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9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采用cDNA微阵列杂交技术对垂体瘤基因表达谱的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胡吉 王宣春 +9 位作者 沈烨 李士其 王镛斐 吴劲松 赵曜 徐斌 寿雪飞 张玉林 俞茂华 胡仁明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65-570,共6页
目的应用cDNA微阵列杂交技术筛选垂体瘤组织差异表达基因,并初步讨论了差异表达基因在垂体瘤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用cDNA微阵列技术筛选垂体瘤组织差异表达基因,对于在3种垂体瘤中高差异表达基因用RTPCR和实时定量PCR进行初步验证。... 目的应用cDNA微阵列杂交技术筛选垂体瘤组织差异表达基因,并初步讨论了差异表达基因在垂体瘤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用cDNA微阵列技术筛选垂体瘤组织差异表达基因,对于在3种垂体瘤中高差异表达基因用RTPCR和实时定量PCR进行初步验证。结果用cDNA微阵列技术筛选垂体瘤组织差异表达基因按照基因功能分类,发现差异表达的基因主要与信号转导相关和发育、分化相关。PP4R2,GHRHR和clusterin分别在泌乳素瘤,生长激素瘤,无激素瘤中明显高表达,并经RTPCR,实时定量PCR等证实。结论PP4R2,GHRHR,clusterin可能分别在泌乳素瘤,生长激素瘤,无激素瘤的发生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NA微阵列杂交 垂体腺瘤 蛋白磷酸酶4 生长激素释放激素受体 丛生蛋白
下载PDF
应用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产前检测室间隔缺损胎儿2p16.3微缺失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王红丹 冯战启 +3 位作者 娄桂予 刘红彦 黄飞飞 刘石岭 《重庆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3期3256-3257,共2页
目的了解心脏室间隔缺损胎儿基因组拷贝数变化,寻找其致病的遗传学基础,探讨微阵列基因组杂交技术在产前诊断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用G显带核型分析技术分析胎儿及其父母外周血染色体,用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ArrayCGH)进行患儿及其... 目的了解心脏室间隔缺损胎儿基因组拷贝数变化,寻找其致病的遗传学基础,探讨微阵列基因组杂交技术在产前诊断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用G显带核型分析技术分析胎儿及其父母外周血染色体,用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ArrayCGH)进行患儿及其父母DNA拷贝数变异分析,经数据库比对和文献分析明确异常缺失区域的病理意义。结果患儿父母外周血染色体核型分析未见异常;Array-CGH检测患儿发现染色体2p16.3区存在640×103 bp的缺失,15q11区存在2 028×103 bp的缺失,20p13区存在535×103 bp的重复。结论经查数据库及相关文献发现染色体2p16.3区域微缺失可能与胎儿室间隔缺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前诊断 核酸杂交 基因组 可行性研究 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 室间隔缺损
下载PDF
利用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检测多发性骨髓瘤的遗传学异常 被引量:4
3
作者 王艳芳 王化 +4 位作者 郤连永 张朕豪 王晶 董菲 克晓燕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389-1395,共7页
目的:利用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分析初诊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的遗传学异常,探讨其在MM遗传学异常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例初发MM患者,利用CytoScan 750K芯片对其骨髓细胞进行全基因组拷贝数变异分析;另外通过骨髓细胞染色体... 目的:利用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分析初诊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的遗传学异常,探讨其在MM遗传学异常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例初发MM患者,利用CytoScan 750K芯片对其骨髓细胞进行全基因组拷贝数变异分析;另外通过骨髓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及利用多个荧光探针(D13S319、RB1、p53、1q21、IgH、IgH/CCND1、IgH/FGFR3、IgH/MAF、IgH/MAFB)FISH检测骨髓细胞的染色体异常。