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慧琳改订玄应反切反映的唐代长安声调状况
1
作者 丁鋒 《汉语史学报》 2006年第1期143-153,共11页
本文以慧琳《一切经音义》(810成书)一百卷中转录改订玄应《一切经音义》(660年代初成书)二十五卷内容中牵涉到声调差异的反切为基本材料探讨唐代京都长安的声调演变轨迹。经分析排比字例,发现慧琳改订反切声调的混同系统具有阳上阳去... 本文以慧琳《一切经音义》(810成书)一百卷中转录改订玄应《一切经音义》(660年代初成书)二十五卷内容中牵涉到声调差异的反切为基本材料探讨唐代京都长安的声调演变轨迹。经分析排比字例,发现慧琳改订反切声调的混同系统具有阳上阳去相涉、阳平阳去相涉、阴平阴去相涉、阳平阳上相涉的四个特点,集中体现了除上声外,次濁与全清次清一类和阴阳各自相混的两个倾向。阴调阳调各自相混并非汉语声调变化的普遍规律,但西安现代方言濁上归濁去、濁入归阳平、清入(包括次濁)归阴平等阴阳声调同类合流的演变结果跟慧琳改订反切体现的倾向既是一脈相承的,也保留了其区别于其他方言的濃厚的类型色彩和古典色彩。四声的阴阳调分化兴起于唐代,形成一种原动力,导致近代汉语以来各方言声调的增加和重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长安声 四声的阴阳分化 阴阳调的各自合流 演变类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