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在理学与经学之间——黄道周阴阳五行思想简论 |
杨肇中
|
《殷都学刊》
|
2013 |
2
|
|
2
|
从日本歌论来看中国阴阳五行思想对和歌的影响 |
徐凤
|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6 |
2
|
|
3
|
《搜神记》中的阴阳五行思想 |
罗玲云
|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
2005 |
1
|
|
4
|
论阴阳五行思想对汉代设计艺术的影响 |
胡秀琴
|
《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06 |
0 |
|
5
|
汉代阴阳五行思想对《说文解字》的影响及评价 |
李娜
|
《保定学院学报》
|
2015 |
0 |
|
6
|
关于《训民正音解例本-制字解》中阴阳五行思想的考察 |
黄丙刚
|
《科教文汇》
|
2015 |
0 |
|
7
|
五大行星命名不本于地支而本于观测说——评《阴阳五行思想与〈周易〉》 |
刘操南
|
《杭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80 |
1
|
|
8
|
关于《阴阳五行思想与〈周易〉》的补充说明 |
黎子耀
|
《杭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80 |
0 |
|
9
|
阴阳五行思想与《周易》 |
黎子耀
|
《杭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79 |
10
|
|
10
|
韩国三国时代的艺术品中所体现的阴阳五行思想 |
朴庆姬
|
《当代韩国》
|
2002 |
0 |
|
11
|
阴阳五行 汉代玉雕设计思想的核心 |
田冰瑞
|
《中国宝玉石》
|
2016 |
0 |
|
12
|
日本阴阳道研究现状与反思 |
王静
韦立新
|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17 |
3
|
|
13
|
科技兴农,绿色发展 生态低碳农业——酵素农业 |
朱焕焕
金维典
|
《蔬菜》
|
2024 |
1
|
|
14
|
《水书》(阴阳五行卷)内容简介 |
敖翔
|
《贵州民族》
|
2012 |
0 |
|
15
|
五色观与中国传统用色现象 |
余雯蔚
周武忠
|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
2007 |
57
|
|
16
|
试谈“气”与“象”范畴的深刻内涵与中医学发展的广阔前景 |
刘长林
|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3 |
8
|
|
17
|
齐文化与道教 |
邱文山
|
《济南教育学院学报》
|
2001 |
3
|
|
18
|
苏州虎丘乡汉墓发掘简报 |
闻惠芬
朱伟峰
|
《东南文化》
|
2003 |
5
|
|
19
|
简析中国水墨画中的道家底蕴 |
贾玮
|
《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3 |
0 |
|
20
|
浅析中日茶文化的异同 |
陈聪
|
《文化产业》
|
2022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