结果:20例MM患者中,染色体核型异常者3例(15%);FISH检测染色体异常13例(65%),而芯片检出18例(90%)患者具有染色体拷贝数异常(CNV),包括拷贝数增加(106个)、拷贝数缺失(156个)以及单亲二倍体(23个),除了5号、9号、18号、21号以及Y染色体未发现CNV外,其余染色体上均包含不同数量的拷贝数增加和/或缺失。FISH和芯片检测比较显示,13号染色体缺失(D13S319、RB1)发生率分别为35%(7/20)和40%(8/20);1q21扩增分别为40%(8/20)和50%(10/20);P53缺失均为15%(3/20);FISH检出IgH重排阳性8例,芯片检出4例11q13(CCND1基因)扩增,3例16q23(MAF基因)扩增,1例4p16(FGFR3基因)扩增,2例20q12(MAFB基因)扩增。另外,芯片还可以发现了新的如7号、8号、12号、X等染色体异常。结论:半数以上MM患者都存在染色体改变,而且大部分均为复杂异常,利用微阵列芯片可以提高染色体异常的检出率,为MM预后判断提供更多的分子遗传学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染色体异常 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 荧光原位杂交
下载PDF
PCR-微阵列杂交技术在血流感染检测中的应用
4
作者 丁新 林丽娟 +4 位作者 林子沛 邓颖颖 傅俊方 张彦来 姜长宏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6期2432-2436,共5页
目的 评价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微阵列杂交技术在诊断血流感染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阳性血培养瓶316个,其中革兰阳性菌血培养瓶161个,革兰阴性菌血培养瓶155个。血培养报阳后即刻抽取培养液进行常规培养鉴定及药敏和PCR-微阵列杂... 目的 评价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微阵列杂交技术在诊断血流感染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阳性血培养瓶316个,其中革兰阳性菌血培养瓶161个,革兰阴性菌血培养瓶155个。血培养报阳后即刻抽取培养液进行常规培养鉴定及药敏和PCR-微阵列杂交,不一致结果进行测序分析,同时计算标本周转时间(TAT),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血培养鉴定及药敏检出革兰阳性菌19种,161株,其中苯唑西林耐药67株;革兰阴性菌13种,155株,其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36株,碳青霉烯酶基因KPC 14株;PCR-微阵列杂交技术检出革兰阳性菌5种,148株,其中耐药基因MecA 67株;革兰阴性菌6种,147株,其中耐药基因CTX-M-1 27株,KPC 14株;PCR-微阵列杂交技术检测病原菌的灵敏度在85.7%~100.0%,特异度在99.1%~100.0%,检测耐药基因MecA和KPC的灵敏度、特异度均为100.0%,检测耐药基因CTX-M-1的灵敏度为69.4%,特异度为97.0%;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的TAT平均缩短时间分别为39.52 h和38.08 h。结论 PCR-微阵列杂交技术对阳性血培养液的菌种鉴定及耐药基因检测的灵敏度高,特异性好,且能有效缩短TAT,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流感染 PCR-微阵列杂交技术 病原学检测 临床应用价值
原文传递
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检测不明原因智力低下/发育迟缓患儿的基因组拷贝数变异 被引量:16
5
作者 陈晓丽 郭金 +4 位作者 王珺 王立文 丁秀原 张霆 吴柏林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2010年第2期85-93,共9页
目的应用高分辨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Array-CGH),对中国人群不明原因的智力低下/发育迟缓(MR/DD)患儿进行全基因组拷贝数变异(CNVs)筛查,获得在这些不明原因MR/DD患儿中CNVs的检出率,并分析其中的罕见CNVs与MR/DD的相关性,以此评估... 目的应用高分辨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Array-CGH),对中国人群不明原因的智力低下/发育迟缓(MR/DD)患儿进行全基因组拷贝数变异(CNVs)筛查,获得在这些不明原因MR/DD患儿中CNVs的检出率,并分析其中的罕见CNVs与MR/DD的相关性,以此评估Array-CGH对不明原因MR/DD可能的遗传病因诊断作用。方法根据特定筛选条件收集在首都儿科研究所临床诊断为不明原因MR/DD患儿,用Oligo244KDNA芯片筛查全基因组CNVs。针对所发现的CNVs,首先将其与国际基因组CNVs多态性数据库(databaseofgenomicvariants)进行比对,剔除常见多态性CNVs,将获得的罕见CNVs应用美国波士顿儿童医院遗传诊断实验室的临床分子诊断平台,结合基因组异常拷贝数数据库(DECIPHER)进行核查并与既往相关文献比对,以发现罕见CNVs在不明原因MR/DD患儿中的检出率。结果2004年7月至2008年7月共收集111例不明原因MR/DD患儿,平均年龄为6岁,男女比例为1.775。28例患儿发现36个罕见CNVs,CNVs平均长度为1326kb(29~8760kb),这些CNVs均无法被常规染色体G带检查所识别。通过评估,19例患儿携带可能与MR/DD相关的CNVs,另1例患儿的CNVs临床意义不明确,Array-CGH在不明原因MR/DD患儿中发现携带与疾病相关的罕见CNVs的诊断率为17.1%(19/111例)。