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81篇文章
< 1 2 9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刺激率ABR与儿童良性阵发性眩晕的相关性 被引量:7
1
作者 张莉 刘冰 +4 位作者 刘海红 郑军 陈敏 姜苏敏 张杰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16-418,共3页
目的探讨高刺激率听性脑干诱发电位(ABR)在诊断儿童良性阵发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Vertigo of children,BPV)的临床价值。方法根据BPV诊断标准,选取BPV的儿童60例和非BPV对照组20例。BPV组根据眩晕病程进展分为2周内眩晕发作组和无... 目的探讨高刺激率听性脑干诱发电位(ABR)在诊断儿童良性阵发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Vertigo of children,BPV)的临床价值。方法根据BPV诊断标准,选取BPV的儿童60例和非BPV对照组20例。BPV组根据眩晕病程进展分为2周内眩晕发作组和无眩晕发作组。所有入组病例行听力学检查,对纯音测听听阈阈值、声导抗、高刺激率ABR进行比较,分析BPV及对照组之间听力学特征差异。结果(1)BPV组60例患儿及对照组20例儿童纯音测听、声导抗检查结果全部正常,听力无显著性差异。(2)BPV组中高刺激率ABR异常率为41.7%(25/60),正常对照组高刺激率ABR异常率为0%(0/20),两者有统计学差异,P<0.01。BPV组中:2周内眩晕发作组和无眩晕发作组,分别进行高刺激率ABR检查:2周内眩晕发作组高刺激率ABR异常率为63.6%(21/33),而2周内无眩晕发作者高刺激率ABR异常率为14.8%(4/27),两者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高刺激率ABR与儿童BPV、尤其是发作期的BPV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阵发性眩晕 高刺激率听脑干反应 儿童
下载PDF
儿童良性阵发性眩晕50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杨一晖 张建丽 +2 位作者 张新钢 杨锡儿 丁璐 《浙江创伤外科》 2015年第3期512-513,共2页
目的讨论儿童良性阵发性眩晕与听性脑干反应(ABR)测听之间的关系,了解儿童良性眩晕的发生部位以及愈后情况,并指导临床治疗。方法将50例临床诊断为儿童良性阵发性眩晕患儿进行听性脑干反应测听,并予分析结果。结果所有纳入病例均进行双... 目的讨论儿童良性阵发性眩晕与听性脑干反应(ABR)测听之间的关系,了解儿童良性眩晕的发生部位以及愈后情况,并指导临床治疗。方法将50例临床诊断为儿童良性阵发性眩晕患儿进行听性脑干反应测听,并予分析结果。结果所有纳入病例均进行双侧耳听力学检查,电测听未见异常,耳声发射通过,声导抗为A型曲线。其中12耳患儿听性脑干反应其中Ⅰ、Ⅲ、Ⅴ波潜伏期延长,且波间期也延长,反应阈正常,均为单侧(其余38例患儿其双耳潜伏期及波间期、反应阈均在正常范围内)。12耳经过临床对症治疗后,其波间期及潜伏期均恢复到正常范围,有统计学意义。听性脑干反应异常患儿经治疗后波形又恢复正常。结论 ABR是检测儿童眩晕的一种手段,对儿童良性阵发性眩晕有一定的辅助诊断价值,并可能有助于对其发生部位有进一步的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良阵发性眩晕 脑干反应测听 听力学
下载PDF
良性位置性阵发性眩晕的诊断及手法治疗 被引量:3
3
作者 王延生 陈剑秋 +2 位作者 安丰伟 王保东 贡振扬 《实用医药杂志》 2011年第11期979-980,共2页
良性位置性阵发性眩晕(BPPV)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其发病率约占眩晕患者的20%,在老年眩晕患者中其发病率可达50%,其手法复位治疗在临床上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1,2]。临床上有些诊断明确但同时伴有严重眩晕的患者常常导致临床医师... 良性位置性阵发性眩晕(BPPV)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其发病率约占眩晕患者的20%,在老年眩晕患者中其发病率可达50%,其手法复位治疗在临床上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1,2]。临床上有些诊断明确但同时伴有严重眩晕的患者常常导致临床医师的困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位置阵发性眩晕 手法复位 眩晕 眼震
下载PDF
磁共振对阵发性眩晕症中血管与神经关系的研究
4
作者 苏宁 马利军 +4 位作者 周茂荣 何鑫 张锦凤 彭志佼 张子燕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第21期42-42,共1页
