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茵陈蒿汤加味治疗黄疸阴阳黄证探讨 被引量:1
1
作者 雷迪慧 陈慧 冉思邈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71-73,共3页
肝衰竭是以黄疸等为主要表现的一组临床症候群,中医常把其归入“黄疸”范畴。中医学将黄疸分为阳黄和阴黄,近代以来越来越多的临床实践表明,单纯的阳黄阴黄二分法已不能满足于临床需要,阴阳黄证的提出,为处于阳黄证和阴黄证兼夹的患者... 肝衰竭是以黄疸等为主要表现的一组临床症候群,中医常把其归入“黄疸”范畴。中医学将黄疸分为阳黄和阴黄,近代以来越来越多的临床实践表明,单纯的阳黄阴黄二分法已不能满足于临床需要,阴阳黄证的提出,为处于阳黄证和阴黄证兼夹的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思路。今治疗1例黄疸病例,中医辨证属于阴阳黄证,选用茵陈蒿汤加味,运用健脾化湿通便化瘀治法,取得良好疗效。本文探讨茵陈蒿汤加味对黄疸阴阳黄证的治疗方法,以及所选药物的临床疗效,分析其对黄疸阴阳黄证患者的诊疗意义,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衰竭 阴阳黄 茵陈蒿汤
下载PDF
黄疸病阴阳黄学说初探 被引量:22
2
作者 张涛 孙克伟 +2 位作者 陈斌 黄裕红 龚磊 《新中医》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4-6,共3页
黄疸传统之阳黄和阴黄辨证论治体系存在局限性,针对阳黄到阴黄递渐过程存在的中间阶段,笔者提出"阴阳黄"概念,阳中夹阴,阴中夹阳为其临床表现,脾阳虚兼湿浊或湿热为其病机,温阳健脾为其治疗法则。
关键词 阴阳黄 辨证论治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的肝瘟病阳黄-阴阳黄-阴黄辨证模式用药规律研究 被引量:11
3
作者 王国栋 陈斌 +3 位作者 王若宇 叶锡勇 彭杰 刘璇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6年第1期78-80,共3页
目的总结"阳黄-阴阳黄-阴黄"辨证模式治疗肝瘟病用药规律。方法基于"中医临床科研信息一体化技术平台",制定纳入和排除标准,规则化处理后建立肝瘟病用药数据库,采用频数分析、复杂网络分析、点式互信息等分析方法... 目的总结"阳黄-阴阳黄-阴黄"辨证模式治疗肝瘟病用药规律。方法基于"中医临床科研信息一体化技术平台",制定纳入和排除标准,规则化处理后建立肝瘟病用药数据库,采用频数分析、复杂网络分析、点式互信息等分析方法进行数据挖掘。结果肝瘟病总体用药频次依次为:茵陈(1 368),赤芍(1 309),丹参(1 250),甘草(1 086),白术(1 038)等;其中阳黄证以茵陈(1 062),赤芍(1 016),丹参(970),甘草(823),石菖蒲(796),白术(760)等为主;阴阳黄证以茵陈(285),赤芍(272),白术(268),丹参(260),薏苡仁(245)等为主。核心用药中阳黄证为茵陈、赤芍、丹参;阴阳黄证为白术、茵陈、薏苡仁、附子、丹参、赤芍。阳黄、阴阳黄阶段即开始配伍自术、附子等温阳药物。结论肝瘟病用药总以清热利湿解毒、凉血活血化瘀、益气健脾为主。阳黄证以清热利湿解毒、凉血化瘀为主,阴阳黄证以温阳健脾、活血退黄为主,早期应用温法干预治疗可延缓阴黄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衰竭 肝瘟病 阴阳黄 用药规律 茵陈 赤芍 白术 丹参
下载PDF
茵陈术附汤加减治疗乙型肝炎相关性慢加急性肝衰竭阴阳黄证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5
4
作者 陈月桥 吴凤兰 +5 位作者 覃秀容 廖南盛 何毅轩 刘家玲 卫家润 毛德文 《中医药导报》 2021年第6期91-94,98,共5页
目的:观察茵陈术附汤加减治疗乙型肝炎相关性慢加急性肝衰竭阴阳黄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乙型肝炎相关性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予西医综合治疗,治疗组患者在西医综合治疗基础上联合应... 目的:观察茵陈术附汤加减治疗乙型肝炎相关性慢加急性肝衰竭阴阳黄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乙型肝炎相关性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予西医综合治疗,治疗组患者在西医综合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茵陈术附汤加减治疗,疗程为4周。