22/36个(66.1%)罕见CNVs曾被美国波士顿儿童医院Array-CGH数据库、DECIPHER数据库、既往MR/DD微阵列研究文献所报道。1例患儿在15q11.2-13.1存在2098kb的基因组缺失,覆盖Prader-Willi综合征/Angelman综合征关键区的多个候选基因,包括SNRPN、NECDIN、SnRNAs和UBE3A,结合该患儿面部表型、临床检查以及Array-CGH结果,诊断为非典型性Prader-Willi综合征。结论基因组CNVs相关的微缺失/重复是中国人群中不明原因MR/DD患儿的原因之一,高分辨Array-CGH技术可在不明原因MR/DD患儿中发现更多的遗传病因,帮助和提高不明原因MR/DD的分子诊断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力低下 发育迟缓 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 基因组拷贝数变异 微缺失/重复综合征
下载PDF
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分析18等臂双着丝粒染色体胎儿全基因组拷贝数变化 被引量:4
6
作者 张艳亮 戴勇 +5 位作者 涂植光 李启运 吴瑛 曾君 林秀华 张丽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037-1040,共4页
目的了解18q等臂双着丝粒染色体[idic(18)(p11→qter)]胎儿全基因组拷贝数变化的情况,确定idic(18)(p11→qter)的结构和组成,探讨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在分子细胞遗传诊断中运用的可行性和优越性。方法运用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芯片对... 目的了解18q等臂双着丝粒染色体[idic(18)(p11→qter)]胎儿全基因组拷贝数变化的情况,确定idic(18)(p11→qter)的结构和组成,探讨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在分子细胞遗传诊断中运用的可行性和优越性。方法运用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芯片对一被传统G显带和荧光原位杂交诊断为idic(18)(p11→qter)的胎儿进行全基因组高分辨率扫描和分析。结果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显示胎儿存在18p11.21→pter缺失、18p11.21→qter复制,断裂点位于12 104 527~12 145 199(距离18p端粒),确定idic(18)(p11→qter)是idic(18)(p11.21→qter)。另外,还检测出了21个亚显微拷贝数变化。结论与传统的细胞遗传分析方法相比,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不仅能准确、高分辨率和高通量地检测出基因组拷贝数变化,还能高分辨率地确定拷贝数变化的断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 18等臂双着丝粒染色体 拷贝数变化
下载PDF
203例B超异常胎儿的染色体核型及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检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邓国生 何才通 +5 位作者 陈晓 赖玉青 陈荣誉 罗宇迪 卢雄才 覃运荣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1期67-71,共5页
目的:探讨传统染色体核型分析联合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array-CGH)在孕中期B超异常的胎儿产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7月2日至2019年4月16日在广西玉林市妇幼保健院就诊的孕中期B超提示异常的孕妇203例,采集羊水标本,... 目的:探讨传统染色体核型分析联合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array-CGH)在孕中期B超异常的胎儿产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7月2日至2019年4月16日在广西玉林市妇幼保健院就诊的孕中期B超提示异常的孕妇203例,采集羊水标本,进行传统G显带染色体核型分析,并同时采用array-CGH技术对羊水DNA的全基因组拷贝数变异(CNV)进行检测。比较G显带染色体核型分析和array-CGH检测结果。结果:染色体核型分析技术共检出21例异常核型(包括结构异常及数目异常),染色体异常检出率为10. 34%;array-CGH技术共检出43例异常核型(其中14例为α地中海贫血),染色体异常检出率为21. 18%,但另有3例异常核型array-CGH漏检为正常。不同B超异常项目数的孕妇的胎儿array-CGH染色体异常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01)。结论:array-CGH技术可作为产前超声异常胎儿遗传学检测的首选诊断方法,但联合传统染色体核型分析可进一步提高染色体异常检出率与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色体核型分析 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 B超异常 羊水
下载PDF
