与“肾-髓-脑”轴相一致的观点。据此认为“肾-髓-脑”轴功能失司和阴跷脉病是儿童遗尿症的核心病机,并从肾精不足、“肾-髓-脑”轴功能失司,阴跷脉病、下焦虚寒,阴... 以“肾生髓”理论为指导,从经脉循行和脏腑关系角度阐述阴跷脉循行路线与“肾-髓-脑”轴相一致的观点。据此认为“肾-髓-脑”轴功能失司和阴跷脉病是儿童遗尿症的核心病机,并从肾精不足、“肾-髓-脑”轴功能失司,阴跷脉病、下焦虚寒,阴跷脉病、冲脉失养三大方面进行阐述。提出以“一针二灸三巩固”整合针灸模式治疗儿童遗尿症,一针即以针刺调和阴阳、温阳补肾、醒脑开窍,重用阴跷脉穴(照海、交信)和八脉交会穴(外关、足临泣),配合百会、印堂、关元、气穴、大钟等;二灸即以艾灸扶正温阳、培本固元,可选用神阙、命门、悬枢;三巩固即以穴位贴敷巩固疗效,常用关元-膀胱俞、气海-志室、神阙-次髎3组穴位,以温肾固脱、调补气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尿症 阴跷脉 儿童 “肾-髓-脑”轴
原文传递
阴跷脉病候的医案讨论 被引量:5
10
作者 张红林 周宏 +1 位作者 李洪娟 翟双庆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中医临床版)》 2003年第2期46-47,共2页
关键词 阴跷脉 病候 医案 照海 交信 晴明
原文传递
电针联合超声引导下冲击波和振动训练治疗卒中后肌痉挛的疗效观察及对血清GABA和Glu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孟海超 王正田 +1 位作者 王腾 王晓娜 《上海针灸杂志》 CSCD 2023年第8期808-813,共6页
目的 观察电针跷脉穴联合超声引导下冲击波和振动训练治疗卒中后肌痉挛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血清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GABA)和谷氨酸(glutamic acid,Glu)含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0例卒中后肌痉挛患者随机分... 目的 观察电针跷脉穴联合超声引导下冲击波和振动训练治疗卒中后肌痉挛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血清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GABA)和谷氨酸(glutamic acid,Glu)含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0例卒中后肌痉挛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均接受康复训练,对照组另予振动训练及超声引导下冲击波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电针跷脉穴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各单项评分、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t,FMA)评分、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troke specific quality of life scale,SS-QOL)评分、上肢动作研究量表(action research arm test,ARAT)评分、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和改良Barthel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评分的变化,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清GABA和Glu水平的变化,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各单项评分、FMA评分、SS-WOL评分、ARAT评分、NIHSS评分和MBI评分以及血清GABA和Glu水平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研究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NIHSS评分和血清Glu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SS-QOL、FMA、MBI和ARAT评分以及血清GABA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康复训练基础上,电针跷脉穴联合超声引导下冲击波和振动训练治疗卒中后肌痉挛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症状、生活质量与肢体运动能力,改善Glu和GABA表达水平,从而缓解肌肉痉挛症状,疗效优于单纯超声引导下冲击波和振动训练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疗法 电针 阴跷脉 阳跷脉 中风后遗症 痉挛 偏瘫 康复训练
下载PDF
跷脉的循行特点及主治规律 被引量:32
12
作者 王磊 谷世哲 马惠芳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21-223,共3页
为了进一步探讨跷脉的临床应用价值 ,以古代阴阳跷脉的循行分布为依据 ,分析了跷脉循行的特点 ,并从跷主肢体功能异常 ,跷主眼目开合 。
关键词 阳跷脉 阴跷脉 阳跷阴跷病证 针灸疗法 经络循行
下载PDF
针刺跷脉穴配合康复治疗中风后足内翻疗效观察 被引量:29
13
作者 杨丹 姜美玉 +3 位作者 杨孝芳 葛耘 曾贤 刘明辉 《上海针灸杂志》 2014年第4期299-302,共4页
目的对比针刺跷脉腧穴配合康复与常规康复治疗中风后足内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选用跷脉腧穴针刺配合下肢康复治疗,对照组选用常规康复治疗,两组患者均每日治疗1次,连续治疗10 d休息1 d,... 目的对比针刺跷脉腧穴配合康复与常规康复治疗中风后足内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选用跷脉腧穴针刺配合下肢康复治疗,对照组选用常规康复治疗,两组患者均每日治疗1次,连续治疗10 d休息1 d,治疗10次为1个疗程。两组均治疗3个疗程后记录症状体征并评定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前组间比较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分、临床痉挛指数(Clinic Spastcity Index,CSI)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后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分、CSI评分有显著差异(P<0.01);两组治疗后组间比较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分有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组间比较CSI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临床研究表明两种治疗方法治疗中风后足内翻都有一定的疗效,但是治疗组临床疗效较对照组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阴跷脉 阳跷脉 康复 中风后遗症 足内翻