观察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肝功能(TBIL、ALT、ALB)、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并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中医证候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TBIL、ALT均低于治疗前(P<0.05),ALB、PTA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患者治疗后TBIL、ALT均低于对照组(P<0.05),ALB、PTA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茵陈术附汤加减治疗乙型肝炎相关性慢加急性肝衰竭阴阳黄证具有较好临床疗效,能改善患者中医证候及肝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加急性肝衰竭 乙型肝炎 阴阳黄 茵陈术附汤 肝功能
下载PDF
基于“阳黄-阴阳黄-阴黄”辨证论治模式治疗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的临床疗效分析
5
作者 涂雨落 孙克伟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195-202,共8页
目的分析基于“阳黄-阴阳黄-阴黄”辨证论治模式干预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epatitis B virus related 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HBV-ACLF)的短期疗效及远期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5年1月湖南中医药... 目的分析基于“阳黄-阴阳黄-阴黄”辨证论治模式干预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epatitis B virus related 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HBV-ACLF)的短期疗效及远期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5年1月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单中心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重点病种项目(阳黄-阴阳黄-阴黄辨证论治模式对乙性肝炎相关性肝衰竭的干预作用及其预后的影响)的100例HBV-ACLF患者的临床资料,按COSSH研究诊断标准对100例患者重新分组,非头对头比较两个队列患者的28、90 d病死率;同时对100例患者进行长期疗效随访,通过生存分析及临床数据比较探究临床特征和远期生存率情况。结果①中医干预组患者28、90 d病死率分别为12.19%、29.27%,与COSSH研究比较,本队列患者短期病死率更低;②生存分析结果显示,存活超过11周后患者死亡风险明显降低,度过高死亡风险期的患者远期(7~10年)生存率达77.40%,存活384周后无患者死亡;③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PLT、总胆红素(TBIL)、低钠血症为影响患者远期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年龄越大、PLT越低、TBIL水平越高、合并低钠血症的患者预后越差。结论在西医治疗基础上,基于“阳黄-阴阳黄-阴黄”辨证论治模式干预HBV-ACLF能进一步降低患者短期病死率,且早期干预后患者的远期生存率高。高年龄、低水平PLT、高水平TBIL、并发低钠血症是HBV-ACLF的远期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 中医药 阴阳黄 预后 疗效
原文传递
阳黄-阴阳黄-阴黄辨证论治联合西药治疗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生存分析 被引量:11
6
作者 桑培敏 达呼巴雅尔 +4 位作者 王乐三 张森茂 叶子薇 刘杰锋 陈斌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582-586,共5页