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用于智力低下和发育迟缓伴2q37微缺失患儿的分子诊断 被引量:2
8
作者 刘安 胡平 +6 位作者 马定远 周静 孟露露 孙云 惠伟戎 蒋涛 许争峰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59-262,共4页
目的寻找1例生长发育迟缓(development delay,DD)、智力低下(mental retardation,MR)患儿潜在的致病性基因组不平衡(genomic imbalance),分析其与表型的相关性;探讨高密度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array-based comparative genomichybr... 目的寻找1例生长发育迟缓(development delay,DD)、智力低下(mental retardation,MR)患儿潜在的致病性基因组不平衡(genomic imbalance),分析其与表型的相关性;探讨高密度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array-based comparative genomichybridization,array-CGH)在临床分子遗传学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用array-CGH技术对患儿进行全基因组高分辨率扫描分析,并用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技术(multiplex ligation-dependent probe amplification,MLPA)对新发现的基因组不平衡进行验证。结果该患儿外周血细胞G显带核型未见异常,array-CGH结果发现患儿2号染色体末端存在1个亚显微结构微缺失del(2q37.1-37.3,-9.3 Mb)。MLPA结果也验证了患儿该缺失区域的存在,患儿的基因组不平衡为新发的,但患儿父母该区域未见异常。文献查询与表型基因型分析证实了该缺失具有病理性意义。结论新发现的Del(2q37.1-37.3,-9.3Mb)是该患儿真正的致病原因;array-CGH技术在MR/DD患儿的分子遗传学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q末端缺失 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 智力低下 发育迟缓 基因组不平衡
下载PDF
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产前诊断8p23.1重复综合征胎儿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张艳亮 戴勇 +6 位作者 涂植光 李启运 王林纤 张丽 曾君 林秀华 刘士龙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7期1700-1701,共2页
目的了解一完全性心内膜垫缺陷(endocardial cushion defects,ECD)和右手轴前六指畸形患儿的基因组拷贝数变化(copy number variations,CNVs),探讨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array—based comparative genomic hybridization,array... 目的了解一完全性心内膜垫缺陷(endocardial cushion defects,ECD)和右手轴前六指畸形患儿的基因组拷贝数变化(copy number variations,CNVs),探讨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array—based comparative genomic hybridization,array—CGH)在分子细胞遗传诊断中运用的可行性和优越性。方法对胎儿及其父母进行常规G显带核型分析,运用array-CGH芯片对患儿进行全基因组高分辨率扫描和分析,实时定量PCR对array—CGH结果进行验证。结果常规G显带核型分析显示胎儿和父母的核型均正常。array—CGH结果显示8p23.1嗅觉受体/防卫素重复(ORDRs)之间存在大约1.43Mb的重复(位于10245882~11676699bp)。实时定量PCR证明array—CGH的结果是准确的。结论与传统的细胞遗传分析方法相比,array—CGH具有高分辨率、高特异性和高准确性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 8p23.1重复 拷贝数变化 产前诊断
下载PDF
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及其在肿瘤拷贝数变化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徐秋月 张艳亮 段勇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3年第18期2426-2428,共3页
肿瘤是一种严重威胁健康和生命的疾病,据统计约有50%的男性和30%的女性可能患病[1],并且超过半数的肿瘤患者分布在医疗条件欠缺的发展中国家[2]。肺癌的发生发展是一个多基因参与、多阶段发展的病理过程,而基因组DNA拷贝数变化(CNVs)... 肿瘤是一种严重威胁健康和生命的疾病,据统计约有50%的男性和30%的女性可能患病[1],并且超过半数的肿瘤患者分布在医疗条件欠缺的发展中国家[2]。肺癌的发生发展是一个多基因参与、多阶段发展的病理过程,而基因组DNA拷贝数变化(CNVs)是引起肿瘤基因异常的重要机制之一,识别特征性CNVs及所含基因对认识肿瘤的将起到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 肿瘤 拷贝数变化
下载PDF