目的分析磁共振对阵发性眩晕症中血管与神经关系和临床诊断效果。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阵发性眩晕症患者40例,对所有患者均实施常规方法的诊断以及磁共振诊断,比较两种诊断方法的效果。结果两种方法均有一定效果,但磁共振诊断后的血管神... 目的分析磁共振对阵发性眩晕症中血管与神经关系和临床诊断效果。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阵发性眩晕症患者40例,对所有患者均实施常规方法的诊断以及磁共振诊断,比较两种诊断方法的效果。结果两种方法均有一定效果,但磁共振诊断后的血管神经关系准确率明显高于常规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阵发性眩晕症患者实施诊断时,通过使用磁共振诊断的方法能够对血管与神经关系取得更好的诊断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 阵发性眩晕 血管与神经关系 研究
下载PDF
复发性良性阵发性眩晕的自我治疗
5
作者 黄晓琳 朴政文(译) 《中国康复》 2023年第6期379-379,共1页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被认为是由于耳石移位进入半规管所致。治疗成功后,BPPV的年复发率为15%~18%。这项研究旨在确定自我施用耳石复位法(CRM)的治疗效果。研究对象为诊断为BPPV的成人患者,所有患者均曾成功接受CRM治疗。这些参...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被认为是由于耳石移位进入半规管所致。治疗成功后,BPPV的年复发率为15%~18%。这项研究旨在确定自我施用耳石复位法(CRM)的治疗效果。研究对象为诊断为BPPV的成人患者,所有患者均曾成功接受CRM治疗。这些参与者被随机分配到对照组或治疗组。当治疗组患者经历BPPV发作时,告知他们可访问Sto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人患者 年复发率 自我治疗 耳石复位法 阵发性眩晕 治疗组 BPPV 随机分配
下载PDF
儿童良性阵发性眩晕32例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陈元星 孙悍军 +7 位作者 张清华 屈媛怡 李健 周玲玲 杨萌 路华玉 赵龙珠 孙勍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CSCD 2021年第5期285-288,共4页
目的分析儿童良性阵发性眩晕的临床特点,提高对该类疾病的认识,避免误诊漏诊。方法对32例良性阵发性眩晕患儿的发病年龄、眩晕特点、听力及前庭功能检查、偏头痛病史、运动病病史、相关家族史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2例患儿中男性19例... 目的分析儿童良性阵发性眩晕的临床特点,提高对该类疾病的认识,避免误诊漏诊。方法对32例良性阵发性眩晕患儿的发病年龄、眩晕特点、听力及前庭功能检查、偏头痛病史、运动病病史、相关家族史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2例患儿中男性19例,女性13例;年龄518岁,平均11.97岁。发病年龄217岁,平均9.09岁,男性比女性平均早发病2.69年。发作频率每年1次至每天数十次,持续时间最短<1 min,最长>72 h,伴畏光和(或)畏声8例,冷热试验异常4例,速度阶梯试验异常6例,c-VEMP异常2例。结论良性阵发性眩晕男性患儿偏多,眩晕发作比较孤立,常不伴耳鸣、耳闷、听力减退等耳部症状,多数为短暂眩晕发作,合并运动病病史、相关家族史比例较高,前庭功能异常并不能排除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眩晕 儿童 治疗结果 阵发性眩晕
下载PDF
用自拟的涤痰止晕方治疗良性阵发性眩晕对患者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的影响
7
作者 王久敏 《当代医药论丛》 2019年第19期180-181,共2页
目的 :探讨使用自拟的涤痰止晕方治疗良性阵发性眩晕对患者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2017年7月至2018年7月期间丰润区中医医院收治的79例良性阵发性眩晕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39例)。为两组患者均... 目的 :探讨使用自拟的涤痰止晕方治疗良性阵发性眩晕对患者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2017年7月至2018年7月期间丰润区中医医院收治的79例良性阵发性眩晕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39例)。为两组患者均使用改良的Epley复位法进行治疗。在此基础上,为观察组患者使用自拟的涤痰止晕方进行治疗。然后观察两组患者血清25-羟基维生素D的水平。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25-羟基维生素D的水平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 :使用自拟的涤痰止晕方治疗良性阵发性眩晕可提高患者血清25-羟基维生素D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拟的涤痰止晕方 阵发性眩晕 血清25-羟基维生素D
