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日本关东军“满”苏国境阵地与对苏战备研究初探
- 1
-
-
作者
肖炳龙
-
出处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5年第5期137-139,共3页
-
文摘
序言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将中国东北作为它南下进一步扩大对华侵略和北上图谋进攻苏联的战略基地。为了构筑对苏进攻的战略态势,做好对苏作战准备,日本关东军在当时的“满”苏国境战略要地设置了十余处国境阵地,并建立了14个国境守备队。日本战败投降后,这些军事设施遗迹成了日本帝国主义妄图永久霸占中国东北和企图北犯苏联的历史见证。 一、日本关东军“满”苏国境阵地构筑的历史背景及其概况 从近代东北亚国际关系的演变和发展的历史角度分析,日本自“明治维新”后积极推行其大陆政策,奉行通过朝鲜向中国东北扩张的侵略政策。 “九·一八”事变本质上,不仅是日本实施其大陆政策,以武力吞并中国东北的具体步骤,而且具有极其鲜明的反苏战略意图,即意味日俄继续在东北亚的战略对抗。特别是在日本关东军卵翼下扶植建立的伪满洲国,将东北纳入日本帝国主义的战略防卫圈,确立了日本在东北亚的反苏战略态势。以“对付北方敌人”自居的日本关东军立即向“满”苏国境地区渗透,在中苏边界上形成了日苏双方军事上的直接对峙。 为防备日本帝国主义可能发动的侵苏战争,苏联将国民经济发展的第二个五年计划的重点置于远东地区,投资近80亿卢布,在加快远东经济发展的同时,加速向这一地区移民并?
-
关键词
日本关东军
日本帝国主义
中国东北
“九·一八”事变
阵地构筑
国境
大陆政策
战略态势
战略意图
战备
-
分类号
K264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红军三大主力山城堡战役歼灭国民党军史料选辑
被引量:2
- 2
-
-
-
机构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
-
出处
《民国档案》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3-12,共10页
-
文摘
1936年10月,红军第二、第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同第一方面军会师,伟大的长征胜利结束。红军会师后,主力向东转移。国民党军胡宗南第一军及第四十三、第九十七师分三路向东进红军进攻。红军为打破敌人的进攻,有利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于门月ZI日集中红一方面军第一、第十五军团,第二十八军,第二方面军第二、六军团,第三十二军,第四方面军第四、第三十一军,对前进至山城堡之敌第一军第七十八师发起进攻,至22日9时,歼灭该师一个多旅,击溃一个旅,俘敌 600人,毙伤团长以下 600余人,缴枪 600余枝(挺),击落飞机一架。山城堡的胜利是红军三大主力团结战斗的结果,对促进逼蒋抗日方针的实现起了积极作用。今年是红军长征胜利和西安事变六十周年,今公布这组史料,对研究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和西安事变前的军事形势,颇有参考价值。为保存资料原貌,文中对红军的诬蔑之词,本刊未作删改,均按原文公布,请读者加以鉴别。
-
关键词
红军三大主力
国民党军
方面军
掩护部队
战斗经过
阵地构筑
史料
甜水
四方面
西安事变
-
分类号
K264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对日本关东军“满”苏国境阵地的初步考察与研究
被引量:3
- 3
-
-
-
机构
黑龙江省革命博物馆、东北烈士纪念馆日本关东军“满”苏国境阵地遗迹考察团
-
出处
《北方文物》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15-27,共13页
-
-
关键词
日本关东军
野战阵地
阵地构筑
国境
守备队
海拉尔
地下工事
日本帝国主义
绥芬河
军事设施
-
分类号
K265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日军侵略合肥存罪证
- 4
-
-
作者
张振山
-
出处
《铁军》
2012年第10期36-36,共1页
-
文摘
星期天携儿孙登上合肥市大蜀山顶,在微波站的东侧发现一座有两米多高的锥形水泥建筑物,上面有"大蜀山阵地构筑纪念塔"十个大字。有几个青年男女轮流站在塔边拍照。当我问起该塔的来历时,他们都摇摇头说:"不知道。"在"纪念塔"的前方约两米处,有一块镶嵌在花岗岩基座上的长方形石碑。该碑是1998年10月日本侵华军占领合肥60周年时。
-
关键词
日军
合肥市
日本侵华
阵地构筑
罪证
日本帝国主义
国民党
新四军
安徽省
政治委员
-
分类号
K265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芦家滩痛歼日寇
- 5
-
-
作者
陈挺
-
出处
《福建党史月刊》
1995年第9期14-15,共2页
-
文摘
车桥位于江苏淮安以东70公里,为日寇的主要据点。我苏中军区粟裕司令员为拔除这个据点,1944年3月组织了空前规模的车桥战役,动用的兵力比有名的黄桥战役还要多,除苏中一、
-
关键词
独立团
假阵地
黄桥战役
部队
阵地构筑
车桥
战士
手榴弹
布雷区
淮安
-
分类号
K265
[历史地理—中国史]
-