Phelan-McDermid综合征临床及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芯片技术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红运 王曦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79-582,共4页
目的探讨Phelan-McDermid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及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芯片技术(array CGH,aCGH)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Phelan-McDermid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资料;采用常规G显带分析染色体核型,运用aCGH检测全染色体微小改变。结果患儿染色体... 目的探讨Phelan-McDermid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及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芯片技术(array CGH,aCGH)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Phelan-McDermid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资料;采用常规G显带分析染色体核型,运用aCGH检测全染色体微小改变。结果患儿染色体核型示正常女性核型,未发现染色体数目及结构异常;aCGH分析发现Chr22q13.2-qter缺失,并排除其他染色体微改变;确诊为Phelan-McDermid综合征。结论通过典型的临床表现和染色体微改变相关实验室检查可确诊Phelan-McDermid综合征;aCGH技术对于筛查该病并排除其他染色体微改变最有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elan-McDermid综合征 染色体 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芯片技术
下载PDF
利用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研究习惯性流产患者基因组微失衡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洁亮 何文茵 +3 位作者 魏君 陈欣洁 何文智 孙筱放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203-1207,共5页
目的:寻找不明原因习惯性流产夫妇基因组微失衡变化,包括拷贝数变异(copy number variations,CNVs)及杂合性缺失(loss of heterozygosity,LOH)。方法 :提取1对不明原因习惯性流产夫妇基因组DNA,利用高分辨率的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arra... 目的:寻找不明原因习惯性流产夫妇基因组微失衡变化,包括拷贝数变异(copy number variations,CNVs)及杂合性缺失(loss of heterozygosity,LOH)。方法 :提取1对不明原因习惯性流产夫妇基因组DNA,利用高分辨率的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array-based comparative genomic hybridization,aCGH)进行检测。结果:在本研究中的习惯性流产夫妇基因组上,未发现可能致病的LOH;而在习惯性流产女方基因组上,我们发现其12号染色体13.31区域有一个392kb大小的4拷贝的CNV,涉及的基因有CLEC4A,POU5F1P3,ZNF705A,FAM66C,FAM90A1,FAM86FP,LOC389634,CLEC6A,CLEC4D,其中CLEC4A,CLEC6A,CLEC4D等在人胎盘滋养层细胞中可检测到表达,主要分布在滋养层细胞表面,早孕期的绒毛及足月胎盘中也可检测到,足月胎盘中表达减少,考虑与炎症及免疫反应,细胞黏附,细胞间信号转导,糖蛋白转运有关。另外,其在胎盘滋养层细胞上的受体可能与HCV,HIV胎盘宫内感染有关。结论:研究表明,基因组的CNVs可能是不明原因习惯性流产的一个原因,高分辨率的aCGH芯片检测技术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惯性流产 拷贝数变异 杂合性缺失 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
下载PDF
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在出生缺陷新生儿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林蔷 杨秀芳 郑铠军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19年第6期662-666,共5页