目的探讨基于"阳黄-阴阳黄-阴黄"辨证论治联合西药治疗方案对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患者短期生存率的影响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于2012年5月至2016年7月在全国12个临床试验中心共纳入病例41... 目的探讨基于"阳黄-阴阳黄-阴黄"辨证论治联合西药治疗方案对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患者短期生存率的影响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于2012年5月至2016年7月在全国12个临床试验中心共纳入病例413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37例和对照组176例。对照组采用西医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基于"阳黄-阴阳黄-阴黄"辨证论治模式。治疗8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生存情况,采用Cox风险比例回归模型筛选影响患者生存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治疗组8周平均生存时间长于对照组(P=0. 023); Cox回归模型分析显示:年龄56岁及以上、疾病分期晚期、有肝性脑病是短期内增加患者死亡风险的独立危险因素,相对危险度[Exp (β)]分别为4. 045、4. 279和4. 313;治疗组的中西医结合治疗[Exp (β)为0. 493]、凝血酶原活动度(PTA)> 40%[Exp (β)为0. 146]是降低患者短期病死率的保护因素。结论基于"阳黄-阴阳黄-阴黄"辨证论治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可以提高乙型肝炎相关ACLF患者的短期生存率,年龄、疾病分期、肝性脑病是影响患者短期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阳黄 乙型肝炎 慢加急性肝衰竭 生存分析
原文传递
黄疸病名演变 被引量:1
7
作者 马素平 赵文霞 郝尧坤 《河南中医》 2015年第8期1823-1825,共3页
黄疸可见于现代医学的溶血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胆汁淤积性黄疸、先天性非溶血性黄疸,且以肝细胞性黄疸最为常见。然而,黄疸在中医学中同时又是疾病概念,其病名及内涵在各个时代又有所不同。在秦汉至今,先后出现了黄疸、发黄、五疸、... 黄疸可见于现代医学的溶血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胆汁淤积性黄疸、先天性非溶血性黄疸,且以肝细胞性黄疸最为常见。然而,黄疸在中医学中同时又是疾病概念,其病名及内涵在各个时代又有所不同。在秦汉至今,先后出现了黄疸、发黄、五疸、三十六黄、阳黄、阴黄、虚黄、阴阳黄、介黄等黄疸病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疸 三十六 阴阳黄
下载PDF
杞菊地黄汤足浴联合西药治疗老年高血压合并失眠(阴虚阳亢)随机平行对照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吴海燕 李苑萍 杨敏智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8年第7期21-23,共3页
[目的]观察杞菊地黄汤足浴联合西药治疗老年高血压合并失眠(阴虚阳亢)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9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方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佐匹克隆3.75mg/次,1次/d;氨氯地平5mg/次,1次/d,治疗14d,血压未达标,加替... [目的]观察杞菊地黄汤足浴联合西药治疗老年高血压合并失眠(阴虚阳亢)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9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方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佐匹克隆3.75mg/次,1次/d;氨氯地平5mg/次,1次/d,治疗14d,血压未达标,加替米沙坦80mg/次,1次/d,晨起服用。治疗组45例杞菊地黄汤(枸杞、菊花、杜仲、地黄~熟、丹皮、田七各100g,茯苓、山萸肉、山药、泽泻各150g),气虚明显加黄芪、党参各150g,阴虚加五味子、麦冬100g,阳虚加附子~熟50g,血瘀明显加丹参150g,水煎3000mL,水温40℃,每晚睡前沐足30min;西药治疗同对照组。连续治疗15d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血压、中医症候、睡眠改善情况、不良反应。连续治疗4疗程(60d),判定疗效。[结果]中医症候疗效治疗组临床痊愈20例,显效15例,有效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56%;对照组临床痊愈15例,显效8例,有效5例,无效17例,总有效率62.22%;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睡眠疗效治疗组显效18例,有效20例,好转6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7.78%,对照组显效13,有效15例,好转5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73.33%;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杞菊地黄汤足浴联合西药治疗老年高血压合并失眠(阴虚阳亢),疗效满意,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合并失眠 头痛 眩晕 不寐 阴虚阳亢 杞菊地 足浴 佐匹克隆 氨氯地平 替米沙坦 中药复方 随机平行对照研究