下载PDF
不同方法治疗在良性阵发性眩晕的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张国庆 唐月英 +3 位作者 陈宇 曾屹生 许亚桦 王丽云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704-706,共3页
目的探讨眩晕障碍量表(dizziness handicap inventory,DHI)对水平背地性眼震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apo-geotropic nystagmus horizontal semicircular canal 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apogeotropic HSC-BPPV)患者健康相关... 目的探讨眩晕障碍量表(dizziness handicap inventory,DHI)对水平背地性眼震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apo-geotropic nystagmus horizontal semicircular canal 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apogeotropic HSC-BPPV)患者健康相关生活质量(quality of life,QOL)的评估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至2015年5月期间确诊为apogeotropicHSC-BPPV的40例患者,采用汉化的英文版眩晕障碍量表,在治疗前和治疗后1个月进行QOL的调查和评估,比较采用不同耳石重置法的两组患者功能、情感、躯体三个方面的得分和总分。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的DHI各项分值和总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间比较,在治疗前和治疗后的DHI各项分值和总分均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法耳石复位全部成功。结论水平背地性眼震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改良Nuti法和Gufoni法均能改善患者的QOL,汉化的英文版DHI在BPPV患者QOL评估中起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阵发位置眩晕 管石复位法 生活质量 眩晕障碍量表
下载PDF
2118例良性阵发性眩晕患者手法复位疗效观察 被引量:6
9
作者 尹时华 韦顺莲 +1 位作者 舒竞铖 刘渊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707-711,703,共6页
目的收集在2008年1月~2013年12月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确诊并治疗的2118例BPPV患者的资料进行疗效分析。方法对2118例BPPV患者分别应用改良三步快速手法复位法、Epley复位法和Barbecue复位法进行复位治疗,于诊治... 目的收集在2008年1月~2013年12月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确诊并治疗的2118例BPPV患者的资料进行疗效分析。方法对2118例BPPV患者分别应用改良三步快速手法复位法、Epley复位法和Barbecue复位法进行复位治疗,于诊治后随访6个月。结果 12118名患者中男971例(45.85%),女1147例(54.15%);年龄8~87岁,发病平均年龄(49.36±11.73)岁,后半规管BBPV 2005例(94.66%)、水平半规管BBPV 88例(4.16%)、上半规管BBPV 14例(0.66%)、混合半规管BBPV 11例(0.52%)。2有1366例后半规管BPPV行传统Epley法治疗,639例行改良三步快速手法复位法治疗,两组首次有效率分别为90.6%、89.8%,远期(半年)有效率93.8%、95.8%,两组远期效率无统计学差异(χ~2=3.293,P〉0.05);水平半规管Barbecue和Gufoni治疗,首次有效率92.7%,远期(半年)有效率98.6%;上半规管Epley治疗,首次有效率78.6%,远期(半年)有效率85.7%;混合型半规管联合复位治疗,首次有效率78.6%,远期(半年)有效率85.7%;3传统Epley手法复位组复发率为19.39%,改良三步快速手法复位组复发率为18.3%,两组复发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χ~2=1.865,P〉0.005)。