目的:探讨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在出生缺陷新生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不明原因的出生缺陷新生儿2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评估出生缺陷发生的遗传病因。结果:20例患儿经常规染色体检测存在2例(10%)染色体拷... 目的:探讨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在出生缺陷新生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不明原因的出生缺陷新生儿2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评估出生缺陷发生的遗传病因。结果:20例患儿经常规染色体检测存在2例(10%)染色体拷贝数变异,但无法明确病因。另经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检测后,有5例患儿(25%)存在染色体拷贝数变异,4例患儿明确病因,与常规染色体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1号患儿在chr22q13.31q13.33区域发生3.8 Mb片段缺失,为Phelan-McDermid综合征;2号患儿在chr15q11.2q13.1区域发生约6.2 Mb片段缺失,与Prader-Willi综合征相关;3号患儿在chr11q24.2q25区域发生10.3 Mb片段缺失,为Jacobsen综合征;4号患儿在chr5q32处存在约311 Kb缺失片段,该片段缺失可致Treacher Collins综合征;5号患儿多条染色体发生了大片段纯合子(>3Mb)现象,片段长度总和大约为171.0 Mb,占常染色体基因组片段总长度的6.0%,无明确临床意义。其余患儿染色体拷贝数为正常多态性改变。结论:在常规染色体检测无法确诊的情况下,采用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进行全基因组的快速扫描可明确部分患儿病因,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 出生缺陷 染色体拷贝数 诊断
下载PDF
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用于植入前胚胎非整倍体筛查的初步观察 被引量:2
14
作者 吕永焕 宋学茹 +3 位作者 鲁琳琳 赵晓徽 吕睿 白晓红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13年第9期618-623,共6页
目的:探讨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aCGH)技术在植入前胚胎非整倍体筛查中的应用.方法:选取就诊于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生殖中心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患者冻存的正常8细胞胚胎4枚,患者夫妇均自愿捐献冻存胚胎用于科研并签订知情同意书.分... 目的:探讨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aCGH)技术在植入前胚胎非整倍体筛查中的应用.方法:选取就诊于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生殖中心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患者冻存的正常8细胞胚胎4枚,患者夫妇均自愿捐献冻存胚胎用于科研并签订知情同意书.分别从4枚冻融胚胎中获取卵裂球进行多重置换扩增,扩增产物经过酶切、荧光标记、纯化、定量后与处理后的正常女性单个淋巴细胞扩增产物共同杂交(采用aCGH芯片),利用Agilent扫描仪扫描芯片、获取图像并通过软件读取和分析数据,将重复/缺失区域在染色体上定位.结果:胚胎1的1~4号样本中1号样本的aCGH结果为47,XX,del(5)(p15.33-p12),del(9)(q13-q34.13),+21;2~4号样本均为46,XX.胚胎2的5、6号样本结果均为47,XX,+19.胚胎3的7、8号样本结果均为46,XX.胚胎4的9、10号样本结果均为46,XY.结论:aCGH能够用于检测植入前胚胎单个卵裂球细胞全基因组的非整倍体筛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入前遗传学筛查 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 非整倍体 多重置换扩增
下载PDF
应用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检测乳腺癌患者共有拷贝数变异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周慧 何丹 +1 位作者 杨学习 李粉霞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6年第2期82-87,共6页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基因组中共有的拷贝数变异与乳腺癌发生发展的关系,为乳腺癌的预防、治疗和预后提供基本依据。方法使用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检测样本基因组DNA的拷贝数变异。将得到的拷贝数变异在人类基因组变异数据库和孟德尔...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基因组中共有的拷贝数变异与乳腺癌发生发展的关系,为乳腺癌的预防、治疗和预后提供基本依据。方法使用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检测样本基因组DNA的拷贝数变异。将得到的拷贝数变异在人类基因组变异数据库和孟德尔遗传数据库进行变异分析,寻找样本共有的拷贝数变异并分析其与乳腺癌的关系。结果发现1q21、8p11、8p12、8q11、14q32、14q32.33(其中包含2个片段),20q13和22q11共9个共有拷贝数变异,其中4个拷贝数变异通过人类基因组变异数据库证实为正常多态性拷贝数变异。有5个拷贝数变异在人类基因组变异数据库中不存在相似片段并且在孟德尔遗传数据库中有致病基因,包括4个扩增片段和1个缺失片段。结论1q21.1q42.2、8q21.12q23.3和20q13.2q13.31 3个片段的扩增及8p12p11.23的缺失与乳腺癌的发生和发展有一定联系,但8q11.22q11.23的扩增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的相关性尚有待于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拷贝数变异 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