下载PDF
试论跷脉之“根结” 被引量:8
14
作者 王宝凯 赵吉平 付钰 《环球中医药》 CAS 2014年第8期608-609,共2页
"根结理论"首见于《灵枢·根结》篇,论述了足六经肢端腧穴远部主治作用的规律及所治病症的范围。笔者查阅了关于跷脉的相关文献,根据阴阳跷脉与足六经均起于足部且均纵向循行;二者均以所起腧穴为"根",所终了附... "根结理论"首见于《灵枢·根结》篇,论述了足六经肢端腧穴远部主治作用的规律及所治病症的范围。笔者查阅了关于跷脉的相关文献,根据阴阳跷脉与足六经均起于足部且均纵向循行;二者均以所起腧穴为"根",所终了附近为"结";治疗方面"根"穴可通调一经,疗效显著等特点认为跷脉亦有"根结"。在此基础上提出阴阳跷脉之"根穴"与二者结部相应的"结穴"。阴跷脉"根穴":照海;阳跷脉"根穴":申脉;阴跷脉结部相应的"结穴"为睛明;阳跷脉结部相应的"结穴"为风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结理论 阴跷脉 阳跷脉 足六经
下载PDF
“湿入跷脉”理论初探 被引量:2
15
作者 呼永河 钟梁 +14 位作者 李静 孙薏 匡红 田卫卫 李硕 周龙甫 沈毅 钟国成 刘爱琴 沈涛 谢春光 高永翔 黄秀深 由凤鸣 张丰华 《西南国防医药》 CAS 2013年第1期83-85,共3页
阴阳跷脉是奇经八脉中的两条经脉,调节一身之阴阳,对其针灸临床方面的研究较多,而少有论述跷脉病症的证候及辨证论治特点,笔者从湿人跷脉的角度分析了跷脉的病候特点,以及经络循行部位的病变。
关键词 湿邪 阴跷脉 阳跷脉 病候特点
下载PDF
跷脉与眼睑的联系及应用初探 被引量:14
16
作者 胡玲香 唐勇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2期737-738,共2页
为探讨跷脉与眼睑的联系及其临床运用 ,以跷脉的循行路线为依据进行分析和临床典型病例介绍来说明。结果 ,跷脉与眼睑在其循行过程中发生两次联系 ,在临床中对眼睑开合失调病症 ,睡眠失调病症及与睡眠相关的病症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关键词 眼睑 阳跷脉 阴跷脉 眼睑疾病 针灸疗法
下载PDF
“一源三歧”探源 被引量:10
17
作者 孔杏梅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459-459,共1页
关键词 十二经脉气血 奇经八脉 十二正经 先天之本 督脉 任脉 阴维脉 阳维脉 阴跷脉 阳跷脉
下载PDF
针刺配合耳尖刺血治疗失眠症的临床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12
18
作者 张洪 邓鸿 +1 位作者 贾联斌 艾双春 《上海针灸杂志》 2014年第11期998-1000,共3页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耳尖刺血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RCT)的方法,将240例失眠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药物组,每组120例。治疗组采用针刺阴跷脉及阳跷脉循行穴位配合耳尖刺血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氯硝西泮治疗。...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耳尖刺血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RCT)的方法,将240例失眠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药物组,每组120例。治疗组采用针刺阴跷脉及阳跷脉循行穴位配合耳尖刺血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氯硝西泮治疗。两组治疗前后分别进行睡眠状况自评量表(SRSS)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测评。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4%,对照组为8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SRSS平均总分及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各项指标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中睡眠质量、睡眠时间、睡眠效率、日间功能、睡眠困难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刺配合耳尖刺血是一种治疗失眠症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疗法 失眠症 阴跷脉 阳跷脉 刺血疗法 睡眠状况自评量表 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
下载PDF
近年跷脉理论的应用概况及思考 被引量:8
19
作者 王乐琴 杜永康 《光明中医》 2018年第14期2137-2140,共4页
通过收集近20年有关跷脉的临床研究和试验研究,分析和总结出目前临床应用跷脉理论主要治疗失眠、中风后异常运动模式、眼疾等。对于针刺跷脉治疗失眠的机制研究比较深入,针刺跷脉相关腧穴对机体的昼夜生物节律具有明显地调整作用,已经... 通过收集近20年有关跷脉的临床研究和试验研究,分析和总结出目前临床应用跷脉理论主要治疗失眠、中风后异常运动模式、眼疾等。对于针刺跷脉治疗失眠的机制研究比较深入,针刺跷脉相关腧穴对机体的昼夜生物节律具有明显地调整作用,已经涉及到神经递质、内分泌、免疫、电生理以及神经分子生物学等领域。针刺跷脉穴治疗失眠目前临床应用广泛,疗效相比常规针刺、西药等治疗都有优势,且取穴少而精。但针刺跷脉治疗失眠的研究大多以补照海、泻申脉为主,对于其他跷脉腧穴治疗失眠的研究比较少,且研究的空白对照设置不合理。针刺跷脉可以改善中风后异常运动模式,临床主要应用于中风后足内翻、下肢平衡障碍,证明跷脉系统与人体的平衡系统有密切的联系。利用跷脉理论治疗精神情志类脑病、运动系统疾病、五官疾病的研究比较少,这为以后研究跷脉指明了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跷脉 阳跷脉 针刺疗法 失眠 嗜睡 中风后足内翻 眼疾
下载PDF
阴阳跷脉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9
20
作者 余恩虹 刘建武 《中外医疗》 2008年第34期81-81,共1页
探讨跷脉的临床应用价值,根据阴阳跷脉的循行分布特点及主治规律,总结了应用跷脉穴位治疗治疗顽固性失眠、小脑萎缩、眼睑开合失调病症及中风后遗症足内外翻的体会。
关键词 阳跷脉 阴跷脉 申脉 照海 失眠 临床应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