4复发患者回院治疗率,传统Epley手法复位组为100%,改良三步快速手法复位组为18.3%,两组比较统计学差异显著(χ~2=1.865,P〉0.005)。5复发患者复发1~2次的所占比例传统Epley手法复位组及三步快速手法复位组分别为43.4%、71.2%,复发次数≥3次的比例两组分别为56.6%、27.9%。两组复发次数≥3次的比例进行比较,有统计学差异(χ~2=32.34,P〈0.01)。结论 BPPV患者采用手法复位治疗疗效肯定,见效快,方法简单,远期疗效好,手法复位是BPPV患者的最佳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阵发位置眩晕 手法复位法 疗效
下载PDF
药物辅助Epley手法复位治疗在良性阵发性眩晕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卡莉 卢文 胡志瑛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2年第20期185-188,共4页
目的探讨药物辅助Epley手法复位治疗在良性阵发性眩晕(BPPV)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0月至2021年10月广州市番禺区中心医院耳鼻喉科收治的62例良性阵发性眩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抽样法分为研究组(n=31)和对照组(n=31)... 目的探讨药物辅助Epley手法复位治疗在良性阵发性眩晕(BPPV)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0月至2021年10月广州市番禺区中心医院耳鼻喉科收治的62例良性阵发性眩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抽样法分为研究组(n=31)和对照组(n=31)。两组患者均给予药物辅助Epley手法复位治疗,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研究组实行整体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及加利福尼亚眩晕问卷(UCLA)评分、复位总有效率、生活质量评价量表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复位1、4周后UCLA、HAD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复位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各项生活质量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PPV患者在实行药物辅助Epley手法复位治疗时联合整体护理,能够提升患者复位总有效率,改善眩晕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阵发性眩晕 药物疗法 EPLEY法 手法复位
下载PDF
老年良性阵发性眩晕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邢渭强 《现代实用医学》 2018年第6期805-807,共3页
目的探讨老年良性阵发性眩晕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31例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老年良性阵发性眩晕的影响因素。结果发生良性阵发性眩晕102例(44.16%)。单因素分析显示,老年良性阵发性眩晕的发生与劳累、高血压病、高脂血症、糖尿... 目的探讨老年良性阵发性眩晕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31例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老年良性阵发性眩晕的影响因素。结果发生良性阵发性眩晕102例(44.16%)。单因素分析显示,老年良性阵发性眩晕的发生与劳累、高血压病、高脂血症、糖尿病、冠心病、颈动脉不稳定斑块有关(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高血压病、高脂血症、颈动脉不稳定斑块是老年良性阵发性眩晕发生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老年良性阵发性眩晕的发生与多种因素作用有关,尤其加强对高血压病、高脂血症及颈动脉不稳定斑块患者人群的监测和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阵发性眩晕 危险因素
下载PDF
阵发性眩晕怎么办?