下载PDF
应用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诊断7p15.3p22.1微缺失1例 被引量:1
16
作者 彭薇 杨晓 +2 位作者 刘欣 吴虹林 王艳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757-759,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array-CGH)技术诊断7p15.3p22.1微缺失,并分析其临床表现和7p15.3p22.1缺失的相关性。方法对1例常规染色体核型分析未见异常的新生儿采用array-CGH技术进行全基因组拷贝数变化(CNVs)分析。结果发现患... 目的探讨应用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array-CGH)技术诊断7p15.3p22.1微缺失,并分析其临床表现和7p15.3p22.1缺失的相关性。方法对1例常规染色体核型分析未见异常的新生儿采用array-CGH技术进行全基因组拷贝数变化(CNVs)分析。结果发现患儿7p15.3p22.1片段缺失,位于chr7:6777262-23981753,经与数据库比对为致病性缺失片段。结论 array-CGH可作为常规G显带核型分析的有益补充,应用于临床细胞遗传诊断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 7p15 3p22 1 基因组拷贝数变化 核型分析 细胞遗传学
下载PDF
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在检测智力发育迟缓和先天性多发畸形患儿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7
作者 傅文婷 卢建 +6 位作者 尹爱华 郑来萍 张忆聪 许玲 王游声 钟银环 刘畅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3年第19期3071-3075,共5页
基因组拷贝数目变异(copy number variations,CNVs)是一种大小介于lkb~3Mb的DNA片段的变异,在人类基因组中广泛分布.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基因组拷贝数目变异与染色体微缺失和微重复综合征密切相关,而染色体微缺失、微重复综合征是导致... 基因组拷贝数目变异(copy number variations,CNVs)是一种大小介于lkb~3Mb的DNA片段的变异,在人类基因组中广泛分布.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基因组拷贝数目变异与染色体微缺失和微重复综合征密切相关,而染色体微缺失、微重复综合征是导致智力障碍和多发畸形的重要因素,在围产儿和新生儿中发病率较高.虽然传统的细胞核型分析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染色体异常的诊断,但其具有分辨率低、细胞培养的周期长等的局限性.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array comparative genomic hybridization,aCGH)技术是在CGH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的染色体病诊断技术,分辨率能够达到0.05 Mb,可以检测到一些核型分析检测不到的染色体的微小缺失或重复,是研究整个基因组缺失或重复的非常有应用前途的分子细胞遗传学技术.本综述主要阐述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在研究智力发育异常和多发性畸形患儿中的应用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 基因拷贝数变异 微缺失 微重复
下载PDF
针对染色体易位携带者的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植入前遗传学诊断技术的建立与应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江美燕 偶健 李红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13-118,130,共7页