下载PDF
凉血解毒、清热化湿和凉血解毒、健脾温阳法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43
9
作者 孙克伟 陈斌 +2 位作者 黄裕红 伍玉南 周小青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981-983,共3页
目的观察凉血解毒、清热化湿法(简称清热化湿法)和凉血解毒、健脾温阳法(简称健脾温阳法)治疗慢性重型肝炎阴阳黄证的初步疗效,为黄疸的中医治疗提供思路。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进行中医辨证治疗慢性重型肝炎43例,重点观察比较清热... 目的观察凉血解毒、清热化湿法(简称清热化湿法)和凉血解毒、健脾温阳法(简称健脾温阳法)治疗慢性重型肝炎阴阳黄证的初步疗效,为黄疸的中医治疗提供思路。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进行中医辨证治疗慢性重型肝炎43例,重点观察比较清热化湿、健脾温阳两法消退黄疸的作用。结果治疗4周后,清热化湿组22例,有效16例(72·7%),无效6例(27·3%);健脾温阳组21例,有效19例(90·5%),无效2例(9·5%);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TBIL:治疗后两组均下降(P<0·01),且健脾温阳组下降的幅度大于清热化湿组(P<0·05);凝血酶原活动度:健脾温阳组上升幅度优于清热化湿组(P<0·05);ALT:两组均降低(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凉血解毒、健脾温阳法治疗慢性重型肝炎阴阳黄证的疗效优于凉血解毒、清热化湿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重型肝炎 阴阳黄 辨证治疗 消退
下载PDF
解毒化瘀温阳健脾与解毒化瘀益气健脾法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6
10
作者 伍玉南 孙克伟 +6 位作者 彭建平 陈斌 黄裕红 阳航 朱文芳 张涛 陈兰玲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11年第1期4-7,共4页
目的:比较解毒化瘀、温阳健脾法与解毒化瘀、益气健脾法治疗慢性重型肝炎(慢重肝)湿热脾虚血瘀证(阴阳黄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6例慢重肝湿热脾虚血瘀证(阴阳黄证)患者分为两组,在解毒化瘀法治疗基础上分别加用附片、砂仁(温阳健脾组... 目的:比较解毒化瘀、温阳健脾法与解毒化瘀、益气健脾法治疗慢性重型肝炎(慢重肝)湿热脾虚血瘀证(阴阳黄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6例慢重肝湿热脾虚血瘀证(阴阳黄证)患者分为两组,在解毒化瘀法治疗基础上分别加用附片、砂仁(温阳健脾组)与黄芪、白术(益气健脾组)治疗。结果:治疗4周,温阳健脾组和益气健脾组有效率分别为88.9%和73.1%。两组TBil均明显下降(P<0.01),温阳健脾组下降幅度较益气健脾组明显,治疗前后差值分别为(213.6±87.1)和(140.7±90.3)μmol/L,两组比较,P<0.05。PTA水平都有不同程度的升高,温阳健脾组PTA水平上升幅度大于益气健脾组,上升幅度均数比较,P<0.05。ALT水平治疗前后均明显降低(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温阳健脾组患者自发性腹膜炎发生率低于益气健脾组,未发现出血、黄疸进行性加深等不良反应。结论:温法干预治疗慢重肝阴阳黄证可提高疗效,且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肝炎 慢性 阴阳黄 解毒化瘀法/辨证治疗 附片/治疗应用 砂仁/治疗应用
下载PDF
茵陈术附汤治疗慢性肝衰竭的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1
作者 陈月桥 张荣臻 +1 位作者 毛德文 王娜 《大众科技》 2015年第5期101-104,共4页