12
作者 杨世杰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5年第3期26-28,共3页
当你感到天旋地转时,可能是发生眩晕,但也有简单的补救措施。 眩晕事件是驱使你看医生的最常见原因之一,双脚不能着地的感觉令人害怕。
关键词 阵发性眩晕 保健知识 健康 诊断方法
下载PDF
针刺联合加味半夏白术汤改善良性阵发性眩晕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19
13
作者 吴淑君 王宝爱 符文雄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634-637,共4页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加味半夏白术天麻汤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患者单胺类神经递质水平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收集2017年6月至2019年3月我院眩晕疾病科门诊及住院部收治的BPPV患者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加味半夏白术天麻汤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患者单胺类神经递质水平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收集2017年6月至2019年3月我院眩晕疾病科门诊及住院部收治的BPPV患者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以加味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观察组以针刺联合加味半夏白术天麻汤,疗程2周。评价2组患者治疗前后眩晕障碍量表(dizziness handicap inventory,DHI)、视觉模拟评分(visuo-analogic scale,VAS)、眩晕病临床证候积分表,并比较2组疗效;检测患者血清5-羟色胺(5-Hydroxytryptophan,5-HT)、多巴胺(dopamine,DA)、去甲肾上腺素(noradrenalin,NE)及其代谢物高香草酸(high vanilic acid,HVA)、3-甲氧基-4-羟基苯乙醇(3-methoxyl-4-hydroxyphenylethanol,MHPG)、5-羟吲哚醋酸(5-hydroxyindole acetic acid,5-HIAA)和3,4-双羟苯乙酸(3,4-dihydroxyphenylacetic acid,DOPAC)。结果:观察组DHI躯体评分(physical score,P)、功能评分(functional score,F)、情绪评分(emotional score,E)、总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VAS显示观察组主观头晕分值和头晕程度方面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眩晕临床证候积分显示观察组患者中医临床证候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2%,显著优于对照组73.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血清NE、DA、5-HT水平显著升高,血清代谢物MHPG、DOPAC、5-HIAA水平显著升高,HVA水平显著降低。结论:针刺联合加味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临床效果良好,能显著改善患者头晕症状,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BPPV患者单胺类神经递质水平来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加味半夏白术天麻汤 单胺类神经递质 阵发位置眩晕
下载PDF
安神解晕汤联合复位治疗良性阵发性眩晕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
14
作者 田瑞雪 马慧伦 刘慧 《中国中医急症》 2022年第4期694-696,共3页
目的观察安神解晕汤联合复位治疗良性阵发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经临床明确诊断为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患者90例,参照其治疗方案进行均分组,对照组给予Gufoni法复位治疗,观察组给予安神解晕汤联合Gufoni法复位治疗。... 目的观察安神解晕汤联合复位治疗良性阵发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经临床明确诊断为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患者90例,参照其治疗方案进行均分组,对照组给予Gufoni法复位治疗,观察组给予安神解晕汤联合Gufoni法复位治疗。统计两组总有效率及治疗后3个月、6个月的复发率,记录两组血液流变学及中医证候积分的变化,并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和眩晕障碍量表(DHI)分别评价两组平衡功能和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1.11%,高于对照组的73.56%(P<0.05)。治疗后两组全血黏度(高切、低切)、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Fib)、红细胞聚集指数(RAI)等血液流变学指标均大幅下降(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上述指标较对照组更低(P<0.05)。治疗后两组BBS评分大幅提升(P<0.05),中医证候积分、DHI评分大幅下降(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BBS评分较对照组更高,中医证候积分、DHI评分较对照组更低(P<0.05)。观察组总复发率为11.11%;低于对照组的31.11%(P<0.05)。结论安神解晕汤联合Gufoni法复位治疗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可有效减轻患者症状,改善血液流变学和平衡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减少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半规管良阵发位置眩晕 平衡功能 血液流变学 安神解晕汤 Gufoni法复位
下载PDF
