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组人干扰素α-2b阴道泡腾片联合微波治疗慢性宫颈炎合并HPV感染的效果及对患者阴道微环境因子的影响
1
作者 刘岩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4年第17期65-67,共3页
目的探究对慢性宫颈炎合并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采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rhIFNα-2b)阴道泡腾片联合微波治疗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10月—2023年10月济宁市公共卫生医疗中心收治的70例慢性宫颈炎合并HPV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 目的探究对慢性宫颈炎合并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采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rhIFNα-2b)阴道泡腾片联合微波治疗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10月—2023年10月济宁市公共卫生医疗中心收治的70例慢性宫颈炎合并HPV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用rhIFNα-2b阴道泡腾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于患者月经结束3~7 d后开始加用微波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阴道微环境因子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29%,高于对照组的7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白细胞酯酶阳性率、唾液酸苷酶阳性率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N-乙酰氨基半乳糖苷酶阳性率、过氧化氢阳性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慢性宫颈炎合并HPV感染患者采取rhIFNα-2b阴道泡腾片联合微波治疗的方式,有助于改善其阴道微环境因子,临床疗效显著且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宫颈炎 人乳头瘤病毒感染 重组人干扰素α-2b阴道泡腾片 波治疗 阴道微环境因子
下载PDF
阴道微环境因子对高危型HPV感染者24个月后转归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严珞媛 王乐丹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23年第11期2587-2592,共6页
目的:探讨阴道微环境因子对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感染转归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在2020年1月-2021年12月选取本院就诊的HR-HPV感染者487例为研究对象,收集基线资料,应用导流杂交技术检测HR-HPV分型,检测阴道分泌... 目的:探讨阴道微环境因子对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感染转归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在2020年1月-2021年12月选取本院就诊的HR-HPV感染者487例为研究对象,收集基线资料,应用导流杂交技术检测HR-HPV分型,检测阴道分泌物中阴道微环境因子,随访24个月复查HR-HPV感染转归情况,分析感染者临床特征及阴道微环境因子对HR-HPV感染转归的影响。结果:随访24个月,413例完成了随访,49.6%由阳性转阴,持续感染率为50.4%,其中同型持续感染113例(27.3%),异形持续感染95例(23.0%),持续感染中HR-HPV分型以HPV16(26.7%)最高,其次分别为HPV58(26.2%)、HPV52(25.0%)和HPV39(25.0%)。转阴组阴道PH值、唾液酸苷酶和白细胞酯酶异常率低于持续感染组,且均为HR-HPV感染者发生持续感染的风险因素(P<0.05)。结论:阴道PH值、唾液酸苷酶和白细胞酯酶等阴道微环境因子异常可增加HR-HPV感染者持续感染风险,且HPV16发生同型感染持续可能性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 分型 阴道微环境因子 转归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宫颈上皮内瘤变和宫颈癌患者阴道微环境因子与阴道菌群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张鹏玲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1年第20期3617-3619,共3页
目的:探讨宫颈上皮内瘤变和宫颈癌患者阴道微环境因子与阴道菌群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1—12月在我院妇科就诊的74例女性为观察对象,依据诊断结果检查结果,分为A组(正常宫颈的女性,29例)、B组(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22例)、C组(宫颈... 目的:探讨宫颈上皮内瘤变和宫颈癌患者阴道微环境因子与阴道菌群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1—12月在我院妇科就诊的74例女性为观察对象,依据诊断结果检查结果,分为A组(正常宫颈的女性,29例)、B组(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22例)、C组(宫颈癌患者,23例)三组,采集各组女性阴道分泌物标本检测阴道微环境因子(CLE、pH、H_(2)O_(2)、SIA、LE)及阴道菌群,观察各组阴道微环境因子指标差异以及与阴道菌群的关系。