茵陈术附汤来源于《医学心悟》,该方简约、易行、实用,具有温阳散寒、健脾化湿、活血化瘀退黄之功,近年来在治疗慢性肝衰竭上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此外,通过对茵陈术附汤作用的机制研究,发现该方在治疗慢性肝衰竭阴黄证上也有明显的优势。
关键词 茵陈术附汤 慢性肝衰竭 阴阳黄
下载PDF
“扶阳培土”法辅助治疗肝衰竭的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2
作者 陈月桥 廖南盛 +3 位作者 罗业浩 吴凤兰 蓝绍航 毛德文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22年第10期30-33,共4页
肝衰竭是肝脏受损导致相应功能发生严重障碍或失代偿,是以凝血功能障碍、黄疸、肝肾综合征、肝性脑病、腹水等为主的一组复杂的临床综合征。目前单纯运用西医综合疗法治疗肝衰竭治疗难度高,预后较差,病死率高。因此寻求合理、有效且预... 肝衰竭是肝脏受损导致相应功能发生严重障碍或失代偿,是以凝血功能障碍、黄疸、肝肾综合征、肝性脑病、腹水等为主的一组复杂的临床综合征。目前单纯运用西医综合疗法治疗肝衰竭治疗难度高,预后较差,病死率高。因此寻求合理、有效且预后较为良好的治疗方案意义重大。研究通过查阅中外文献发现,辨证运用“扶阳培土”法结合西医综合疗法治疗肝衰竭阴阳黄治疗能够明显改善肝衰竭患者临床症状、肝功能、凝血功能、血浆内毒素及降低病死率。因此,从“扶阳培土”法结合西医综合疗法的理论依据、临床疗效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肝衰竭的临床治疗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扶阳培土法 阴阳黄 中西医结合治疗 肝衰竭
下载PDF
温阳健脾法与益气健脾法从瘀毒论治对慢性重型肝炎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5
13
作者 余世敏 胡东辉 张京伟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99-501,共3页
目的探讨解毒化瘀联合温阳健脾法与解毒化瘀联合益气健脾法治疗慢性重型肝炎阴阳黄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对该院2009年3月至2012年3月中医辨证属阴阳黄证的慢性重型肝炎患者62例,随机分为温阳健脾组和益气健脾组,其中温阳健脾组在解毒化瘀... 目的探讨解毒化瘀联合温阳健脾法与解毒化瘀联合益气健脾法治疗慢性重型肝炎阴阳黄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对该院2009年3月至2012年3月中医辨证属阴阳黄证的慢性重型肝炎患者62例,随机分为温阳健脾组和益气健脾组,其中温阳健脾组在解毒化瘀治法的基础上加用附片、砂仁温阳健脾治疗;益气健脾组在解毒化瘀治法的基础上加用黄芪、白术益气健脾治疗。4周后对临床疗效加以总结分析。结果治疗4周后,温阳健脾组和益气健脾组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86.2%和74.1%。两组总胆红素(TBiL)均明显下降(P<0.05),温阳健脾组下降幅度较益气健脾组明显,治疗前后差值分别为(208.4±67.3)、(139.1±89.7)μmol/L。凝血酶原活动度(PTA)水平都有不同程度的升高,温阳健脾组PTA水平上升幅度大于益气健脾组(P<0.05)。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治疗前后均明显降低(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温阳健脾组患者自发性腹膜炎发生率低于益气健脾组,未发现出血、黄疸进行性加深等不良反应。结论瘀毒论治温法干预治疗慢性重型肝炎阴阳黄证可提高疗效且安全性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重型肝炎 阴阳黄 解毒化瘀法 附片 砂仁 治疗应用
下载PDF
古代不同时期黄疸证治规律探析 被引量:13
14
作者 萧焕明 罗国亮 池晓玲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3期1998-2001,共4页
黄疸是以目黄、身黄、小便黄为主症的一种病证,其中目睛黄染为重要特征,其与现代医学黄疸症状的描述一致。黄疸的治疗现代医学以对因治疗为原则,辅以利胆对症及支持治疗。中医治疗黄疸有着丰富的经验,将有关黄疸的中医古籍文献进行整理... 黄疸是以目黄、身黄、小便黄为主症的一种病证,其中目睛黄染为重要特征,其与现代医学黄疸症状的描述一致。黄疸的治疗现代医学以对因治疗为原则,辅以利胆对症及支持治疗。中医治疗黄疸有着丰富的经验,将有关黄疸的中医古籍文献进行整理分析,探讨古代不同时期黄疸证治规律的演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 证治规律 阴阳黄理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