良性阵发性眩晕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郝涛 雷静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9年第1期103-104,共2页
目的分析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医院120例BPPV初发患者为研究对象,选取同期来医院体检的非BPPV者120例,将其分为BPPV组和非BPPV组。对两组一般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将具有差异的数据进行多因素分析,明确BPPV的... 目的分析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医院120例BPPV初发患者为研究对象,选取同期来医院体检的非BPPV者120例,将其分为BPPV组和非BPPV组。对两组一般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将具有差异的数据进行多因素分析,明确BPPV的危险因素,并分析其与脑血管病易患因素的相关性。结果 BPPV组女性、≥60岁、合并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有颈动脉斑块患者显著多于非BPPV组(P<0.05)。性别、年龄、糖尿病、高血压、颈动脉斑块均为BPPV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性别、年龄、糖尿病、高血压、颈动脉斑块是BPPV和脑血管的危险因素,在临床工作中对上述因素进行评估利于BPPV与脑血管病的诊断与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阵发位置眩晕 脑血管疾病病 颈动脉斑块
下载PDF
118例老年良性阵发性眩晕患者的亚型分布及复位效果分析
16
作者 平曼 杜宗攀 +1 位作者 庞海英 谢秀娟 《老年医学研究》 2021年第4期14-17,共4页
目的分析118例老年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患者的BPPV亚型分布,并比较对不同BPPV亚型老年患者的复位次数,为治疗老年BPPV提供临床依据。方法收集2018年4月~2020年12月在我院确诊为BPPV的老年患者118例,回顾性分析BPPV的亚型及复位... 目的分析118例老年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患者的BPPV亚型分布,并比较对不同BPPV亚型老年患者的复位次数,为治疗老年BPPV提供临床依据。方法收集2018年4月~2020年12月在我院确诊为BPPV的老年患者118例,回顾性分析BPPV的亚型及复位次数。结果118例老年BPPV患者中,诊断为后半规管BPPV(PSC-BPPV)86例(72.9%)、水平半规管BPPV(HSC-BPPV)管石症12例(10.2%)、HSC-BPPV嵴顶结石症(简称顶石症)19例(16.1%)、前半规管BPPV(ASC-BPPV)1例(0.8%)。一次复位治疗后,65%(56/86)的PSC-BPPV患者和58.3%(7/12)的HSC-BPPV管石症患者治愈,而仅21%(4/19)的HSC-BPPV顶石症患者治愈。一次复位后HSCBPPV顶石症治愈的比例小于PSC-BPPV或HSC-BPPV管石症患者(P<0.05)。结论PSC-BPPV是老年BPPV最常见的亚型,HSC-BPPV是仅次于PSC-BPPV的亚型。对PSC-BPPV和HSC-BPPV管石症的一次复位治疗效果显著,HSC顶石症次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阵发位置眩晕 亚型 头晕 半规管 手法复位 老年
下载PDF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采用机器复位联合药物治疗的效果分析
17
作者 袁东升 董晓斌 朱彩华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5年第3期72-75,共4页
目的 探讨分析机器复位联合药物治疗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患者的临床价值,为提升该疾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3年2月至2024年2月盐城市大丰人民医院收治的224例BPPV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分为... 目的 探讨分析机器复位联合药物治疗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患者的临床价值,为提升该疾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3年2月至2024年2月盐城市大丰人民医院收治的224例BPPV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分为单一组(112例,单纯机器复位治疗)和联合组(112例,机器复位治疗+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治疗)。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2周并随访3个月。观察对比治疗前后前庭症状指数(VSI)、Berg平衡评估量表(BBS)、眩晕残障程度评定量表(DHI)评分、眩晕发生频率、眩晕维持时间,治疗后的临床疗效,以及随访期间的复发情况。结果 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患者VSI、DHI评分均下降,BBS评分均上升,且联合组的变化幅度均大于单一组;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患者眩晕发生频率均下降,眩晕维持时间均缩短,且联合组的变化幅度均大于单一组;治疗后联合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单一组;随访期间,联合组患者复发率低于单一组(均P<0.05)。结论 机器复位联合药物治疗BPPV患者可改善患者前庭功能和平衡能力,减轻患者眩晕症状,减少眩晕频率,缩短眩晕时间,提高临床疗效,并减少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阵发位置眩晕 机器复位 甲磺酸倍他司汀 前庭功能 平衡能力
下载PDF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维生素D状态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任媛媛 李金兰 +2 位作者 王彦君 刘茉 夏菲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1期60-64,共5页
