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阴道骶骨固定术治疗阴道顶脱垂2例
1
作者 李桂芬 《河北医药》 CAS 2006年第8期735-736,共2页
关键词 阴道顶脱垂 固定术治疗 骶骨 子宫切除 效果满意 切除后 手术
下载PDF
改良式腹式全子宫切除术预防阴道顶脱垂14例
2
作者 韦明秀 《右江医学》 2003年第5期460-460,共1页
目的 观察改良式腹式全子宫切除术预防阴道顶脱垂的效果。方法 采用改良式腹式全子宫切除术为 14例子宫肌瘤患者进行手术。结果 此术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病率与常规手术无差异 ,术后随访 1个月~ 1年阴道顶均已适度提高 ,... 目的 观察改良式腹式全子宫切除术预防阴道顶脱垂的效果。方法 采用改良式腹式全子宫切除术为 14例子宫肌瘤患者进行手术。结果 此术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病率与常规手术无差异 ,术后随访 1个月~ 1年阴道顶均已适度提高 ,阴道前后壁膨出均已纠正 ,无不良反应。结论 该术式用于预防阴道顶脱垂效果满意 ,且简单易行 ,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式腹式全子宫切除术 阴道顶脱垂 子宫肌瘤 并发症 手术方法
下载PDF
腹式全子宫切除术左右缝合阴道断端预防阴道顶脱垂16例报告
3
作者 林清兰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06年第4期614-615,共2页
目的探讨腹式全子宫切除术中左右缝合阴道断端预防阴道顶脱垂的有效方法。方法对16例子宫肌瘤合并阴道前后壁轻度膨出或子宫Ⅰ度脱垂病人采用左右缝合阴道断端的方法。结果术后6个月~2年随访阴道顶均已适当提高,阴道前后壁膨出均已纠... 目的探讨腹式全子宫切除术中左右缝合阴道断端预防阴道顶脱垂的有效方法。方法对16例子宫肌瘤合并阴道前后壁轻度膨出或子宫Ⅰ度脱垂病人采用左右缝合阴道断端的方法。结果术后6个月~2年随访阴道顶均已适当提高,阴道前后壁膨出均已纠正。结论全子宫切除术中左右缝合阴道断端则缩短了松弛的主韧带以悬吊阴道,并封闭子宫直肠窝以达到防止阴道顶脱垂(肠膨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切除术 阴道顶脱垂
下载PDF
筋膜内子宫全切重建阴道顶改良术与传统手术对比 被引量:1
4
作者 周瑛 龚坤英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2年第10期1490-1491,共2页
关键词 子宫全切术 阴道顶重建 改良术式 筋膜内
下载PDF
子宫切除术后阴道顶出血处理的体会
5
作者 舒咸欢 《云南医药》 CAS 1990年第5期269-271,共3页
子宫切除术后阴道顶出血在临床上并不少见,我院妇产科自1981年1月至1986年12月,6年来经腹行子宫切除术238例,其中 21例术后3—12天有少量阴道血性分泌物,为正常术后表现。另有27例术后有不同程度的阴道出血(占11.34%)。
关键词 子宫 切除术 阴道顶出血
下载PDF
子宫切除术后阴道顶脱垂13例临床分析
6
作者 王稳莹 《基层医学论坛》 2012年第7期833-834,共2页
目的研究阴道顶脱垂患者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2004年13例子宫切除术后并发阴道顶端脱垂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阴道顶脱垂最常见的症状是阴道肿物脱出后出现排尿困难,多数位于盆腔器官脱垂定量分期法(POP-Q)Ⅱ期... 目的研究阴道顶脱垂患者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2004年13例子宫切除术后并发阴道顶端脱垂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阴道顶脱垂最常见的症状是阴道肿物脱出后出现排尿困难,多数位于盆腔器官脱垂定量分期法(POP-Q)Ⅱ期。结论骶棘韧带悬吊为简单有效的治疗阴道顶脱垂的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道顶脱垂 子宫切除术后 临床特征 骶棘韧带悬吊
下载PDF
经腹全子宫切除术后改良式阴道顶重建的106例疗效观察
7
作者 徐福荣 《中国保健营养(临床医学学刊)》 2010年第1期96-97,共2页
随着外科技术进步,麻醉监护的发展,经腹全子宫切除术已成为妇科常行手术。当病情需要,有手术适应症,无手术禁忌症,除外年青宫颈正常的患者,均主张施行全子宫切除术,以绝后患。
关键词 经腹全子宫切除术 子宫切除术后 阴道顶重建 疗效观察 改良式 手术适应症 手术禁忌症 外科技术
下载PDF
阴道顶脱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8
作者 张建平 陈艳 +1 位作者 金杭美 谢幸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47-249,共3页
关键词 阴道顶脱垂 盆腔脏器脱垂 医疗水平 生活水平 激素水平 子宫切除 直肠膨出 膀胱膨出 发生率 结构 盆底 手术
原文传递
剖宫产时胎头深陷骨盆徒手经阴道上顶120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王永琴 聂引凡 《吉林医学》 CAS 2011年第23期4778-4779,共2页
目的:探讨临床剖宫产时胎头深陷骨盆徒手经阴道上顶娩出胎儿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6月~2009年6月剖宫产时胎头深陷骨盆徒手经阴道上顶娩出胎儿120例,观察徒手经阴道上顶娩出胎儿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短,新生... 目的:探讨临床剖宫产时胎头深陷骨盆徒手经阴道上顶娩出胎儿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6月~2009年6月剖宫产时胎头深陷骨盆徒手经阴道上顶娩出胎儿120例,观察徒手经阴道上顶娩出胎儿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短,新生儿窒息、颅内出血及产妇子宫切口撕裂发生率均较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时胎头深陷骨盆徒手经阴道上顶娩出胎儿,缩短了出头时间,减少了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降低了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值得进一步总结经验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 胎头深陷骨盆 徒手 阴道 娩出胎儿 临床分析