结果:A、B、C三组pH、H_(2)O_(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LE、SIA、LE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pH、H_(2)O_(2)两项因子,χ^(2)_(趋势)=6.829,χ^(2)_(趋势)=8.193,P<0.05。菌群分析示,pH、H_(2)O_(2)、SIA异常的女性,阴道菌群更为丰富,各因子异常女性的阴道乳酸杆菌属的菌群占比均不同程度下降,加德纳菌属占比不同程度增加。结论:阴道微环境因子状态改变,会引起阴道菌群聚集性与分布发生改变,可能增加宫颈病变风险,加强阴道微环境因子与阴道菌群检测,维持阴道微环境稳定,对预防宫颈病变具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上皮内瘤变 宫颈癌 阴道菌群 阴道微环境因子 相关性
下载PDF
高危型HPV感染状态下阴道微环境因子联合检测对低度宫颈上皮内瘤变诊断的优化模式研究 被引量:14
4
作者 王捷 丁玲 +9 位作者 吕元婧 孟丹 刘虹 宋丽 祁卓 贾海霞 裴蕊欣 田志强 郝敏 王金桃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108-1112,共5页
目的探讨高危型HPV(HR-HPV)感染状态下阴道微环境因子联合检测对低度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的诊断价值,并确定最优检测组合模式。方法从课题组前期建立的社区队列中选取正常宫颈(NC)女性623人和CINⅠ患者303人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需氧菌... 目的探讨高危型HPV(HR-HPV)感染状态下阴道微环境因子联合检测对低度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的诊断价值,并确定最优检测组合模式。方法从课题组前期建立的社区队列中选取正常宫颈(NC)女性623人和CINⅠ患者303人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需氧菌性阴道炎/细菌性阴道病联合检测方法检测阴道微环境因子,采用导流杂交法进行HPV分型检测。采用SAS 9.2及SPSS 23.0软件进行资料分析。结果在经主成分分析获得阴道清洁度、pH值、唾液酸苷酶和白细胞酯酶为阴道微环境主要代表性因子的基础上,对以上4种因子基于logistic回归原理进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单项检测灵敏度以pH值最高(76.2%),特异度以唾液酸苷酶最高(90.9%),联合检测以唾液酸苷酶+白细胞酯酶、pH值+唾液酸苷酶+白细胞酯酶、阴道清洁度+唾液酸苷酶+白细胞酯酶和pH值+阴道清洁度+唾液酸苷酶+白细胞酯酶4种组合的ROC曲线下的面积较高,分别为0.714、0.719、0.713和0.709。进一步结合HR-HPV感染状况,通过逼近理想排序法对4种组合模式的诊断效果进行优化分析后显示,HR-HPV阳性组以pH值+唾液酸苷酶+白细胞酯酶的联合检测最佳(Ci=0.585),而HR-HPV阴性组则为阴道清洁度+唾液酸苷酶+白细胞酯酶(Ci=0.641)。结论阴道微环境因子的联合检测可用于CINⅠ的辅助诊断,pH值、唾液酸苷酶、白细胞酯酶联合检测对HR-HPV阳性女性CINⅠ的诊断价值较大,而阴道清洁度、唾液酸苷酶和白细胞酯酶的联合检测对HR-HPV阴性的CINⅠ诊断意义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度宫颈上皮内瘤变 阴道微环境因子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 优化模式
原文传递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转归特点及阴道微环境因子对其转归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2
5
作者 孟丹 宋丽 +8 位作者 祁卓 王捷 刘虹 吕元婧 贾海霞 丁玲 郝敏 田志强 王金桃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103-1107,共5页
目的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感染的转归特点及阴道微环境因子对其转归的影响。方法从本课题组前期建立的社区队列中,选取HR-HPV感染、经病理学诊断为正常宫颈的421名女性为研究对象,进行24个月的随访。在收集基线资料的基础上,... 目的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感染的转归特点及阴道微环境因子对其转归的影响。方法从本课题组前期建立的社区队列中,选取HR-HPV感染、经病理学诊断为正常宫颈的421名女性为研究对象,进行24个月的随访。在收集基线资料的基础上,应用需氧菌性阴道炎/细菌性阴道病联合检测试剂盒测定阴道微环境因子,采用导流杂交技术检测HPV感染状况。根据基线和随访24个月后HR-HPV的感染状况,描述HR-HPV感染的转归特征,并探讨阴道微环境因子对HR-HPV感染转归的影响。结果在390名完成24个月随访的HR-HPV感染女性中,HR-HPV持续感染率居前5位的型别依次为HPV16(24.1%)、HPV58(22.2%)、HPV53(21.7%)、HPV52(20.0%)和HPV39(11.8%)。阴道pH值(aOR=1.74,95%CI:1.08~2.80)、唾液酸苷酶(aOR=2.70,95%CI:1.52~4.83)和白细胞酯酶(aOR=3.41,95%CI:2.13~5.44)异常可增加HR-HPV持续感染的风险,其中唾液酸苷酶和白细胞酯酶异常均可增加同型和异型HR-HPV持续感染的风险。结论HPV16容易发生持续感染,阴道pH值、唾液酸苷酶和白细胞酯酶异常可增加HR-HPV持续感染的风险,特别是唾液酸苷酶、白细胞酯酶异常作用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道微环境因子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 转归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