目的 了解北京地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患者维生素D水平状况,探讨性别、年龄、季节对维生素D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2018年10月—2021年9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的208例BPPV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 目的 了解北京地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患者维生素D水平状况,探讨性别、年龄、季节对维生素D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2018年10月—2021年9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的208例BPPV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所有BPPV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为15.31(10.68, 21.03)ng/mL。比较不同性别、年龄和各个季节血清25(OH)D水平,男性高于女性,61~70岁年龄组高于其他年龄组;夏季血清25(OH)D水平最高,夏秋季明显高于冬春季。所有纳入研究的BPPV患者维生素D缺乏146例(70.19%);维生素D不足41例(19.71%);维生素D充足21例(10.10%)。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年龄和季节均能影响维生素D水平。结论 北京地区BPPV患者维生素D缺乏较为普遍,性别、年龄和季节对维生素D水平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阵发位置眩晕 维生素D 年龄 季节
下载PDF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七年大数据回顾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刘兴健 杜一 +3 位作者 王郁 任丽丽 郭维维 吴子明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3-26,共4页
目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是最常见的外周性前庭疾病,但目前我国尚缺乏对BPPV大样本数据的回顾性分析,本研究旨在为BPPV患者家庭疾病预警和防范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选取2014年6月—2021年6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眩晕... 目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是最常见的外周性前庭疾病,但目前我国尚缺乏对BPPV大样本数据的回顾性分析,本研究旨在为BPPV患者家庭疾病预警和防范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选取2014年6月—2021年6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眩晕诊疗中心数据库中眩晕患者45807例的临床资料,其中符合BPPV诊断患者5883例,根据其类型分类,统计患者年龄、性别、就诊时间、首诊BPPV类型、复诊BPPV类型等信息。使用Python 3.7进行数据可视化。结果BPPV患者中,女性3909例,男性1974例,50~59岁人群BPPV患者最多,且各BPPV类型中,女性患者比例均高于男性患者。所有眩晕患者位置性试验(+)阳性率为12.8%。不同类型BPPV比例中后管BPPV比例为64.5%,水平管BPPV比例为30.9%。有1092例BPPV复诊记录,首次诊断BPPV至复诊阴性有411例,234例患者BPPV类型在2~6次的就诊过程中有改变,BPPV类型转换比较常见的是左右耳PC-BPPV之间变化(71例)。结论本研究大数据显示,BPPV患者主要分布在50岁左右人群,女性患者约为男性的2倍。LC-BPPV患者比例远高于前期研究数据,约占所有BPPV患者的30.9%。在长期随访中,除大部分患者的BPPV类型没有发生变化外,主要的耳石变化存在后管侧别之间、后管与水平管之间进行转换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阵发位置眩晕 水平半规管 数据分析 随访 干预
下载PDF
儿童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临床分析
20
作者 李玲 户红艳 +4 位作者 王乐 赵堃 李红敏 朱晓丹 叶放蕾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22,共4页
目的探讨儿童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的临床特征,并观察其复位效果。方法将就诊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科门诊2018年1月—2022年6月确诊为BPPV且年龄<18岁的17例患儿为儿童组,同期就诊... 目的探讨儿童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的临床特征,并观察其复位效果。方法将就诊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科门诊2018年1月—2022年6月确诊为BPPV且年龄<18岁的17例患儿为儿童组,同期就诊确诊为BPPV行复位治疗的成年患者5275例为成人组,比较两组临床发病特点,分析其发病率、复位治疗效果等临床特征。结果儿童患者BPPV发病率为3.4%低于成人患者发病率3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儿童组继发性BPPV比例为70.6%,高于成人组的3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儿童组BPPV治愈率为94.1%,成人组的治愈率为92.0%,两组治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02,P=0.750)。结论儿童BPPV发病率虽低于成年人,但并不少见,且复位治疗效果与成人无差异,一旦确诊建议尽可能行复位治疗。儿童BPPV以继发性多见,对于主诉不清或者已诊断为其他眩晕疾病的患儿,可加强变位试验的应用,谨防漏诊,延误患儿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阵发位置眩晕 儿童 眩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