下载PDF
外用己烯雌酚治疗阴道残端肉芽25例分析
10
作者 童艾云 杨晓峰 《神经药理学报》 1992年第1期37-37,共1页
我院妇科门诊1985~1990年7月用乙烯雌酚治疗子宫切除后阴道残端肉芽组织25例总结如下; 临床资料: 1.发病年龄:本组38~40岁3例、41~50岁16例、51~57岁6例,最大年龄5岁,最小年龄38岁,平均年龄46.7岁,均为子宫切除术后患者。
关键词 阴道残端 子宫切除术 乙烯雌酚 妇科门诊 肉芽组织 己烯雌酚 发病年龄 阴道顶 子宫全切术 阴道出血
下载PDF
先天性无阴道26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8
11
作者 成九梅 段华 +2 位作者 陈芳 张颖 王金娟 《北京医学》 CAS 2017年第3期246-248,共3页
目的探讨先天性无阴道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至2015年6月在我院诊治的26例先天性无阴道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6例前庭隐窝深度小于3 cm的患者行腹腔镜腹膜代阴道成形术均成功,平均手术时间(76±16)min,中... 目的探讨先天性无阴道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至2015年6月在我院诊治的26例先天性无阴道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6例前庭隐窝深度小于3 cm的患者行腹腔镜腹膜代阴道成形术均成功,平均手术时间(76±16)min,中位出血量30 ml。术后1例患者阴道出血给予缝合止血,术后阴道深度8~10cm,1例失访,已有性生活者14例,性生活满意者13例。10例前庭隐窝深度大于3cm的患者行阴道模型顶压法均成功,平均治疗时间(90±10)d,术后阴道深度7~10cm,1例失访,性生活满意者7例。术后两组平均随访3~60个月,两组阴道长度、性生活的满意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腹膜代阴道成形术和阴道模型顶压法均为安全有效的方法,对于前庭隐窝深度大于3cm的患者,可首选阴道模型顶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无阴道 腹腔镜 腹膜代阴道 阴道模型压法
下载PDF
改良阴道完全封闭术治疗复发性严重盆腔器官脱垂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许正芬 吴裕中 周坚红 《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 2009年第6期43-47,共5页
目的评估改良阴道完全封闭术治疗复发性严重盆腔器官脱垂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对2005年10月至2008年8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收治的复发性严重盆腔器官脱垂的妇女行改良阴道完全封闭术治疗并进行分析。所有的患者均用持续... 目的评估改良阴道完全封闭术治疗复发性严重盆腔器官脱垂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对2005年10月至2008年8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收治的复发性严重盆腔器官脱垂的妇女行改良阴道完全封闭术治疗并进行分析。所有的患者均用持续性硬膜外麻醉,有压力性尿失禁者同时行尿道折叠缝合术或经闭孔无张力吊带尿道中段悬吊术(tension-free vaginal tape obturator system,TVT-O)。患者术后8~12周于门诊复查,了解患者恢复情况、伤口愈合情况及有无不适症状等,同时检查阴道前庭情况,行腹部B超检查了解盆腔情况,有泌尿系统症状者行尿流动力学检查。首次复查后,如无特殊情况,每3个月复查1次,1年后每半年复查1次。结果本组7例患者均为因子宫脱垂行阴式全子宫切除术+单纯阴道壁修补术后再次出现阴道脱出物的患者,POP-Q评分III~IV期;平均年龄68.7岁(55~82岁);平均手术时间124.3min(90~180min)。患者在术后5~8天出院,随访时间平均20.4个月(6~40个月)。随访期间没有患者复发,主观满意率100%。术后2例压力性尿失禁被治愈。随访期间没有患者出现尿失禁症状。结论改良阴道完全封闭术对治疗复发性严重盆腔器官脱垂的没有性生活要求的高龄妇女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腔器官脱垂 阴道顶脱垂 阴道完全封闭术
原文传递
MRKH综合征的诊断、管理与治疗美国妇产科医师协会第728号委员会意见解读 被引量:6
13
作者 邓姗 朱兰 《中华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714-717,共4页
美国妇产科医师协会青少年保健委员会针对苗勒管发育不全[即Mayer-Rokitansky-Küster-Hauser(MRKH)综合征]于2018年更新了委员会意见(第728号委员会意见),在原有的"鉴别诊断"、"评估"、"临床处理"和... 美国妇产科医师协会青少年保健委员会针对苗勒管发育不全[即Mayer-Rokitansky-Küster-Hauser(MRKH)综合征]于2018年更新了委员会意见(第728号委员会意见),在原有的"鉴别诊断"、"评估"、"临床处理"和"结论"4个标题的编写框架基础上,更新了"推荐和结论"、"背景"、"心理咨询和支持"及"生育"等相关内容,强调90%~96%的患者可通过阴道顶压延长法获得人工阴道成形的治疗成功,其更安全更经济,应作为一线治疗,手术仅用于顶压失败或充分知情讨论后强烈要求手术的少数患者.无论选择何种阴道成形手术,都应推荐患者转诊至具备阴道成形手术专长的医疗中心,初次手术的成功率远高于二次手术.希望对此更新的委员会意见的解读便于同道们掌握最新共识和诊疗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妇产科医师 阴道成形 发育不全 MRKH综合征 阴道顶 苗勒管 临床处理 二次手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