目的:应用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array-CGH)对染色体平衡易位携带者进行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对染色体易位携带者D3胚胎进行检测,对结果为异常且发育到囊胚的15枚胚胎应用arra... 目的:应用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array-CGH)对染色体平衡易位携带者进行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对染色体易位携带者D3胚胎进行检测,对结果为异常且发育到囊胚的15枚胚胎应用array-CGH再次检测,建立array-CGH技术平台,再将array-CGH技术应用于染色体平衡易位携带者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结果:对经过FISH检测为异常且发育到囊胚的15枚胚胎进行全基因组扩增(WGA)后采用array-CGH技术进行检测,发现array-CGH技术不仅能够检测到FISH结果对应的数目异常和结构异常,还可以发现除FISH诊断的染色体异常外其他染色体异常。其对于相互易位病例不平衡易位断裂点检测的结果与对易位携带者的核型分析结果一致。应用array-CGH技术对5对染色体易位携带者夫妇的31枚胚胎进行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30枚获得检测结果 ,1对夫妇移植1枚整倍体胚胎后获得妊娠,羊水染色体分析提示胎儿染色体核型正常。结论:通过全基因组扩增以及array-CGH技术,对染色体平衡易位携带者胚胎进行植入前遗传学诊断,能够全面评估胚胎染色体的情况,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色体易位 植入前遗传学诊断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 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
下载PDF
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检测染色体异常 被引量:1
19
作者 赵晓曦 其木格 《国际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杂志》 CAS 2009年第4期230-232,共3页
近年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microarray comparative genomic hybridization,microarray-CGH)技术被应用到临床细胞遗传学领域。该技术是选择DNA特殊片段作为靶,固化在载体上,形成密集、有序的分子微阵列。然后,从测试标本中提取DNA,将... 近年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microarray comparative genomic hybridization,microarray-CGH)技术被应用到临床细胞遗传学领域。该技术是选择DNA特殊片段作为靶,固化在载体上,形成密集、有序的分子微阵列。然后,从测试标本中提取DNA,将测试DNA和参考DNA用不同的荧光色素标记,杂交到微阵列上,通过检测这两种荧光色素的比率,了解待测标本基因拷贝数的变化。其能够检测染色体亚微结构异常。微阵列技术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工具,用于产前、产后和植入前诊断染色体亚微结构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核型 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 染色体亚微结构异常
下载PDF
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检测复杂染色体重排胎儿隐藏的基因组拷贝数变化
20
作者 张艳亮 戴勇 +6 位作者 涂植光 李启运 张丽 王林纤 曾君 林秀华 欧阳志斌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2期2639-2642,共4页
目的:检测复杂染色体重排断裂点区域是否隐藏有亚显微拷贝数变化,确定重排的复杂性,探讨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在分子细胞遗传诊断中运用的可行性和优越性.方法:应用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芯片对一被传统G显带和多色荧光原位杂交诊断为平... 目的:检测复杂染色体重排断裂点区域是否隐藏有亚显微拷贝数变化,确定重排的复杂性,探讨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在分子细胞遗传诊断中运用的可行性和优越性.方法:应用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芯片对一被传统G显带和多色荧光原位杂交诊断为平衡复杂染色体重排(46,XX.t(4;5;15)(4pter→4q23::15q23→15qter;4qter→4q23::5p15→5qter;15pter→15q23::)dn)的胎儿进行全基因组高分辨率扫描和分析.结果: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显示胎儿存在3个亚显微拷贝数变化:dup(5)(q13.2)(69274233-70622915,~1.35Mb),del(15)(q11.2)(18657188-20080135,~1.42Mb)和del(18)(p11.31-p11.23)(7069849-7567290,~0.49Mb),均定位于重排断裂点(4q23,5p15和15p23)以外的区域,与断裂点不相关.结论:被传统细胞遗传分析技术诊断为平衡染色体重排的病例会隐藏有亚显微拷贝数变化,且这些拷贝数变化并非一定定位于重排断裂点区域;对于检测和定位亚显微拷贝数变化,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是一个非常强大和有效的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 复杂染色体重排 拷贝数变化 细胞遗传诊断 基因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